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正>《易经》中有许多离奇的镜头,使现代人感到迷惑不解。古人们为什么要摄取这些镜头?这些镜头对他们来说有什么意义?本文试图从原始思维的角度去寻找殷人思维的轨迹和秘密,探索殷人是以怎样的方式去接受外界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的,描绘出殷人视野中和心理中的真实世界。作为现代人,在作任何肯定或否定的时候,都试图从两方面作出保证。首先是逻辑的保证,主要求我们在逻辑上不能有矛盾:即前提与结论之间不能相互排斥,否则就不能成立。其次,经验事实的保证,它要求我们从诸多事实中选择最有支持力的例子来保证结论的真实性,其中当然要排除支持力差的甚至对立的例子,以达到结论的可信性。这是现代人的思维趋向。这种致思趋向是以我们把周围世界当作物理世界为前提的。周围的世界

  • 标签: 两个世界 原始思维 原始人 现代人 万物有灵论 物理世界
  • 简介:唐、宋时期,将范畴及学说进行型表达的哲学发展过程中,儒释道也有近似的发展趋向,其中,以“圆相”为基础型的佛学阐释和易学型“太极”及其学说,便是哲学型发展中的典型案例。虽然,佛学圆相大致是由本体论层面的型诠释而落实到具体修行次第及勘验方式,易学太极及其学说则由尽可能完善型诠释而至充实宇宙本体论,但儒释道不同形式的型演绎,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更在提高传统哲学思辨水平及丰富思想资源上各有贡献。本文尝试通过述说太极所出渊源之历史疑问,由此引出相关型演进问题,进而述说佛学圆相法的运用,以两相陈述相关学说具体发展脉络的方式,尝试对传统哲学型法的逻辑演进做个初步展示,并联系康德哲学型法阐释,略窥所涉型演进问题的意义。

  • 标签: 太极图 圆相 易学 佛学 图型法
  • 简介:<正>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元素(原子)构成,元素又是由基本粒子(质子、电子)等构成。由于不同性质以及数量的基本粒子,按照一定规律,组成不同结构,时时刻刻运动变化,从而生成纷纭多姿的花花世界。《周易》有一个辩证符号系统,由相反相成的两个被称为“爻”的符号(“一”和“——”),组成反映客观现象的四个“象”和八个“经卦”,再由此经卦两两相合,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用以表达先贤对世界的认识,反映复杂多变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创立爻、卦的伏牺以至文王,未必知道世界是由基本粒子和元素构成,然而《周易》的符号系统及其辩证演变规律,则是与客观世界的基本粒子构成元素,元素构成不同的物体及

  • 标签: 构成元素 周易 辩证思维 基本粒子 符号系统 原子核
  • 简介:阴阳五行说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是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结晶,对于秦汉及其以后的封建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成为封建统治者建立政权的历史哲学。与西方文明的发展路径相比有所不同的是,阴阳五行说所体现出的关联思维方式,是中国人的思想律,是古人对于天人之际这一问题加以思考所得出的结论。这一学说在《内经》医学哲学的思想框架中被采纳,并在现实的医学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从而将精神与身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 标签: 阴阳五行说 思维方式 《内经》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