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扩张治疗儿童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1年1月)内,入组观察对象100例,均为儿童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患者,且患者均于研究期内接受内镜下扩张治疗,围期予以患者针对性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5.25±4.14)min,中出血量为(29.41±5.28)ml,鼻腔通气时间为(3.31±0.41)d,住院时间为(4.49±1.01)d,鼻粘膜恢复时间为(5.51±1.48)d;疗效评估,患者中显效例数74例,有效例数25例,无效例数1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9.00%(99/100);患者中出现1例鼻腔出血病例,1例腔粘连病例,1例眶周轻微出血病例,总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00%(3/100)。结论:内镜下扩张治疗儿童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内镜下球囊扩张术 儿童上颌窦后鼻孔息肉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预置导管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中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行剖宫产患者86例作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参照组,各43例。参照组应用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情况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手术指标,降低并发症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预置球囊导管 剖宫产术 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 护理干预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在儿童肾盂成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接受肾盂成形的170例患儿的相关资料。将接受腹腔镜肾盂成形(laparoscopic pyeloplasty,LP)的102例患儿作为LP组,其中男56例,女46例;患侧为左侧79例,右侧23例;年龄为(46.83±33.72)个月。将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robotic-assisted laparoscopic pyeloplasty,RALP)的68例患儿作为RALP组,其中男35例,女33例;患侧为左侧48例,右侧20例;年龄为(71.33±39.27)个月。本研究所有患儿的手术均由同一主刀医生完成。对比分析两种式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临床指标。结果LP组患儿年龄低于RAL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儿的性别组成之间的差异以及患侧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P组和RALP组的手术时间[(126.81±31.16)min比(171.47±30.93)min]、住院费用[(2.65±0.39)万元比(4.73±0.40)万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P组和RALP组的中出血量[(8.21±3.38)ml比(7.81±3.89)ml]、术后引流时间[(4.79±2.35)d比(4.69±2.63)d]、术后住院时间[(10.83±2.31)d比(10.62±2.00)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时间范围为1~3年,所有患儿均手术成功,患肾积水减轻,肾功能不同程度恢复。结论两种式手术效果相当,RALP在儿童肾盂成形中,花费较LP高,手术时间偏长,LP更适合推广应用。

  • 标签: 机器人 腹腔镜 肾积水 肾盂成形术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还未实施综合护理的44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对照组,本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选择实施综合护理之后的44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对比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Bathel指数并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VAS评分和Bathel指数分别为(5.83±0.71)分、(5.83±0.71)分、(62.52±3.72)分、(5.83±0.71)分、(3.03±0.49)分、(79.95±2.69)分,两组对比可以构成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时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肩胛骨成形治疗脊柱侧弯双肩失衡的临床效果及家属满意度价值。方法:样本收集时间2019.01~2021.11,64例脊柱侧弯双肩失衡患者为研究资料,分析治疗方法,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均对64例患者实施肩胛骨成形治疗干预,对比患者治疗前后(1)肩关节活动度;(2)家属满意度。结果:治疗前对比治疗后,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家属满意度均有显著优化价值,(P<0.05)。结论:肩胛骨成形治疗脊柱侧弯双肩失衡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同时患者家属治疗满意度高,提升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肩胛骨成形术 脊柱侧弯双肩失衡 临床效果 家属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椎体后凸成形(PKP)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PKP治疗的老年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6h、12h、24hVAS评分分别为(4.13±0.72)分、(3.62±0.67)分、(2.46±0.53)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SF-36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F-36评分(89.63±8.44)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缓解PKP老年患者术后疼痛,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能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 椎体后凸成形术 老年 综合护理干预 疼痛程度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1月到2021年11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进行研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予以围期护理。结果:观察组NRS评分、OPI指数更,椎体高度更高,椎体压缩率及伤椎 Cobb角较对照组更低,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开展经皮椎体成形对病症控制效果。方法:研究筛选(时间源:2021年1月-2021年12月,患者90例)该时间段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样本,遵循(1:1)抽签规则将患者抽取两组(各45例),对照组开展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开展经皮椎体成形,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前患者ODI分值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分值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椎体恢复情况(指标:Cobb角、后缘高度、中线高度、前缘高度)相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明显(P<0.05)。并发症观察组2.22%更低,相比对照组13.33%存在差异(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症,降低治疗造成的创伤,提升身体机能恢复速度,减少并发症,以促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老年 骨质疏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1-2022.1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0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观察组),均为35例,对比分析临床治疗后的效果和疼痛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14%(34/35),高于对照组91.43%(32/35)。且患者疼痛(1.16±0.25)分偏低对照组(3.47±0.18)分,统计值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椎体成形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老年 经皮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椎体成形联合中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共计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盲选法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椎体成形治疗,观察组实施椎体成形联合中药治疗,以治疗效果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椎体成形联合中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可发挥突出显著作用效果,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建议广泛应用在临床中。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中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采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4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VAS 、ODI 评分,椎体前柱高度等指标。结果:患者VAS 评分由术前的(8.43±1.07)分降低至(2.67 ±0.47)分,ODI 评分由术前的(34.81±1.23)分降低至(15.25±1.34)分,伤椎前柱高度百分比由术前的(57.07±7.64)%改善为(78.51±4.17)%,Cobb角由术前的(21.5±2.78)°改善为(9.67±1.89)°。 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06——2022.05期间临床收诊的66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为研究主体,借用信封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即为常规组、实验组,每组33名。接受常规保守治疗者纳入常规组,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者纳入实验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Cobb角更低、椎体前缘高度更高,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通过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手术时间短,止痛效果明显,对高龄患者全身干扰比较轻,安全性较高,术后早期下地恢复较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很短,建议应用。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以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江永县人民医院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36例患者予以卧床保守治疗,研究组36例患者予以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伤椎功能评分、疼痛评分、临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 老年骨质疏松性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膝骨关节炎患者接受关节镜下软骨成形+中药内服的联合作用效果。方法:于2019年3月~2022年3月研究期间选取我院关节镜下软骨成形治疗的4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依据医院收治顺序将膝骨关节炎患者平均分为对比组(20例,关节镜下软骨成形)与联合组(20例,关节镜下软骨成形+中药内服),观察治疗效果与疼痛评分。方法:治疗后,联合组膝骨关节炎患者治疗效果高于对比组,组间对比差异值明显(P<0.05);治疗后,联合组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比组,组间对比差异值明显(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接受关节镜下软骨成形与中药内服联合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缓解疼痛症状,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关节镜下软骨成形术 膝骨关节炎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脊柱创伤患者中选取40例,将患者的入院时间选定于2020年3月到2022年3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实施分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试验组接受微创经皮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形成治疗,观察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中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短,中出血量明显较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相比较于对照组,P

  • 标签: 微创经皮椎弓根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脊柱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PPP)伴胎盘植入孕妇剖宫产中采取腹主动脉阻断(IABO)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PPP伴胎盘植入孕妇90例,均接受剖宫产手术,根据是否采取IABO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未采取IABO,观察组采取IABO。比较两组新生儿情况及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中输血量。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出生1、5 min时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中输血量[(88.25±20.13)d、(758.47±152.63)ml、(356.57±50.41)ml]均少于对照组[(122.64±34.28)d、(1 012.64±200.54)ml、(887.41±89.68)ml],P均<0.05。结论PPP伴胎盘植入剖宫产孕妇采取IABO处理,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可减少输血量,且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剖宫产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冷冻消融中影响肺静脉电位(PVP)实时记录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首次使用2代冷冻消融治疗房颤的病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已完善左心房CT血管造影检查,收集其肺静脉内径(长径、短径)、椭圆度、中Achieve电极位置和形状等信息,根据是否记录到肺静脉电位分为记录组、未记录组,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肺静脉电位记录的因素。结果共计对102例患者中的408根肺静脉进行了冷冻消融,年龄(64.9±7.3)岁,其中女58例(56.9%,58/102)。记录组共有262根(64%,262/408)肺静脉实时记录到PVP,不同的肺静脉PVP实时记录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77,P=0.009),其中记录率左上肺静脉(LSPV)最高为75%,右上肺静脉(RSPV)63%,左下肺静脉(LIPV)66%,右下肺静脉(RIPV)最低为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chieve电极位于肺静脉近段、呈环状更容易记录到肺静脉电位(χ2=7.566,P=0.006;χ2=8.706,P=0.003);多元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仅肺静脉分类对于PVP记录率有影响(P=0.044),与RSPV相比,LSPV更易记录到PVP(OR=1.938,95%CI 1.028~3.654,P=0.041)。根据肺静脉类型行亚组分析显示:LSPV、RSPV、RIPV组肺静脉内径(长径、短径)、椭圆度、Achieve电极形态及位置在记录组和未记录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LIPV两组间椭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肺静脉电位记录率在不同肺静脉有明显差异,Achieve电极位置和形态对此均有影响。

  • 标签: 心房颤动 冷冻球囊消融 肺静脉电位 实时记录 肺静脉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行主动脉内反博患者应用深静脉血栓(DVT)预防护理策略的效果。方法 围绕本院收治的60例行主动脉内反博患者进行分析,入院时间均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常规护理)及干预组(n=30,DVT预防护理策略),针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及DVT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比较组间并发症及DVT发生情况发现,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DVT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分别为26.67%、20.00%,干预组较低,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微压迫(PBC)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分析自2019年4月至2020年11月中旬到我院就诊,并采用PBC治疗三叉神经痛的126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术后1周∽12月内的随访,采用NRS疼痛量化表及并发症的观察,了解术后疗效。排除标准:病历记录不完善、出院后随访丢失。结果患者平均住院天数5天,患者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总缓解人数122例,总缓解率为96.83%,术后患者感觉患侧面部麻木感121例(占96.03%),咀嚼肌下降42例(占33.33%),口腔疱疹23例(占18.25%),眼部不适11例(占8.73),面部麻木多于6∽12个月内好转或消失,咀嚼乏力多于3∽6个月好转或消失,口唇疱疹给予阿昔洛韦软膏外涂半个月内治愈,眼部不适予滴眼药水后在1∽2个月时好转或缓解。结论经皮穿刺微压迫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微创手术方法之一。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无需开颅,安全性高,全麻无痛,疗效确切,无严重并发症,尤其对于高龄或有严重系统疾病不愿或不能耐受开颅手术、原发性、第Ⅰ支及多支疼痛或MVD术后复发的病人更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