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红色歌谣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特殊教育意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红色歌谣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影响剖析,深刻地阐述了红色歌谣对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意义和影响。

  • 标签: 红色歌谣 文化价值 理想信念
  • 简介:郭玹袭爵为皇权介入武定侯家族袭爵之争埋下了隐患。明英宗曾试图通过搁置袭爵来剥夺武定侯家族袭爵权,但在复位后出于巩固统治需要转而支持郭昌袭爵。成化年间至弘治初年,朝廷主张剥夺武定侯家族袭爵权,郭昌之子郭良通过多种方式为袭爵营造有利氛围来影响皇权,最终成功袭爵。武定侯家族袭爵之争体现出明代勋臣家族族权与皇权之间微妙关系。

  • 标签: 武定侯家族 袭爵之争 勋臣家族 族权 皇权
  • 简介:《翰林记》为明代史家黄佐编纂一部翰林院专志,也是明代官署志中十分重要一种。本文认为该书始纂时间当在嘉靖元年,成书时间则不晚于嘉靖四年。该书史料来源较为广泛,涉及实录、会典等官方史料及文集、笔记等私家著述,具有较高史料及文献价值。自唐宋以来,翰林志编纂呈现较为完整发展脉络,黄佐《翰林记》作为明代翰林志编纂代表性著作,是唐宋以来翰林志发展历史谱系中重要一环。

  • 标签: 《翰林记》 编纂 史料文献价值 翰林志发展
  • 简介:启明先生:二十七日手书敬悉,尊体已大好否,敬念。(中略)先生论翻译古典文学的话,我很赞同。系统介绍这个办法,在科学和哲学方面,诚然是天经地义,而在文学方面,似乎应当别论;我现在仔细想来,觉得研究是非从系统不可,介绍却不必定从系统(单就文学讲).

  • 标签: 周作人 安德列耶夫
  • 简介:本文对汉晋时期作为器物“表”进行了系统考察,指出表具有标记、测量和旌表等多重用途,并重点论述了表在“标志”和“旌表”两种含义上使用与演变。现存汉代“表”实物显示出表在应用上复杂性和多样化,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此外,与表功用相近还有榀、碣、膀、神道、阙等,本文对它们之间关系亦进行了辨析。另一方面,受到上冢墓祭影响,在表彰者与接受者合力作用下,表墓风习渐在汉代流行开来,助长了“表”旌表意义。碑兴起後,由於表、碑在起源和功用上有着密切关联,碑逐渐成为旌表主要载体,这使得表、碑在汉晋之际有趋於混同之势。但二者仍有差别。总之,汉晋时期表处在其意义、形制和功用拓展关键阶段,梳理这一演变过程对理解後世志墓器物形制和使用亦有着重要参照意义。

  • 标签: 汉晋 表墓 碑表 旌表
  • 简介:管仲帮助齐桓公建立政治格局离孔子心目中"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理想大一统政治局面尚有很大差距,所以管仲"器小"。然而,管仲提出"尊王攘夷"口号不但有利于齐国称霸诸侯,在客观上还有利于维护周王室至尊地位,所以孔子称管仲为"仁人"。从孔子对管仲评价中,表明了其对待理想与现实中庸圆融态度,即把实现天下一统政治理想与诸侯争霸现实结合起来,以"霸天下"实现"王天下"目的。孔子对管仲评价还表明了其对待夷狄态度,即主张对夷狄进行教化和改造,使之进于华夏文明,以"文一统"方式维持天下和谐秩序。

  • 标签: 匡正天下 内圣外王 华夏文明 大一统
  • 简介:许多第一次听到客家话外地人常产生听日语错觉。客家话不一定是最像日语汉语方言,日语也不是最像客家话“域外方言”,但客家话与日语之间的确存在着许多惊人相似之处。

  • 标签: 汉语方言 客家话 日语 教材开发 促音 入声
  • 简介:口语学习在基督教在华传教士传教生涯中占据重要地位。美国长老会传教士经历了对“中国口语”想象破灭,进而认识到宁波土白与其他口语形式巨大差别,并开始投身于宁波土白学习。传教士立足宁波地方社会,自觉将学习重心完全倾向土白学习,并创造了罗马字注音体系和汉字拼写体系来书写宁波土白。传教士因应新形势,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口语考核形式,在提升口语学习效率同时,吸收了官话口语风格,并成功将汉字纳入口语学习范畴。

  • 标签: 美国长老会 宁波土白 口语学习
  • 简介:传记电影《我,花样女王》改编自美国花样滑冰历史上首位完成三周半跳跃杰出女运动员托尼亚·哈丁人生中一段跌宕起伏成名故事。20世纪90年代初,托尼亚凭借在花滑场上高难度滑冰表演让美国人熟知,但声名鹊起托尼亚却因一件臭名昭著体育丑闻使本应无限光明花滑事业戛然而止。影

  • 标签: 中的身份 传记电影 女王中的
  • 简介: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术更多体现了人与环境相互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长期经验积累。论文尝试分析传统建筑营造技术环境应对之策,提出了'趋利、避害、改善'观点,并以用水观为例进行分析。得出了传统建筑营造技术环境应对之策:即近水(趋利),防水(避害),掘水与蓄水(改善)等三个方面。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古今'节能'观点对比分析,选取宏村与屏山村两个村落进行比较研究,挖掘传统建筑营造技术所包含合理内核,对传统建筑营造技术可以有更进一步认识与分析。

  • 标签: 传统建筑营造技术 取水观 环境
  • 简介:甲骨文、金文、简帛等出土先秦两汉文献里有一些反映避讳心理和人名避讳材料,它们可以用来进行文史考证。但由于秦汉时期避讳不严、传抄等原因,在利用避讳字考证时还需其他相关材料印证,进而形成完整证据链以确证。如果找不到其他材料验证、仅有避讳字材料时,也可“大胆立论,慢慢求证”。即使不严整“此避彼不避”之文字避讳,对文本断代也有价值。分析出土文献中避讳材料,结合传世文献,我们认为,俗讳(畏惧、憎恶、迷信心理形成避讳)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敬讳(礼制、政治原因形成避讳)萌芽于殷商,形成于西周,风行于秦汉及其以降。

  • 标签: 避讳 避讳字断代 出土文献 临文不讳 避讳起源
  • 简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如何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最优发展环境呢?武汉市硚口区汉西小学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提炼'蜜蜂精神',打造'蜜蜂文化',开设'蜜蜂课程',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核心素养更好地落地生根。解读蜜蜂精神,建构蜜蜂文化体系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灵魂。汉西小学将蜜蜂精神概括为:奉献精神、勤劳精神、求实精神、团队精神和自律精神。

  • 标签: 核心素养 小蜜蜂 蜜蜂精神
  • 简介: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方志体例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体例对于志书内容来讲是表达形式。随着志书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用于表达形式体例也必须随之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深刻阐述了文化和文化建设重要地位作用。博大精深中国地方志,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精神追求,方志体例继承与创新为中国地方志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

  • 标签: 继承与创新 方志体例 中国地方志 志书内容 文化自信 文化建设
  • 简介:2017年9月21日,7对'复兴号'列车在京沪高铁首次跑出时速350公里,刷新了高铁商业运营速度世界纪录。'复兴号'是由我国自主研发标准动车组,是当今世界高铁名副其实领跑者。同年12月28日早上8点,随着D1611次列车首次从石家庄站驶出,石家庄到济南高速铁路全线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高铁网络'四纵四横'中'四横'全面形成,这条看起来不长线路对于中国高铁网进一步发展具有非同寻常意义。

  • 标签: 中国列车 傅志寰中国 列车提速
  • 简介:梁实秋和徐志摩是“新月派”(上海时期)两员大将,他们交往也主要集中于“新月派”在上海开办书店和刊物三四年光景中。虽然相对于徐志摩“唯一有益真朋友”胡适、红颜知己林徽因等人而言.他们是“交浅”.梁实秋晚年也承认,“此后我在上海遂和志摩经常有见面的机会.说不上有深交.并非到了无事不谈程度”,但他们绝对是“情深”,从二人在沪上私下交往可见一斑.也可从梁实秋对匆匆逝去徐志摩几十年缅怀以及全力为其出版全集中看出。“交浅情深”,这就是梁实秋和徐志摩,人生能得此佳友,夫复何求?

  • 标签: 徐志摩 梁实秋 新月派 上海 林徽因 交往
  • 简介:2017年12月22日,文化艺术出版社王红同志告诉我,田青先生明年就七十岁了,想为他出一本祝贺集子,希望我能写一写田青先生。他知道我和田青先生关系,也知道我一定会写这篇文章。的确,田青先生是我最敬佩同事、最好朋友,无论于公于私,我都应该写一写我所知道田青先生,田青也值得写,有得写。我和田青先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同事。1979年7月我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工作。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国艺术研究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展演活动 艾丽丝
  • 简介:侯汝华(1910—1938年),梅县三坑麻子岗良训堂侯屋人,是上世纪30年代诗坛上比较活跃一位优秀诗人。或许因为英年早逝,或许因为生于乱世,侯汝华成了鲜为人知诗人。然而历史终不会遗忘,近年来杨宏海、关梦南(香港)等知名学者发掘史料,分别发表了《侯汝华与“七星灯”文学社》《香港新诗:七个早逝优秀诗人》等著作,让侯汝华再次走进我们视野。侯汝华一直被视为现代派诗人,著名学者谢冕在《百年新诗》中这样介绍:“侯汝华(1910—1938),广东梅县人。现代派诗人。著有诗集《海上谣》。”

  • 标签: 革命诗人 现代派诗人 30年代 知名学者 著名学者 文学社
  • 简介:从浦城老区乡管厝,沿着傍山逶迤公路向前,是狭长庆元山山谷。80多年前,粟裕同志曾指挥红军在这里取得了"南长湾大捷"。为开辟浙西南龙浦边游击根据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师长粟裕、政委刘英率领下,从赣东北根据地出发,

  • 标签: 粟裕 指挥 中国工农红军 东北根据地 浙西南 刘英
  • 简介:中法文化年,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法国举行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它久远地影响了国际社会文化交流格局和形式,推动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1999年和2000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法国总统希拉克在互访时共同确定举行中法文化年.2001年,两国签订《会谈纪要》决定,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中国在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2004年秋至2005年7月,法国在中国举办法国文化年.

  • 标签: 中国文化年 文化交流活动 法国总统 2001年 国际社会 国家主席
  • 简介: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登上海外讲台,向异国他乡华裔少年讲授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相信许多人会对此心生羡慕。但是,对于真正有过这种援外经历教师而言,他们曾经历酸甜苦辣,也许并不为人所知。

  • 标签: 中小学教师 力量 中华文化 经历 讲台 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