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甲基纤维素联合透明质酸钠制作软壳技术在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中的效果.方法白内障“复明工程”患者261例295眼.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术中单用透明质酸钠,B组术中联合使用甲基纤维素和透明质酸钠.手术方法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结果术后第ld裸眼视力大于0.3者,A组78.79%(104/132),B组87.1%(142/163),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术后第7d视力在0.3以上者,A组93.9%(124/132),B组94.5%(154/16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角膜水肿情况:术后第1天,A组17.42%(23/132),B组9.8%(16/16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A组2.27%(3/132),B组2.45%(4/16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纤维素联合透明质酸钠制作软壳技术比单用透明质酸钠更安全.

  • 标签: 软壳技术 甲基纤维素 透明质酸钠 小切口 非超声乳化
  • 简介: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技巧目的和临床效果。方法对自2004年1月~2009年12月26例30只眼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方法进行了回顾,观察术后视力、眼压以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周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全部患者保持功能性滤泡。结论经过颞侧角巩膜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效果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未损伤滤过泡及滤过区,术后眼压正常,可获得良好视力。

  • 标签: 小切口 青光眼 白内障 非超声乳化
  • 简介:目的比较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原发性翼状胬肉的治疗效果.方法翼状胬肉患者186例190眼.分为A、B二组,A组60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B组130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翼状胬肉复发率.结果A组60眼中9眼复发,复发率15.0%;B组130眼中7眼复发,复发率5.38%,x2=4.922,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防止胬肉复发方面,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优于生物羊膜移植组.

  • 标签: 生物羊膜移植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翼状胬肉 复发率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并评估晚期青光眼手术表面麻醉下实施的效果。方法对34例(56眼)晚期青光眼在0.5%爱尔凯因眼液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及虹膜周边切除术。结果本组52眼(92.86%)术中无疼痛感,4眼(7.14%)术中做上直肌牵引缝线时有疼痛感,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眼压在10±6mmHg范围。视力及视野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晚期青光眼手术在表面麻醉下施行较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缩短。

  • 标签: 表面麻醉 青光眼 晚期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外加压手术的最小量手术方式及其效果。方法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2例(22眼),在直视下行球结膜环形剪开、四直肌预置牵引线,在间接检眼镜下行视网膜裂孔精确定位及中度冷凝,巩膜缝线固定外加压块,所有外加压均采用修剪后的小硅胶海绵块,只固定巩膜褥式缝线1对。多发性裂孔于每个裂孔处分别于巩膜表面以1对褥式缝线固定硅胶海绵。所有手术眼均未行环扎术。手术后随访3~6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一例术中并发症,手术损伤小;手术后眼底检查外加压精确地顶压裂孔,视网膜完全复位20眼,2眼高度近视于手术后2周视网膜脱离复发经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手术后视力提高者18眼,不变2眼,下降2眼。结论最小量的外加压手术的优点是精确、可靠、创伤小,能避免传统巩膜扣带手术的一些并发症,手术成功率高。

  • 标签: 巩膜扣带术 最小量 视网膜脱离 硅胶海棉
  • 简介:目的探讨前葡萄膜炎并发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确诊为并发性白色白内障患者15例24眼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虹膜后粘连范围广泛采用23G玻切环切虹膜缘瞳孔再造,每例均行前囊膜染色。术后观察视力、眼压、瞳孔对光反应、前房炎症反应、并发症及葡萄膜炎复发情况。结果24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1w后脱残率87.5%,6m脱残率92.7%。瞳孔恢复灵敏对光反应8眼,对光反应迟钝10眼,并发症包括后发性白内障1眼(0.04%),轻微虹膜后粘连眼3眼(12.5%),一过性高眼压眼3眼(12.5%),术后未见葡萄膜炎复发。结论前葡萄膜炎并发白色白内障常常伴随虹膜粘连,晶体全白膨胀,手术复杂,但选好手术时机熟练掌握手术方法,超声乳化吸除术安全可靠,视力恢复好。

  • 标签: 前葡萄膜炎 并发性白色白内障 超声乳化吸除术 囊膜染色
  • 简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是治疗近视的一种方法,因其术后有较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并发症少,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角膜屈光手术,但是LASIK手术后出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屡有报道。因此在行LASIK术前应详细检查周边视网膜,及时处理有潜在危险的眼底并发症,从而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我院眼科对LASIK术前所有患者常规三面检查眼底,对眼底检查结果做详细记录,对所有视网膜裂孔及严重变性区均予及时处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眼底三面镜 检查结果 准分子 术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 简介:目的研究复发性翼状胬肉再手术方法及并发症.方法48例(54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行胬肉切除、巩膜创面丝裂霉素贴敷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并观察胬肉再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54眼复发性翼状胬肉再手术后,随访9月到2年,再复发5眼,结膜肉芽肿1眼,巩膜溶解1眼,其余病例均为痊愈.结论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再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复发性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 简介:目的探讨并分析眼科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表面麻醉给药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有白内障疾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同时采取表面麻醉给药方法配合治疗,同时采取术前教育、心理护理、术后护理的综合护理手段帮助治疗,观察并分析患者术后情况。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患者术后1d、16d、80d视力达到0.5以上占总数的97.5%(78/80),其中视力达No.8及以上患者占总数33.75(27/80),视力达No.3及下患者占总数的2.5%(2/80)。结论针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给于表面麻醉治疗的同时实施相应的护理配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疾病治愈率,帮助患者视力恢复,值得深入挖掘。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表面麻醉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自闭式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并分析发生原因.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08例(113只眼)安徽省霍山县民生工程贫困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自闭式巩膜隧道小切口现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统计患者术后1d、3d、1周、1个月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并分析发生原因.结果本组108例(113只眼)患者行手术治疗后,术后1d、3d、1周、1个月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依次为10.6%、7.08%、0.88%、0.患者术后发生角膜水肿的原因主要有:大核硬核,器械损伤,内切口靠前、娩核困难,灌注液压力过高、暂时性眼压升高.结论自闭式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较低,通过提高手术技巧有利于降低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

  • 标签: 白内障 自闭式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手术 角膜水肿
  • 简介:目的:研究带有Ⅲ级以上硬核的复杂性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2眼带有Ⅲ级以上硬核的复杂性白内障患者,采取晶状体超声粉碎技术(A组)以及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B组)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提高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方式对中央角膜厚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中对角膜内皮的影响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带有Ⅲ级以上硬核的复杂性白内障,超声粉碎晶状体技术可以考虑应用。

  • 标签: 晶状体超声粉碎技术 小切口囊外摘除术 复杂性白内障
  • 简介: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18眼白内障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眼压均比术前用降眼压药的情况下明显下降,11~22mmHg者17例,其中眼压26mmHg者1例。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不比小梁切除术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高。结论:在高眼压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增多,但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联合手术

  • 标签: 高眼压 青光眼 白内障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小梁切除术
  • 简介:20世纪八十年代,白内障是印度的主要致盲原因,占近80%。印度政府因此实施了一项全国性的白内障防控计划,成功地将白内障患病率从1.49%降至1.1%,将白内障致盲率由80%降至62%。

  • 标签: 印度 防控 白内障 摘除手术 社区延伸
  • 简介:目的探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护理。方法通过对35例(35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实行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制定护理措施并监督执行。结果35例病人经手术治疗和实施各项护理措施,34例(34眼)视网膜复位,视力提高。结论规范的护理可以巩固和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黄斑裂孔 玻璃体手术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内直肌肌细胞数与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收集18例共同性外斜视内直肌和14例正常内直肌,行HE染色观察,用斜视积分法评价手术效果。结果:间歇性外斜视组手术前后的斜视积分差显著高于恒定性外斜视(P〈0.01);光下斜视组内直肌横断面肌纤维排列疏松,间质成分多;斜视组内直肌肌细胞数极显著低于正常内直肌(P〈0.01),与病程和手术前后的斜视积分差显著相关(P〈0.05)。结论:内直肌肌细胞减少是导致共同性外斜视的直接原因,是斜视手术效果下降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共同性外斜视 内直肌 病理 手术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带虹膜隔张力环植入手术治疗虹膜缺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所诊治的虹膜缺损患者24例,24例患者均行带虹膜隔张力环植入的手术,针对性的对该手术不同类型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所有患者均根据虹膜缺损的范围和程度选择并放置合适型号的带虹膜隔张力环,术后随访3个月,均未发现张力环、人工晶状体偏位、移位,晶状体囊袋损伤及瞳孔阻滞等现象。结论囊袋内植入带人工虹膜的张力环治疗部分或完全虹膜缺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开辟了该类疾病治疗的新思路,手术期间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术后的密切观察,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 标签: 带虹膜隔张力环 虹膜缺损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评价聚维酮碘在大规模白内障防盲手术中预防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四川省贫困白内障防盲手术患者862例(862眼),在术前使用50g/L聚维酮碘消毒眼周皮肤、睑缘和结膜囊,术中、术后观察眼部体征并询问患者主观不适。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23例患者有术中眼部刺激感,但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大规模自内障防盲手术中使用50g/L聚维酮碘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预防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措施。

  • 标签: 白内障 眼内炎 聚维酮碘 防盲
  • 简介: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民生工程中的应用及体会。方法在濉溪县残联组织的民生工程中,共对300例(300眼)患者实施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第一天视力:在0.05以上者296例,脱盲率为98.67%;0.3以上者275例,脱残率91.67%。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规模化的白内障复明手术

  • 标签: 小切口 白内障 手术
  • 简介:目的对马凡综合症伴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合并张力环植入或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悬吊两种手术方法的探讨和分析.方法对3例(3眼)合并晶状体半脱位(脱位范围<1/2象限)的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合并张力环植入术;对10例(11眼)合并晶状体半脱位(脱位范围>1/2象限)的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术,分析手术前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随访3-24个月,13例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未发生视网膜脱离及葡萄膜炎等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合并张力环植入或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术是进行马凡综合症晶状体半脱位治疗的有效手术方式,临床应根据晶状体脱位情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马凡综合症 晶状体半脱位 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 张力环植入 人工晶体悬吊
  • 简介: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在Terson综合征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经我科确诊的13例Terson综合征患者的17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疗效。结果13例患者的17只眼经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至目前无一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对于Terson综合征患者而言安全有效。故临床医生需尽早明确诊断,若病情许可,宜早日手术,以避免部分患者视力发生永久性损伤。

  • 标签: TERSON综合征 玻璃体积血 玻璃体切割术 颅内压 蛛网膜下腔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