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45例腓总神经不全损伤患者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波幅、时程,探讨其周围神经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45例不同程度腓总神经不全损伤患者,根据患者胫前肌肌力级别将45例患者分为三组(n=15):胫前肌肌力4-5级(P1组)、胫前肌肌力2-3级(P2组)、胫前肌肌力1级(P3组).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记录45例患者的CMAP波形,测量CMAP波幅时程.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秩和检验,分析各组间CMAP波幅时程的差别.结果:(1)P1组、P2组和P3组腓总神经-胫前肌CMAP平均波幅分别为7.1±0.2mv、3.3±0.3mv和0.5±0.1mv;P2组、P3组P1组相比,波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3组P2组相比,波幅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2)P1组、P2组和P3组腓总神经-胫前肌CMAP平均时程分别为11.4±0.4ms、16.9±0.6ms和23.3±1.2ms;P2组、P3组P1组相比,时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3组P2组相比,时程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CMAP波幅、时程有助于评价周围神经受损的严重程度.(2)CMAP波幅降低提示有功能的周围神经轴突数量减少,时程延长反映了周围神经的脱髓鞘损害.

  • 标签: 腓总神经损伤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轴突 髓鞘
  • 简介:目的:观察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血压负荷,血压昼夜节律和心率变异性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伴有左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31例(Ⅰ组),不伴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33例(Ⅱ组),选择年龄患者可比的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Ⅲ组),进行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分析24小时血压负荷,血压昼夜节律及24小时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结果:(1)血压负荷,血压昼夜节律:Ⅰ、Ⅱ组24小时血压负荷,日间血压及夜间血压显著高于Ⅲ组,Ⅰ组Ⅱ组间血压负荷有显著差异;ⅠⅡ组非构型血压显著高于Ⅲ组,ⅠⅡ组二者间的非构型高血压出现率有显著差异.(2)心率变异性:Ⅰ、Ⅱ组心率变异性各参数显著低于Ⅲ组,ⅠⅡ组间心率变异性也有显著差异.(3)四个指标的相关性:Ⅰ组HRV24小时血压负荷,非构型出现率及左室肥厚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昼夜节律消失,血压负荷增加,心率变异性降低.副交感神经调节功能减弱可能与上述变化有关.高血压治疗中应注意改变心率变异性,恢复血压昼夜节律,减少血压负荷.

  • 标签: 高血压病 血压负荷 血压昼节律 心率变异性 左室肥厚
  • 简介:β—内酰胺抗生素由于其耐药株可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其β—内酰胺环而失去抗菌作用。过去对β—内酰胺抗生素的研究是通过改变其化学结构以阻碍细菌产生的酶的降解,从而达到提高抗菌活性的作用,目前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抑制β—内酰胺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 标签: 内酰胺酶 酶抑制剂 抗菌作用 头孢哌酮 抗菌活性 头孢唑啉
  • 简介:兹有父女同患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现对其临床及肌电图报告如下:例1:先证者,女,15岁,因尿失禁来院就诊,查体见双侧颞肌及胸锁乳突肌均显著萎缩,呈"斧头脸",握拳后两手不能马上松开,反复握拳数次后此症状逐渐减轻,直到消失.追询病史,此现象冬重夏轻,无叩击性肌强直,肛门反射消失.

  • 标签: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肌电图 胸锁乳突肌 双侧颞肌
  • 简介:本文选用来自高原和来自平原的女青年共两组,各34名。高原组在高原生活时间为11.65±7.12年,离开高原时间为10—21个月,68名受试者均无心血管病症状和体征,12导常规心电图正常。用日本产光电6511型心电图机为前放,输入SBR1型双线示波器显示高频成分,并用国产JS-751型示波摄影仪记录。全部操作在屏蔽

  • 标签: 女青年 双线示波器 心电图机 心血管病 生活时间 高频成分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重症儿童手足口病(HFMD)不同病情阶段视频脑电图(VEEG)的特征。方法:对48例重症HFMD患儿的VEEG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展期,48例患儿VEEG均有异常,异常度脑炎改变基本符合,临床表现不完全一致,一般以背景慢波及额颞区的放电为主要特征,重度VEEG异常者变化各异;好转期大多数患儿背景逐渐恢复,浅睡期额颞区出现散在的尖(棘),尖慢(棘慢)波;康复期重度VEEG异常恢复慢,残留局灶或多灶性放电及背景慢波。结论:掌握HFMD不同病情阶段的VEEG特征,对病情的治疗、康复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手足口病 脑炎 癫癎 视频脑电图
  • 简介:目的:分析丙泊酚七氟烷联合对减少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手术患儿66例,依据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儿予以七氟烷麻醉,研究组患儿予以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儿经不同方法麻醉后,研究组患儿手术用时、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和清醒时间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短,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躁动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七氟烷联合可以使小儿苏醒躁动情况得以改善,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丙泊酚 七氟烷 小儿麻醉 苏醒躁动
  • 简介: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经颅多普勒(TCD)的变化并作对照分析。方法:对78例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缺血的患者进行BAEP和TCD的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AEP异常的有59例,异常率为76.0%。其中表现为脑干型35例(59.3%),混合型18例(30.5%)和内耳型6例(10.1%)。在TCD异常的55例,异常率为70.5%。主要表现在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减慢或增快;血流频谱改变及PI值增高。结论:BAEP能敏感地检出后循环缺血患者的听通道神经功能的异常,而TCD则可了解后循环缺血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异常情况,联合应用BAEP和TCD检测对后循环缺血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后循环缺血(PCI)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经颅多普勒(TCD)
  • 简介: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是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高发病率和高复发率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大量研究表明,AF的发生和维持AF早期钙超载及心房肌电重构的发生有关。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systern,RAS)对房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近年来对AF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发现心房肌局部RAS的激活也是促成房颤的重要因素。本文就AF胞内钙调控、RAS系统激活之间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 标签: 心房颤动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钙超载 电重构
  • 简介:目的:探讨讨论式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方法:选择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4级普通大专护理专业1、2班学生为对照组进行传统式教学法,选择3、4班学生为实验组进行讨论式教学法教学。结果:实验组药理学期末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两组学生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不及格人数明显减少。结论:在药理学理论教学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法能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 标签: 药理学 讨论式教学法 传统式教学法 实践
  • 简介:卵泡周期性生长发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生长因子和激素在该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在卵泡发育过程中,颗粒细胞增殖导致卵泡生长、卵母细胞成熟,抑制颗粒细胞增殖,能打断卵泡生长程序导致不排卵。颗粒细胞的增殖和成熟是卵巢功能维持和发挥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这其中依赖多种因子的调控。近年来成纤维细胞因子基因家族在卵泡中的作用和功能逐渐被揭示,本文综述了卵巢颗粒细胞激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信号交流。

  • 标签: 颗粒细胞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信号交流
  • 简介: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全切术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护理;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2例膀胱肿瘤患者进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全切术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观察护理。结果:12例患者成功接受手术,术后均末发生并发症,按期出院。结论:机器人辅助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可充分发挥其准确显露和精细重建的优越性。减少对病人的创伤,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膀胱全切术 回肠原位新膀胱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M)患者及家系成员三核苷酸重复数CTG(胞嘧啶、鸟嘌呤)的变化BAEP、TC帮ECG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及DNA杂交法对5例临床诊断DM患者及三个家系的16名成员进行DM基因的CTG重复数物BAEP、TC帮ECG测定。结果:10名正常人CTG重复数是30个,BAEP、TCD和ECG正常,5例DM病人CTG重复数均在80个以上,其中2例在1605

  • 标签: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CTG重复数 BAEP TCD ECG
  • 简介:《内经》最早提出“月——人相关”理论,认为人体空血运动受到月廓盈亏变化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时间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国内外也出现了不少关于月相变化影响人体生理机能的报道。但目前的资料尚不充分,尤其在临床病理方面,而且存在争

  • 标签: 人体生理机能 心脑血管疾病 月廓 时间生物学 统计分析 负相关
  • 简介:目的:联合肌电图(EMG)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探索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客观指征.方法:72例待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结果分为轻、中、重度3组.比较3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的恢复程度.结果:根据EMGSEP检查结果,轻度组患者21例,中度组患者26例,重度组患者25例.3组术后N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恢复(P<0.05),轻、中度组恢复至轻度功能障碍,重度组恢复至中度功能障碍.结论:肌电图或体感诱发电位异常,而腋神经运动潜速率正常且SEP的N13波形尚清晰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接受手术治疗的电生理指征.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肌电图 体感诱发电位 手术指征
  • 简介: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EP)一﹑概念:即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它是给皮肤或末梢神经以刺激,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通路至脊髓感觉通路﹑丘脑至大脑皮层中央后回感觉区,在刺激的对侧头皮相应部位记录到的电活动。二﹑体感诱发电位的分类:(一)按记录和刺激电极放置部位分类1﹑上肢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2﹑感觉神经动作电位3﹑节段性诱发电位4﹑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5﹑其他脑干诱发电位或反射6﹑膈神经和肋间神经诱发电位7﹑食管﹑直肠脑诱发电位8﹑二氧化碳激光痛觉诱发电位9﹑外阴部诱发电位10﹑

  • 标签: 体感诱发电位地形图 临床应用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 痛觉诱发电位 二氧化碳激光
  • 简介:目的:建立多花黄精多糖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分析方法。方法:应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色谱柱为ShodexOHPakSB-803HQ(8mm×300mm),流动相为0.71%硫酸钠溶液(内含0.02%叠氮钠),柱温:35℃,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器温度35℃),流速0.5ml·min^-1。结果:根据建立的方法测定,得到多糖的高效凝胶色谱图,计算出多花黄精多糖的重均分子量及其分布。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多花黄精多糖的质量控制。

  • 标签: 高效凝胶色谱法 多花黄精多糖 分子量及其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