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放化疗+生物靶向治疗对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2例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41例,放化疗+生物靶向治疗)与对照组(41例,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远期生存率、不良事件。结果: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精力评分对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远期生存率对比,两组无差异(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实行放化疗+生物靶向治疗,能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有效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可应用。

  • 标签: 放化疗 生物靶向治疗 早期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远期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EGFR-TKI靶向联合放疗、化疗对Ⅳ期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28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4人,分别对患者采用单一放化疗和EGFR-TKI靶向联合放化疗治疗,对比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NSCLC患者实施EGFR-TKI靶向联合放化疗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EGFR-TKI靶向 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 放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放化疗靶向治疗的联合疗法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时对其机体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周期蛋白D3(CyclinD3)水平产生的积极影响。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以非小细胞肺癌为对象,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有106例,研究时段为2020年7月-2021年12月,将入选患者随机划分至两个独立的小组单元,对照组患者数量:观察组患者数量=53:53,予对照组靶向疗法方案,予观察组放化疗联合靶向疗法方案。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炎症因子、肿瘤标志物、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指标,显示前者优(P<0.05)。结论 放化疗靶向治疗的联合疗法可以有效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yclinD3以及炎症指标,缓解患者的症状,延长生存时间,且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放化疗 靶向治疗 血清肿瘤标志物 细胞周期蛋白D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01靶向调节锌指E盒增强子结合蛋白1(ZEB1)对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MGC-803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做处理)、顺铂组(8 μmol/L顺铂)、mimic NC组(8 μmol/L顺铂+转染negative control-miR-101)、miR-101 mimic组(8 μmol/L顺铂+转染hsa-miR-101 mimic)。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各组MGC-803细胞中miR-101、ZEB1、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纤连蛋白(Fibronectin)mRNA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01与ZEB1的靶向作用关系;蛋白印迹(WB)法检测各组MGC-803细胞中相关蛋白表达情况;CCK-8法检测各组MGC-803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MGC-803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顺铂组MGC-803细胞中miR-101、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1.01±0.09)vs(1.25±0.08),(1.00±0.10)vs(1.37±0.12),(0.26±0.04)vs(0.49±0.07),(6.85±0.95)% vs(15.44±1.12)%,(P<0.05)],ZEB1、N-cadherin、Vimentin、Fibronect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细胞OD值显著降低[(1.02±0.10)vs(0.82±0.08),(1.02±0.08)vs(0.73±0.09),(0.98±0.09)vs(0.79±0.09),(0.99±0.08)vs(0.66±0.09),(0.59±0.06)vs(0.30±0.05),(P<0.05)];与mimic NC组相比,miR-101 mimic组MGC-803细胞中miR-101、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1.26±0.08)vs(1.57±0.10),(1.35±0.11)vs(1.66±0.11),(0.51±0.09)vs(0.68±0.09),(16.12±1.05)% vs(39.97±1.84)%,(P<0.05)],ZEB1、N-cadherin、Vimentin、Fibronect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细胞OD值显著降低[(0.84±0.08)vs(0.65±0.07),(0.76±0.09)vs(0.55±0.08),(0.75±0.08)vs(0.61±0.07),(0.65±0.07)vs(0.47±0.07),(0.31±0.05)vs(0.22±0.04)(P<0.05)]。结论miR-101可能通过靶向抑制ZEB1表达,抑制MGC-803细胞EMT过程,并提高癌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的敏感性。

  • 标签: 微小RNA-101 锌指E盒增强子结合蛋白1 胃癌 上皮间质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谷氨酰胺酶2(GLS2)对肝胆管癌细胞5-氟尿嘧啶(5-Fu)化疗敏感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TIMER数据库检索GLS2在泛癌中表达水平,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进一步验证GLS2在胆管癌组织(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苏北人民医院行胆管癌根治术患者)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分析GLS2和P-糖蛋白(MDR1)在胆管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相关性。运用pcDNA过表达RBE细胞株GLS2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对化疗药物5-Fu的化疗敏感性。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在肝胆管细胞癌组织中GLS2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0.42±1.20比1.71±0.83,t=2.974,P<0.05),并且GLS2表达与肝胆管细胞癌患者肿瘤数量、有无包膜、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糖类抗原19-9明显有关(χ2=6.17、5.84、7.15、8.24、8.21,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GLS2表达与MDR1表达明显负相关(r=-0.536,P<0.05)。过表达RBE细胞GLS2表达可下调MDR1表达(0.90±0.12比0.22±0.21,t=3.213,P<0.05),并提高RBE细胞对5-Fu化疗敏感性。结论GLS2通过介导MDR1表达提高肝胆管癌细胞化疗敏感性,并且GLS2的表达与肝胆管细胞癌患者恶性表型显著相关。

  • 标签: 肝胆管细胞癌 谷氨酰胺酶2 多药耐药基因1 5-氟尿嘧啶 代谢
  • 简介: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给晚期胃癌患者带来了生存获益,目前胃癌靶向治疗的靶点包括: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Claudin18.2(CLDN18.2)。正在进行中的临床研究将可能为胃癌患者带来生机。胃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利用生物标志物选择适宜的人群以克服耐药,未来的努力方向是研究发现多靶点药物或发现新的合并用药方案。

  • 标签: 胃癌 靶向治疗 临床进展
  • 简介:肺癌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实体瘤和最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5年生存率低于15%,其中老年肺癌近10年来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如美国流行病学监测数据显示肺癌诊断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9岁。目前对体力状态(PS)评分0~2的老年晚期肺癌患者推荐给予第三代化疗药物如长春瑞滨、吉西他滨及紫杉烷类治疗,部分体健患者(PS0~1分)若各器官功能良好者可酣情给予铂类为基础的双药联合化疗

  • 标签: 分子靶向治疗 老年肺癌 流行病学监测 5年生存率 死亡原因 中位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药靶向制剂研究进行了综述。方法查阅文献,对靶向制剂的分类与作用特点,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别综述。结果靶向制剂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靶组织,并提高其药理作用强度和降低全身的不良反应,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给药方式。但中药靶向制剂还处在基础研究阶段,其研究主要是单一有效成分,复方制剂很少。因为目前的靶向给药系统的设计、制备和质量评价理论适用于单一成分的药物,不适合于成分繁多、理化性质复杂的中药。因此,应首先选择药味较少、作用显著、著名中药复方来作为中药复方靶向制剂研究的突破口。结论中药靶向制剂将成为中药制剂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 标签: 中药 靶向制剂 脂质体 微球 纳米粒 乳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靶向制剂可以选择性地提高靶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有效地降低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通过查阅文献,现从靶向制剂的分类、靶向制剂作用特点、靶向制剂的应用及等方面作一全面客观的综述。

  • 标签: 靶向制剂 脂质体 乳剂 微球 纳米粒
  • 简介:摘要传统恶性肿瘤治疗技术中主要包含有放射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及药物化疗治疗,近年来碎细胞免疫技术、影像学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不端发展,肿瘤靶向治疗技术致力在微创或无创条件下以肿瘤为靶点而尽可能杀死和抑制肿瘤细胞,且尽可能降低正常组织的损害,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现状进行了概述,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肿瘤 靶向治疗 现状
  • 简介:肿瘤的生物治疗是指通过肿瘤宿主防御机制或生物制剂的作用以调节机体自身的生物学反应,从而抑制或消除肿瘤的治疗方法。它主要包括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近10年来,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下.生物治疗有望成为继肿瘤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三大常规治疗后的第四种治疗模式.Survivin于1997年由美国耶鲁大学的Altieri研究小组发现.其在成人除了在胸腺细胞、CD34^+骨髓造血干细胞、结肠基底部上皮细胞等日少数组织细胞外.在大多数终末组织中均无表达.而选择性在大多数人类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肿瘤细胞耐受放疗、化疗,与肿瘤病人的总体存活率、肿瘤的复发率有关。这些特性使Survivin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本文就近年来Survivin在肿瘤生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靶向SURVIVIN 肿瘤生物治疗 现代分子生物学 骨髓造血干细胞 宿主防御机制 基因工程技术
  • 简介:摘要:本文从预警精准靶向发布的准确性、及时性、发布频次、获取便捷性、内容的通俗性及防御建议有效性6个方面,基于5369份问卷进行研究分析公众对湖南预警精准靶向发布的满意度以评估发布效果。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 模型),评估准确性等6个因素对预警精准靶向发布服务效果的影响,最后利用所得到的各个路径系数建立预警精准靶向发布公众满意度评估模型,代入调查问卷采集到的数据后得到公众满意度为91.32%,说明预警精准靶向防灾减灾效果显著。

  • 标签: 预警 发布效果 SEM模型
  • 简介: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仓储物流越来越注重精细化管理和技术进步,仓储物流安全也要求精准施策、靶向管理。本文通过工作中仓储安全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讨,提出仓储安全靶向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 标签: 仓储安全 靶向管理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前,化学药物治疗和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是治疗心血管病的最基本的治疗手段。虽可降低死亡率,但随之而来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常导致患者预后不佳。然而基于传统药物的治疗策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包括药物的血浆半衰期短、药物清除过快及药物在器官、组织分布浓度较低的分布等,通常需要提高给药量来维持有效的药物浓度,然而肝毒性、肾毒性等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利用适宜的载体材料制备靶向制剂,不仅可以提高治疗药物的半衰期、提高生物利用度,还能降低其毒副作用。PLGA、二氧化硅、PLGA-PEG等新型载体,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应用于生物学和医药学等领域。纳米靶向载体不仅可以保护药物免受蛋白酶介导的黏膜表面降解,还能使药物或抗原靶向释放,较小的体积可以避免巨噬细胞的清除,以增强靶组织药物浓度,在心脏疾病治疗上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旨在 心脏靶向 制剂 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心血管病 生物医学 靶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联合埃克替尼靶向治疗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山西省肿瘤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EGFR突变NSCLC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接受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放化疗,观察组接受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放化疗的同时口服埃克替尼靶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免疫功能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免疫功能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13±4)g/L比(16±6)g/L]、D-二聚体[(1.0±0.8)mg/L比(1.4±1.0)mg/L]、鳞状细胞癌抗原[(0.97±0.23)μg/L比(1.11±0.21)μg/L]、糖类抗原125[(21±7)U/ml比(35±11)U/ml]及癌胚抗原[(2.2±0.3)ng/ml比(6.0±1.1)ng/ml]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4、2.11、3.08、7.40、23.08,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NK细胞[(18±7)%比(15±4)%]、细胞毒性T细胞[(17.2±6.1)%比(14.7±3.6)%]及辅助性T细胞[(31.03±0.11)%比(25.88±0.39)%]比例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1、-2.59、2.79,均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联合埃克替尼靶向治疗较单纯同步放化疗能更好改善EGFR突变NSCLC患者的高凝状态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具有较好治疗效果。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同步放化疗 埃克替尼 凝血功能 免疫功能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放疗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与放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Embase、PubMed、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等电子数据库。检索时限截至2019年10月22日。按纳排标准筛选出目标文献,试验组为放疗联合靶向治疗,对照组为放疗联合化疗。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通过R语言进行统计分析,对研究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1年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和不良反应等进行评估,对各研究结果进行数据合并,计算合并后的95%CI,对各研究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评价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结果最终共纳入了10篇回顾性研究文献,共计839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治疗方面,试验组客观缓解率(65.69%,OR=4.19,95%CI:3.07~5.73,P<0.000 1)、疾病控制率(85.29%,OR=3.42,95%CI:2.28~5.12,P<0.000 1)、1年生存率(66.18%,OR=1.52,95%CI:1.05~2.19,P=0.026)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方面,试验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皮疹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其余不良反应如消化系统、肝功能损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meta分析显示放疗联合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优于放疗联合化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1年生存率,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皮疹发生率更高,消化系统及肝功能损害的不良反应发生无明显差异。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分子靶向治疗 脑转移 放疗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FOLFOX)-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联合免疫靶向新辅助治疗单发中国肝癌分期(CNLC)Ⅰb期肝细胞癌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FOLFOX-HAIC联合免疫靶向新辅助治疗的20例单发CNLC Ⅰb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2例,年龄(55.1±9.9)岁。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和改良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估FOLFOX-HAIC联合免疫靶向治疗的疗效,同时不良事件评价标准4.0版评估安全性。结果治疗2个周期(1次FOLFOX-HAIC+程序性死亡蛋白-1抗体治疗为1个周期)后依据RECIST 1.1评估疗效,20例患者客观缓解率70.0%(14/20),疾病控制率100.0%(20/20)。依据mRECIST评估疗效,20例患者客观缓解率90.0%(18/20),疾病控制率100.0%(20/20)。经过治疗后有12例(60.0%)患者接受了肝肿瘤手术切除,均达到R0切除,2例(10.0%)进行放射治疗,3例(15.0%)停药待手术,2例(10.0%)拒绝手术,1例(5.0%)因免疫性肝炎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根据病理结果,3例(25.0%)获得病理学完全缓解,4例(33.3%)获得主要病理学缓解。在安全性评估中,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20/20),其中7例(35.0%)发生3级不良事件,1例(5.0%)因5级免疫性肝炎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3级不良事件予以对症处理后可缓解。结论FOLFOX-HAIC联合免疫靶向新辅助治疗是安全的,具有较高的肿瘤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为肝癌新辅助治疗提供新的策略,但患者术后的长期生存获益,有待后续研究证实。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动脉灌注化疗 新辅助治疗 临床疗效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