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7 个结果
  • 简介:家庭是儿童社会化最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它对儿童社会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文献法,全面论述家庭诸要素如家庭结构及类型、家庭生活及心理气氛、家庭的教育方式及态度、家庭职业、父母家长的期望以及儿童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等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与影响。

  • 标签: 家庭因素 儿童 社会化
  • 简介:3-9岁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调查李俊北京市丰台区教育科研所一、目的攻击性行为是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者感兴趣的课题。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从为攻击性行为下定义、分析其生物起源、社会影响因素、情境变量到对攻击性行为的控制和改进技术的讨论,业已形成了几种影响颇...

  • 标签: 攻击性行为 儿童 影响因素 工具性攻击 同伴关系 主因素
  • 简介:对120名5~7岁儿童的角色采择能力与分享行为、捐献行为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年龄儿童的角色采择能力有显著差异;(2)幼儿的角色采择能力与其分享行为之间的相关没有显著意义;(3)角色采择能力与其捐献行为有一定相关,角色采择能力强的被试有更多的捐献行为。

  • 标签: 角色采择能力 利他行为 分享 捐献 相关研究
  • 简介:本研究从情绪、效价两个角度探讨儿童特质理解与线索理解的关系。372名4、5、7岁儿童完成了贴标签和行为预测两类特质推理任务。实验一显示,所有年龄段儿童都能完成对情绪性特质害羞和胆小的推理,且特质和行为评定与情绪评定呈显著正相关;实验二显示,所有年龄段均能完成双重性质特质助人为乐和自私的推理,特质和行为评定与效价、情绪评定均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则只有效价评定进入方程。结果说明,儿童完成情绪性特质推理任务时与情绪理解能力关系密切,而对双重性质特质推理时更多的与效价理解能力有关。

  • 标签: 情绪线索 效价线索 特质理解 儿童
  • 简介:通过开放式问卷,自我评价等方法对小学、初中儿童心目中的友好行为及其年龄发展趋势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关系的纳入在儿童儿目中的友好行为中占主导地位,达54.14%,通常意义上的亲社会行为只占20.24%,将友好行为与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区分开来是非常必要的。友好行为的年龄发展趋势:从4年级到6年级,三类友好行为的自评分数均呈上升趋势,从6年级到8年级呈下降趋势。

  • 标签: 儿童 友好行为 亲社会行为 儿童 关系纳入 年龄发展趋势
  • 简介:本研究对北京市五所培智学校智力残疾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评价智力残疾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智力残疾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普遍低于正常对照组学生,这种差异随年龄的增长而加大。(2)与对照组相比较,营养、疾病预防知识在中年级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人体、青春期知识在高年级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安全知识在低年级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

  • 标签: 智力残疾学生 健康知识 健康知识水平
  • 简介:以某城市小学三至五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筛选出发展性阅读障碍和同年龄对照组两组儿童.采用不同视角的刺激探测任务初步探查了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不同视野注意能力及特点。研究使用圆点、数字和汉字三种刺激类型并设置了3。,12。,17。三种视角条件。结果发现.在数字和汉字条件下,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对刺激探测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同年龄对照组儿童.说明在加工复杂刺激时.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可能存在知觉加工迟缓的缺陷。但是,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并没有表现出扩散的视觉空间注意模式.即更多地注意外侧视野的信息。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空间注意模式与正常儿童相似,表现为随着视角的增加.正确率降低.反应时延长。

  • 标签: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 视觉空间注意 外侧视野
  • 简介:为了考察不同数学能力水平儿童的执行功能差异,根据331名学前儿童的数学能力得分选取了潜在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组、低分组、典型发展儿童组和数学优秀组等4个实验组。首先分析了各组儿童的执行功能差异特点,之后使用判别分析进一步探索了各执行功能子结构对儿童早期数学能力差异分组的贡献。结果表明:相对于典型发展儿童组,潜在数学学习困难儿童在执行功能的更新、抑制和转换方面普遍缺损;低分组儿童则仅表现出数字更新能力不足;数学优秀组在数字更新和有时间要求的认知转换方面比典型发展组有明显优势。进一步判别分析表明,对早期数学能力差异分组贡献最大的并非独立执行功能子结构,而是更新和转换的共同因素结构。

  • 标签: 学前儿童 潜在数学学习困难 执行功能 早期数学能力
  • 简介:采用语音意识测验、语素意识测验、正字法意识测验和快速命名测验对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和阅读水平匹配组儿童进行测验。采用标准差切分法对阅读障碍的主要亚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具有语音意识缺陷的人数比例最大,其次是正字法意识缺陷。结论: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主要亚类型为语音意识缺陷和正字法意识缺陷,快速命名缺陷和语素意识缺陷在汉语阅读障碍儿童中存在,但只是次要缺陷。

  • 标签: 发展性阅读障碍 阅读障碍亚类型 语音意识
  • 简介:在全国范围内采取四阶段分层随机抽样,以1391名4岁儿童为被试,采用追踪调查,先后两次(间隔一年)测查儿童的认知能力,建立两水平回归模型考察幼儿园入园年龄与4~5岁儿童认知发展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家庭学习环境对入园年龄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入园年龄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且入园年龄效应在儿童5岁时仍然存在;(2)对于家庭学习环境差的儿童,较早入园使得儿童获得认知发展的优势;对于家庭学习环境较好的儿童,则存在一个适中的入园年龄段,能最大程度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 标签: 幼儿园教育 入园年龄 认知发展 家庭学习环境
  • 简介:研究采用元分析技术探讨儿童青少年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关系。通过文献搜索与检查获得了27项研究和42个独立效应量,共包含25911名被试。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元分析发现,儿童青少年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正性指标有显著的正相关(r=0.47),与心理健康负性指标有显著的负相关(r=–0.38)。调节效应分析表明,群体类型和消极结果类型会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干预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减少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 标签: 儿童青少年 心理弹性 心理健康 元分析
  • 简介:<正>一、研究目的儿童早期对书写形式的字词(或印刷字词)的学习和掌握是儿童早期阅读的关键。儿童在学前已有丰富的口头词汇和口语理解能力,进入学校后首要的任务是需要尽快掌握一批生字词,作为阅读及各科学习的基础。也就是说,对许多口语词汇,儿童头脑中已有“音—义”的联结,而建立“形—音—义”联结是他们入学后所面临的任务。已有研究表明,从解决书写形式字词的“读音”入手,帮助儿童充分利用口头词汇知识,加速生字词的学习,并

  • 标签: 字词 理解能力 二年级 小学 各科学习 语文能力
  • 简介:为考察学龄儿童心理理论与情景记忆的关系,111名小学4—6年级儿童在两周内完成了心理理论(包括二级错误信念、失言和白谎等)和情景记忆(回忆过去“一个星期内”、“一个月内”和“一年内”亲历的具体事件;以及想象将来“一个星期内”、“一个月内”和“一年内”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等任务。控制了年龄效应后,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儿童回忆过去时“谈及他人”、想象将来时“谈及自我”和“谈及他人”与心理理论的认知成分存在显著关联。而儿童回忆过去时“谈及他人”与心理理论的情感成分有显著关联。结果表明,学龄儿童心理理论可以分为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情景记忆与心理理论不同成分的关系存在差异。

  • 标签: 心理理论 情景记忆 回忆过去 想象将来
  • 简介:本研究使用儿童一般性信任信念量表和卡特尔十四种人格因素测验,考察8-12岁小学儿童信任倾向的年龄特点,以及人格特征对其信任倾向的影响。结果显示:(1)三个年龄组儿童之间在信任倾向的发展上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即随着年龄增长,信任倾向水平越来越高,并且女生的信任倾向要显著高于男生。(2)人格特征各维度与信任倾向之间的偏相关(控制性别)在不同年龄是不同的。随着年龄增长,与信任倾向有显著相关的维度越来越多。即在8岁组中,只有聪慧性与信任倾向有显著的相关。在10岁组中,人格特征中的自律性和紧张性与信任倾向有显著的相关。而在12岁组中,除了自律性和紧张性与信任倾向的相关与10岁组相似外,乐群性、稳定性、兴奋性、轻松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都与信任倾向有显著的相关。(3)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8岁组中只有聪慧性对儿童的信任倾向有显著预测作用,10岁组中只有自律性对信任倾向有显著预测作用,而12岁组除了自律性仍有显著作用外,还增加轻松性这一人格特征。

  • 标签: 信任倾向 人格特征 小学儿童
  • 简介:<正>A、(芹芹,女,8岁)夏天,我穿起最心爱的碎花长裙,却一点儿找不到“飘飘然”的感觉,总觉得自己太胖,就算穿得再漂亮,也不好看,结果,步子迈不开,裙摆展不开,硬是现不出爽洁飘摇的韵味来。一到大庭广众面前我就浑身发抖,走路含胸驼背,说话支

  • 标签: 不好看 自卑情绪 对立情绪 学习成绩 家庭教育 自我评价
  • 简介:<正>一、眼动分析法的历史眼动分析法是研究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每一时刻所加工的信息是什么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眼动仪来记录阅读者的眼动轨迹,然后依据记录资料,分析阅读者的思维活动。这种方法是反应时法的深入。在阅读时,人的眼睛做了什么样的活动?对这个问题,早在1978年法国眼科专家贾瓦尔就进行了研究,结果是:“阅读时眼睛不是连续运动的,而是跳跃式的运动”。1908年哈伊出版的《阅读教学和心理学》一书中的许多研究资料就是用眼动分析法所取得的。例如:“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眼动过程中注视和跳动有所不同。”到30年代左右,精确摄影技术的发展,眼动分析方法被广泛地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布斯维尔,他

  • 标签: 眼动过程 儿童 阅读过程 眼动仪 心理学研究 注视时间
  • 简介: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对湖南省1292名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进行施测,并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究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问题是否存在异质性,以及留守儿童相关的人口学因素对焦虑情绪异质性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可以分为三种潜在类别:"严重焦虑情绪型"、"中等程度焦虑情绪型"和"低焦虑情绪型";留守男生、小学五年级、高中二年级、留守时间越长、留守初始年龄越小的留守儿童更容易焦虑情绪严重;无论是父亲外出、母亲外出还是双亲外出对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严重性的影响是一致的。由此,应根据留守儿童的性别、年级、留守时长和留守的初始年龄等情况特点,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缓解留守儿童焦虑。

  • 标签: 农村留守儿童 焦虑情绪 潜在剖面分析
  • 简介:通过采用延迟满足决策任务,要求儿童分别为自己和他人做出决策,本研究考察了观点采择因素对儿童情感决策发展的影响。实验一选取3岁和4岁儿童各40名,结果发现3岁儿童和4岁儿童在为自己选和为他人选两种条件下的表现均无显著差异,都倾向于做出延迟选择。实验二选取3岁和4岁儿童各60名,在为他人的选择中进一步区分了不同的观点提示条件,并增加了观点采择测验任务。结果发现,4岁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在不同的观点提示条件下为他人选择时分别表现出了与为自己选择不同的决策趋势;3岁儿童尚未获得观点采择能力,在各种不同观点提示条件下为自己和为他人做选择时差异均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观点采择能力对儿童情感决策的影响是发展性的。随着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儿童逐渐能够确立正确的延迟动机,为他人做出有效的决策。

  • 标签: 年幼儿童 情感决策 延迟满足 观点采择
  • 简介:采用实验法和结构访谈法,考察66名5~6岁儿童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公平分配玩具行为的心理机制.结果发现:(1)根据在幼儿因分配玩具的过程中的表现,可以把儿童分为三类:公平型儿童、不公平型和不稳定型,每类儿童的自我评价各不相同;(2)对自己做出的公平行为能做出准确的自我评价,而且对假想的不公平行为也能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这是形成稳定的公平行为的重要心理机制,自我概念、自我形象在道德准则的内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心理机制 儿童 自我形象 自我评价 道德准则 心理研究
  • 简介:个体需要将亲身经历的核心事实信息及其发生的时间、空间等背景信息绑定起来形成情景记忆,绑定加工能力的发展是儿童情景记忆发展的基础。目前,儿童情景记忆绑定加工研究的主要范式有要素绑定范式和配对关联学习范式。绑定加工在儿童期的发展表现出项目-空间绑定记忆优于项目-时间绑定记忆,复杂任务的绑定加工水平较低的特点。儿童情景记忆绑定加工的发展依赖于编码和提取能力的发展、执行功能认知灵活性的提高以及内侧颞叶和前额叶皮层的发育。未来可以对情景记忆绑定加工的发展开展纵向研究、采用VR技术提高绑定加工研究的生态效度、加强对情景记忆绑定加工神经机制的探讨等。

  • 标签: 绑定加工 情景记忆 儿童 海马 项目-空间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