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致双仑样反应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以引起临床医生对头孢类药物应用条件的重视。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因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导致双仑反应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使用地塞米松和纳络酮治疗。结果经急救后所有的患者全部治愈,没有后遗症,此外头孢菌素致双仑样反应可出现与各性别和各年龄阶段。结论医护人员应对双仑样反应给与足够的重视,尤其要提醒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的同时不要使用含乙醇的药物。

  • 标签: 头孢菌素 双硫仑样反应 地塞米松 纳络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铝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胃炎患者8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糖铝联合法莫替丁治疗实验组,仅以法莫替丁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97.7%)高于对照组(86.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铝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急性胃炎,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 标签: 硫糖铝 法莫替丁 急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工作中双醒样反应的救治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39例双醒样反应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救治方法。结果26例患者于入院后0.5~1小时双醒样症状消失,10例患者于入院后1~2小时双醒样症状消失,3例患者于入院后2~4小时双样症状消失。结论急诊工作中正确认知双醒样反应是救治的基础,迅速妥善处理是救治的关键,做好宣教是预防双醒样反应发生的目的。

  • 标签: 双硫仑样反应 急救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喹平与氯丙嗪治疗酒精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1年5月入院治疗的酒精性精神障碍患者80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喹平组和氯丙嗪组治疗,每组各40例。治疗6周。利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喹平组疗效与氯丙嗪组无显著差异,但TESS量表评分前者明显优于后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平治疗酒精性精神障碍疗效与经典用药相近,副作用明显小于氯丙嗪,患者依从性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治疗,建议在临床使用。

  • 标签: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喹硫平 氯丙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喹平对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障碍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4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采用喹平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患者在通过喹平治疗后,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总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中大部分因子分与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喹平对老年痴呆症的治疗,剂量低,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痴呆症 精神行为障碍 喹硫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分析喹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并接受住院治疗的88例精神分裂病人,采用随机、开放且多中心的研究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人,实验组患者采用喹平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立哌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4.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2.8%,两组数据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平与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当,但是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

  • 标签: 喹硫平 精神分裂症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物联用致双仑样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通过中国知网的《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检索有关药源性双仑反应的案例,对个案进行分析与统计。结果药物联用致双仑样反应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儿童的比例较高;75例病例中大部分在医院内发生,医源性因素占主因;抗菌药物与氢化可的松注射液联用致双仑反应最多见,其次是抗菌药物与中成药联用。结论少量的乙醇即可引起双仑样反应,故联合使用药物进行治疗需关注药物的相互作用,以促进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 药物联合使用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在急诊一体化条件下治疗双仑样反应的效果。方法将60例自诊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A组采用“纳洛酮”B组选择传统治疗方法。观察记录两组用药前及用药2h后患者面色潮红、头痛、心悸、昏睡减轻或消失程度和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诊一体化条件下,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双仑样反应安全,有效。

  • 标签: 抗生素 饮酒 双硫仑样反应 纳洛酮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本院2008年-2009年期间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了解对治疗和预防感染的重要性。方法采用美国德灵公司Autoscan4半自动鉴定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通过133例标本的检测,得出不动杆菌主要引起呼吸系统及外伤感染。结论不动杆菌的感染现状和耐药性及耐药趋势,应引起临床方面高度重视。

  • 标签: 不动杆菌 耐药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于2012年7月开展幽门螺杆菌(HP)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二年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二年中4160例,3664人次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的观察治疗。结果3664人次中首次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2191人,阳性率59.8%。496例阳性患者经一个疗程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转阴率80%。结论14C尿素呼气试验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易行、价廉无痛苦的检查方法,值得在基层推广。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呼气试验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非疫区布鲁氏菌病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分析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8月收治的1例布鲁氏菌病患者,以“布鲁氏菌、布氏杆菌”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检索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万方医学数据库及维普信息资源系统,并结合检索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女患,44岁,以头痛为首发表现,后出现咳嗽及发热就诊。初诊为沙门氏菌感染,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患者发热高峰值逐渐下降,病程期间出现腰背部疼痛,行血培养及骨髓培养明确诊断为布鲁氏菌病。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布鲁氏菌病起病及临床特征表现形式多样,对于临床特征表现不典型,特别是此病散发及发病率低的地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认识,避免漏诊及误诊。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临床表现 散发地区 临床医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丙型肝炎关系。方法选取6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A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1例为B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1例为C组,观察抗幽门螺旋杆菌抗体(Hp-IgG)阳性率、HCV-RNA病毒载量。结果B组的Hp-IgG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与C组(P<0.05);HCV-RNA病毒载量>500copies/ml患者的明显高于HCV-RNA病毒载量<500copies/ml患者(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相关疾病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较正常人高,还会加剧病情进展。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丙型肝炎 病毒载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药敏实验情况。方法通过比例法对100株痰培养阳性菌株进行药敏实验。结果100株结核分枝杆菌的总耐药性为31.1%。复治样本的耐药率明显的高于初治样本的耐药率,(P<0.05)。结论需要严格的按照结核病控制策略进行相关工作,保证肺结核病可以更好的被治愈,有效地进行治疗管理,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与扩散。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性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牙周炎发病的关联性。方法选择牙周炎患者与牙周健康者各50例做比较,分为对照组(牙周炎组)和健康组,分别采集两组对象的含漱液和牙菌斑标本,提取DNA后通过多种手段检测标本的Hp阳性率,将两组实验对象之间的检测差异相比较。结果对照组50例中发现Hp45例,占总数的90%;健康组50例中检测出Hp22例,占总数的44%;检测显示Hp在牙周炎患者的阳性率大大高于健康者,该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与牙周疾病的关系密切,其阳性率与牙周炎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幽门螺杆菌 标本采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常见阴性杆菌的耐药性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常见阴性杆菌的鉴定主要采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主要采用K—B法,对检测结果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对我院各个科室临床患者送检的临床标本分离的阴性杆菌250株进行检测分析发现,临床常见的阴性杆菌分离的主要有肺炎克雷伯菌61株,占24.4%,大肠埃希菌67株,占28.04%,铜绿假单胞菌41例,占16.4%,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阿米卡星、阿莫西林等耐药性较低,其他的药物的耐药性较高。结论加强对临床各个科室阴性杆菌的耐药性检测分析,对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耐药菌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阴性杆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70例结核分支杆菌药敏试验结果的分析,探讨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的发生率和特点,为耐药结核病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绝对浓度法对270例结核分支杆菌进行12种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270例结核分支杆菌共检出耐药菌142例(52.6﹪),其中耐多药结核(MDR-TB)83例(30.7%)。结论结核分支杆菌耐药状况比较严重,应进一步加强结核病的临床治疗和规范用药,控制耐药菌增加。

  • 标签: 结核 耐药性 分支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3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30例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14C呼吸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96.67%)与对照组患者(2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胃癌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胃炎患者,提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感染 胃癌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40例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经HP根除35例,根除率87.5%,不良反应恶心2例,食欲减退2例,腹胀1例。结论选择补救治疗方案时要考虑选不易产生耐药的抗生素、保持足够高的胃内pH、保证患者按方案服药且疗程足够长。

  • 标签: 难治性 幽门螺杆菌感染 序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将122例银屑病患者血样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印迹法定性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抗体阳性判断和分型,同时根据年龄性别选取同时期健康人群60例作为参考.结果122例中男性80例,占65.57%,女性42例占34.43%。其中,寻常型91例,关节型3例,红皮病型10例,脓疱型18例。寻常型36例HP抗体阳性,阳性率39.56%,关节型1例,HP抗体阳性率33.33%,红皮病型2例HP抗体阳性率为20%,脓疱型4例,HP抗体阳性率为22.22%,银屑病患者HP抗体阳性率为35.25%。健康体检对象60例,HP抗体阳性13例,阳性率为21.67%。银屑病患者与健康者HP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银屑病中患者男性比率高于女性,而不同类型银屑病患者HP抗体阳性率不同,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HP抗体阳性率最高,这可能与样本数量较少有关,可收集更多的其他型别银屑病资料以明确其相关性。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银屑病 相关性
  • 简介:摘要采用药敏纸片法,对48株大肠杆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48株大肠杆菌中对四环素,强力霉素和磺胺异恶唑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5.83%(46/48)、89.58%(43/48)和89.58%(43/48)。氨基糖苷类中的耐药率以链霉素最高,卡那霉素和新霉素呈现出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81.25%(39/48)、58.33%(28/48))和62.50%(30/48)。大多数的药物耐药率集中在70%~80%;多重耐药率在100%;根据I类整合子的结构设计了3对引物,对I类整合子的intI1、可变区、3’保守端进行扩增,检测大肠杆菌I类整合子,分析I类整合子与多重耐药的关系,扩增出了750bp~2000bp的基因盒片段,检出率为66.67%(32/48),在35株耐9种药物以上的大肠杆菌中有27株菌I类整合子检测结果为阳性,占77.14%(27/35)。研究结果表明,I类整合子与多重耐药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 标签: 大肠杆菌 I类整合子 多重耐药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