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在 哺乳急性乳腺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哺乳急性乳腺患者 84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 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 :干预 组和对照组,每组 各有 42 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 进行常规护理,干预 组患者 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 基础上实施 护理干预措施 。比较两组患者的乳房肿胀程度,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乳房肿胀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7.62%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80.9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护理干预 可以显著 减轻哺乳急性乳腺患者的乳房肿胀程度,提高患者的护理 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大力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

  • 标签: 护理干预 哺乳期 急性乳腺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治疗哺乳早期急性乳腺的效果。方法选取90名哺乳早期急性乳腺患者,将这9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人员的分组完全遵循随机的原则,使用随机数表对患者进行分组,两组各45名患者。对照组接受深远的日常护理,干预组除了接受常规的医疗护理之外还接受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乳腺脓肿情况、继续哺乳情况、治疗时间、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治疗。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6.7%和92.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所获得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对哺乳早期急性乳腺患者的病情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临床应用价值十分值得推广。对治疗哺乳早期急性乳腺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继续哺乳率,缩短治疗时间、加快康复进程、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乳腺脓肿出现的概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哺乳期 急性乳腺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哺乳急性乳腺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所有哺乳急性乳腺患者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98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通乳散外敷内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采用通乳散外敷内服的基础上给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结合头孢呋辛、以及其他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9.59%,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哺乳急性乳腺患者而言,在采用通乳散外敷内服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西医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哺乳急性乳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加快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推广意义和价值。

  • 标签: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 临床效果 通乳散 康复综合治疗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哺乳急性乳腺病人中的应用。方法:择选我院收治的80例哺乳急性乳腺患者为研究主体,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n=40)。对比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上再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治疗时间、乳房肿胀率、继续哺乳率。结果:护理前,两组的心理状态、生理能力和物质生活状态的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对比组的心理状态、生理能力和物质生活状态的评分高于实验组(P

  • 标签: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早期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究针对哺乳急性乳腺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新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2月收入并诊治的哺乳急性乳腺患者,共计76例,按照随机对照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人数均等各38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新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及痊愈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期护理 哺乳期 性乳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哺乳乳腺患者给予中西医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100例哺乳乳腺患者(2019.05~2020.05)进行分析,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西医治疗,n=50例)与观察组(西医联合中医治疗,n=50例),对比疗效。结果:两组对比显示,观察组疼痛缓解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各组肿块及体温消退情况、免疫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哺乳乳腺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可显著缓解机体疼痛及肿块,体温恢复正常,且免疫功能明显提高,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哺乳期 乳腺炎 疼痛 免疫指标 肿块 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用于哺乳急性乳腺的价值。方法:2020年3月-2021年1月本科接诊哺乳急性乳腺病人42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乳房胀痛消失时间等指标。结果:关于乳房红肿缓解时间与乳房胀痛消失时间,试验组的数据分别是(3.19±0.48)d、(2.54±0.41)d,和对照组(5.07±0.69)d、(5.18±0.92)d相比更短(P<0.05)。关于满意度,试验组数据95.24%,和对照组71.43%相比更高(P<0.05)。结论:哺乳急性乳腺用早期护理干预,症状缓解更为迅速,满意度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急性乳腺炎 满意度 哺乳期 早期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哺乳乳腺患者细菌感染和免疫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100例哺乳乳腺患者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在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35.29±4.61)岁,体质量(52.35±3.30)kg,对照组年龄(35.22±4.56)岁,体质量(52.22±3.20)kg。比较两组外周血免疫指标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此外,采集所有观察组患者的脓液标本实施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观察组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M水平分别为(2.68±1.04)g/L和(1.80±0.77)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08±0.86)g/L、(1.28±0.4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6、5.797,均P<0.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哺乳乳腺患者细菌感染和IgA、IgM均呈正相关关系(r=0.574、0.611,均P<0.05)。哺乳乳腺患者脓液标本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73.00%(73/1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青霉素(87.67%,64/73)、苯唑西林(75.34%,55/73)、克林霉素(38.36%,28/73)、庆大霉素(27.40%,20/73)、呋喃妥因(10.96%,8/73)、左氧氟沙星(9.59%,7/73)、四环素(8.22%,6/73)、万古霉素(0)。结论哺乳乳腺患者细菌感染和免疫指标存在密切相关,且其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 标签: 非哺乳期乳腺炎 细菌感染 免疫指标 耐药率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病灶区段切除术和越鞠方联合病灶区段切除术对哺乳乳腺(non-puerperal mastitis,NPM)的疗效,为治疗哺乳乳腺提供更有效的方案。方法:选2021年9月1日-2023年8月31日在我院乳腺科治疗且符合条件的NPM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越鞠方联合病灶区段切除组)与对照组(病灶区段切除组),每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效果、乳腺外观满意度及复发情况。结果:1)观察组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2)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 3)对照组乳腺外观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复发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越鞠方联合病灶区段切除术治疗哺乳乳腺,能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负担,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增加乳腺外观满意度,患者认可度好,值得临床参考与借鉴。

  • 标签: 非哺乳期乳腺炎 病灶区段切除术 越鞠方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舒适护理在哺乳早期急性乳腺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 2018年 9月 -2019年 8月我院收治的哺乳早期急性乳腺患者 11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各有 55例患者的两组:舒适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舒适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舒适化护理。结果 舒适组患者的发生率为 5.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舒适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舒适化护理可以显著减轻哺乳早期急性乳腺患者的乳房肿胀程度,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舒适化护理 哺乳期 早期 急性乳腺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哺乳早期急性乳腺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哺乳早期急性乳腺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组,一组为观察组,每组各41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再加以全面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乳腺脓肿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乳腺脓肿发生率为7.31%(3/41),常规组乳腺脓肿发生率为19.51%(8/4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全面护理干预于哺乳早期急性乳腺患者中,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乳腺脓肿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哺乳期早期 急性乳腺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舒适护理在哺乳早期急性乳腺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 2018年 9月 -2019年 8月我院收治的哺乳早期急性乳腺患者 11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各有 55例患者的两组:舒适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舒适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舒适化护理。结果 舒适组患者的发生率为 5.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舒适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舒适化护理可以显著减轻哺乳早期急性乳腺患者的乳房肿胀程度,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舒适化护理 哺乳期 早期 急性乳腺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乳腺临床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确诊的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乳腺患者共4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并予以规范手术治疗。结果单侧乳头内陷合并单侧乳腺肿块34例、双侧乳头内陷合并单侧乳腺性肿块5例、双侧乳头内陷合并双侧乳腺性肿块1例。偏向性乳头内陷13例、完全性乳头内陷27例;有脓肿切开引流史患者14例。全体患者肿块位置均在乳晕及乳晕外周组织处、肿块可触及(其中单纯肿块27例、肿块伴红肿13例),8例患者瘘管合并肿块。本组患者单侧乳头内陷合并单侧乳腺肿块占多数(x?=8.115,P<0.05),内陷类型多为完全性乳头内陷、肿块类型多为单纯性肿块(x?=7.234,P<0.05)。慢性化脓性乳腺检出率高于浆细胞性乳腺(x?=10.204,P<0.05)。经手术治疗,40例患者治愈36例(90.0%),4例复发(10.0%),复发患者均未接受乳头内陷矫正术,其中2例2次手术接受内陷矫正治疗,术后治愈。结论准确诊断并积极实施相应手术治疗及乳头内陷矫正术,是治疗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乳腺的关键。

  • 标签: 原发性乳头内陷 非哺乳期乳腺炎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哺乳早期急性乳腺疗效的影响。方法本文主要选取2016年1月份至2016年11月份来本院接受治疗的哺乳急性乳腺患者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方法。结果观察组红肿热痛消失时间、炎症消退时间及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护理干预,患者的红肿热痛消失时间、炎症消退时间及治疗时间都大大降低,患者治疗效果提升,有助于帮助患者快速康复,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哺乳期 早期急性乳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48例哺乳急性乳腺患者的护理干预与预防效果。 方 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 2016 年 5 月 -2018 年 5 月的 48例哺乳急性乳腺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 24 例,给予常规护理 ) 与观察组( 24 例,给予全面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其乳腺脓肿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 91.67% ( 22/24 )明显高于对照组 66.67% ( 16 /24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 2 = 17.532 , P=0.023<0.05 )。观察组乳房囊肿 8.33% ( 2 /24 )低于对照组乳房囊肿 20.83% ( 5 /24 )。两组经对比,有显著差异( X 2 =24.367 , P=0.012<0.05 )。 观察组满意度 91.67% ( 21/24 )高于对照组 79.17% ( 19/24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 2 =25.763 , P=0.014<0.05 )。 结论:膝关节术后 患者实施目标护理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康复锻炼积极性,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哺乳期 急性乳腺炎 全面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哺乳早期急性乳腺临床疗效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哺乳早期急性乳腺患者100例,采取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病情监测、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皲裂护理及饮食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8.0%,与对照组的78.0%相比,显著较高,P<0.05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观察组患者乳腺脓肿发生率为2.0%,与对照组的12.0%相比,显著较低,P<0.05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观察组患者的继续哺乳率为98.0%,与对照组患者的64.0%,显著较高,P<0.05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0%,与对照组的84.0%相比,显著较高,P<0.05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皲裂护理和饮食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哺乳早期急性乳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乳腺脓肿发生率,提高继续哺乳率,效果显著。

  • 标签: 护理干预 哺乳期早期 急性乳腺炎 临床疗效 影响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捋推乳房并中药外敷在哺乳早期乳腺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哺乳早期乳腺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例,分别实施西医常规治疗、捋推乳房并中药外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15%vs73.08%),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哺乳早期乳腺患者实施捋推乳房并中药外敷治疗,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捋推 中药外敷 哺乳期早期乳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急性哺乳乳腺患者实施消炎止痛膏外敷治疗干预后,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急性哺乳乳腺患者共97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消炎止痛膏外敷治疗干预措施组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措施组为对照组,观察组49例患者,对照组48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干预期结束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急性哺乳乳腺患者实施消炎止痛膏外敷治疗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消炎止痛膏外敷治疗 急性哺乳期乳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