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哺乳患者乳腺疾病的临床特征与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哺乳乳腺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50例乳房局限性肿块患者,治疗后肿块变小或消失;10例脓肿患者治疗后康复,1例患者拒绝手术治疗,经门诊定期复查未见复发;全部乳腺性肿块患者治疗后病症缓解,疼痛消失,局部组织增厚变硬;乳管瘘患者中3例Ⅰ缝合后甲级愈合,其余行瘘管切开引流术后有2例复发,再次切开引流术后痊愈;8例乳头溢液患者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结论哺乳乳腺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常多发于乳晕周围,容易发生误诊,根据患者不同临床类型进行适合的手术方式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 标签: 非哺乳期 乳腺炎
  • 简介:摘要乳房疾病是妇女常见病,包括急性乳腺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等,其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妇女恶性肿瘤的第一或第二位。而急性乳腺是乳房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占乳腺感染性疾病的75%,多发生于产后哺乳,主要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热,痛和胃寒,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形成脓肿,需切开引流手术治疗,严重影响产后哺乳质量及产妇的康复1.目的讨论急性乳腺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配合医生的诊断与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对急性乳腺患者患者进行护理可以减轻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力,并提供心理支持。

  • 标签: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有关于注射式隆胸术后发生哺乳乳腺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14例注射式隆胸术后哺乳乳腺患者的治疗过程及恢复情况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注射式隆胸术由于其手术部位以及材料特点,于哺乳内发生急性炎症会造成乳房进行性肿大,超声检查乳房后间隙回声紊乱,可见大量液性暗区,提示大量乳汁与脓液的混合淤积。对这14例患者采取减压抽液、局部封闭、抗治疗、回奶、酌情手术这一系列治疗之后均有良好的预后。结论注射式假体有风险,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丰胸方法,在及时回奶的情况下,及时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是必须并且有效的。

  • 标签: 注射式隆胸 哺乳期乳腺炎 局部封闭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哺乳乳腺患者给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70例哺乳乳腺患者,回顾性分析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就不同情况的患者行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70例患者中行超区段切除手术32例、31例患者行肿块切除术,7例因炎症较重,先行病灶区局部切开引流和局部换药,后行性控制,待肿块缩小后行病灶腺叶区段切除。最终,70例患者I其愈合48例、II愈合22例。所有患者术后疗效均为满意,随访半年,仅有4例患者出现复发。结论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哺乳乳腺患者的病情,临床上可根据不同临床分型决定手术方式,手术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非哺乳期乳腺炎 手术治疗 切开引流 超声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难治性哺乳乳腺的临床特点,研究应对该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8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83例难治性哺乳乳腺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难治性哺乳乳腺的临床特点,并分析该疾病的治疗方法。结果通过本研究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出,难治性哺乳乳腺疾病的临床特点较为典型,而针对患者的疾病,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患者治疗后的母乳喂养率明显提高,且患者治疗之后的心理状态明显改善,前后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难治性哺乳乳腺具有典型的疾病特点,针对患者的病情情况,为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的母乳喂养率,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

  • 标签: 难治型哺乳期乳腺炎 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治疗哺乳早期急性乳腺的效果。方法选取90名哺乳早期急性乳腺患者,将这9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人员的分组完全遵循随机的原则,使用随机数表对患者进行分组,两组各45名患者。对照组接受深远的日常护理,干预组除了接受常规的医疗护理之外还接受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乳腺脓肿情况、继续哺乳情况、治疗时间、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治疗。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6.7%和92.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所获得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对哺乳早期急性乳腺患者的病情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临床应用价值十分值得推广。对治疗哺乳早期急性乳腺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继续哺乳率,缩短治疗时间、加快康复进程、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乳腺脓肿出现的概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哺乳期 急性乳腺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按摩配以中药外敷和内服汤药对哺乳乳腺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1例哺乳乳腺患者作为此次探究分析的对象,并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有31例患者的实验组采用中医按摩配以中药外敷和内服汤药进行治疗,有30例患者的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哺乳乳腺患者采用中医按摩配以中药外敷和内服汤药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建议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中医按摩 中药外敷 内服汤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汤剂口服联合外敷新芙黄膏治疗哺乳急性乳腺的疗效。方法将80例哺乳急性乳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热敷加头孢克洛口服;治疗组除给予头孢克洛口服外,再予中药汤剂口服联合外敷新芙黄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药汤剂口服联合外敷新芙黄膏治疗哺乳急性乳腺临床疗效满意,且无不良反应。

  • 标签: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 中药汤剂 新芙黄膏 外敷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在哺乳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5例乳腺病灶患者,按照术后病理或超声引导穿刺结果分为乳腺癌组(41例)与乳腺组(64例),两组均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病灶影像学特征。结果两组患者共检出良性病灶68个,恶性病灶79个。良性病灶检出率最高为慢性乳腺(45.59%),恶性病灶中检出率最高的为浸润性导管癌(75.95%)。良性病灶多数未见微小钙化,钙化病灶内部呈小条状或斑点状回声,多数病灶后方回声未见明显衰减。恶性病灶多呈微小钙化,钙化病灶内多呈簇状或散在点状强回声,病灶后方回声多明显衰减,良、恶性病灶微小钙化及后方回声衰减情况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病灶内部Ⅱ~Ⅲ级血流比例(82.28%)多于良性病灶(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灶血流多呈不规则穿入型血流信号,良性病灶周围血流信号程度不等。良性病灶弹性成像4~5分为20.59%,恶性病灶为9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灶RI≥0.70为26.47%,恶性病灶RI≥0.70为7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恶性病灶诊断率(67.09%)低于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8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上较单纯超声更具优势。

  • 标签: 超声 弹性成像 非哺乳期 乳腺癌 诊断
  • 简介:1.哺乳闭经避孕法秋日的午后,一个仅7户人家的小山村,几个妇女坐在阳光下边纳鞋底边聊天,几个小孩在屋前的空地上玩耍。忽然,一个小男孩跑向他的妈妈。妈妈解开衣襟,小男孩吮吸着奶头……

  • 标签: 自然避孕法 哺乳期 哺乳闭经避孕法 应用 小男孩
  • 简介:Q我一直坚持母乳喂养,宝宝2个多月。这两天突然觉得奶水少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是吃的东西不对让我回奶了吗?网上有一些回奶的食物,是真的都不能吃吗?A如果在哺乳,某天突然感觉奶量明显减少,不妨先冷静下来,回忆过去24~72小时的哺乳规律、作息安排、自己的,情绪状况以及特别的食材;再谨慎做出判断,并有针对地调理。如果单纯是因食材原因造成的泌乳量减少,停止食用后,继续按需哺乳,母乳量很快就能自然提升。

  • 标签: 哺乳期 母乳喂养 回奶 哺乳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哺乳子宫上环术后出血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3月到—2016年5月间接收的80例哺乳子宫上环术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在哺乳子宫上环术后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等重要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对哺乳子宫上环术后出血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使用葆宫止血颗粒,在月经量方面,上环后阴道流血治疗前与治疗后存在明显差异,采用上述药物治疗结束后,相对于上环后未治疗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哺乳子宫上环术后出血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葆宫止血颗粒,效果显著,能够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月经量,保障患者的正常生活,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哺乳期子宫上环 术后出血 临床治疗 体会
  • 简介:目的分析哺乳乳腺脓肿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治疗后出现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住院的359例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治疗的哺乳乳腺脓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治疗痊愈组(329例)和治疗失败组(30例)。采用x。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在产后时间、年龄、脓腔位置、脓腔数量等方面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失败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仅脓肿位置是否位于中央区这个因素,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98,P=0.001)。产后时间、年龄、脓腔数量、最大穿刺脓液量、感染细菌、白细胞计数情况以及初次穿刺前是否应用抗生素等因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86,P=0.666;x^2=1.006,P=0.316;x^2=0.113,P=0.737;x^2=0.677,P=0.410;x^2=0.123,P=0.726;x^2=0.017,P=0.897;x^2=1.097,P=0.2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肿位于中央区是引起穿刺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OR=3.607,95%CI:1.606~8.103,P=0.002)。结论对于脓肿位于中央区的哺乳乳腺脓肿患者,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治疗后出现治疗失败的概率较高,临床工作中对于这部分患者是否首选穿刺抽脓治疗应慎重考虑。

  • 标签: 乳腺疾病 脓肿 超声检查 穿刺术
  • 简介:母乳喂养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新妈妈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乳腺就是其中之一。宝宝的'粮仓'出了问题,妈妈到底应该怎么办?停奶、吃药,还是动手术?正确应对,母婴都会受益无穷。已经36岁'高龄'的淼淼半个月前刚做了新妈妈,全家人都特别高兴,母乳喂养一定是要的,毕竟对妈妈和宝宝都有好处嘛。因为担心小宝宝奶水不够吃,

  • 标签: 母乳喂养 乳汁淤积 乳腺脓肿 乳腺管 含接姿势 乳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哺乳子宫放环术后出血的干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本站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行哺乳子宫放环术患者68例,于术前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在术前预防性应用宫缩素,同时,实验组患者术后预防性口服葆宫止血颗粒,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哺乳女性采取子宫放环术避孕时,分别于术前、术后预防性应用宫缩素和葆宫止血颗粒,可降低其术后出血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哺乳期 子宫放环术 术后出血 干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哺乳子宫上环术后出血治疗的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13年1月~2015年8月,医院共收治母乳子宫上环术出血44例,给予炔诺酮片治疗20例,采用安宫宁颗粒治疗2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安络血片+维生素K4,6例患者口服益母草冲剂,常规医嘱。结果痊愈率25.00%、显效38.64%、有效20.45%、无效15.91%;出现5例不良反应;小腹冷痛消失率76.47%(26/34)、腰膝酸软35.48%(11/31)、畏寒肢冷30.00%(6/20)。结论哺乳子宫上环术后出血治疗药物选择较多,出血治疗效果较理想,总有效率较高,但伴随症状控制率较低。

  • 标签: 哺乳期 子宫上环术 出血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