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1 个结果
  • 简介:沁水位于山西省晋城市西北,沁河中游。舜帝,又称虞帝,是德政文化的始祖,《尚书》称誉“德自舜明”,《史记》亦誉“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舜耕历山是沁水流传的一个古老传说,以历山舜王坪、舜帝庙为基点,在附近的几个乡镇形成了以舜帝庙为依托的舜帝文化崇拜现象。本文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及舜帝庙现存碑刻为依托,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查整理,主要对沁水现存重要舜帝庙宇的建筑历史、布局形制等进行粗浅研究,以期抛砖引玉。

  • 标签: 沁水县 舜帝庙 研究
  • 简介:正为配合呼和浩特至杀虎口高速公路的建设,2011年5-6月,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文博系2008级师生,对位于和林格尔胜利营村西北处约2公里的东沟子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现将发掘结果简报如下。

  • 标签: 和林格尔 遗址 灰陶 绳纹 口径 泥质
  • 简介:新店石佛寺正殿位于山西省左权羊角乡新店村西约100米处。在2009年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被发现。2010年由左权人民政府公布为左权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确定建筑年代为元代建筑。

  • 标签: 左权县 创建年代 佛寺 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 县人民政府
  • 简介:小双古城墓地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境内岱海南岸.墓地面积3000平方米.2003年8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15座,除m2为一座土坑竖穴墓葬外,其余均为偏洞室墓.偏洞室墓平面呈长方形,在其北部下侧掏出一偏洞室,其底部略低于墓穴底部,在墓穴底部摆放动物.

  • 标签: 凉城县 古城墓地 内蒙古 洞室墓 乌兰察布市 抢救性发掘
  • 简介:<正>1984年,临汝博物馆在开展文物普查中,对全县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做了重点调查,其中发现六处裴李岗文化遗址,现选出三处典型遗址简介如下:一、中山寨遗址:遗址位于临汝纸坊乡中山寨村,西距县城2.5公里。该遗址依山傍水,地势略高,过去在此曾发现有新石器时代较早的文化遗迹。近几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同

  • 标签: 裴李岗文化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调查简报 博物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 考古研究
  • 简介:<正>文物考古工作者和冶金史研究单位联合,对河南省境内铁矿冶遗址重点,进行了科学考察。1974年冬,北京科技大学黄务滌教授、中国冶金史研究室姚建芳同志、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李京华同志,对安阳、林县的铁矿冶遗址进行了调查。1976年秋,自然科

  • 标签: 遗址 冶铁 汉代 宋代 冶金史 河南省
  • 简介:按《汉书·地理志》载:西汉武帝后元元年(前88年),列敦煌郡,领六:敦煌、效谷、龙勒、渊泉、冥安、广至。然敦煌、效谷、龙勒三均在今敦煌市境。而渊泉、冥安、广至三究在何地?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外考古、史地学界同仁多有考证,均在今瓜州县境。但其具体位置究在何地?至今众说纷纭,无一定论,斯问题也。兹依据笔者1985年3月和1988年6月两次主持安西县文物普查及其以后20年调查所获资料。查阅各代文献所载,现书录于后,以供参考。

  • 标签: 敦煌市 文物普查 汉武帝 地理志 史地学 安西县
  • 简介:和顺云龙山石窟调查简报李玉明常亚平(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云龙山石窟在山西省和顺县县城以北1公里处云龙山半山腰间。黄沙岩崖壁上东西走向排列两窟,东窟东侧存二附龛。二窟二龛均坐北向南,二窟相距15米,东窟保存较好;西窟风化严重,窟内造像已成石胎。1...

  • 标签: 石窟调查 龙山石窟 古建筑保护 龙门石窟莲花洞 开凿年代 造像风格
  • 简介:1992年7月初,郴州文物工作者在临武花塘乡白家塘村的茶场工地上发现1座砖室墓(编号:M1),于5日进行抢救性发掘,为期1天.发掘M1时得到群众举报,在武水镇双塘村有古墓存在,经调查发现为村民建房时露出古墓1座(编号:M2),于13日进行抢救性发掘,为期1天.两座墓都不同程度受到人为破坏,已无封土存在.

  • 标签: 清理简报 东汉墓 临武县 湖南省 文物工作者 群众举报
  • 简介:2007年8月,大邑文管所工作人员在晋原镇红光小区环宇热缩材料厂基建工地检查时,发现围墙左角有一个土墩。土墩周围有一些残陶片。8月底,基建工地负责人李老师给文管所打电话说,他们准备对土墩取土平整场地,希望派人来查看土墩文化遗存。

  • 标签: 大邑县 发掘 墓群 工作人员 文化遗存
  • 简介:汉代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在这一时期,封建经济呈现出空前的繁荣,铁器的应用日益广泛,青铜器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重心地位。但是,由于铜镜是日常生活用品,因此它的使用和制造仍方兴未艾,铸镜业成了一个独立发展的体系而得到极大的发展。汉镜在形制上仍以圆形为主,但纹饰多变,精彩纷呈,不同时期涌现出典型代表的纹样。西汉初年,由于连年战争,经济凋敝,铜镜的制作稍显粗率,镜体轻薄。

  • 标签: 铜镜 铁器 汉初 汉代 青铜器 纹饰
  • 简介:右玉位于山西省北部,境内山丘连绵,峰峦起伏,植被稀疏,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属晋北黄土高原的组成部分。由平鲁发源的沧头河(古中陵川水),蜿蜒北去,贯穿右玉县境中部,至杀虎口出省境,经内蒙古向西注入黄河。

  • 标签: 右玉县 中陵 底径 平鲁县 串饰 锥刺纹
  • 简介:1998年12月7日,一位串乡修理雨伞的工人带来一块铜质饼块,询问我这是何物?我即反问此物从何而来?他言道:是在乡下给一农户修伞,该户在屋后山坡植树挖坑时所得,修好伞后以此铜块作价抵我修理费用。是何物?我也不知也就没有

  • 标签: 西周 称量货币 铜饼 青阳县
  • 简介:1998年7月中旬,为配合万家寨水库工程建设,在清水河岔河口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期间,对周边地区进行了考古调查,在窑沟乡牛龙湾村南发现了一处古文化遗址.现将调查情况简报如下.

  • 标签: 清水河县牛 牛龙湾 调查简报
  • 简介:2013年3月,在云南盐津盐井镇墨石沟修建污水处理厂过程中发现一座东汉崖墓,考古工作者对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该墓为多室墓,由墓道、甬道、前室、耳室和后室组成,后室带有壁龛,出土了一批陶器、铜器、铁器和数量较多的五铢钱。该墓的清理为云南东北地区崖墓考古提供了重要资料。

  • 标签: 云南盐津县 墨石沟 崖墓 东汉
  • 简介:<正>秭归周坪乡怀抱石村社员,于1985年元月9日在村西北羊地方搬石造田时,发现铜甬钟三个,已送交文化部门。甬钟出土地点为乱石地(图一),三个甬钟大小重量均不相同。I式:(图二)通高29.5厘米、钲长10.3、鼓长7.7厘米。铣间15.5、鼓间12、舞修13.3、舞广10.2厘米。钲面左右两区各有

  • 标签: 秭归县 甬钟 湖北省 周代 文化部 发现
  • 简介:2012年4月16日。和政在修建县城南侧的康庄路排水管道时发现一座砖雕墓。接到报告后,临夏州博物馆工作人员随后在文化馆的配合下对砖室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简报如下:一、历史沿革及位置和政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南部。

  • 标签: 清理简报 砖雕 临夏回族自治州 金代 排水管道 工作人员
  • 简介:敖包山遗址是笔者与李嵩岩先生于1980年春,在通榆兴隆山镇(当时称兴隆山公社)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的。因该遗址的面积较大(近百万平方米)、遗物非常丰富、文化内涵复杂、面貌独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而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调查结束后,我们便把调查所获得的基本情况和采集的文物标本,进行了及时的整理,并撰写了《兴隆山敖包山遗址调查》一文,发表在《白城文物简讯》第2、3期合刊上。文章发表后,引起了省文物考古部门的重视,多次派员对遗址进行考查。1981年,敖包山遗址被省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标签: 遗址调查 通榆县 敖包 吉林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复查
  • 简介:1996年7月22日,内蒙古林西双井店乡敖包吐村井沟子自然村在搞夏季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时,发现一处夏家店上层文化墓葬,出土有陶器、青铜刀饰件和绿松石装饰品等。该村农民王彬、王永清、张玉民把出土的文物及时送交林西文物管理所。随后我所对出土地点作了详...

  • 标签: 夏家店 上层文化 西拉沐沦河流域 墓葬形制 井沟 绿松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