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措施下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无痛人流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957例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的早孕妇女进行了系统充分的心理护理、手术配合、术中监护等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实施无痛人流手术,无一例发生人流综合症,其镇痛效果、心理、生理反应、宫颈松弛度均获满意。结论系统化护理配合无痛人流手术可以安全有效地缓解人流疼痛,预防手术麻醉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医疗效果。

  • 标签: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 无痛人流 系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用于烧伤换药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0月90例烧伤换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复合芬太尼,观察组进行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烧伤换药麻醉效果;换药时和换药后不同时间创面疼痛程度;干预前后患者血糖、皮质醇、胰岛素水平。换药时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结果观察组烧伤换药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换药时和换药后不同时间创面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糖、皮质醇、胰岛素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糖、皮质醇、胰岛素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换药时心率和血氧饱和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在烧伤换药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更好减轻疼痛,减轻应激和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芬太尼 烧伤换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行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的患儿,共6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术后清醒时间以及苏醒期躁动无显著差异,但是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麻醉效果,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硬膜外阻滞 全身麻醉 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哌替啶复合氟哌啶预处理对腰麻后寒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进行腰麻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哌替啶进行处理,实验组患者使用哌替啶结合氟哌啶进行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注射处理药剂之后的身体相关变化,记录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实验组发生率10%,显著低于对照组54%,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无寒颤反应48%,显著高于对照组26%,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哌替啶复合氟哌啶预处理腰麻后寒颤反应,能够有效的提高处理效果,临床医学上可以适当推广使用。

  • 标签: 哌替啶 氟哌啶 腰麻后寒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我院5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进行回访、分析,判定其疗效。结果有效率达96.2%,手术前后眼压、视力、眼前手动症状、无光感等症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3眼发生前房出血,经止血治疗痊愈。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梁切除 激光冷凝术 丝裂霉素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转运膜蛋白21(TMP21)和γ分泌酶复合物之间的关系。方法抑制TMP21在淀粉样蛋白基因缺陷性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KO)中的表达,Western-blot测定转染组β淀粉样蛋白(Aβ)表达水平,ELISA测定Aβ生成总量。结果TMP21和γ分泌酶复合物组分共沉淀,转染组中TMP21表达水平显著减少,Aβ总量明显增多。结论TMP21存在于γ分泌酶复合物中,可能作为γ分泌酶复合物的辅因子在γ分泌酶裂解过程中起负调节作用。

  • 标签: 转运膜蛋白21 &gamma 分泌酶 &beta 淀粉样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不同方式的麻醉处理,病人的临床疼痛程度的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70例采用胃癌根治术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人作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各35例,两组病人给予相同方式的手术治疗,对比组实施全身麻醉,研究组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的麻醉,对比两组病人术后的疼痛程度,并使用Prince-Henry予以评分。结果研究组病人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的麻醉方式后,其术后5小时、10小时、15小时、20小时及40小时的疼痛程度Prince-Henry评分情况分别为(2.1±0.9)分、(1.9±0.7)分、(1.5±0.7)分、(0.9±0.5)分及(0.5±0.3)分;对比组病人实施全身麻醉后,其术后5小时、10小时、15小时、20小时及40小时的疼痛程度Prince-Henry评分情况分别为(4.9±3.1)分、(3.8±2.6)分、(3.5±2.1)分、(2.3±1.9)分及(1.7±0.8)分。研究组病人在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比组病人,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的麻醉,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能够显著的缓解病人的术中及术后的疼痛程度,保障病人的身体健康安全,加快病人身体康复,同时还能有效提升病人生活质量,因此该麻醉方式在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有着积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麻醉方式 胃癌根治术 疼痛程度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将患者平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对照组行全身麻醉法。实验组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法。观察两组患者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麻醉与手术的时间、术后唤醒与拔管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与手术时间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唤醒与拔管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在胫骨骨折手术中,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超声引导 胫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体楔形缺损采取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的效果。方法选取92例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牙体楔形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取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n=46)与观察组(采取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n=46),观察两组修复效果。结果经过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1年、3年患者修复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充填体脱落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继发龋、边缘着色率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牙体楔形缺损采取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成功率高,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修复效果 牙体楔形缺损 光固化复合树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丙泊酚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麻醉在开展门诊可视人流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自愿接受无痛可视人流的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单纯丙泊酚组40例,B组为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组40例。A组静推丙泊酚2~3mg/kg(推注时间>1Min),B组先静注舒芬太尼0.15ug/kg,2min后再静注丙泊酚.1.5~2mg/kg(推注时间>1Min),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即开始手术。观察记录两组手术前、手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丙泊酚的用量、苏醒时间、术后宫缩痛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丙泊酚用量A组明显较B组多(P<0.001)。苏醒时间B组短于A组(P<0.001)。术后宫缩痛的发生率A组发生率大。A组患者MAP术中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比差异也存在有显著性(P<0.05),A组患者心率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别无显著性。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可视人流术,丙泊酚用量小、镇痛效果好、苏醒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舒芬太尼 丙泊酚 可视人工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5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均进行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结果50例患者SBP和DBP在T1和T2时较T0时降低(P<0.05),HR在T1和T2时高于T0(P<0.05);术后恢复时间短。结论瑞芬太尼和七氟醚吸入麻醉患者的术中和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患者术后苏醒时间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 心脏病人 非心脏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方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合并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实施术前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合并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麻方式进行术前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方式进行术前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麻醉前后血压水平的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方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合并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实施术前麻醉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全麻 硬膜外阻滞 手术 高血压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青光眼患者(48眼),按照患者住院时间的先后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实验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且实验组患者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和1年的眼压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使用复合式小梁切术治疗青光眼疾病能够有效的提高其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能够保持患者眼压的稳定,其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传统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和异氟醚进行麻醉维持,观察组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插管后5分钟、插管后10分钟的心率以及血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苏醒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显著,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丙泊酚 瑞芬太尼 腹部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中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择48例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进行研究。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t1、t2及t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麻醉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具有见效快,持续时间长且麻醉效果更优的特点。

  • 标签: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妇科手术 硬膜外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的CT临床表现及其与窦口鼻道复合体变异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CT检查结果,观察窦口鼻道复合体变异与慢性鼻窦炎间的联系。结果本组120例患者均证实为慢性鼻窦炎,其中存在解剖变异的92例(76.76%),包括鼻中隔偏曲37例、中鼻甲气化30例、钩突偏斜、增生、气化10例、筛泡过度气化9例、Haller气房过度气化4例、鼻丘气房过度气化2例;主要引发上颌窦炎、筛窦炎及额窦炎。结论窦口鼻道复合体变异与慢性鼻窦炎发生部位密切相关,临床CT扫描能够清晰、准确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鼻窦炎发生部位及程度,可作为诊断及治疗的依据。

  • 标签: 慢性鼻窦炎 CT 窦口鼻道复合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在无痛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ASAⅠ~Ⅲ级行食道粘膜下剥离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组(A),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组(B);记录各时间点HR,SPO2,MAP;RR;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患者苏醒即刻视觉疼痛评分(VAS)。结果两组RR、SPO2、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无差异性;与诱导前相比,两组RR、HR、MAP均下降(p<0.05);诱导入睡后与A组相比,B组MAP、HR下降(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瑞芬太尼总用量B组均少于A组(p<0.05),患者苏醒即刻视觉疼痛评分(VAS)B组低于A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特有的镇静镇痛作用,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E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清醒镇静方法。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瑞芬太尼 内镜下粘膜剥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效能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SAI或II级的剖宫产产妇,随机均分为两组。S组硬膜外腔给予0.75%罗哌卡因12ml加舒芬太尼20μg(1ml),L组给予0.75%罗哌卡因12ml加生理盐水1ml。术中连续监测生命体征,评估麻醉效果,观察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新生儿情况。结果S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平面达T10的时间以及到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均明显短于L组(P<0.01);S组最高阻滞平面明显高于L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和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手术硬膜外罗哌卡因麻醉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罗哌卡因,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 标签: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需要进行腹部手速的患者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维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行腹部手术的1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与对照组(83例),对照组在麻醉诱导以后静脉注射芬太尼并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观察组在麻醉诱导以后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泵持续泵入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在插管前、插管后5min、插管后10min的血压(SPB、DPB)、心率(HR)的变化,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术后的不良反应等,并进行比较后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相比较,在气管插管后各点SPB、DPB、H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插管前、插管后各点的SPB、DPB、HR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插管后其心率增快,血压升高,与插管前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要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来说,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可以保证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术后清醒快,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 标签: 异丙酚 瑞芬太尼 腹部手术 麻醉维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临床手术麻醉效果。方法2012年6月到2013年9月在我院手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术前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方法,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进行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各时间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记录麻醉维持用药量、术后呼吸恢复、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丙泊酚、维库溴铵、瑞芬太尼用量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拔管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术前静脉注射麻醉能够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中降压药物的使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异丙酚 瑞芬太尼 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