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日本东京外大“蒙古史料诸问题”学术讨论纪要1993年11月26日至27日,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简称东京外大AA研)在该所主持召开了“蒙古史料诸问题”国际学术讨论。出席会议的有日本、中国(大陆)、蒙古三国学者,以及日本和来自中国,...

  • 标签: 蒙古史 学术讨论会 诸问题 日本东京 蒙古编年史 蒙古国
  • 简介:在长期沉寂后,东京审判研究近年在中国有了长足发展。2013年在中国举行了东京审判国际学术讨论,共有中外30位学者在讨论上作了内容广泛的报告。本文对会议组织的东京审判研究的由来与展望、东京审判的意义、韦伯判决书的重大意义、东京审判中的人物、中国对日审判、东京审判法庭辩论辨析、东京审判和B、C级审判、东京审判国际检察局、东京审判的语言和文字翻译等报告内容作了扼要介绍和简评。

  • 标签: 东京审判 日本战犯 军事法庭 国际学术讨论会
  • 简介:由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主办的“藏缅语区语言底层问题国际学术讨论”2008年9月8日至12日在日本大阪召开。会议主持人是长野泰彦教授,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日本、美国、中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的22位专家。我国中央民族大学戴庆厦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黄成龙副研究员应邀出席了会议,

  • 标签: 国际学术讨论会 日本大阪 语言 语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
  • 简介:'苏联新政治思维和对外政策调整学术讨论'于1988年4月23~28日在安徽大学举行。这次会议是由苏联东欧学会提议,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总参三部、中国国际友好联络、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安徽大学苏联研究所及安徽省外办联合召开的。来自北京、上海、安徽、河南、辽宁等地20个单位的48名专家和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

  • 标签: 学术讨论会 政策调整 政治思维 安徽大学 情况简介 勃列日涅夫主义
  • 简介:<正>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1992年学术讨论于10月12—17日在石家庄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66个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116人。会议的主题是“苏联解体的教训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次会议恰逢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全体与会者认真地收看了实况转播及有关报道,以大会的文件和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为指导思想进行了讨论。全上有10人做主题发言,在分组讨论中有近百人发言。与会者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既有外因又有内因、既有近因又有远因、既有个人的原因又有制度上的原因、既有理论方面的根源又有政策上的失误,需要全面地、多角度地、多层次地进行探讨。但是,不管怎么说,苏联的社会主义没有搞好,则是

  • 标签: 学术讨论会 国际共运 社会主义 有中国特色 苏联解体 中国共产党
  • 简介: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最近在成都召开了首届学术研讨。现将主要内容概述于下。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学发展的基本走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从“五四”运动为起点而拉开序幕的。新文学运动是中西方文化激烈撞击下的产物,由于鸦片战争后特定的中国社会环境,决定了“五四”文学传统的多元内涵和非单一的走向。有的代表认为,因为西方工业文明以残酷野蛮的民族压迫、经济掠夺和文化侵略打入中国,迫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而逐步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过渡,因此,中国的新文学运动一开始就把现代启蒙运动和反帝救亡两大任务联系在一起了。这就决定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走向,即现代启蒙主义的文学传统与现代政治文学传统。有的代表结合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代表人物(比如郭沫若)的创作

  • 标签: 新文学运动 文学传统 当代文学 “五四”文学 启蒙主义 现代启蒙
  • 简介:<正>首届全国唐诗讨论于3月29日至4月4日在我校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七十余名代表欢聚一堂,认真热烈、广泛深入地讨论了唐诗研究中大家所共同关心的问题。一、唐诗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唐诗研究的现状如何,是这次会议首先提出的问题。建国以来,唐诗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和唐诗繁荣的盛况相比,无论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有相当大的距离。代表们认为,研究的领域不够宽广,研究的路子也比较窄狭,资料搜集、整理工作缓慢。如,

  • 标签: 唐诗研究 讨论会 代表 文学史 陈子昂 唐代诗人
  • 简介: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承担的国家教委'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世界文明史》第三、四次学术讨论,于1997年5月7日和6月18日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举行。历史学系全体世界史教师、中国史特邀教师共30余人参加了讨论。历史学系马克垚、高毅、王红生、董正华、何顺果、郑家馨等同志做了专

  • 标签: 世界文明史 学术讨论会 历史学系 中国史 世界史研究 沈仁
  • 简介:1990年11月5~7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在北京主办了一次'美日欧与第三世界学术讨论',有北京、上海、杭州等地19个单位69位专家、学者应邀与会,提供论文共35篇,日后将选编出版论文集。这次会议是在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急剧变动、海湾出现严重军事对抗的情况下举行的,会上代表们提出了不少值得探讨的新问题,并展开

  • 标签: 学术讨论会 情况简介 美日 军事对抗 “第三世界” 二次大战
  • 简介:8月9日~11日,由内蒙古考古研究所、中科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技考古学会(筹)主办的全国第十届科技考古学术讨论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玉泉园区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8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盛会,大会接收论文约百篇。此外,会议还特别邀请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美国布莱恩特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德国马普学会进化人类学研究所、英国诺丁汉大学等海外学者参与。

  • 标签: 科技考古 学术讨论会 威斯康星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英国诺丁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
  • 简介: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黑龙江省哲学学会、广东省哲学学会等单位联合发起召开的'全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第三次学术讨论于8月2日——7日在黑龙江省大庆市举行。会议集中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问题在动力问题上,有的同志认为,推动社

  • 标签: 社会辩证法 学术讨论会 自我调节功能 动力问题 哲学学会 社会机体
  • 简介:<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主办的“社会语言学学术讨论”,于1987年12月1到5日在北京召开,有70多名学者参加,先后在大会和分组会上宣读了近70篇论文。在大会上宣读的论文有:陈原的《对话——社会语言学考察》,胡明扬的《北京话“女国音”调查》,陈建民、陈章太的《从汉语实际出发研究社

  • 标签: 社会语言学研究 学术讨论会 应用研究 语言文字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话
  • 简介:<正>为纪念广汉三星堆考古发现60周年,由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管、广汉市联合发起召开的巴蜀文化与历史国际学术讨论4月2日至4月6日在广汉市召开。这次国际学术讨论是以广汉三星堆研究为中心的多学科的巴蜀文化综合研究学术活动。来自全国各地及美国、日本和港台地区的中外专家、学者近200人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学术论文88篇。中外专家学者围绕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重大发现,就巴蜀文化与历史这一重要课题开展了学术讨论,讨论的内容涉及到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文

  • 标签: 巴蜀文化 国际学术讨论会 三星堆遗址 综合研究 四川省 广汉市
  • 简介:<正>南宋末年抗击蒙古军的重要战场——合川钓鱼城的历史及其有关问题,近年来在国内外史学界逐渐引起人们的更大关注。为了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和探讨,由西南师范学院历史系与合川史学会联合发起举办的“钓鱼城历史学术讨论”于1981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合川县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全国各地、省内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同志,和一部分中学教师,共五十多人。

  • 标签: 合川钓鱼城 学术讨论会 有关问题 保卫战 深入开展 南宋
  • 简介:刚才我听了杨超同志的“开幕词”,关于王光祈先生简单的生平介绍,以及他在音乐、在政治各方面过去的一些成就,还有我们这一次学术讨论主要的包括一些什么内容,都谈得很清楚了。我仅仅想补充一点我不曾忘却的事实。对于王光祈先生,从我在五四运动以前,通过当时的《川报》,就看到王光祈先生在北京寄回来的许多属于当时政治运动方面的报导和论文,因此脑筋中就有了一个王光祈先生的印象。到了五四运动时期,我正肄业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北京的学生在五四这天,举行了大规模的反帝、反日运动,如象火焚赵家楼等

  • 标签: 王光祈 学术讨论会 五四运动时期 赵家楼 高等师范学校 《乐记》
  • 简介:由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中专工作委员、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国际交流组共同发起,经国家科委正式批推的国际中专物理教育学术讨论,于1994年7月31日至8月4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浙江大学隆重召开。

  • 标签: 中专 物理教育 中国教育学会 物理教学 国际 工作委员会
  • 简介:三、欧洲“社会民主主义”和德国工人运动的情况会上,德国学者弗里嘉·豪格和奥地利学者瓦尔特劳掩乌尔班分析了以布莱尔、斯罗德为代表的“第三条道路”或“新中间派”兴起的社会基础与影响。他们认为,1989年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瓦解和新自由主义的扩张,给欧洲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产生了极少数非常富有、享有特权的阶层与大量失业者和贫民。特别是保守主义政党执掌政府,经营新自由主义经济,削减福利和其它保障十年之后,人民的不满使社会民主党人在法国、英国、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重新上台执政。他们是仿效美国制造美好生活的形象,通过大众传媒进行竞选获胜的。这些选举可能证明,不管社会民主党能不能提出一种取代保守主义的政治方案

  • 标签: 社会主义 21世纪 学术讨论 美国 中国 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