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国内外养老机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对国外指标体系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养老机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文章信息进行描述、分析。结果纳入15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2篇,英文文献13篇,共介绍了17个指标体系,各指标体系的结构及条目数存在较大差异,更加关注结果性指标,忽视结构及过程性指标。结论养老机构的护理质量受到了普遍关注,构建了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同时,需要对各指标的测量方法、阈值进行规定,保证质量指标的可操作性。且针对评价后所发现的质量问题制订相对应的干预措施,保证质量改进的连续性,以达到对养老机构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的目的。

  • 标签: 养老机构 质量评价 指标 系统评价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隔代抚养老年人的幸福度和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自制一般情况量表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 (MUNSH)采用方便抽样对郑州市 250名隔代抚养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用 Spss21.0进行结果分析。 结果 该市隔代抚养的老人幸福度均值为 30.30±5.330,其中性别、年龄、孙辈年龄、和居住方式等因子的得分无统计学差异( P>0.05)。健康状况、带孩子的时间、经济来源、受教育程度的得分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 隔代抚养老人的幸福度与整体老人的幸福度无明显差异,建议完善托儿机构的相关制度,给老人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设施和适当量工作岗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人 隔代抚养 幸福度 影响因素
  • 简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养老护理问题日渐突出,有效培养养老护理专门人才,打造一支数量充足、服务质量好、专业水平高的职业化养老护理队伍,是高职院校的培养重点。该文基于解决社会养老问题,从老年护理方向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评价、教学考核、教学师资要求方面进行改革探讨,为完善老年护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策略。

  • 标签: 老年护理 职业教育 课程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的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2022年7月-2023年7月间在本院接受培训的40名养老护理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医护结合型养老的相关知识和实践培训,分析培训效果。结果 培训后成绩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养老护理员进行培训,可以使医养结合型养老工作的进行更阿基顺利,提高养老护理员的各方面能力,效果显著。

  • 标签: 医养结合型 养老护理员 培训方法 培训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的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2022年7月-2023年7月间在本院接受培训的40名养老护理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医护结合型养老的相关知识和实践培训,分析培训效果。结果 培训后成绩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养老护理员进行培训,可以使医养结合型养老工作的进行更阿基顺利,提高养老护理员的各方面能力,效果显著。

  • 标签: 医养结合型 养老护理员 培训方法 培训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PICC患者自我维护正确率的效果。方法按住院时间将携带PICC患者随机分为前期调查组(50例)和后期查检组(50例),前期调查组按常规对PICC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期查检组采用品管圈活动模式管理携带PICC的居家肿瘤患者。结果出院后2个月内前期调查组发生拔管、管路滑脱、感染等情况共计6例(12%),后期查检组发生管路滑脱1例(2%),比较2组在出院后2个月内的拔管发生率、管路滑脱及感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提高携带PICC居家肿瘤患者的自我维护正确率。

  • 标签: 肿瘤患者 PICC 居家护理 品管圈
  • 作者: 沈燕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5-01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第3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201700
  • 简介:目的:探究对PICC置管患者居家护理中实行同伴教育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外科2019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100例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居家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居家同伴教育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程度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焦虑/抑郁(SAS/SDS)评分,观察组较低(P<0.05)。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对PICC置管患者实行居家同伴教育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PICC置管;居家护理;同伴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居家护理对白血病病人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95例缓解后出院病人按单、双月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一般出院指导,观察组实行居家护理,比较两组感染、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居家护理可降低白血病病人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白血病 居家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居家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84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3月-2021年03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另加居家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高(P<0.05)。 结论 给予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居家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居家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山东省长护险慢病居家护理评估与效果评价现状,为护理工作提供建议。方法随机抽取居家护理上门护士填写问卷。结果回收问卷38份,有效回收率100%。评估工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占73.68%,《中文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估量表》占10.53%,自制量表占10.53%,其他量表占5.26%;效果评价方式:患者满意度评价占100%,定点服务机构评价占84.21%,医护人员自评与互评占47.37%,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评价占78.95%;综合评估资料进行护理分级的医院占73.68%。结论山东省长护险慢病居家护理评估与效果评价有待进一步完善。

  • 标签: 长期护理保险 居家护理 护理评估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伸护理加居家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疾病的影响。方法: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选取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进行延伸护理加居家护理,分析不同护理的方法对血糖控制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相关血糖指标、SAS评分、SDS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延伸护理 居家护理 糖尿病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老年糖尿病居家护理干预预防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 时间: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对象:老年糖尿病患者102例,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居家护理),对比两组的糖尿病足发生率以及血糖指标。结果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居家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以及糖尿病足发生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居家护理 糖尿病足 血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居家护理用于老年慢性病的价值。方法:对2020年6月-2021年6月本科接诊老年慢性病病人(n=80)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40人,前者行“中医+”居家护理,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ESCA评分等指标。结果:从ESCA和sf-36评分上看,干预后:试验组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老年慢性病用“中医+”居家护理,利于自护能力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升。

  • 标签: 慢性病 中医 应用 居家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老年中风患者居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老年中风患者10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研究组(n=50)及常规组(n=50)。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FMA)、肌张力(Ashwarth)、日常生活能力(FIM)、再入院率、焦虑、抑郁状态、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FMA上肢、下肢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Ashwarth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FIM评分均明显提高,且研究组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再入院率4.00%、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SAS、SD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老年中风患者居家康复护理,可改善运动功能、肌张力,降低再入院率,提升日常生活能力,还可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家属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循证护理 老年中风患者 居家康复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居家照护老年高危压疮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8~2021.8收治的60例老年高危压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观察组, 每组各30例,出院后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居家压疮照护,比较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压疮感染率3.33%,低于对照组16.67%(P<0.05)。观察组照护者居家护理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危压疮病患进行居家压疮照护干预,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压疮 居家照护 压疮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老年脆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居家应用多模式互动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在2022.1月至2022.12月,选取对象为上述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脆性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办法,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有30例患者,实验组应用多模式互动延续护理,常规组应用常规电话随访方式,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居家时期再次骨折发生率、再次跌倒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多模式互动延续护理应用于老年脆性髋部骨折手术后居家时期中,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避免患者居家期间跌倒、骨折,值得运用。

  • 标签: 多模式互动延续护理 老年 脆性髋部骨折 术后居家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利用“微信平台”实施延续性护理对肩关节损伤术后患者居家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10月~2023年5月入住我院64例肩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通过评估手术前后生活自理能力、肩关节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从而观察“微信平台”实施的延续性护理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Barthel、Constant-Murle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观察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两组Constant-Murley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8周、16周后对照组Constant-Murley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利用“微信平台”实施延续性护理能促进肩袖损伤术后患肩功能得到迅速康复,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信平台 延续性护理 肩袖损伤 快速康复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居家护理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和专家访谈法,结合文献复习,对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的22例伤口造口患者的居家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立了包含知识能力、技能操作、沟通协调、情感态度、自我发展五个维度的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际应用检验其有效性。结论:所构建的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评估和指导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的居家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有助于促进专业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

  • 标签: 伤口造口护理 居家护理 胜任力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延续性护理对居家卧床老人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 研究当中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中我中心收治的78例居家卧床老人为主要对象,随机性将患者分成了参照组(n=39)和研究组(n=39)。参照组中进行基础护理,研究组中进行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中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概率和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中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概率低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后有明显意义(P<0.05)。研究组中患者的满意度要高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后有明显意义(P<0.05)。结论 护理居家卧床老人时,对其采取延续性护理的方式得到的护理效果好。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居家卧床老人 压力性损伤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晚期癌症患者居家安宁疗护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晚期癌症患者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随机分成两组,将两组的护理情况记录下来,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疼痛评分和舒适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干预措施落实在晚期癌症患者居家安宁疗护护理中,有利于患者保持稳定情绪,同时还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严重程度,促进患者舒适度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 标签: 舒适护理 晚期癌症 安宁疗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