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缓解胃癌根治术后疼痛程度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6
/ 2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缓解胃癌根治术后疼痛程度的效果观察

李长文

(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定西743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不同方式的麻醉处理,病人的临床疼痛程度的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70例采用胃癌根治术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人作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各35例,两组病人给予相同方式的手术治疗,对比组实施全身麻醉,研究组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的麻醉,对比两组病人术后的疼痛程度,并使用Prince-Henry予以评分。结果:研究组病人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的麻醉方式后,其术后5小时、10小时、15小时、20小时及40小时的疼痛程度Prince-Henry评分情况分别为:(2.1±0.9)分、(1.9±0.7)分、(1.5±0.7)分、(0.9±0.5)分及(0.5±0.3)分;对比组病人实施全身麻醉后,其术后5小时、10小时、15小时、20小时及40小时的疼痛程度Prince-Henry评分情况分别为:(4.9±3.1)分、(3.8±2.6)分、(3.5±2.1)分、(2.3±1.9)分及(1.7±0.8)分。研究组病人在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比组病人,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的麻醉,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能够显著的缓解病人的术中及术后的疼痛程度,保障病人的身体健康安全,加快病人身体康复,同时还能有效提升病人生活质量,因此该麻醉方式在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有着积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麻醉方式;胃癌根治术;疼痛程度;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3-0045-02

选取2015年7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70例采用胃癌根治术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人作为对象,探究在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不同方式的麻醉处理,病人的临床疼痛程度的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70例采用胃癌根治术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人作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各35例。研究组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3.5±5.2)岁;对比组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43.8±5.7)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均采取相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对比组病人在手术治疗前,实施全身麻醉的处理方式,其主要流程如下:首先对病人肌肉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滴注0.01mg/kg阿托品药物,同时滴注药物还有1.8mg/kg苯巴比妥钠药物,同时使用喉罩对病人实施麻醉处理。然后在对病人实施麻醉诱导,其使用药物有1.8mg/kg氯胺酮药物,以及0.09mg/kg咪唑安定药物,当病人入睡后,对其实施插管处理,同时给予0.45mg/kg的肌松药罗库溴铵药物辅助治疗[1]。最后再对病人实施气管插管处理,在顺利完成插管后,给予病人机械通气处理,同时通过吸入方式,给予病人0.5%~2.5%的七氟醚药物治疗,以保持其麻醉效果。麻醉处理成功后,严格按照手术流程对给予病人实施手术;研究组病人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处理方式,其麻醉处理基本流程如下:首先在病人进入手术室后,要对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及心率等重要体征实施检测,并给予病人建立静脉通道,在麻醉前,还要给予病人采用静脉输注的方式,输入450毫升的平衡液。然后在使用L3~4针进行间隙穿刺,其连线定点方法是,病人两侧髂嵴的最高点,并将其与脊柱交叉处相连,即可进行硬膜外穿刺,在穿刺成功后,载把全部的穿刺针放在病人的蛛网膜下隙。当发现病人有脑脊液产生时,再给予病人输注包含有1.5毫升9%的葡萄糖,及1.8毫升0.75%浓度布比卡因的混合液,该混合液的主要成分有2.0毫升0.8%浓度的布比卡因溶液,在混合液输注速率方面,其速率要维持在0.1mL/s[2]。最后在病人头侧部位,放置2.5~3.5厘米的硬膜外导管,当病人的收缩压下降至90mmHg以下后,对其进行麻黄素药物的注入,其药物用量为9毫克,并辅助病人行左侧卧位,为了避免其出现仰卧位综合征,可将其腹部推至左侧,在手术完成前2分钟,要停止用药。整个过程中,都要实时监控病人的各项体征,及麻醉效果情况等,并予以详细记录[3]。

1.3统计学分析

用SPSS13.0数据包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病人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的麻醉处理方式后,其术后5小时、10小时、15小时、20小时及40小时的疼痛程度Prince-Henry评分情况分别为:(2.1±0.9)分、(1.9±0.7)分、(1.5±0.7)分、(0.9±0.5)分及(0.5±0.3)分;对比组病人实施全身麻醉的处理方式后,其术后5小时、10小时、15小时、20小时及40小时的疼痛程度Prince-Henry评分情况分别为:(4.9±3.1)分、(3.8±2.6)分、(3.5±2.1)分、(2.3±1.9)分及(1.7±0.8)分。研究组病人在术后疼痛程度方面,要明显好于对比组病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两组不同麻醉方式下病人术后疼痛程度评分(x-±s,分)

3.讨论

胃癌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及致死率的肿瘤疾病,由于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不良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该病的发病情况在我国有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而该病严重的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健康及阻碍病人生活质量的提升,加大对该病治疗的研究,有着积极意义。当前在胃癌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然而由于胃部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脏器,其内部含有大量的神经末梢,及血管等,因而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其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身体痛苦,阻碍疾病治疗效果的提升。为了有效缓解病人手术疼苦,当前主要采用术前麻醉的方式,其中最为常见的麻醉方式有全身麻醉,及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两种麻醉处理方式,经过大量临床实验研究发现,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处理方式,其在缓解病人疼痛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能够显著的降低病人的Prince-Henry评分,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改善病人身心健康状况,因此该麻醉处理方式在该病的手术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在对病人实施胃癌根治术时,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的处理方式,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有效的缓解了病人术中及术后的疼痛情况,改善了病人的身心健康状况。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病人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的麻醉处理方式后,其在术后5、10、15、20、40小时的Prince-Henry评分,相较于实施全身麻醉的处理方式的对比组病人,都要明显要低。因此该麻醉处理方式在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8]。

【参考文献】

[1]蒋明.不同麻醉方式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3,(08):24-25.

[2]李宝洲,刘录城,林健.不同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3,(15):66-67.

[3]阿布力克木?艾买提,亚里坤?亚森,希尔娜衣?艾孜买提.不同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的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8):4302-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