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支架血栓形成(stentthrombosis,ST)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e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金属裸支架(bare-metalstents,BMS)的时代,其发生率为1.2%。随着高压球囊及强效抗血小板药物的广泛应用,其发生率降低至0.7%。尽管其发生率低,但是后果很严重,病死率高达20%-25%。在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s,DES)的时代,DES没有增加ST的发生率。2006年WCC/ESC的会议上Camenzind等公布的荟萃研究显示,4年的随访中第一代DES增加死亡和Q波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药物 药物洗脱支架 Q波心肌梗死 严重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镜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80例病人超声镜检查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超声镜检查,成功率100%,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通过细致完善的设备、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准备,术中熟练的操作配合,术后正确的饮食、安全指导,是超声镜检查成功的重要环节.

  • 标签: 超声内镜检查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镜下表现,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分析48例在笔者所在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前胃镜及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病灶可以出现在胃窦、胃角、胃体、贲门任何部位。病理诊断以管状腺癌为主,有27例(56.2%)。结论早期胃癌以浅表凹陷型和溃疡型病变多见,胃壁任何部位都好发。重视镜检查,准确行黏膜活检是确诊早期胃癌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内镜 早期胃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入住综合ICU3天以上患者尽早肠营养的时机选择和护理经验。方法对385例入住综合ICU3天以上患者尽早经鼻饲管给予肠营养,提供精心的护理,包括注意控制营养液滴注速度、温度,保持管道通畅和预防并发症发生等,随后加以观察。结果危重症患者早期肠营养在降低患者的高代谢,促进机体恢复,维持肠道免疫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只要小肠有吸收功能,肠营养即为患者营养的首要途径,通过实施肠营养及提供护理措施,患者均恢复较好,减少了住院时间和费用。结论积极有效的早期肠营养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ICU患者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中胃肠镜检查的应用愈加广泛,其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还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就无痛镜而言,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多种特点,不仅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有效性,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文通过无痛镜诊疗中的应用实践,分析相关护理方法。

  • 标签: 无痛内镜 诊疗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消化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镜(EUS)检查已成为目前国内胃肠、胆胰疾病的可靠诊断手段。它可直接观察消化道管腔形态,又可对消化道管壁层次及附近脏器进行探查,且可判定有无邻近脏器的侵润及淋巴结的转移等,对普通镜不能确诊的黏膜下疾病及消化道肿瘤的分期,有其他检查不能替代的独到之处,故在诊断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价值。

  • 标签: 超声内镜 检查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镜下鼻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鼻翻性乳头状瘤患者22例,其中17例行单纯鼻镜手术,5例行鼻镜下联合改良Caldwell-Luc术式,观察22例患者治疗情况。结果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肿瘤切除,无并发症,其中4例患者复发,经再次治疗后,无复发。结论在鼻翻性乳头状瘤治疗中,鼻镜下行切除术是一种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法,但与Caldwell-Luc术式联用效果更佳。

  • 标签: 鼻内镜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Caldwell-Luc术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动力髋部螺钉(DHS)和Gamma钉两种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差异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为DHS组和Gamma钉组,分别对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术后颈干角丢失度等进行比较研究,同时对患部髋关节进行综合评分以判断疗效。结果术后随访,Gamma钉组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DHS组(p<0.05)。结论Gamma钉和DHS固定方法均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在控制手术创伤方面Gamma钉固定更优于DHS固定.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DHS Gamma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镜手术在鼻翻性乳头状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0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28例鼻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经鼻侧切开手术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鼻镜手术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疾病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分别是(11.82±3.53)d和(322.53±33.38)ml,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分别是(21.69±4.11)d和(544.24±39.39)ml,两组各项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镜手术治疗鼻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疾病复发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正常肝脏与脂肪肝的血管瘤的超声特点,从而为脂肪肝血管瘤的超声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检查,并且经 CT 、 MRI 或者病理检查 确诊为血管瘤的患者

  • 标签: 正常肝脏 脂肪肝 血管瘤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切开复住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骨折移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 取 2016 年 8 月至 2018 年 8 月间 来我院就诊 的 80例跟骨关节骨折移位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 8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 40例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实验组 40例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固定加植骨术治疗,均随访半年,研究对比两组跟骨关节骨折移位患者的足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 Bohl er角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 实验组 40例患者治疗后跟骨关节骨折移位患者的足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 Bohler角显著优于对照组, P<0. 05,实验组 40例患者发生创口局部渗液、感染、皮缘局限性坏死的机率和对照组无显著区别, P>0. 05,但跟距骨关节炎的发生率为 2. 50%,显著低于对照组 (22. 50% ), P<0. 05。结论 : 对跟骨关节骨折移位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足功能,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 植骨术 跟骨关节 骨折移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切开复位固定与经皮空心加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踝骨折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纳入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中医院骨科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单纯踝骨折患者66例,根据修复方案分为两组切开复位固定组30例,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固定组36例。分别于入院时、修复后3个月按照Kofoed评分标准进行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患者随访3-12个月。切开复位固定组30例中28例切口甲级愈合,2例切口乙级愈合;骨折解剖复位30例,复位不良0例。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固定组36例中切口均甲级愈合,解剖复位均固定良好。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按照Kofoed评分,3个月随访时,切开复位固定组踝关节评分满意率为97.0%,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固定组满意率为100.0%。结论切开复位固定与经皮空心加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踝骨折均有肯定的疗效,但经皮空心加压螺钉置入内固定创伤小,可减少感染率,有利于早期踝关节功能恢复锻炼。

  • 标签: 经皮空心加压螺钉 切开复位内固定 单纯内踝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固定与切开复位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58例为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58例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固定,观察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固定。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临床治疗优良率96.55%比对照组79.31%高,P<0.05。结论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固定的效果比切开复位固定显著。

  • 标签: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瘘分级护理对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瘘血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2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干预组(n=36)与对照组(n=36),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瘘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瘘健康知识、自我护理行为及瘘血管情况。结果:护理3个月,干预组患者的瘘健康知识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肾衰竭 维持性血液透析 内瘘血管 内瘘分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