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常规高空及地面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22年9月26日阿坝州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中高纬均为两槽一脊型,500hPa受高原波动或切变影响,配合有冷平流,中低层湿度条件好,存在较强的水汽辐合,在阿坝州中部地区中低层都有风场辐合并伴有整层较强垂直运动,反射率因子强度达为45DBZ,发展高度在5km以下,低层存在风场辐合,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回波顶高都在10km以上,VIL值在2-15kg/m ,Zdr和Kdp大值区在5km以下,且值分别为1-6db和0.2-1.9°/km,cc值在0.9-1。

  • 标签: 川西高原 区域暴雨 回波特征 双偏振
  • 简介:利用开鲁气象站1954-2011年逐日降水量数据,分析了近58a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年、季变化趋势和气候倾向率以及4-10月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和降水量的比例.结果表明:(1)开鲁58a平均年降水量为332.5mm,年平均降水日数64d,占全年总日数的17.5%,日降水量强度仅5.2mm;(2)年降水量与降水日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降水日数多,降水量则多;(3)近58a年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均呈显著的减少变化趋势,降水日数减少1.8d/10a,降水量减少13.2mm/10a;特别是1999-2011年日降水强度明显减小,年平均降水量仅277.5mm,比前45a平均减少了2成,春夏季干旱突出;(4)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3%,雨季集中,旱季明显;(5)作物生长季(4-10月)降水量级少,有效降水日数少,因此,发生干旱的概率高,特别是季节连旱,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严重制约着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 标签: 开鲁 降水量 日数 变化趋势 降水强度
  • 简介:以1981—2010年中国鲁西南地区的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法研究7种木本植物生长季与物候期的持续日数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1981—2010年中国鲁西南地区气温呈极显著上升的趋势(P〈0.01),随着气候变暖,木本植物春季物候期间隔缩短,秋季物候期间隔延长,全生长季延长,且全生长季变化趋势比各物候持续期变化趋势明显。展叶持续期主要与上月、当月和持续月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其中梧桐展叶持续期与当月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旱柳和刺槐开花持续期与持续月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变色持续期和落叶持续期与上月、当月、结束月和持续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其中旱柳与平均气温达显著正相关(P〈0.05)。木本植物全生长季与气温呈正相关,其中旱柳生长季变化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最敏感,其次为榆树、梧桐和楝树生长季变化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较敏感。随着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植物生长季延长3.0—20.0d;年平均最高气温每升高1℃,生长季延长5.0—14.0d;年平均最低气温每升高1℃,生长季延长2.0—18.0d。

  • 标签: 生长季 物候期 气候变暖 木本植物
  • 简介:为了达到防灾减灾减轻对农业灾害损失的目的。利用实际监测1961—2011年初霜日、无霜日数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和突变计算,等级的划分等方法,分析了近51年初霜日、无霜日数年际变化及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全球气候变暖,初霜日大有后延及无霜日数增加特点;初霜日51年来后延速率1.2天/10a计后延6天,突变时间在1983年。无霜日数增加速率为3天/10a,计51年增加15天。一旦发出早霜预警,应尽早尽快做好预防早霜各项措施。

  • 标签: 初霜日 无霜日数 时空变化 气候变暖
  • 简介:目的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与平均治疗日数(ATD)指标综合评价我院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从而评价药物利用理论增加ATD监测指标的必要性.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以限定日剂量(DDD值)为测定药物利用单位,以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DUI和ATD为指标,回顾性调查分析19547张急诊处方药物利用的合理性.结果统计分析的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11616张,其中注射剂抗菌药物的处方有4138张,占35.6%,口服剂抗菌药物的处方有7478张,占64.4%注射剂抗菌药物DUI≤1的有12种,占85.7%,DUI>1的有2种,占14.3%,口服剂抗菌药物DUI≤1的有8种,占80.0%,DUI>1的有2种,占20.0%注射剂抗菌药物ATD<3d的有14种,占100.0%,口服剂抗菌药物ATD≤在7d的有7种,占70.0%,ATD>7d的有3种,占30.0%.结论我院急诊科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 标签: 抗菌药 限定日剂量 药物利用指数 平均治疗日数
  • 简介:本文对中日两国中学数学教科书一元二次方程内容进行比较.中国教科书选取了我国人教社版教科书《数学》,日本教科书选取了由泽田利夫主编、教育出版株式会社出版的《中学数学》(以下分别简称为《数学》和《中学数学》).中日教育虽然都有东亚特色,但因国情和文化背景不同,教科书差异颇大.日本作为发达国家之一,其数学教科书《中学数学》国际化突出,与先进国家(特别是美国、德国等)的教科书共性明显;

  • 标签: 数学教科书 一元二次方程 中学数学 教育出版 《数学》 中日两国
  • 简介:使用地面降水观测资料和高空探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2000—2012年武汉地区梅雨期(6—7月)暴雨的气候特征,并建立了暴雨天气预报方程。结果表明,6—7月武汉地区各旬暴雨日数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最大值出现在6月下旬;暴雨集中期为6月下旬—7月中旬,占梅雨期总暴雨日数的61%;暴雨局地性强,雨强呈上升趋势。筛选出武汉站强天气威胁指数、百色站850hPa层的露点温度和怀化站850hPa层的风向、风速作为预报因子,建立武汉地区梅雨期暴雨预报方程,实际预报效果检验结果表明该方程的预报质量优于实际业务中常用的数值预报产品。

  • 标签: 梅雨期暴雨 气候特征 预报方程 效果检验
  • 简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对预报服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除了要求能做准短期预报外,还希望能准确、及时地提供重大灾害性天气的短时预报。如水利建筑等部门在汛期连续暴雨和特大暴雨的情况下,为了保水库、大坝的安全和充分蓄水发电,常面临放不放水和什么时候放水的问题,这就涉及到强降水的时空分布问题。本文通过暴雨(雪)的气候分析了解其逐时变化特点。为暴雨(雪)的短时预报服务提供气候依据。

  • 标签: 暴雨日 短时预报 特大暴雨 预报服务 重大灾害性天气 短期预报
  • 简介:电影《暴雨将至》是一部有着现代剧作结构的优秀电影,在世界电影殿堂中占有重要一席。一直以来,国内对这部电影的研究侧重于现代电影理论分析,有抽象化、空洞化的倾向。文章从剧作结构和人物设置两个方面分析这部电影的剧作元素,由此探讨影片在文化诉求方面的努力和贡献,在分析中可知剧作结构和人物设置都是导演实现其文化诉求的有效手段。

  • 标签: 《暴雨将至》 板块式结构 人物设置 电影文化诉求
  • 简介:该文分析了1996年7月25—28日暴雨特点和兰州中心气象台数值预报模式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该模式对区域性暴雨落区预报基本正确,降水中心吻合,但量级相差较大

  • 标签: 地方模式 暴雨预报 检验
  • 简介:华南暴雨试验研究———“九五”攀登计划预选专项华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暴雨区之一,暴雨导致的洪涝灾害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70年代末,我国气象工作者开展的“华南前汛期暴雨试验”以及近年进行的暴雨监测预报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是,要深入揭示其物理机制...

  • 标签: 华南暴雨 试验研究 攀登计划 中尺度诊断 数值模式 外场试验
  • 简介:摘要本篇文章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针对2015年5月19日发生在清流县的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具有降水量大、强度强、影响范围广等特点,使清流县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损失;(2)本次特大暴雨过程受到高空槽、西南急流、中低层切变等多种系统的影响,除此之外,充沛的水汽输送及上干下湿的不稳定层结为暴雨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水汽通量大值区高于20g/(cm·hpa·s)能够为暴雨天气过程提供充足的水汽供应;(3)假相当位温在72~76K之间时具备的不稳定能量比较高。水汽通量、比湿、假相当位温在暴雨结束之前都呈现出一定的减小趋势,预示着暴雨天气过程即将结束。

  • 标签: 暴雨 成因 分析
  • 简介:通过对造成舟曲"8.8"暴雨的对流云团特征进行分析,发现2010年8月7日20时700hPa上位于平凉—定西—甘南中部一线的切变线对造成这次暴雨过程的对流云团的形成、发展和维持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流云系的发展、加强与2次对流云团的合并有密切关系;舟曲"8.8"暴雨是在对流云团减弱南移的过程中发生的,具有明显的局地性和突发性特点;对流云团的移动除受高空引导气流的影响外,地形及由于地形原因形成的山谷风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山谷风形成的辐合为对流云团的维持提供了水汽和能量。

  • 标签: 对流云团 暴雨 中尺度 特征
  • 简介:摘要2016年7月19日-20日天津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降特大暴雨暴雨中心位于中心城区,其中最大降雨点挂甲寺站359.1mm。海河干流承担中心城区、沿岸建成区的排涝和中小洪水调度。受天文大潮与风暴潮增水叠加,海河干流入海排沥不畅,全线出现持续高水位。至7月28日,海河干流行洪排沥过程基本结束,总入海量1.6亿m3,最大一小时汇入海河干流的排沥流量为764m3/s。通过实测和资料调查,对海河干流“7.20”暴雨和行洪排沥特性进行分析,为进一步认识海河干流行洪排沥特性和提高防洪减灾能力提供参考。

  • 标签: 海河干流 暴雨 排沥 流量 水位
  • 简介:2000年第10号台风——“碧利斯”正面登陆福建后,造成福建省连续性暴雨一大暴雨天气本文采用常规气象资料和物理量场等资料对这次暴雨的天气环流形势、物理条件进行分析。

  • 标签: 台风 暴雨 诊断分析 “碧利斯” 天气环流 物理条件
  • 简介:首先分析了2011年华西地区秋雨期间的雨情、汛情等特点,并从气象因素、地理特征、救灾能力等几个方面对华西秋雨致灾的成因进行分析。得到几点启示:建议加强信息员队伍在预警信息发布和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作用;华西地区中小流域的山洪防御依然是薄弱环节,需进一步加强治理和能力建设;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防御灾害意识及能力;加强规划与建设,提高社会整体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 标签: 华西秋雨 洪水 灾害 防御.
  • 简介:本文在分析梅汛期江淮地区的区域性暴雨个例基础上,确定区域性暴雨天气学模型。利用计算机网络采集ECMWF,T42产品等国内外中期数值预报产品,对其进行天气学,动力学,统计学释用,建立下江淮梅汛期暴雨中期客观预报系统(简称ZMSR系统)。系统在IBM-AT机上研制,运行,具有较高的自动化和客观化。系统运行后可得出48—72小时内有无区域性暴雨的客观预报。1资料及代表站的选取本文取南京、南通、苏州、芜湖、安庆、屯溪、湖州、嘉兴、杭州、绍兴、宁波等11个测站为代表站。规定日雨量≥30mm为一暴雨日,选得1989—1991年梅汛期共95个样本,其中有区域性暴雨(要求有3个站点以上出现暴雨)共21个样本,占总样本数的22%。

  • 标签: 梅汛期暴雨 客观预报 区域性暴雨 江淮地区 浙江省气象台 环流特征
  • 简介:城市暴雨雨水管理系统是随着城市化进程而产生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在城市暴雨雨水管理系统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城市暴雨雨水系统的构成和概化,重点剖析了以SWMM为主的管网计算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与城市暴雨雨水管理系统有关的因素,并详细地给出了各部分计算方法及相关经验参数,初步建立了城市暴雨雨水管网计算模型,为今后深入研究我国城市暴雨雨水管

  • 标签: 城市 暴雨雨水 管理系统 SWMM 计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