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上在全国首先创建的一门新学科。长期以来,它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等特色学科反映中国人民大学的光荣历史和发展轨迹,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新中国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两个一级学科的孵化和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作为这门学科的倡议者、建设者和见证者之一,作者依据自己亲身经历的60多年往事,记录了这门学科由中国人民大学创建并走向全国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以纪念中国人民大学成立80周年,为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学科发展史研究、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提供参考。

  • 标签: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科学社会主义 学科发展史
  • 简介:2007年11月14日,史学大师林志纯先生在福州与世长辞,享年97岁。林先生学究天人,贯通古今中外,是中国世界古代史学界的元老和泰斗,为建设中国世界古代史学科,创建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和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建立了卓著的功勋,获得了全国世界古代史学界同仁的尊敬和爱戴。在此,谨代表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向林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

  • 标签: 世界古代史 中国 学科 北斗 泰山 宗师
  • 简介:“古物”研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进入近现代以后,“古物”这一概念为“文物”所取代,研究从以“文”为主的东方模式转向重“物”的西方模式。在现代学科体制下,文物获得了新的意义,从指称“礼乐制度”到古代之物的扩展,“物”成为文物价值的必要前提。本文通过梳理文物概念涵义的历史演变,及其在学科体系下制度化的过程,阐释文物概念的社会定位及文化意义,探讨文物在实际保护行动中的操作性问题,以资建立历史建筑名录参考。

  • 标签: 文物 历史建筑 现代学科
  • 简介:本文关注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怎样进入二十世纪的现代学术视野,在具体联系二十世纪初文化学术形势及大学讲坛体派的基础上,确认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之研究的现代展开方式,兼综向来有彼此对立之势的新旧文学文化体系来作辨析,亦兼综向来视为分异的"文选""桐城"体派来作辨析,并通过比照姚永朴《文学研究法》与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的理论思路,揭示出以美学哲学为基础的现代文学理念和以篇章语言学为基础的传统文学理念在现代学术发轫期的特殊关系.

  • 标签: 学科自觉 文章学 篇章语言学
  • 简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上在全国首先创建的一门新学科。长期以来,它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等特色学科一起共同反映中国人民大学的光荣历史和发展轨迹,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新中国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两个一级学科的孵化和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作为这门学科的倡议者、建设者和见证者之一,作者依据自己亲身经历的60多年往事,记录了这门学科由中国人民大学创建并走向全国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以纪念中国人民大学成立80周年,为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学科发展史研究、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提供参考。

  • 标签: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科学社会主义 学科发展史
  • 简介:2014年11月1日,西北民族大学学科办主办,《西北民族研究》编辑部、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承办的“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与民俗学学科建设圆桌恳谈会”在兰州召开。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世界宗教研究所叶涛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杨圣敏、丁宏、王建民等教授,北京大学王铭铭、高丙中、陈岗龙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萧放、万建中教授,中山大学周大鸣、陈志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陈勤建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敖其教授以及西北各地区高校等50多位有关学科的各路老中青名流学者齐聚金城,在紧凑有序、共识有备而畅所欲言的会风中,以践行为依据、中国特色道路理论为目标,广开言路,简约而热烈地回顾了往昔,总结了经验,实事求是地为发展学科、建立中国学派各自讲述自己故事,达成共圆中国梦的认知共识。

  • 标签: 学科建设 民族学 人类学 民俗学 社会学 《西北民族研究》
  • 简介:百越民族是我国东南地区古代民族的泛称,汉武帝统一南越和闽越后,百越族群便基本消亡.作为历史上的古老民族,其文化的传承、与中国东南地区、东南亚民族的关系向来是学界探讨追溯的课题.为了总结以往百越民族史研究的成果,进一步推动新世纪百越民族史研究工作的开展,由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和福建省考古博物馆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百越民族史学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于2004年11月14~17日在著名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武夷山市隆重举行.来自北京、江苏、上海、浙江、湖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台湾等省市以及美国、日本的七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并就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展开热烈的讨论.

  • 标签: 民族史研究 博物馆学会 百越民族 第十二次 学术年会 中国
  • 简介:黄汉清老师,1936年出生于广东电白,语文教学论硕士导师,主要研究语文教育史,语文教育心理。黄老师1958年毕业于广西师大,分配到师大附中当老师。高考恢复后,要求师范院校都要有教学法的课程,黄汉清老师于1980年调回广西师大中文系,建设语文教学法学科,并独自承担77级的语文教学法的课程,稍后黄麟生老师、韦永麟老师也调进语文教学法学科。1982年,成立语文教学法教研组,黄汉清老师任教研组长,后课程改称为“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教研组也改成为“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教研组”。期间编撰教材,如《中学语文教学法》《语文教育学》,黄汉清老师或任副主编,或任主编。

  • 标签: 语文教学论 教材教法 《中学语文教学法》 广西 学科 教研组长
  • 简介:《回族研究》杂志自20世纪90年代创刊至今20周年了,这是非常值得庆贺的。20年前,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开始一个伟大历史时代的转折。《回族研究》的创刊适应了时代发展需要,体现了中国回回民族研究事业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步伐,

  • 标签: 《回族研究》 创刊20周年 学科建设 回族学 20世纪90年代 选登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的写作完成,是国史学科体系和构建国史中的社会史的基本框架的创新之举。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发展的历程、特征和规律,这里的"社会"是个与经济、政治、文化等相并列的"小社会",主要包括社会结构、社会管理、民生和社会事业、社会生活、社会心态(社会心理、社会思潮)等。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出发,新中国社会发展史也就是围绕民生主线开展的社会建设史,据此可以梳理出新中国社会进步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新中国60余年的社会发展历程,成就突出,问题也不少,但是除了一个时期的工作失误和指导思想出现偏差以外,存在的问题大多是发展不足、不平衡造成的,问题的解决过程便是不断发展的过程、不断进步的过程。希望这本即将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能够对丰富国史、党史的学习有所贡献,也能够对推动中国今后的社会建设、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支撑。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社会建设 社会发展 基本框架
  • 简介:一、回族和伊斯兰研究概况掠影在我国,对回回民族和伊斯兰教的研究,约始于明末清初,曾经出现一些穆斯林学者用汉文撰写、译述的著作,其中以王岱舆、刘智、马注、马德新、马联元等著述较多,此外,有作品镌刻传世的还有三四十人。不过,他们的著述多偏重于伊斯兰教哲理...

  • 标签: 回族史研究 回族与伊斯兰教 白寿彝 伊斯兰研究 回回民族 奠基人
  • 简介:中层理论是介于抽象的统一性理论和具体的经验性描述之间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范式,发端于社会学,后被应用于政治学。作为政治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中共党史学科,在社会科学理论发展的大趋势下,需要对自身学科话语进行必要之转换。本文对西方比较政治学研究中的主要中层理论在中共党史领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回顾和深度的分析,提出要实现中共党史研究的话语转换,需要学者们关注国际研究学术前沿,并在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尽最大可能以社会科学概念和框架来分析实证问题。中共党史研究今后的发展应主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而不是以学科区分为导向;要立足于史料,但不能限于史料;要有理论创建的自觉性,但不能空谈理论。唯其如此,才能摆脱中共党史学科只有材料而没有理论方法的尴尬境地。

  • 标签: 政治学 中层理论 中共党史 社会科学研究 学科话语转换
  • 简介: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史学史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成就与学科建设——首都史学界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座谈会”,于2008年12月2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光明日报》等新闻出版单位近5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美国罗文大学教授、

  • 标签: 史学史研究 学科建设 史学理论 改革开放 座谈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北京大学历史学科成立于1899年,105年来她为推动中国社会和学术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涌现了李大钊、陈寅恪、陈翰笙、傅斯年、翦伯赞等杰出的史学家,使历史这一传统学科不断发扬光大。

  • 标签: 学术讨论会 历史学科 北京大学 学科建立 纪念 尊严
  • 简介:<正>本书是以2008年8月东方学会主办的国际东方学者会议第五十三回中"中国近世艺能所见之都市与乡村"研讨会论文为基础编定的论文集。东方学会乃二战后日本成立的民间学术团体,主要支持对东方诸国的历史文化研究,在日本东洋学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以近代以前的时代为主要关注点、打破学科界线(历史、社会、经济、民族、思想、哲学、宗

  • 标签: 小南一郎 地域社会 义信 历史文化研究 田仲 文芸
  • 简介:组委会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在会议的最后,讲几句"结束语".会议的组织者很用了一点心思,不叫"闭幕词",也不叫"小结",而叫做"结束语".意思是这个讲话不代表任何方面,只是个人说几句自己想说的话,可长可短,可多可少,总之是给了我较大的自由空间.我很感谢会议组织者对我的宽容和爱护.

  • 标签: 结束语 意思 感谢 小结 闭幕词 学术讨论会
  • 简介:本文以西部一所民族高校民俗学/民间文学教学与教学体制改革的实践为例,结合西部地区大开发阐述了目前民俗学/民间文学在我国某些高校中文系的教学现状与我国民俗学学科建设的迫切性。

  • 标签: 中文系 民俗学教学 民俗学学科建设
  • 简介:2005年8月23日和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朱佳木在湖南、云南两省调研地方志工作时说,第二轮修志要把质量放在首位.就要把首轮修志的经验总结好。经验不仅要从学术、技术角度总结,还要从政治高度总结。地方志不是一般的地情资料.是代表党和政府编写的大型资料性文献著作.因此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不仅具有资料性、学术性,而且具有政治性,一旦成书出版,还有政策性。

  • 标签: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 方志学科建设 朱佳木 修志 作时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