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耳鸣为临床常见症状,影像检查是病情评估的重要依据,应根据临床诊疗需求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根据我国影像检查临床适用性评价理念,需要影像科医生与临床医生共同为患者影像检查方法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本共识针对耳鸣诊疗所关注的4个常见临床需求,简明概述了选择影像检查方法的推荐意见,旨在提高患者的诊疗效果和效率,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

  • 标签: 耳鸣 影像学检查 临床适用性评价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扫描联合MRI检查在胆管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经手术治疗确诊为胆管梗阻的9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CT扫描检查,观察组给予MRI检查,比较两组梗阻部位、梗阻部位形态、胆管扩张形态、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都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梗阻部位、梗阻部位形态及胆管扩张形态的诊断准确率都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在胆管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准确率较高,受影响因素较小,因此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影像学 胆管梗阻 病因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伴随着人们生活生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不良的生活规律与饮食习惯为自身的健康埋下了诸多隐患。然而,近年来, 脑卒中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不可忽视的一大杀手,其目前在全球死亡原因中高居第二位,其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acute ischemicstroke, AIS) 是其最常见的类型,早期诊断及治疗一直都是临床关注的核心问题 。神经影像技术是早期诊断 脑卒中患者发病的重要医学手段,随着 神经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IS) 的早期诊断成像由单模式单设备成像向多模式多设备联合成像阶段转变,多模式磁共振成像检查则将脑形态与功能完美结合,不仅可以使 AIS 的诊断更加快速和准确,还能帮助 AIS 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及预测卒中患者的临床结局。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超声检查,多普勒,经颅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胰腺疾病的多样性决定了治疗方式的多样性,影像精确诊断是临床精准治疗的前提。影像诊断关系到不同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尤其是多种影像检查易误诊的疾病,易使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方法和时间。精确诊断与治疗,需要多学科共同努力。笔者结合相关临床经验,对常见多种易被误诊且治疗方法不同的胰腺疾病相关影像检查表现、临床表现、治疗策略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提高影像学医师和临床医师对胰腺疾病的全面认识,为制订合理的治疗决策指明方向。

  • 标签: 胰腺疾病 影像学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种影像检查对软骨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分析11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影像病例,剖析总结其DR、多排螺旋CT和MRI表现。结果肱骨3例,股骨6例,胫骨2例;病变呈类圆形分叶状破坏区,部分呈膨胀性、偏心性发展;病灶内常有不规则钙化,周围可见硬化边,部分皮质断裂,少数可有软组织肿块及骨膜反应。MR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上呈混杂信号,增强见不均匀或较均匀强化,骨髓水肿、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均可不同程度强化。结论三种影像检查对软骨母细胞瘤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三者相互结合,能大大提高对软骨母细胞瘤正确诊断,减少误诊率。

  • 标签: 软骨母细胞瘤 DR 多排螺旋CT MRI
  • 简介:摘要目前,男性不育症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各国严重的社会、医疗负担,降低了人们的幸福生活指数。基于此,放射科医师和临床医师正在努力寻找一些新的、无创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包括X线、B超、核磁共振等,试图找到男性不育症的确切病因诊断,以期使男性不育症患者得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来造福更多的家庭。本文就近年来最新的影像检查技术在男性不育症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不育,男性 X线影像增强 超声检查,多普勒 核磁共振
  • 简介:目的探讨影像检查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分别对普通X线片、CT扫描、核磁对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三种方法对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应用价值。结果普查以普通X为主,高危病例宜采用分辨率更高的CT或者核磁检查。结论MRI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敏感性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扫描,临床上可根据情况合理应用。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普通X线片 CT扫描 核磁 诊断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让病毒性肺感染受到广泛关注,但是病毒性肺炎分类较多,并与非病毒性肺炎的影像表现亦有重叠,如何鉴别是临床工作的主要难点。在影像模式的基础上,有许多特征可用于识别病毒病原体,这些特征与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有关。本文就不同病原体(包括新病原体)引起的病毒性肺炎的影像特点进行综述,以帮助临床鉴别诊断。

  • 标签: 肺炎,病毒性 影像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颅内动脉瘤(A)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IA的发生机制涉及解剖、组织、分子生物、血流动力学和免疫诸方面。加强对IA的发生机制研究,可以促进IA的临床研究。IA的神经影像检查能发现临床上无症状的IA(AIA)。IA的神经影像检查是IA诊断的主要手段,也决定着采用何种治疗方案。IA的神经影像检查对减轻破裂造成的严重后果及预防再破裂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广泛地开展IA的神经影像检查,尤其是在有IA家族史的人群中。IA的神经影像检查项目有多种,各有优缺点,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相机选择。CTA具有无创、简捷、诊断率高等特点,应成为选择的重点。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易感基因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 CT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肺结核合并肺癌诊断中CT影像检查作用。方法:取66例研究样本(皆为2019年09月至2021年08月入院检查),分为参照组(单纯性肺结核,n=33)和研究组(肺结核合并肺癌,n=33),均接受CT影像检查,行回顾性研究,观察体征、症状情况,对比CT影像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体征、症状发生率相近,P>0.05。研究组空泡征、毛刺征、棘刺征、团块影、分叶征、片状影占比依次为18.18%(6/33)、45.45%(15/33)、42.42%(14/33)、81.82%(27/33)、60.61%(20/33)、42.42%(14/33),比参照组高,钙化、斑点影、空洞征、条索影占比依次为3.03%(1/33)、48.48%(16/33)、12.12%(4/33)、54.55%(18/33),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借助CT 影像检查手段可提升肺结核合并肺癌诊断准确性,有效鉴别患者病况,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 标签: 肺癌诊断 肺结核 CT影像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像检查对肋骨骨折法医鉴定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1年12月60人次353处肋骨骨折影像检查(三维成像CT检查、螺旋CT检查)。结果:①三维成像CT检查对60例肋骨骨折患者损伤严重程度诊断更符合病理诊断;②三维成像CT检查对肋骨骨折伤残等级法医鉴定结果更符合病理诊断结果;③60人次353处肋骨骨折中,经螺旋CT早期检查发现285处,三维成像早期发现313处;三周以上经螺旋CT检查发现324处,三维成像CT发现353处。60例中,2例首次螺旋CT检查因呼吸运动伪影干扰未能明确诊断,后经复查得以确诊。结论:在肋骨骨折法医鉴定中,与普通螺旋CT检查相比,三维成像CT检查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影像学检查 肋骨骨折 法医鉴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危急重症患者影像检查全周期护理管理及人文关怀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进行影像检查的的80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予以全周期护理管理及人文关怀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影像诊断指标、护患纠纷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各项影像指标良好,获得护理满意度较高(P<0. 05)。结论:在危急重症患者影像检查中,运用全周期护理管理及人文关怀,可获得良好的影像检查效果,有利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减轻了患者在影像检查中的身心痛苦,减少护患纠纷,获得良好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危重症 影像学检查 全周期护理管理 人文关怀
  • 简介:目前介入医学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且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进一步的发展完全依赖于影像技术的进步。大量研究文献表明,影像技术已经发展到影像融合技术阶段,具有实时、同步的介入影像引导功能及能直接显示3D解剖信息和二维透视信息,降低介入辐射剂量、造影剂使用量、减少手术时间的优点,且被逐步应用于外周介入技术、神经介入技术中,极大地推动了介入医学的发展。多元化、智能化及叠加融合患者病理信息将是未来影像技术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影像引导 解剖信息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