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神话”是美国华裔文学创作精神之源。本文拟从“中国神话”中的人物—关羽在华裔文学文本中再现入手,着重分析美国华裔作家赵健秀在两部小说《唐老鸭》和《甘加丁之路》中体现“关羽情结”:通过“刚柔并济”关羽形象塑造,作家重新确立了华裔男子主体地位,最终实现了从“两性对立”到“两性交融、和谐共处”创作理念转变。

  • 标签: 赵健秀 “关羽情结” 主体意识
  • 简介:与一切物质文化创造物一样,服饰也拥有具体形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穿着者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趣.本文通过对几部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分析、解读,认为其中不少女性人物都在按照幸运、有意义工作和自我满足理想构筑自我殿堂.这些在不同时期创作小说似乎有一个共同特征,即讲述了女性服饰和外表如何在自我形塑过程中弥补了她们性格.她们适宜地装扮自己为就是建构她们自我属性.

  • 标签: 服饰 自我 属性建构 美国现实主义小说
  • 简介:王灵智是著名美国华人民权活动家与华人问题研究学者,他祖籍福建金门,1938年出生于厦门鼓浪屿。1949年,他随母亲迁居香港,并在那里完成小学和中学教育。1957年,年仅18岁他横渡太平洋,赴美留学。他先去密西根州霍普学院学习音乐,获得学士学位。从1961年到1970年,他先后在普林斯顿大学神学院取得《旧约》学士学位,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取得古代中东语言与文学硕士学位。为了深入华人社区参加并领导民权运动,他放弃了还有两年就能拿到博士学位。

  • 标签: 美国华人 美籍华人 教授 普林斯顿大学 民权运动 马丁·路德·金
  • 简介:口头传统一直被认为是美国南方文化基石,但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视觉文化迅速发展,在美国南方文化传承和重建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南方文学中视觉元素对人物身份形成作用日益明显。本文从当代视觉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了美国南方女作家波特《老人们》和赫斯顿《他们眼望上帝》中照片等视觉元素,认为这些视觉元素在女主人公解构传统女性性别、种族身份,建构新独立身份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本文指出视觉将为美国女性文学和非裔美国文学研究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视觉 凯瑟琳·安·波特 佐拉·尼尔·赫斯顿 美国南方文化 美国南方文学
  • 简介:1804年至1806年间,麦里维泽·李维斯和威廉姆·克拉克带领着一队退役士兵,沿着密苏里河从圣路易斯行进到密苏里河源头,行程八千英里,完成了新大陆发现以来第一次对大峡谷穿越。在内战中失去一条手臂约翰·威斯利·鲍威尔成为其中成员,他以“地球上最壮观景象”为题,记录了他所见所闻,他如实地描述了波澜壮阔地理画卷。

  • 标签: 敬畏自然 教育框架 土地伦理 生命 公民 语文
  • 简介:美国社会注重公民道德培养,其历史文化渊源在共和国早期文学中就得到反映。美国文学奠基人之一凯瑟琳·塞齐威克诸多作品以家庭、女性与公民道德建构为核心,产生了深远社会影响。其处女作《新英格兰故事》被认为是美国第一部家庭小说。小说表达了新共和国知识女性对家庭、国家、民族身份及公民道德培养等问题热切关注,对新公民品格和新人道德行为及其所受家庭、宗教、学校教育和周围环境各种影响做了细致描述和分析。

  • 标签: 家庭 典范女性 公民道德
  • 简介:<正>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于1991年5月在济南举行了第一届理事会第六次(扩大)会议。会长吴富恒作了工作汇报。经酝酿协商,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改由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为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挂靠单位。

  • 标签: 美国文学 外国文学研究 南京大学 代表 换届选举 理事会
  • 简介:<正>国内把赛珍珠误认为赛金花日子也许已经过去,但讲起赛珍珠,人们想到也许只是她发表于1931年成名作《大地》和她在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事。其实,赛珍珠一生极其丰富多彩,从事过许多有意义事,在不同领域留下了重要影响。首先,赛珍珠一生致力于促进各国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与美国人民之间跨文化交流。她和她第二个丈夫理查德·沃尔什在三、四十年代创办和出版《亚洲》杂志,在远东问题上曾对美国学术与舆论界产生过极

  • 标签: 赛珍珠 女性主义 美国女作家 新认识 诺贝尔文学奖 传教士
  • 简介:在关于种族表征政治中,权力与知识互相支持,黑人一猩猩这个种族主义比喻由最初的人类学假设变成了常识。美国种族片中形象生产继续巩固了对黑性刻板定见,等级是无条件,和谐是有条件,甚至有黑人形象被用来遮蔽历史,转移视线。贝尔·胡克斯在这样的话语背景下提出“对抗性凝视”策略是一种对压迫性意识形态机器抵抗行为。

  • 标签: 黑人-猩猩比喻 贝尔·胡克斯 定型 黑性 表征
  • 简介:黑人文化身份认同困惑(blackculturalidentitydilemma)是美国文学与文化中一个特殊现象,它表现了生活在以盎格鲁-萨克逊白人种族占主导地位美国社会中黑人对自身文化身份认同迷惘.因此,它不仅是一种生理特征认同,而且具有深刻社会和文化内涵.黑人文化身份认同困惑不仅导致了美国黑人个人人性压抑、心理扭曲和畸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美国社会内部美国白人与黑人社会、文化冲突重要根源.黑人对于自身文化身份困惑、怀疑和追求成为研究美国文学与文化重要线索.

  • 标签: 美国文学 黑人 文化身份认同 文化冲突 殖民主义
  • 简介:20世纪末美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这就是一大批华裔作家崛起.这一现象引起了越来越多关注.

  • 标签: 中西文化冲突 冲突对话 华裔文学
  • 简介:<正>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于1985年4月22日至25日在南京丁山宾馆举行,出席本届年会代表共一百二十余人。在22日上午开幕式上,江苏省副省长杨咏沂、省作协副主席海笑、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叶水夫、南京大学副校长汪德滋、中国作协中外文学交流委员会副主任毕朔望等同志向大会致词祝贺,吴富恒会长代表理事会作会务工作

  • 标签: 中外文学交流 江苏省 美国文学 代表 外国文学研究 年会
  • 简介:华裔女作家经常大胆探索性爱尺度,描述跨国、跨族性爱,强化女性意识。她们作品里女性是“大女人”,是生活中主体。相比之下,似乎华人男性作家少有涉及跨国语境题材,缺乏对全球化时代华人男性主体性刻画。本文以周励《曼哈顿中国女人》、卫慧《上海宝贝》、虹影《英国情人》、吕红《美国情人》、贝拉《魔咒钢琴》等为例,探讨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对于跨国恋情文学阐释中异同。

  • 标签: 华裔女作家 女性意识 跨国恋情
  • 简介:美国《世界日报》报道,有“小诺贝尔奖”之称一年一度“英特尔科学奖”2009年1月14日公布2009年300名初选入围高中学生名单。华裔学生再度表现亮眼.入围人数居各族裔之冠,共有约80位华裔高中生入围,超过去年70余位。

  • 标签: 英特尔科学奖 华裔学生 诺贝尔奖 美国 《世界日报》 高中学生
  • 简介:<正>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五届年会于1991年7月3日至6日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8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到会代表围绕战后美国文学,特别是六十年代以后美国文学、文论、黑人文学、华裔文学及美国文学教学等议题进行了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

  • 标签: 美国文学 六十年代 黑人文学 华裔文学 文学教学 南开大学
  • 简介:在海外教练帮助中国奥运代表团获得荣誉时候,我们也难以忘记在许多海外体育代表团里中国教练身影。他们当中有郎平、乔良、李矛、刘国栋、陈文、童辉等著名教练,他们率领队伍也有战胜中国选手经历。正是因为这些海外军团存在,才使中国体育在分享世界体育经验同时,也使全世界分享了中国经验。运动员和教练输出,不仅是对某一体育项目的推动,也是加深文化交流,加深友谊桥梁。体育无国界,这在运动员和教练输出中得到了最好体现。

  • 标签: 中国体育 教练 海外 郎平 美国队 体育代表团
  • 简介:<正>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五届年会7月3日——6日在天津南开大学隆重召开。这次会议是南开大学、天津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受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委托而组织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和出版机构从事美国文学教学、研究、评介专家、学者、教授及中青年学者八十余人欢聚一堂,总结和交流几年来学术研究成果。旧友重聚,喜不自胜;又交新友,无限欣慰。

  • 标签: 美国文学 南开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文学教学 外国语 学院
  • 简介:在当代美国诗歌评论界,玛乔瑞.帕洛夫是少有的几位关键性人物之一。她《21世纪现代主义:新诗学》便是一部研究新世纪美国诗歌特色和发展新作。帕洛夫坚持其一贯审慎、精确和全面的风格,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当代诗歌走向与创作等问题作了深入细致探讨;在主要研究艾略特、斯泰因、杜尚和赫列勃尼科夫等几位诗人基础上,帕洛夫肯定了语言派诗歌实验与革新意识对当代诗歌发展贡献,明确指出世纪之交诗歌发展之间呈递性、联系性和整体性特色。帕洛夫在20世纪诗学评论上及时而令人信服介入,不仅是她作为当代语言诗歌最佳阐释者身份明证,同时还是当代诗学研究绝佳范本。

  • 标签: 玛乔瑞·帕洛夫 《21世纪的现代主义:新诗学》 美国诗学
  • 简介:新新闻主义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发展起来一种新文学体裁.它在报道真人真事时,融入了小说写作技巧.它注重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对传统新闻报道所谓客观性和权威性提出挑战.它出现与六十年代美国文化息息相关.这一时期进行越南战争为新新闻主义发展提供了一片沃土.在越战题材小说中采用新新闻主义手法使作家们得以更深刻地反映一场不同于传统小说描绘战争,更准确地把握越南战争本质.

  • 标签: 传统小说 新文学 作家 人物 新新闻主义 描绘
  • 简介: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新新闻主义或曰"非虚构小说"浪潮以及接踵而来全球性纪实小说热,倡导了小说创作"非虚构"即"纪实"潮流.它对传统小说创作是一场严重挑战.纪实小说从其崛起到发展至今充分显示了其强大生命力和卓越艺术魅力.

  • 标签: 中国纪实小说 主义中国 兼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