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减重代谢外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各种手术方式不断出现,设计理念包括缩短有效小肠长度减少营养吸收、缩小有效胃容积减少摄食量以及缩短有效小肠长度联合缩小有效胃容积。绝大多数的手术方式由于设计不合理或者临床结局不佳而被淘汰,尤其是单纯缩短小肠有效长度的手术方式。一种新手术方式可否成为推荐的标准手术方式,需要经过临床前论证和动物实验、临床研究试验、临床推广和正式推荐4个阶段,并在各阶段不断收集实验和临床结局资料,以客观、科学地评价该手术。目前所有的手术方式中,经过这4个阶段评价并获得多数国家级专业学会推荐的减重代谢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可调节胃绑带术、袖状胃切除术(SG)、Roux-en-Y胃旁路术(RYGB)、胆胰分流并十二指肠转位术(BPD-DS)、单吻合口十二指肠转位术(SADI-S/SIPS)和胃内球囊治疗技术。此外,单吻合口胃旁路术(MGB/OAGB)也获得国际肥胖及相关疾病外科联合会(IFSO)的认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西方国家专业学会立场及现有临床证据,笔者建议:我国可将SG和RYGB作为重点推荐、SADI-S/SIPS作为一般性推荐、MGB/OAGB和BPD-DS作为谨慎推荐的手术方式。国内尚无胃内球囊产品及胃镜下缝合产品,因而对胃内球囊治疗技术及胃镜下手术方式不进行评价。其他的手术方式或者因已遭淘汰,或者临床证据依然不足,也不进行评价。

  • 标签: 肥胖症 减重代谢外科 减重手术 手术方式 科学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2013年肠外肠内营养中国老年患者专家共识基础上,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组织国内多学科领域专家共同合作,总结了国内外老年营养支持治疗领域出现的新证据,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指南编写指南和GRADE协作网的临床指南最新编写原则,对共识进行全面更新并升级为指南。共分为一般情况和常见疾病两部分,形成42条推荐意见,作为我国老年医学领域营养支持的应用规范。

  • 标签: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 简介:【 摘要 】 中国文化自信是包括中国人才文化在内的所有文化的自信。建设好中国人才文化,打造人才文化自信是一个重要时代课题。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文化对人才文化自信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冲击,因此,必须针对这一现实状况,采取多种举措建设好中国人才文化,打造中华人才文化自信,为振兴民族聚集人才动力。

  • 标签: 官本位 人才文化 自信 冲突
  • 简介:摘要为减少新生儿死亡、改善新生儿结局,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办公室于2013年提出"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arly Essential Newborn Care,EENC)技术"的概念。2016年,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下将EENC引入我国,在部分地区进行了试点。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中华护理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联合颁布了"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的临床实施建议(2017年,北京)"。经过3年的试行,现相关学术组织联合撰写本专家共识,对2017版建议进行更新,并提供相关的循证依据。本专家共识第一部分为根据国内试点地区试行情况更新的EENC临床实施建议,增加了健康教育、感染防控以及母婴安全等相关内容。第二部分为EENC核心内容更新的循证医学依据及相关推荐建议。

  • 标签: 婴儿护理 母乳喂养 脐带 体温
  • 作者: 史伟云 高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济南 250021
  • 简介: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角膜病的诊疗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在感染性角膜病诊疗、手术技术发展、眼库建设、角膜相关检查设备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进步,使得我国角膜病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首位致盲性眼病下降为第2位。在回顾我国角膜病诊疗技术70年的发展和瞩目成绩的同时,尚应认识到存在的不足。站在老一辈眼科工作者的肩上,我们应继续努力,为角膜盲患者的复明贡献更大的力量。谨以此文祝贺《中华眼科杂志》创刊70周年。(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01-408)

  • 标签: 角膜疾病 角膜移植 组织和器官获得 眼库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在分析玫瑰痤疮临床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玫瑰痤疮诊断标准并验证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7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门诊初诊的3 350例玫瑰痤疮患者,分析患者表型及临床特征,提出改良版中国玫瑰痤疮诊断标准。全国28个中心对该标准进行临床验证,纳入2 269例玫瑰痤疮和2 408例其他面部皮肤病患者,与2017版美国国家玫瑰痤疮专家委员会(NRSEC)制订的国际诊断标准比较,评估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3 350例玫瑰痤疮患者均存在面中部持续性红斑(100%)。在1 861例主要表现为面颊部红斑的患者中,1 850例(99.4%)在红斑之前或同时出现阵发性潮红;在1 489例主要表现为鼻或口周部红斑的患者中,仅52例(3.5%)发生阵发性潮红;342例有肥大增生的患者均在肥大增生改变之前发生持续性红斑。基于以上临床特征提出,面颊部可周期性加重的伴有阵发性潮红的持续性红斑,可诊断为玫瑰痤疮;对于表现为鼻、口周部持续性红斑的患者,需合并至少1项选择性表型(阵发性潮红、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肥大增生改变或眼部症状)才可诊断为玫瑰痤疮。全国多中心临床验证结果显示,改良版中国玫瑰痤疮诊断标准敏感性为99.6%,接近国际标准100%,特异性为91.9%,而国际标准为73.3%。结论改良版中国玫瑰痤疮诊断标准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更有利于增生肥大型玫瑰痤疮的早期诊断。

  • 标签: 红斑痤疮 诊断 红斑 潮红 面中部持续性红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现状和趋势,构建中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指数,测算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发展情况。方法探讨卫生健康科技创新的内涵和范围,设计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指数,从创新资源、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测算得到2011—2017年我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指数总指数和分指数,设定2011年基数为100,则2017年中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指数值为201.73。结论利用多级指标,将各项反映科技创新基本特征的指标转化为综合反映科技创新水平的总指数,可用于监测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总体发展情况及各创新环节情况。

  • 标签: 卫生与健康科技 科技创新 创新指数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2015年中国肺癌新发病例约78.7万例,死亡病例约63.1万例。由于侵袭性高,且缺乏有效的早期发现手段,导致中国大部分肺癌患者就诊时已是Ⅳ期。化疗是治疗Ⅳ期肺癌的基石,但疗效不佳。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飞速发展,Ⅳ期肺癌的治疗理念在不断发生变化,患者的生存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了及时反映国内外Ⅳ期肺癌治疗的新进展,进一步提高中国Ⅳ期肺癌的规范化诊疗水平,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组织专家制定了《Ⅳ期原发性肺癌中国治疗指南(2020年版)》。

  • 标签: 肺肿瘤 诊断 治疗 规范
  • 简介:摘要1918年开始的席卷全球的大流感,中国也未能幸免。《申报》上关于中国1918—1920年流感流行的报道显示,这场瘟疫前后3次在中国肆虐,至少涉及京津沪3市及黑龙江、吉林、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等14个省份多个地区。其中,第一波疫情报道集中在1918年的6—7月,病情较轻;第二波集中在10—11月,症状加剧,患病死亡者明显增多,尤以浙江宁波、绍兴、嘉兴等地疫情凶险为最,北京、安徽、河南、湖南、上海等地,也比较严重;第三波集中发生在1919年的春天,上海的流感疫情报道比较多。以往出版的关于1918年大流感的著作中,有关这次瘟疫在中国的流行情况,大多只言片语,因此《申报》上对1918—1920年中国大流感疫情的报道,是这次人类有史以来最致命自然灾难的重要史料补充。

  • 标签: 《申报》 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中国 1918年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切点诊断的血脂异常对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预测能力,探讨适用于我国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诊断的适宜切点。方法利用2017年"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北京市基线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采用不同切点诊断血脂异常。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不同切点诊断的血脂异常对高血压、肥胖、体脂率偏高和空腹血糖受损的预测能力。结果共纳入14 390名儿童青少年进行分析,研究人群高TC、高LDL-C、低HDL-C和高TG通过"中国参考标准"诊断的检出率分别为2.7%、2.7%、14.4%和3.7%,经"中国专家共识"诊断的检出率分别为5.0%、3.7%、13.3%和3.5%。相比"中国专家共识","中国参考标准"提高了低HDL-C和高TG在男孩中的检出率,而降低了在女孩中的检出率。"中国参考标准"诊断的低HDL-C和高TG血症预测肥胖和体脂率偏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在男孩中高于"中国专家共识"(P<0.001),而在女孩中低于"中国专家共识"(P<0.001)。结论"中国参考标准"提高了在男孩中预测肥胖或体脂率偏高的真阳性率,减少了其在女孩中的假阳性率,建议对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诊断切点采用全国代表性样本和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 标签: 血脂异常 儿童青少年 诊断切点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阶段糖尿病(DM)患者采用核素肾动态显像技术对其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肾功能受损的评价效果。方法: 本研究对 90 例DM 患者予以选取,就诊区间 2019 年 10 月-2020 年 10 月。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分组,将 正常白蛋白尿患者且 UAER200 min 分别纳入 DM1 组、DM2 组、DM3 组,各有 30 例。并与正常对照组 30 例患者均予以 99Tcm-DTPA 肾动态显像检测,分析对 比各组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肾功能受损情况。结果:DM1 组肾小球滤过率(GFR)及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126.2±17.3) ml/min、(512?9)ml/min 较 NC 组(83.9?0.8)ml/min、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放射性核素显像 肾脏血流动力学 肾功能受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我国机器人胃癌外科经过10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也存在普及率低、手术尚不够规范、缺乏高质量研究等问题。本文总结我国机器人胃癌手术开展历史与现状、存在的问题与思考,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纵观我国机器人胃癌外科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起步探索期(2013年之前,我国的机器人胃癌手术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探讨机器人胃癌手术的手术方法、操作流程、安全性及可行性)、稳步推进期(2014—2017年期间,我国机器人胃癌手术开展中心数量、手术例数、手术种类、临床研究稳步推进)、快速推进期(2018年开始,我国机器人胃癌手术开展中心数量、手术例数、临床研究快速增长)。我国机器人胃癌外科仍处于发展成长期,我们要把握机器人胃癌手术发展方向,推动我国机器人胃癌外科健康快速发展,造福广大患者。

  • 标签: 胃肿瘤 机器人 外科
  • 简介:摘要本共识主要包括念珠菌病的病原学、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和治疗总则,以及各种常见念珠菌病的诊断与治疗细则。皮肤、黏膜念珠菌病,特别是口咽部、食管、阴道等局部感染不属于侵袭性念珠菌病,但临床较为常见,又常为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感染源,抑或侵袭性念珠菌病受累器官,故本共识将其纳入。本共识暂不纳入国内尚未常规开展和应用的新技术及药物,对有别于国外指南之处,也给予相关观点表述。由于各种念珠菌病临床表现各异,各医院的菌种及耐药性也各不相同,故临床治疗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 标签: 念珠菌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中国老年人群营养素养核心条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讨论,确定中国老年人群营养素养的框架体系,并初步制定营养素养的条目清单,采用内容效度检验法确定老年人群营养素养核心条目内容,邀请7名人群营养、健康教育、营养与疾病等领域的专家,采用邮件的方式发放咨询问卷7份,要求专家对各个素养条目的重要性进行评分;并对专家的判断依据及对条目内容的熟悉程度进行评价,分析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以及内容效度评价结果,并最终确定入选条目。结果两轮咨询问卷的回收率为85.7%(6/7),专家积极性好;专家的权威程度为0.96;内容效度检验中,各条目相关性内容效度指数均≥0.90,kappa值均>0.74,评价水平均达到优秀。第2轮咨询结束后,条目均在纳入标准范围内,最终入选3个维度(基本知识与理念、生活方式与饮食行为、基本技能)和12个主题(合理营养、健康体重、就餐环境、食物分类、营养与疾病、规律进餐、平衡膳食、运动健康、获取信息、家庭食物估量、阅读营养标签和计算、食品安全),共计20个条目。结论通过内容效度检验建立中国老年人群营养素养核心条目,入选专家代表性好,积极性、权威程度高,内容效度评价结果好,均达到了相关要求。

  • 标签: 健康素养 营养评价 老年人 内容效度检验
  • 简介:摘要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至500万重症病例,29万至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病毒感染及其严重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和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2018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印发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8—2019)》(简称"2018年版指南")。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应用工作,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在2018年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订,形成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9—2020)》。本指南更新的内容主要为:第一,增加了新的研究证据,尤其是我国的研究结果,包括流感疾病负担、疫苗效果、接种疫苗可避免的疾病负担、疫苗安全性监测、疫苗预防接种成本效果等;第二,增加了一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感防控有关政策和措施;第三,更新了我国2019—2020年度国内批准上市及批签发的流感疫苗种类;第四,更新了本年度IIV3和IIV4组分。本指南建议:原则上,接种服务单位应为≥6月龄所有愿意接种流感疫苗且无禁忌证的人提供接种服务。对可接种不同类型、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可由受种者自愿选择接种任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为降低高危人群罹患流感及感染后发生严重临床结局的风险,指南推荐6月龄至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为优先接种对象。首次接种流感疫苗的6月龄至8岁儿童应接种两剂次,间隔≥4周;2018—2019年度或以前接种过1剂及以上流感疫苗的儿童,建议接种1剂。9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仅需接种1剂。建议各地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快安排接种工作,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对10月底前未接种的对象,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提供接种服务。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流感疫苗。本指南适用于从事流感防控相关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预防接种点的接种人员,各级医疗机构儿科、内科、感染科等医务人员,以及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指南今后亦将定期更新、完善。

  • 标签: 流感 疾病负担 疫苗 预防接种 技术指南
  • 简介:摘要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尤其是今年全球新冠疫情严重流行态势仍将持续,今冬明春可能会出现新冠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情况。而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危害及对医疗资源的占用。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和三价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3),IIV3包括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IIV4为裂解疫苗,LAIV为减毒疫苗。除个别地区外,流感疫苗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属于非免疫规划类疫苗,实行自愿、自费接种。2018年和201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印发了当年度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一年来,新的研究证据在国内外发表,新的疫苗产品在我国上市,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应用工作,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在2019年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订,形成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0—2021)》。本指南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加了新的研究证据,尤其是我国的研究结果,包括流感疾病负担、疫苗效果、疫苗安全性监测、疫苗预防接种成本效果等;第二,更新了一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感防控有关政策和措施;第三,更新了我国2020—2021年度国内批准上市及批签发的流感疫苗种类;第四,更新了本年度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组份;第五,更新了2020—2021年度的流感疫苗接种建议。本指南建议:原则上,接种服务单位应为≥6月龄所有愿意接种流感疫苗且无禁忌证的人提供接种服务。对可接种不同类型、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可由受种者自愿选择接种任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结合今年新冠疫情形势,为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和对新冠疫情防控的影响,推荐按照优先顺序对重点和高风险人群进行接种:(1) 医务人员, 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2) 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3)重点场所人群,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 (4)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流行季节怀孕的女性。首次接种或既往接种2剂次以下流感疫苗的6月龄~8岁儿童应接种2剂次,间隔≥4周,对IIV或LAIV均建议上述原则;2019—2020年度或以前接种过2剂次或以上流感疫苗的儿童,建议接种1剂次;9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仅需接种1剂次。建议各地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快安排接种工作,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对10月底前未接种的对象,接种单位在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提供接种服务。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IIV。本指南适用于从事流感防控相关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预防接种点的接种人员,各级医疗机构儿科、内科、感染科等医务人员,以及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指南今后亦将定期更新、完善。

  • 标签: 流感 疾病负担 疫苗 预防接种 技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