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基于表面的形态学测量法(surface-based morphometry,SBM)结合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学方法(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从灰质皮层到白质纤维全面系统地对聋哑儿童全脑结构的改变进行测量分析。方法选取9~13岁聋哑儿童及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各27例。采集所有被试T1结构像及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数据,分别进行SBM及TBSS的分析,计算皮层厚度、回指数及各向异性指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采用SPSS 20.0软件和FS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聋哑儿童左侧大脑半球中央后回、顶上小叶、中央旁小叶、楔前叶的皮层厚度明显降低(团块大小4 150,P<0.05)。右侧大脑半球颞横回、颞中回区域皮层厚度降低(团块大小2 592,P<0.05)。左侧楔前叶区域局部回指数明显升高(团块大小3 225,P<0.05)。DTI结果显示在放射冠、皮质束、扣带回、胼胝体、丘脑辐射、额枕下束等区域FA值降低(P<0.05,TFCE校正)。结论聋哑儿童大脑皮层及白质微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楔前叶出现了脑结构重塑和代偿重构,为深入研究听觉功能丧失与大脑结构改变的关系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 标签: 聋哑儿童 基于表面的形态学测量法 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学方法 多模态
  • 简介:在能量编码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哈密尔顿函数得到了大脑皮层内大规模神经元集群在阈下和阈上互相耦合时神经元电位变化的能量函数.根据神经电生理的实验数据得到了高斯白噪声条件下神经元电位活动的膜电位运动方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得到的膜电位的均值恰是先前已发表的膜电位运动方程的精确解.在这个基础上,还得到了神经元集群编码的哈密尔顿函数随时间的演变过程,即神经元集群随时间的能量演化过程的定量表达式.

  • 标签: 神经元集群 能量编码 哈密尔顿函数 生物学神经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证实新生大鼠前庭内侧核(MVN)与前庭传出(VE)神经元之间的直接投射通路并观察该通路的电生理特性。方法选用新生(9±1)d的Wistar大鼠,雌雄不限。通过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刺激MVN,记录VE的突触后电流;逆行刺激脑干面神经膝部(g7)内侧VE的分布区,记录MVN区域传入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并使用生物胞素染色方法明确被记录的神经元的位置和形态。结果在电流钳记录中,位于g7内侧的VE神经元静息膜电位范围为-70~-55 mV。单脉冲电流(0.08 mA,0.1 Hz,100 μs)刺激MVN前庭传入神经元,在同侧g7内侧的VE神经元可记录到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其幅度和持续时间分别为(195.6±23.7)pA和(23.9±5.9)ms。电刺激g7内侧VE神经元分布区后,MVN神经元可记录到逆行动作电位,幅度为(62.0±4.3)mV,持续时间为(94.9±4.7)ms。生物胞素染色标记也显示投射到g7内侧VE分布区的神经元胞体位于MVN内。结论MVN的前庭传入神经元存在直接投射到g7内侧VE神经元的兴奋性通路,其生理功能可能与前庭中枢对外周前庭传入的反馈调节有关。

  • 标签: 前庭神经 前庭内侧核 前庭传出神经元 膜片钳术 突触后电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手术,唇龈沟鼻前庭囊肿切除手术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0例患有鼻前庭囊肿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25例,治疗组25例。对照组中25例患者实行唇龈沟鼻前庭囊肿处理切除的治疗,治疗组25例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方式的手术。结果对比分析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手术患者的实际手术时间、术后患者反应程度、切口感染率水平、出血量水平,结果显示唇龈沟进路的实际手术效果明显较优。结论鼻内镜下治疗手术中使用前庭囊肿揭盖手术治疗效果更佳,优于传统方式的唇龈沟进路治疗手术方式。

  • 标签: 内镜 手术
  • 简介: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Syndrome,WS)是一类以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虹膜、皮肤及毛发着色异常为特征的疾病。后来的研究发现,前庭障碍也是WS的另一重要临床表现,包括前庭器官畸形及前庭功能障碍。本文探讨WS中黑色素缺乏对前庭障碍的影响,分析WS患者缺乏前庭功能障碍症状的原因,并提醒临床医生对需行人工耳蜗植入的WS患者要密切关注有无内耳畸形。

  • 标签: 前庭障碍 WAARDENBURG综合征 畸形
  • 简介: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vestibularevokedmyogenicpotential,oVEMP)是起源于椭圆囊的能够客观反映前庭-眼反射通路完整性一种无创电生理检查,是一项新的前庭功能检查技术,与眼震电图和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用于眩晕相关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全面评价前庭系统的功能状态。

  • 标签: 前庭上神经 椭圆囊 前庭-眼反射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前庭大腺囊肿手术治疗方法,为临床最佳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70例前庭大腺囊肿患者随机分为改良造口引流组(A组,n=35)和微波打孔组(B组,n=35)。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100%。但A组手术时间较B组长;随访6个月,A组复发率和疤痕形成发生率明显较B组高。经比较,P均<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前庭大腺囊肿采用微波打孔,手术操作简单、效果好。

  • 标签: 前庭大腺囊肿 造口引流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前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明确前庭疾病的诊断分类,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前庭疾病患者的诊治水平。方法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的以眩晕、头晕为主诉的首诊患者,共连续性招募3174例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对患者年龄、性别、病因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诊断分类。结论神经内科就诊的前庭疾病患者以前庭周围性病变多见,前庭中枢性病变中以脑干、小脑病变为主,脑干、小脑病变中以脑梗死为主要病因。女性比男性患前庭疾病的人数更多,前庭疾病的发病高峰期在50-69岁,前庭疾病的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几率比正常人群高。

  • 标签: 神经内科 前庭疾病 诊断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前庭囊肿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住院的21例鼻前庭囊肿患者采取鼻内窥镜鼻腔鼻前庭囊肿前壁做局部侵润麻醉,于鼻前庭囊肿顶端行圆形切口,将粘膜瓣揭开,吸净囊液,用双极电凝将囊肿内侧囊壁彻底烧灼,止血,创面无出血,结果术后21例患者均一次性治愈,伤口恢复良好,随访未有复发,结论手术治疗鼻前庭囊肿创伤小,方法简单、有效、实用,适合各级医院开展。

  • 标签: 鼻前庭囊肿 鼻内窥镜 双极电凝
  • 简介:目的为建立耳蜗Corti器及椭圆囊体外培养实验模型。方法离休Corti器及椭圆囊组织分别在DMEM+胰岛素+20%胎牛血清+葡萄糖培养基中培养9天和Medium-199+10%胎牛血清培养基中培养20天,并与同期体内发育结果比较。结果培养组织生长良好,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均得到较好保存,其细胞分化程度与体内同期类似,无退化现象。结论该方法不仅能使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得到保存,而且保留了细胞的活性,为耳毒性药物的作用及机制、毛细胞再生研究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实验模型。

  • 标签: CORTI器 椭圆囊 组织培养
  • 简介:目的观察活血素(Vasobral;二氢麦角隐亭)口服液治疗前庭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采用双盲随机法对318例16-74岁的前庭性眩晕患者分为活血素口服液(A组,下同)、利多卡因静脉滴注(B组,下同)、两药联合应用(C组,下同)3组进行治疗,并予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结果显示,A组的总有效率为89.1%,B组的总有效率为68.9%,C组的总有效率为92.2%,经统计学Ridit检验A组、C组较B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而A、C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观察表明,活轿素口服液治疗前庭性眩晕较之利多卡因静脉滴注有显著差异(P<0.01);两药联用虽无显著意义(P>0.05),但有增强疗效,并可减少活血素治疗的毒副作用。

  • 标签: 活血素口服液 利多卡因 前庭性眩晕 疗效
  • 作者: 陈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健康世界》2019年12期
  • 机构:攀枝花市仁和区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四川攀枝花617061
  • 简介:今天,我们来谈一下一个常常被忽视的女性健康问题——前庭大腺炎。前庭大腺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通常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这种疾病很难启齿,因为它涉及到女性的生殖器官,而且可能会导致一些令人不舒服的症状。本文将介绍前庭大腺炎的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帮助读者了解这种疾病并及时预防和治疗。

  • 标签: 前庭大腺炎;妇科疾病
  • 简介:前庭神经切断术(vestibularneurectomy)被广泛和有效的应用于治疗梅尼埃病导致的顽固性眩晕以及其他一些经药物或保守手术治疗无效的耳源性眩晕。前庭神经切断术的主要优点在于对于85%~99%梅尼埃病患者而言,可以在消除眩晕的同时保存听力,从而极大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前庭神经切断术 保守手术治疗 梅尼埃病 耳源性眩晕 顽固性眩晕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视皮层发育过程中神经元结构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性改变和调整,具有结构可塑性。视皮层神经元结构变化是视皮层经验依赖的可塑性变化的基础。这些结构改变主要包括突触之间的连接发生变化、树突棘的消失或增加、树突棘的更替及大小的变化、突触后致密物以及神经元周围网络结构发生变化等。结构的变化与神经元内外分子及非神经元成分的活动密切相关,如配对免疫球蛋白样受体B、Ly-6/神经毒素样蛋白1、勿动蛋白、小胶质细胞、细胞外基质等,对视皮层功能和结构的可塑性具有重要影响。此外,异常视觉经验以及丰富环境等外界干预因素对视皮层神经元结构可塑性均可产生调控作用,最终影响视功能的发育或其损伤后恢复。相比于功能学研究,视皮层神经元结构可塑性的研究依赖于细胞及亚细胞水平的高级成像技术,结果更为直观和有说服力。对视皮层结构可塑性的不断探索会增进我们对弱视等视觉发育相关性疾病的理解,为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和创新治疗手段奠定基础。本文就近年来视皮层结构可塑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视皮层 神经元可塑性 突触 树突棘 关键期
  • 简介:目的探讨在电生理监测下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根据脑电图(EEG)和影像学检查对36例顽固性癫痫患者术前评估、术中皮层和深部电极监测,采用综合手术方式切除致痫灶、阻断癫痫扩散经路。结果长期随访后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1.7%。术后神经功能保持良好,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在皮层和深部电极术中监测和指导下外科治疗顽固性癫痫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顽固性癫痫 皮层脑电图 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皮层肌动蛋白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8年5月空军总医院53例原发性肝癌的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二步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石蜡标本皮层肌动蛋白表达情况,分析皮层肌动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单项有序等级资料Wilcoxon秩和检验和双向有序分组资料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皮层肌动蛋白表达在肿瘤包膜完整性、TNM分期、门静脉癌栓或肝外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9,3.584,2.796,P<0.05).肿瘤侵袭性与皮层肌动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5794,P<0.05).结论皮层肌动蛋白高表达可能是原发性肝癌侵袭力增强的因素之一,皮层肌动蛋白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评价肝癌侵袭力的指标.

  • 标签: 肝肿瘤 皮层肌动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听力损失对脑葡萄糖代谢活动的影响.方法对12例有听力损失但无耳鸣患者进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研究,其中2例双耳全聋,10例双耳中度聋.分别在静息(视听封闭)和声刺激(2kHz短纯音130dBSPL)条件下进行PET成像.与13例听力正常者在静息条件下和4例听力正常者在声刺激条件下的PET作对照.PET示踪剂为18F标记的去氧葡萄糖(18F-FDG).用专门统计分析软件(SPM)以及感兴趣区技术(RO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例全聋患者的听皮层葡萄糖代谢活动显著低于正常人(P<0.001),而视皮层及体感皮层的代谢活动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另10例听力下降患者的听皮层代谢活动低于正常人(P<0.05),声刺激后听皮层兴奋区域显著大于正常人(P<0.001).提示听力下降引起听皮层神经元葡萄糖代谢活动的相应下降,但与听力下降相邻频率的声刺激却引起相应听皮层的代谢活动的显著增加,而且兴奋区域扩大.表明听皮层发生了功能重组.全聋患者的结果提示,视觉功能显著增强了,这是系统间功能重组的重要证据.结论PET作为新型脑功能成像仪器,为研究听觉与脑功能提供了新方法,为听系功能重组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提供了有力证据.

  • 标签: 听觉 葡萄糖代谢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可塑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大脑皮层发育障碍的MRI检查与临床表现。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4例儿童大脑皮层发育障碍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24例儿童患者中,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12例,灰质异位8例,脑裂畸形4例。其中,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患者相对较多,占50.0%,11例患者临床表现为癫痫与智能发育迟滞,占45.8%。结论通过MRI检查及影像表现,可提供儿童大脑皮层发育障碍诊断正确率。

  • 标签: 大脑皮层,发育障碍 磁共振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