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江湖阻隔造成洪湖湿地生态系统呈现出退化态势。维系洪湖湿地生态功能需要一定水量与适宜湖泊生态水位。根据洪湖湿地综合生态功能对湖泊水位不同要求,确定了洪湖合理生态水位,以作为科学调度控制水位重要依据,要建立有机江湖联系机制,合理而科学地调节洪湖与长江关系,有利于恢复洪湖湿地生境,保护流域内生物多样性。

  • 标签: 湿地 生态水位 江湖联系 洪湖
  • 简介:试论福建省降水量不均匀性谢皎如(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一、前提福建省东临面积最大海域──太平洋,西靠面积最大陆域──欧亚大陆。境内地形多样,降水量在在空上呈现出明显不均匀性。由于地形对降水再分配、在全省范围内可划出潮湿、湿润、半湿润、半干燥...

  • 标签: 降水量分布 不均匀性 境内地形 欧亚大陆 水分条件 农业气候资源
  • 简介:为了掌握洪湖水质未来变化情况以及预防污染事件发生,建立了一个BP神经网络水质指标预测模型。利用洪湖1990~2014年水质指标实测数据作为学习样本,选取了pH、溶解氧(DO)、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总氮(TN)、总磷(TP)6项指标作为预测参数,建立了BP神经网络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洪湖水质指标进行了预测,同时引入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与GM(1,1)灰色预测模型与该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水质指标的相关性系数都在0.998以上,平均相对误差都控制在2.5%以内,对单个指标的预测相对误差也都小于9%,明显优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较高,预测速度快,能够相对准确地预测大部分水质指标,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洪湖以及其它水域水质指标的预测和水质趋势预警预报系统中。

  • 标签: 水质 预测 BP神经网络 洪湖
  • 简介:定量判别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是目前全球气候变化中难点与热点问题。基于《中国沼泽志》中沼泽面积、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和气象因子等资料,初步建立了中国沼泽面积-气候因子之间关系模型;以三江平原沼泽为例,定量判别气候变化对沼泽面积波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温、降水量和海拔是影响沼泽面积主要因素,可以通过线性模型模拟沼泽面积变化;近几十年气候变化对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具有正效应,其贡献率约为+17%~+30%;非气候因素导致湿地丧失,对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具有负效应,其贡献率为-82%~-70.1%。

  • 标签: 沼泽面积 气候变化 定量分析 三江平原
  • 简介:图们江下游发育珲春湿地、敬信湿地和防川湿地集中区,湿地类型包括河流、湖泡、沼泽和人工湿地等。采用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方法,研究图们江下游湿地形成条件,结果表明,图们江下游湿地形成受地质和人为条件控制,其中地质条件起决定性作用;提出控制图们江下游湿地形成主要地质条件包括沉积地层、沉积物组合和构造活动;从湿地形成条件角度,分析图们江下游湿地成因,将该湿地分为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2种成因类型,其中,河流湿地是古近纪以来新构造活动、特殊沉积物组合和河流改道等综合作用结果,人工湿地是对原有湿地和河流人为改造结果。

  • 标签: 湿地 形成 地质条件 成因 图们江下游
  • 简介:依据红树林生物海岸资源和生态特点,通过分析近岸围填海对红树林生态影响主要因子和生态服务功能影响,构建红树林生物海岸围填海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红树林资源、环境、生态和经济为分层指标,确定分层指标的权重以及各项指标的标准和权重,采用综合指数评价分级围填海适宜性为IHI〈0.75为Ⅰ级,可以实施围填;IHI=0.75~1.2为Ⅱ级,限制围填,IHI〉1.2为Ⅲ级,严禁围填.并就红树林海岸围填海适宜性分级提出红树林资源限制性指标以及评估方法应用.

  • 标签: 红树林 围填海评估 评价指标体系
  • 简介:松嫩平原是中国内陆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该区湿地类型有沼泽、湖泊、盐沼和稻田,此外还有水库和少量泥炭地.概述了该区湿地研究现状,并指出目前研究热点.重点探讨了未来本区湿地研究趋势,主要体现在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研究,湿地区域生态功能评价,湿地污染及其治理,退化湿地恢复和重建,湿地多样性与湿地保护,湿地资源综合利用,湿地对全球变化响应和全球变化对湿地影响,湿地-草地-盐碱地转换机制和过程和驱动力等方面.

  • 标签: 湿地 松嫩平原 研究进展
  • 简介:探索研究流域非点源氮污染控制有效措施,对于治理改善水环境恶化具有重要现实和长远意义。以山美水库流域为研究区域,建立AnnAGNPS氮污染模型,通过情景模拟技术分别模拟了河岸缓冲带、适量施肥、免耕、少耕、梯田和退耕还林等最佳管理措施非点源氮污染削减效率。结果表明:(1)梯田与退耕还林对氮削减率较高,均高于15%;免耕较低,为13%;少耕、合理施肥、河岸缓冲带削减效果有限,低于10%。(2)河岸缓冲带、少耕、免耕、梯田等措施总氮削减率在不同月份变化趋势与泥沙削减变化趋势一致,在7月和8月有较高削减率;合理施肥与退耕还林总氮削减率则与流域施肥状况相关性更高,在2—4月份有较高削减率,因此山美水库流域水环境改善应结合非点源氮污染治理和流域水土流失治理。

  • 标签: 非点源氮污染 最佳管理措施 ANNAGNPS模型 山美水库流域
  • 简介: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维持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湿地健康,实现流域内"人-水-湿地"和谐是新时期流域水资源管理目标。在流域水资源供需不平衡和湿地生态系统退化背景下,提出了基于水循环模拟流域湿地水资源合理配置概念,并进行了全面阐述;剖析了流域湿地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基础,着重探讨了流域湿地水资源合理配置技术方法和研究内容,提出流域湿地水资源合理配置,以流域湿地水文模型为重要技术手段,以流域整体可持续发展为总原则,重点考虑湿地生态需水变化过程,将湿地作为优先用水单元,其优先级仅次于生活用水,通过生态配水确保湿地生态需水量研究思路,初步构建了基于水循环模拟流域湿地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框架;对有关流域湿地水资源合理配置未来重点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流域 湿地 水资源合理配置 水循环模拟
  • 简介:以晋江西溪流域为研究区,构建晋江西溪流域暴雨次洪分布式模型,选择3场不同暴雨强度、雨型分布、历时暴雨过程,模拟研究区在1988年和2006年土地利用/覆被情景下70年代3场次暴雨洪水过程,分析其在1988—2006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情景下洪水响应。研究结果为:1988—2006年晋江西溪流域LUCC最明显特征是林地、耕地减少而园地及建设用地增加;LUCC对流域出口流量过程影响主要表现为洪量、洪峰流量增加,而对洪峰滞时及汇流时间影响不显著;相同LUCC对不同场次暴雨洪水过程洪峰流量、洪量影响程度不同,LUCC对流域出口流量过程影响受暴雨强度、雨型分布、历时等因素影响。

  • 标签: HEC-HMS模型 LUCC 暴雨过程 洪水响应
  • 简介:台风灾害预评估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其指标体系构建是一个理论性强基础工作,目前尚无成熟标准.对灾害预评估概念从灾害预警视角做出了进一步界定;从灾害系统论出发,借鉴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损失评估指标体系及其评估方法,以台风灾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现有预评估指标体系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一个台风灾害预评估指标体系,对该指标体系适用性进行了讨论.

  • 标签: 风险评估 损失评估 预评估 台风灾害 指标体系
  • 简介:全球变暖已成为不争事实,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增温1.1-6.4℃。大量研究表明,温度升高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地上和地下生态过程,有关全球变暖对地上部分影响在过去十几年已有许多报道,而到目前为止地下部分,包括根系、土壤等了解还十分有限。特别是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细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土壤碳输入以及土壤微生物活性关键环节,对调控生态系统碳平衡以及对全球变化响应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土壤微生物活性 形态特征 杉木幼苗 细根 增温 森林生态系统
  • 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林业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林业局。内蒙古、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为加强和规范林业生态保护恢复资金使用管理,推进资金统筹使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林业生态保护恢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方案通知》(国发[2015]35号)《国务院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意见》(国发[2017]54号)等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林业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 标签: 资金管理 林业生态 保护恢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资金使用效益
  • 简介: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木本植物群落。由于沿海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红树林面临着很大威胁。运用人工种植方法,进行红树林生态系统恢复是非常必要。阐述了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恢复主要种植树种选择、种植和抚育以及采取工程措施。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恢复获得成功,该实践经验旨在为中国红树林恢复提供一些借鉴。

  • 标签: 红树林 生态恢复 实践经验 淇澳岛
  • 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为深化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提高公证服务和不动产登记工作效率,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我们制定了《关于推进公证与不动产登记领域信息查询共享机制建设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 标签: 不动产登记 自然资源部 公证服务 机制建设 信息查询 共享
  • 简介:为了探究湿地植物香蒲(Typhaorientalis)根内生细菌在不同培养基环境下组成多样性与生态学意义,以北京市密云段白河人工湿地香蒲根为研究对象,采用LB培养基、R2A培养基、YG培养基联合分离培养方法,研究香蒲根内生可培养细菌群落及其在不同培养基环境下群落结构及功能特征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从不同培养基细菌群落丰富度看,LB培养基(152株有效菌株,12个菌属,29个菌种)分离香蒲根内生细菌效果相对较好,R2A培养基(68株菌株,9个菌属,23个菌种)和YG培养基(85株菌株,10个菌属,19个菌属)分离内生细菌效果相差不大。从不同培养基优势类群组成结构看,从3种培养基中分离内生细菌都属于g-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类群,并且在LB培养基、R2A培养基和YG培养基中最优势属分别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47株)、拉恩氏菌属(Rahnella)(17株)和拉恩氏菌属(34株)。从不同培养基分离菌株功能特征,在LB培养基中,参与除碳(3.95%)、重金属(15.13%)和有机污染物(8.55%)菌株所占比例最高;在R2A培养基中,参与除磷(10.29%)菌株所占比例最高;在YG培养基中,参与除氮(76.47%)菌株所占比例最高;同时,分别在YG培养基(10.59%)和R2A培养基(13.24%)中分离到较多抑制病原菌菌株和致病菌。

  • 标签: 香蒲根 内生细菌 群落结构 人工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