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primaryaldosteronism,PA)是一组由于醛固酮不恰当的高分泌,部分是由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system,RAS)的自主分泌而引起的疾病。过多的醛固酮导致高血压、心血管损害、肾素抑制、钠潴留和钾排出增多。长期且严重的钾排出增多可导致低血钾的发生^[1]。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肾素 醛固酮 肾上腺静脉取血
  • 简介:全血细胞减少是一组病因高度异质的临床综合征,多种疾病均可造成外周血细胞学改变,病因极其广泛,除见于造血系统疾病外,也可见于某些非造血系统疾病。2001年至2008年8月我院共收治全血细胞减少患者130例,现分析如下。

  • 标签: 血细胞减少症 病因 贫血
  • 简介:在发达国家,随着透析及肾移植应用的增加,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预后有了很大改善。然而,尽管肾脏替代治疗大大降低了尿毒症病人的死亡率,这些病人的预期寿命仍然是有限的,其过早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病的过早发生。与年龄、性别相当的非肾病患者相比,透析病人因患心血管病而死亡或患非致死

  • 标签: 慢性肾病 心血管病 并发症 尿毒症 心肌病
  • 简介:颈椎前路手术已成为颈椎手术中的一种常用手术入路,虽然它被公认为相对安全和有效,但因手术所造成的并发仍是术者和患者不小的挑战。了解这些并发种类和处理方法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的种类及相关预防和治疗措施。

  • 标签: 颈椎 手术后并发症 前路手术
  • 简介:患者男,64岁。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入院。入院后给予常规血生化检查提示:血淀粉酶2061U/L,但患者无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进一步查尿淀粉酶为252U/L,在正常范围(200~1000U/L)。行胰腺CT检查提示:未见异常。按AP治疗(禁食、水及滴注奥美拉唑抑制胃酸、静脉泵入奥曲肽等)。1周后,复查血淀粉酶为2516U/L。

  • 标签: 巨淀粉酶血症 慢性支气管炎 血淀粉酶 血生化检查 消化道症状 尿淀粉酶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肺血栓栓塞(PTE)病人的临床特点,分析产生误诊的原因,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我院32例急诊住院的PTE病人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和预后,分析急性肺栓塞的发病特点、诊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临床表现:呼吸困难(97%),胸痛(47%),咯血(25%)。辅助检查情况:D-二聚体阳性(100%),PaO2下降(69%),心电图出现SⅠQⅢTⅢ(16%);彩超:右室扩大(47%),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1%);螺旋CT:肺栓塞征象(88%);近期内有手术史者(71%)。首诊误诊(47%)。行溶栓+抗凝治疗(38%),抗凝治疗(62%)。死亡(16%)。结论肺栓塞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必须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才能做到早期诊断,减少死亡率。无其他原因的呼吸困难是诊断的重要线索,应及早进行相关检查,彩超发现下肢深静脉栓塞是重要参考依据,螺旋CT可作为确诊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肺栓塞 急诊 误诊 临床表现
  • 简介:早在1924年,Bleuler就已经认识到卒中患者经常伴有行为和心理障碍,1951年他提出了卒中后抑郁(post-sttokedeprission,PSD)情绪可持续数月或更久,但一直末引起足够的重视。1977年Folstein等报道,抑郁是术中后后常见的伴随症状,其发生率为30%~44%。1986年Kimuro等首先报道脑卒中后抑郁后可出现假性痴呆。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症 心理障碍 卒中患者 伴随症状 假性痴呆 发生率
  • 简介:98例不同病因致慢性高尿酸(UA)血,轻度组52例(420μmol/L.≤UA≤600μmol/L),中度组34例(600μmol/L〈UA≤800μmol/L,重度组12例(UA〉800μmol/L)。结肠透析:透析前口服大黄粉及用清水10-20L清洗肠道,至无粪便排出为止。用浓缩透析液按比例配置反复进行结肠透析,透析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约2h,每日1次。

  • 标签: 慢性高尿酸血症 结肠透析 益气活血法 临床研究 透析治疗 清热利湿
  • 简介:目的高尿酸血(HUA)是代谢综合征(MS)的组成成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启动子区-308G/A(G-308ATNF-α)与MS各组分之间的的关系仍存在争议。该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山东沿海地区高尿酸血患者G-308ATNF-α基因型分布与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在5003名流行病学调查人群中筛选162名高尿酸血患者、77名健康者。采用PCR-RFLP法检测G-308ATNF-α基因型分布。采用尿酸氧化酶法测定血尿酸。采用稳态模型评估(HOMA-IR)法检测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1)239名研究对象G-308ATNF-α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2)在HUA伴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患者中AA+GA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单纯高尿酸血组和健康组对照组(P〈0.05);(3)AA+GA组腰围与臀围比值、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甘油三酯高于GG型组(P〈0.05~0.01)。结论高尿酸血个体中TNF-α308A携带者的基因型与高尿酸血伴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有关。提示TNF-α308A携带可能与高尿酸血伴发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关。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多态现象 基因型频率 脂代谢紊乱 心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评价磁导航系统对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导管射频消融的指导作用。方法将经过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的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常规技术和4mm温控导管消融,B组采用磁导航系统和温控磁大头导管消融。两组各入选10例患者,其年龄、性别、心动过速病史和基础心血管疾病具有可比。比较两组患者如下参数:消融操作时间、患者透视时间、术者透视时间、放电次数、消融能量、成功率、并发、手术费用。结果两组患者全部一次消融成功,无并发,术后住院时间相同,随访(7.1±1.4)个月,无心动过速复发。磁导航消融组的操作时间、患者和术者透视时间、放电次数和实际消融能量均明显低于常规消融组,但手术费用高于常规消融组。结论采用磁导航系统指导房室结慢径路导管射频消融能明显缩短消融操作时间及患者和术者的透视时间,减少放电次数,降低实际消融能量。

  • 标签: 磁导航系统 导管射频消融 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
  • 简介:细胞衰老是由自身老化或外部刺激诱发的细胞周期停滞。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基本病理生理学特征。最新研究发现,细胞衰老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Sirtuins是一类能够调节细胞新陈代谢并参与多种细胞生理功能的去乙酰化酶。以往研究已经揭示了Sirtuins的抗衰老作用,认为Sirtuins是一种与长寿相关的蛋白,可通过调节细胞衰老使动脉粥样硬化得到抑制或逆转。基于此,本文回顾了Sirtuins和细胞衰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最新研究发现,并探讨Sirtuins活化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新靶点的可行

  • 标签: 衰老 动脉粥样硬化 去乙酰化酶
  • 简介:<正>检测多发性硬化患者(MS)20例,其他非炎症神经系统疾病(NIND)患者12例,用ELISA方法测定。结果:MS患者脑脊液中IL-6水平明显高于NIND患者,重型患者水平高于轻型患者,且IL-6水平与EDSS评分中度相关;经治疗后患者脑脊液IL-6水平明显下降。示IL-6可能参与MS的发病过程,并与病情相关。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患者脑脊液 神经系统疾病 重型患者 EDSS 白细胞介素
  • 简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临床高钙血症的常见原因,常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三发3类。过去临床上以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较为常见,但近年随着透析技术的广泛应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生存率明显延长,继发性和三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发病率逐年增加。本文综述了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旁腺切除术 慢性肾脏疾病
  • 简介:多项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显示高尿酸血是冠心病发病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可能是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降尿酸治疗可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因此,高尿酸有可能成为治疗AS的新靶点。但是,仍有部分临床研究得出不同结论,认为高尿酸血与冠心病的发病无关,尿酸的致病仍证据不足。此外,病理研究发现人群AS斑块中存在高浓度的尿酸;体外实验发现尿酸促进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活性氧的生成,损伤内皮细胞功能,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可能参与AS的形成;但是也有研究显示尿酸具有抗氧化作用。因此,尿酸与冠心病的关系仍存在争议。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总结我中心对心脏术后出现高胆红素血患者使用血浆置换治疗的经验。方法2012年2月-2014年7月2800例心脏术后的患者中,有6倒(0.2%)出现肝功能衰竭,并出现持续严重高胆红素血,对这6例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患者均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包括心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及呼吸衰竭。结果6例患者共进行10次血浆置换治疗。每次血浆置换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CB)、谷丙转氩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有一定的下降,其中TB和CB下降可显著下降(具体结果加P值);血细胞、白蛋白、肾功能、电解质变化不明显。在治疗1-2次后3例患者治疗有效,TB在数天内降至100umol/L左右(P〈0101),余3例患者胆红素升至治疗前水平。6例患者中4例死亡(2例成功更重要,应该写:经过血浆置换治疗,2/6例最终抢救成功,….出院?)。结论心脏术后出现严重高胆红素血常的患者预后差,血装置换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清胆红素,对预后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血浆置换 心脏术后 高胆红素血症 多脏器功能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与低氧血的关系。方法128例AMI患者监测脉氧饱和度SpO2、动脉氧分压PaO2并相应进行危险度分层,研究AMI与低氧血的关系。结果全组AMI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泵功能与低氧血正相关(r=0.79,P〈0.01)。结论AMI大多存在低氧血,低氧血与泵功能正相关,重度低氧血提示预后不良。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低氧血症
  • 简介: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高脂喂养LDLR-/-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14只8周龄LDLR-/-雄性小鼠,予以高脂喂养4周后随机分为高脂组(继续高脂饮食,n=7)和普罗布考组(高脂加0.5%普罗布考,n=7),喂养14周后处死,检测血浆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取主动脉进行油红0染色观察斑块生长情况;制作主动脉根部冰冻切片,分别进行油红0、Masson染色,检测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和胶原含量;ELISA检测血浆中炎症因子IL-12p70水平。结果普罗布考组小鼠血浆TG、HDL—C显著低于高脂组(P均〈0.01),TG无显著改变(P〉0.05);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两组间主动脉斑块占主动脉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但普罗布考组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显著高于高脂组(P〈0.01);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普罗布考组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中胶原比例显著高于高脂组(P〈0.01);ELISA结果显示,普罗布考组小鼠血浆IL-12p70水平显著低于高脂组(P〈0.05)。结论普罗布考可降低高脂喂养的LDLR-/-小鼠血浆TG、HDL-C和IL-12p70水平,促进主动脉根部斑块形成,但增加主动脉根部斑块中胶原含量。

  • 标签: 普罗布考 动脉粥样硬化 胆固醇 胶原
  • 简介:<正>3项指标用ELISA法检测(单位μg/ml)。慢性肝炎组136例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和脯氨酸肽酶(PLD)分别为156.48±48、142±36和1248±215,肝硬化组84例依次为318±189、256±132和1696±46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7例(分别为100

  • 标签: 肝硬化早期 层粘蛋白 肝硬化组 层粘连蛋白 脯氨酸 慢性肝炎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肾动脉成形支架植入术在治疗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时对患者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010ff7月至2013年7月共有48例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行肾动脉成形支架植入术,根据其术前肾功能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患者(20例)术前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2),B组患者(28例)术前eGFR≥60ml/(min·1.73m2)。结果48例患者共植入了52个支架,随访24个月,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术后eGFR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动脉成形支架植入术对于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术前已经出现轻中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术后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肾动脉狭窄 经皮肾动脉成形术 肾血管性高血压 估测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目的观察普罗布考、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应用(PAS疗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入选73例经B超证实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PAS组和AS组,随访6个月。其中PAS组37例,给予普罗布考0.375g×2次/d、阿托伐他汀10mg/d、阿司匹林100mg/d;AS组3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阿司匹林100mg/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脂水平、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超声检测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厚度。结果治疗前PAS组及AS组血脂、OX-LDLCRP、IMT及斑块厚度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PAS组及AS组以上指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TG和HDL-C外,PAS组较AS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治疗在降低血脂的同时,可降低患者的ox-LDL及CRP水平,疗效较单纯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治疗明显,同时也可改善患者的IMT及斑块总积分;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需长期干预治疗及随访观察。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普罗布考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