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超声剪切波弹性(lung shear wave elasticity, LUSWE)成像技术用于评估小儿术前肺组织弹性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6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外科手术的患儿32例,年龄4个月~11岁,ASA分级Ⅰ~Ⅲ级,性别不限。按病种将患儿分为先天性心脏病组(先心病组)和非先天性心脏病组(非先心病组)。入选患儿机械通气5 min后,行肺部超声扫描并测量胸膜线下方各区域肺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 SWV)。结果先心病组患儿右上前区(superoanterior area, SA)和上肺SWV大于非先心病组患儿(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非先心病组患儿下肺SWV大于上肺,左下肺SWV大于左上肺(P<0.05);先心病组患儿各区域肺SW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USWE能够快速、实时和灵敏地测量各区域肺组织弹性。

  • 标签: 超声 剪切波弹性成像 儿童
  • 简介:摘要: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新体制雷达,具有全天候工作、穿透地表、高分辨率等独有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军民领域。本文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的成像原理,剖析了其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并结合应用现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合成孔径雷达 信号处理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红外热像仪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且无损的诊断测试技术。它可以及时发现并诊断设备的隐患和故障,减少设备的强制停电次数,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本文介绍了红外热像仪技术在水电厂中的成功应用,分析了影响红外热像仪技术使用的因素,以及在应用该技术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案,并确保了中小型水电厂该技术的运行。促进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水电站中的应用,为同行做出了参考。

  • 标签: 红外热成像 水电站 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简述了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原理,概括了近十年来的研究情况,介绍了其在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现状,展望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红外热成像技术 安全检测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CT血管成像检查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98例CT血管成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一半患者命名为甲组(给予强化头皮针穿刺),剩余患者命名为乙组(给予静脉留置针穿刺),针对对比剂渗漏情况与影像质量,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乙组的对比剂渗漏情况明显比甲组的对比剂渗漏情况,乙组的影像质量明显优于甲组的影像质量,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CT血管成像检查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热电厂电气车间,生产中保证发变电设备的长周期运行,离不开运行人员对电气设备运行工况的巡视检查。之前运用点温强对设备进行测温,很难准确的判断出发电的部位和原因,通过使用远红外热成像测温,对所有需要检测的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并保存和 分析相关数据,并对巡检人员上报的问题点进行判断、解决,及早安排设备维修计划。所以成像仪的应用效果得到了提升,也提高了电气设备隐患的排查率。

  • 标签: 巡检 远红外热成像 图像分析 电压电流制热 故障认定
  • 简介:摘 要:针对目前电成像测井仪因老化、井况差等原因故障率逐渐升高的现状,研究优化维修过程,提高维修效率的方法。根据长期大量的维修经验,总结了电成像测井仪的测量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处理方法。通过对电成像测井仪测量原理加深理解,及常见故障维修方法的探索,大大优化了维修过程,提高了维修效率。充分理解仪器原理,善于总结维修经验,为维修技术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电成像测井仪 测井 仪器维修 故障分析
  • 简介: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当前各种新型技术在社会中建设研发完成,并且在各行各业中都发挥了有效性的价值。在电力系统的运行建设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种技术,那就是红外成像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有效协助了电力系统及时发现内部问题,并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下文章内容便以这一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为主题,对此展开具体化分析。

  • 标签: 红外成像 电力系统 实践应用 优化对策
  • 简介:摘要: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对电网的安全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在电网大负荷、特殊运行方式等情况下,在对设备的巡检中,使用红外测温能及时发现设备热异常缺陷,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 标签: 变电站 红外热成像仪 测温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肝脏占位良恶性应用CT灌注成像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1-2019.12行CT灌注成像检查的6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对其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分析。结果 恶性病变中阳性诊断率为87.50%;良性病变中阳性诊断率为7.143%,良恶性病变诊断存在差异,P<0.05。结论 肝脏占位良恶性诊断中应用CT灌注成像效果确切,能够明确诊断出良恶性肿瘤例数,值得推广。

  • 标签: 灌注成像 肝脏占位 良恶性肿瘤 诊断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压缩感知心脏电影成像相较于常规心脏电影成像在急性心肌梗死术后心功能评价中的优势和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使用中国联影uMR 780 3.0 T磁共振,扫描压缩感知心脏电影序列(以下简称uCS-Cine),与常规心脏电影序列(以下简称standard-Cine),扫描8层心脏短轴位电影(slice1-slice8)覆盖心尖至心底,其中uCS-Cine由一次屏气完成全心扫描,扫描参数:层厚8 mm,层间隔4 mm,TR 2.73 ms,TE 1.36 ms,TA=12.7 s,standard-Cine分8次屏气完成全心扫描,扫描参数:层厚8 mm,层间隔4 mm,TR 2.82 ms,TE 1.30 ms,TA=150 s。由2名影像科诊断医师就2种序列的各8层图像的心肌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进行测量并比较,并对解剖结构显示情况,伪影情况,以及能否满足诊断需要以5分制评分量表分别进行主观评分,应用uWS-780工作站对两序列进行心功能分析。所得结果由SPSS 21.0软件通过配对秩和检验进行评价。结果30例患者的心功能分析结果显示,uCS-Cine和standard-Cine序列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与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结果standard-Cine稍大于uCS-Cine,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图像质量客观评分方面,standard-Cine在slice1-slice8层面的心肌SNR均高于uCS-Cine,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方面,uCS-Cine序列相较于standard-Cine,在slice1-slice6层面,图像质量评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lice7-slice8层面,传统standard-Cine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优于uCS-Cine,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uCS-Cine相较于常规standard-Cine在心功能分析以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异,且可以极大的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检查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脏电影成像 心功能分析 压缩感知 磁共振成像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脱落率加权调整在医学重复测量资料敏感性分析中的应用和SAS实现过程。方法运用SAS 9.4软件编写SAS程序,采用重复测量混合效应模型对多变量重复测量资料进行协方差分析;同时,分别引入试验总体脱落率和各组脱落率,构建基于脱落率加权调整的模式混合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重复测量资料安慰剂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脱落率分别为8.77%、11.79%和16.15%,各组脱落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试验高、低剂量组与安慰剂组疗效指标较基线改变量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和P=0.002);使用试验各组脱落率进行加权调整的模式混合模型敏感性分析结果与重复测量混合效应模型结果一致。结论基于脱落率加权调整的模式混合模型可应用于医学重复测量资料敏感性分析中;SAS程序编写可为脱落率加权调整在医学重复测量资料敏感性分析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实践依据。

  • 标签: 脱落 重复测量资料 模式混合模型 调整 敏感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揭示腹主动脉瘤(AAA)发生的潜在机制。方法对数据库编号GSE47472和数据库编号GSE57691两个AAA转录组测序数据合并,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得到差异基因,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得到中心基因,两者取交集得到差异中心基因,并对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建立小鼠AAA模型进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验证差异中心基因表达。使用GraphPad Prism 8进行统计分析。Kolmogorov-Smirnov检验数据正态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基因差异表达。结果共筛选出745个差异表达基因,建立16个基因共表达模块,其中中心模块包含119个基因,取交集后共得到60差异中心基因。对差异中心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示AAA中平滑肌增殖分化功能和细胞黏附功能相关基因低表达。低表达的细胞黏附相关基因为钙黏着蛋白-2(CDH2),(钙黏着蛋白-13)CDH13,整合素相互作用蛋白-2(FERMT2),Rho关联含卷曲螺旋结合蛋白激酶1(ROCK1),层黏蛋白α5(LAMA5),进行qPCR验证其表达差异显著性。相对表达倍数分别为FERMT2=0.31 (t=2.454,P<0.05),ROCK1=0.22(t=3.686,P<0.05),LAMA5=0.45(t=3.168,P<0.05),CDH13=1.36(t=0.103,P>0.05),CDH2=1.71(t=0.702,P>0.05)。结论FERMT2、ROCK1、LAMA5低表达可能通过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黏附作用异常参与AAA形成。

  • 标签: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腹主动脉瘤 黏附基因
  • 简介:摘要肝脏疾病是造成人类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重症肝脏疾病(例如晚期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的最有效治疗方法是原位肝移植。然而,供体有限、免疫排斥等因素限制了肝移植的应用及开展。近几年,具备多向分化能力的干细胞疗法在治疗肝病方面展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然而,干细胞疗法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未有统一的认识。体内细胞成像技术可以更好地了解干细胞的行为和命运,能够对干细胞的迁移、分布、增殖及分化进行无创性活体示踪,是研究干细胞治疗肝病作用机制的重要技术手段。因此,本文将对干细胞活体成像技术在肝病干细胞诊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肝脏疾病 干细胞 活体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患者伴有血栓形成的临床与形态学特征。方法评估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行颈内动脉窦部OCT检查明确有管腔内血栓形成的12例患者。通过OCT评估血栓类型与血栓评分,测量其血栓长度、面积及体积,并总结其临床特征、斑块形态学特征与临床预后。结果12例患者的OCT显示伴有血栓形成的病变,其中8例为白血栓,2例为红血栓,2例病变中两种血栓类型均存在。OCT血栓评分为1~32分。OCT血栓评分与血栓体积呈正相关(ρ=0.739,P=0.006),与血栓长度呈正相关(ρ=0.932,P<0.001)。所有病变均伴有斑块纤维帽破裂,其中10例病变为薄纤维帽富脂斑块。对12例患者均在OCT评估后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平均随访约14.2个月,评估侧血管病变无缺血事件发生或再次血运重建治疗。结论OCT可用以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血管内血栓及其形态特征,定量分析其血栓负荷。

  • 标签: 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 简介:摘要急性肠缺血是指因肠壁缺血乏氧,最终发生梗死的一种疾病。由于早期发病症状不明显且无特异性,此病的死亡率一直保持在50%-70%,早期明确缺血的严重程度并施以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是十分重要的。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腹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r tomography,CT),超声检查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在诊断肠缺血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磁共振发展迅速,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以及高分辨率成像使磁共振检查在显示缺血肠壁以及定量评估缺血的严重程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主要对弥散加权成像、对比剂增强成像、分子影像技术、血流定量成像以及血氧定量成像评估急性肠缺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急性肠缺血 弥散加权成像 对比剂 分子影像 定量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