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2 个结果
  • 简介:生物化学检验是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几年来笔者对不同层次检验班学生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方法.使教与学、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既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也加深了师生间的感情,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生物化学检验 层次 综合能力 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临床药师药学服务能力,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提高医院药学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本次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本院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能力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调查对象中对于患者与医护的咨询有超过90%的药师能马上解答,对于药品缺货时,仅有25.0%医师会主动推荐替代药品;有87.5%药师能够及时地掌握药房药品供应信息,但在突发状况下仅37.5%的药师能及时应对药品供应。对临床药师药学服务能力制约的主要因素从占比高到低分别为医院领导重视程度、临床药师队伍建设与人员素质的提高、国内临床药师的地位与待遇、科室及医护人员接受程度、临床药学服务费用、现行的医疗服务定价原则和支付模式不体现合理用药的价值和对医院及医师的贡献。结论本次调查反映我国目前医院药学服务现状,这提示医院管理层应该建立克服制约医院临床药师药学服务能力的策略和途径。这就要求医院建设配套的人员管理体系,增加医师与药师的协作,建立药学服务平台,提高药学服务水平。

  • 标签: 临床药师 药学服务 服务能力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软胶囊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软胶囊。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的总有效率,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丁苯酞注射液 丁苯酞软胶囊 脑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河南省某高校2006年级部分学生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课前跟随教师参与实验准备工作,而对照组不参加,只按常规模式上实验课,课程结束后,在同一时间内以相同的方法一同进行实验考核。结果:实验组在20个骨髓细胞的辨认、肠杆菌科分离及生化鉴定、肥达反应效价判断、质粒的提取与纯化、不规则抗体的筛选与鉴定、白细胞分类计数等6项内容的考核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回收试验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医学检验专业是医学院校各专业中实践性较强的一个专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验准备工作,能够增强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 标签: 医学检验专业 学生实验准备 实验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ICU护士的相关能力当中,护士的基本护理能力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的30名ICU护士为主要对象,对所有护士的护理能力进行量表调查分析,从而判断护士的各项护理能力情况,并且进一步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所有护士当中,基本护理能力较好,其中护士的态度及价值观、技能及经验等情况较好,所有护士中工作的年限与个人学历则是较为明显的影响因素。结果对于ICU护士而重症监护基本护理能力而言,其所受到的影响因素较为多样,需要医院给予高度关注。

  • 标签: ICU 重症监护 护士 影响因素 能力
  • 简介: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是高等医学教育研究的新课题。该文概括了温州医学院医学检验教育多年来立足实践,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特点,不断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过程。文章围绕教育模式与课程计划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科研硬件平台搭建、制度保障体系构建、崇尚创新的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等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医学检验 科研创新能力 培养 探索
  • 简介:三年制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是培养能在各级医院、血液中心以及生物医学相关部门,从事医学检验以及生物技术类工作的高级实用技术人才。要以教育创新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改革切入点,建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医学检验高职高专人才。

  • 标签: 职业教育 课程体系 教育创新
  • 简介:目的研究从沿海某地海水中分离出的霍利斯弧菌的致病性。方法1、毒力实验组35只二级昆白小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腹腔注射霍利斯弧菌,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标准金葡菌、标准大肠杆菌,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2.伤口感染实验组35只SPF小鼠,腿部致伤后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浸泡含有细菌的人工海水)和阳性对照组(含有标难金葡菌、标准大肠杆菌),阴性对照组(浸泡无菌人工海水)。观察小鼠一般状况、血常规、血培养、脏器培养,96小时后活杀取脏器和伤肢病理检查,并将鼠体内分离的菌株和实验前菌株进行生化反应鉴定和核酸指纹图对比分析,确认细菌来源。结果1.毒力实验:霍利斯组注射细菌悬液后精神萎靡,轻度弓背竖毛,持续12小时,血及脏器培养阴性。2.伤口感染实验组:伤口感染阳性率为100%,病理学检查伤肢及横纹肌较多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自沿海某地海域分离出的霍利斯弧菌在10°CFU/ml时,对小鼠有一定感染能力,可致实验鼠的伤口感染。

  • 标签: 沿海 霍利斯弧菌 伤口感染能力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 简介:为适应医学检验的发展特点,增强毕业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试尝通过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开展实验技能大赛、参加挑战杯比赛、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等多种途径强化实践环节。

  • 标签: 多途径 医学检验 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比较奥氮平与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认知功能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到2017年7月之间本院所接收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的患者例数均为25例,给予治疗组患者阿立哌唑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奥氮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程度、阴性症状评分、阳性症状评分等一系列分数值。结果治疗组患者的SSS顺行评分、SSS逆行评分、HVLT-R评分比对照组高,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评分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分、阴性症状评分、阳性症状评分等一系列分数值明显低于治疗前的相应分数值,但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损害都具有比较显著的改善作用,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奥氮平 阿立哌唑 首发精神分裂症 神经认知功能
  • 简介:免疫学检验是研究免疫学技术及其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一门学科。为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切实满足临床对医学检验学生专业素质的要求。笔者从加强教师对免疫学检验临床应用的知识和经验积累的角度,指出了此项工作的意义、效果及一些实行措施,对免疫学检验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

  • 标签: 免疫学检验 应用型人才 兴趣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呈现出了对高职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其专业办学形式和内涵有待深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是其师资队伍提升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全国50所高职院校中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兼职教师队伍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 标签: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兼职教师 现状与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与氟哌啶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86例首发的、符合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氟哌啶醇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评定量表(SCoRS),分别在治疗后4、8、12周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在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PAN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8周,两组患者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后4周(P<0.05);治疗8周与治疗12周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4、8、12周,两组患者的SCoR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4、8、12周后试验组SCoRS评分分别为(30.89±9.16)、(30.11±7.45)、(28.01±8.4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与氟哌啶醇都可以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帕利哌酮缓释片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效果显著优于氟哌啶醇,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帕利哌酮缓释片 氟哌啶醇 认知功能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经济、文化观念的更新,人类对健康的需求出现多元化。经营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医疗体制改革也对护理队伍产生了巨大冲击,使护理工作在医院工作中的比重及范围不断扩大,因此护理管理工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护士长作为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的实践者、领导者和指挥者,其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与医院的护理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签: 护理 监督 人员素质 临床工作能力
  • 简介:当前,缺乏“创新”的氛围在临床医学教学是尤为突出的问题,其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未来社会及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来看,创新能力已成为临床医学教学的核心目标。本文从学科特点出发,提出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

  • 标签: 教学改革 培养医学生 创新能力 临床医学 课堂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有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行以丁苯酞、ADP受体拮抗剂、他汀联合方案的效果展开分析和讨论。方法随机在2015年8月到2017年8月期间我院接诊的患有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且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症状的患者当中抽取30名,将其按照姓名首字母顺序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对参照组行以ADP受体拮抗剂同他汀联合干预,对实验组则联用丁苯酞。观察两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做以对照。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治疗效果上,实验组显著好于参照组,且存在P<0.05;另外,在ADL评分、MMSE评分以及MoCA评分上,实验组好于参照组,且存在P<0.05;在治疗前后的SOD水平上,实验组好于参照组,且存在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患有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行以丁苯酞、ADP受体拮抗剂、他汀联合方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调节SOD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三联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床旁综合能力考核在层级护士晋级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接受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模式的层级护士资料,并根据实施前后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护士在晋级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导师评价、护士长评价、医生评价数值。结果采用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方式的观察组护士相比对照组护士获得了更加优异的自我评价、导师评价、护士长评价、医生评价数据(P<0.05)。结论护士床旁综合能力考核在层级护士晋级的应用具有良好效果,因此应当合理推广这种科学、有效的护士考核晋级方法,并作为职称晋升评价条件之一。

  • 标签: 综合能力 层级护士 应用体会
  • 简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提高人才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科技人才,是当前高校教学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 标签: 大学生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弹力绳带对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120例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疗法和神经生理学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佩戴弹力绳带,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评分以及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10米最大步行速度(10mMWS),进而得出两组临床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FMA-L、BBS、FAC评分及10mMWS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过程中辅助弹力绳带环绕捆绑能够有效的提高平衡功能,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加快步行速度。

  • 标签: 偏瘫 弹力绳带 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 简介: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重要的应用性学科。如何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近年来不断探索和研究的一项工作。我们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探索,贯穿于整个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的理论和实验改革当中。在理论中针对每章节的特点设计病例,采用以问题、案例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的方法或引导法等方式进行教学,在实验中通过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在考核中尝试将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按一定的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及在其他方面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标签: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创新能力 理论和实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