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6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三大诉讼法均规定了证据的种类,同时规定了证据必须经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根据。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检察技术人员对现场勘验、检查笔录、鉴定意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涉及专业技术的证据进行的查证就是文审查(以下简称“文审”),通过文审提出的意见就是文审意见。

  • 标签: 检察机关 法律属性 审查意见 刑事诉讼法 效力 民事诉讼法
  • 简介:<正>2001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民事证据规定》),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是对此前一段时间关于民事证据立法广泛而热烈的学术讨论的权威性总结。作为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针对民事诉讼证据问题的司法解释,该规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借鉴国外民事证据立法的成功经验。以本文所关注的法官审查判断证据的原则为例,该司法解释在第67条规定:“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

  • 标签: 自由心证 法定证据制度 民事诉讼证据 审查判断证据 民事证据 当事人主义诉讼
  • 简介:2013年1月10日齐鲁晚报2013年01月9日,记者从山东省司法厅获悉,2012年,微博、QQ等网络聊天信息首次纳入公证范畴。2013年,“摇一摇”、“搜一搜”的微信和陌陌等手机聊天信息也有望在公证后成为“证据”。2013年,山东省济南市泉城路公证处为一起债权纠纷做了公证,而公证的内容竟然是微博留言。泉城路公证处业务负责人冯培明告诉记者。两个“互粉”的微博好友。其中欠债者要去国外生活,

  • 标签: 信息 范畴 证据 公证处 齐鲁晚报 网络聊天
  • 简介:<正>过去,自由心作为我国法学界的一个"禁区"是不能对此问题展开自由讨论的,但在司法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自由心"业已成为我国诉讼法学界的一个高频术语,这部分得益于国内对西方相关理论的引进和日渐吸收,也得益于抽象、概括的意识形态对法学理论刚性钳制的悄然淡化背

  • 标签: 自由心证 经验法则 诉讼法学界 法庭调查 证据能力 证据法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自2004年7月1日实施至今已经5年,该法施行之初,在誉之为“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的同时,很多有识之士对该法实施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预测.忧心于现行行政诉讼制度不能为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提供一个良好平台.不能为完全实现行政许可法的立法原旨提供司法保障。5年来的司法实践表明,这种疑虑并非多余。

  • 标签: 《行政许可法》 行政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司法对策 行政法治建设 行政诉讼制度
  • 简介:通过概率提升进行结果归责是我国司法实践中广泛存在的归责模式,对于风险升高理论之法理基础的讨论有助于澄清概率归责模式的正当性根据。既有的研究无法妥善回应批评意见,不能说明风险升高理论的正当性基础。义务违反关联性探究的是风险创设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风险升高理论的实质是用定量标准判定定性概念。定量与定性之间的矛盾无法在实体法层面化解。将风险升高理论理解为可推翻的因果推定能够化解对于风险升高理论的批评,并与事实推定的基础结构相协调。

  • 标签: 客观归责 风险升高 义务违反关联性 因果关系 事实推定
  • 简介:一、我国的不能犯理论之现状不能犯,又称为不能未遂、不能犯未遂、不能未遂犯,是指尽管行为人主观上有犯罪意思,但其行为客观上不具有侵犯法益危险的情形。我国刑法中并没有直接规定不能犯,不能犯是教义刑法学自未遂犯概念中研析出的犯罪形态,谓之不能犯未遂。通说观点认为:只要是基于犯罪故意实施一定行为,即便该行为客观上完全不可能达致既遂,也成立犯罪,但是迷信犯除外。[1]这种不管行为是否具有侵犯法益的危险而仅

  • 标签: 不能犯 危险说 客观危险
  • 简介:一、引言在通常的共同犯罪中,行为人之间往往存在谋议,然后共同实施,按计划行事。但现实生活总是丰富多样的,有时候会存在这样的情形:在一方实施犯罪时,另一方暗中出手相助,成人之恶,默默做贡献而不为他人知。这种情形被称为片面的共同犯罪。它介于共同犯罪和同时犯之间:和共同犯罪不同,双方没有合意;与同时犯相异,

  • 标签: 片面共同正犯 支配性 否定论 共同犯罪 交互 现实生活
  • 简介:折狱是中国古代诉讼中事实认定的理想模式。这一模式有两个特征,一是主张情兼用,二是情折狱的对象主要集中在民事案件、当事人有特殊身份的案件及案件的受理与复审阶段。情折狱对我国古代司法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现今的诉讼实践亦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 标签: 古代诉讼 情证折狱 情证兼用
  • 简介:在网络已快速成为音乐或其他视听著作的主要通路之际,其中所寓含的便利却导致了音乐等视听娱乐产业的业绩大幅滑落。对于未经合法许可的点对点式下载和文档交换等所引发的问题都已有相当多的文献予以探讨,然而对于愈来愈为普遍的网络广播,尤其是其中所涉及到的著作侵权和许可的问题,却鲜少论及。由于网络广播原本就寓有一定的公益色彩,并且与整个音乐和视听产业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更涉及到电信权益与著作权的政策竞合,其中的问题错综复杂,经纬万端。目前在此领域处理得最为完整的体系,当属美国无疑。美国对于其中的权益处理在相当程度是采取了法定(强制)许可的做法,但还是引发了极大的争议,迄今还无法完全处理得当。台湾目前也面临同样或类似的问题,但却还没有配套的机制和政策来因应此发展。本文将引介美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因网络广播问题所引发的争论以及最近的一些重要发展,并对海峡两岸的未来政策取向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盼能抛砖引玉,让此议题引发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 标签: 因特网 网络广播 交互式网络传输 非订阅性传播传输 公开播送 公开演出
  • 简介:"可交易的排污许可"制度是美国首创的、将环境资源转换为商品并纳入到市场机制的一项环境监管制度.较之传统的"命令-控制"环境监管制度,它以"成本效益好、灵活性强"等优点受到了美国政策制定者及学者们的青睐,并在实践中获得极大的成功.我国环境污染形势的严峻使以法律规制该制度变得极为迫切,而大量"排污权交易"实践的开展及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该制度法律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可交易的排污许可"制度将来在我国的实施也会面临着新的问题,特别是该制度与市场的结合、初始权分配等.

  • 标签: 可交易的排污许可 环境监管 命令———控制型 经济刺激型
  • 简介:陕西省渭南仓渡镇是清代同治“壬戌回变”发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当地的历史记载和口碑资料向来是学者认识和研究本次回变的重要依据.此次於渭南新见的《回汉息讼碑》是与“壬戌回变”的发生有着内在关联,且尚未被学界利用的一件珍贵碑刻史料.碑文所记载的咸丰八年渭南仓渡、北焦两村因演戏引发的回汉纠纷及其处理结果,反映了“壬戌回变”之前陕西回民聚居地区的社会组织、生活习俗及回汉关系实况;将碑文与其他史料互证,可推知宗教因素在其时回汉纠纷中的关键作用.对《息讼碑》的释和解读,为反思本次回变的原因和性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标签: 碑刻资料 壬戌回变 演戏纠纷 口碑史料
  • 简介:近日读到中国公证协会副会长段伟在《中国公证》杂志2013年第7期发表的《公证撤销后被文书效力问题的延伸解读》一文,十分赞同其中提到的一些观点,作者用公式化的方法来诠释公证书的形成过程更是让人眼前一亮.通过阅读这篇文章,笔者不由自主地发散思维,并借此机会梳理一下之前的思考,谈一些看法.

  • 标签: 公证书 解读 效力 文书 撤销 发散思维
  • 简介:新《刑事诉讼法》中关于近亲属拒绝出庭作证的规定,是对于我国证据制度的一项重要完善,无论是从维护人权的角度还是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都具有其必然性。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亲亲得相首匿"的基本法律原则,是对"亲亲相隐"理念的回归。在对"亲亲相隐"制度的历史沿革与理性价值进行剖析基础上,分析我国现行有关立法现状,完善我国近亲属拒相关制度。

  • 标签: 亲亲相隐 拒绝作证 现状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