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川崎病(K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全身中小血管炎症综合征。目前公认的疗法为单次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阿司匹林口服,但仍有大于10%的患儿对初次IVIG治疗无应答。因此,尽早识别IVIG无反应KD,并给予积极治疗,对于改善其远期预后十分关键。本文综述了IVIG无反应KD的危险因素、和预测评分体系。

  • 标签: 川崎病 丙种球蛋白 评分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4年8月期间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340例随机分为两组,IVIG组(159例)和对照组(181例)。对照组给予白蛋白、茵栀黄静脉滴注、蓝光照射、肝酶诱导剂等常规治疗,IVIG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1.0g/kg.d,连用2天。对两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胆红素降至正常值时间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IVIG组中有128例显效,26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中有88例显效,48例有效,4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5.14%,IVIG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天后均得到明显降低(P<0.01),且IVIG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IVIG组患者胆红素降至正常值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大剂量 丙种球蛋白(IVIG) 新生儿 ABO溶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输注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的价值和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110例,抽签方法分为A组和B组,所有患儿均静脉输注免疫丙种球蛋白,但分别以高剂量和低剂量应用,观察两组患儿病情改善情况、不同阶段胆红素水平以及贫血、换血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儿和B组患儿相比有更短的黄疸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患儿在治疗1d、2d、3d时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B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患儿和B组患儿相比有更低的换血和贫血发生率,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病静脉输注免疫丙种球蛋白可帮助患儿有效控制病情,减少疾病带来的危害,而选择大剂量用药的方案能保障患儿获得最为满意的作用效果。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免疫丙种球蛋白 静脉输注 高剂量 胆红素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早产儿败血症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定为2018年08月-2023年08月,选取此时我院治疗的早产儿败血症患儿20例进行分析。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组,10例/组。参照组与治疗组的治疗方案依次为常规治疗与前者情况下增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评析指标:各组的症状好转时间、治疗有效性。结果:在治疗后,治疗组的症状好转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疗有效性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有效性,使研究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促进呼吸困难消失,推荐应用。

  • 标签: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早产儿败血症 治疗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小儿川崎病患儿52例,收治时间为2017年01月--2018年01月,以电脑随机双盲法划分为两组常规组与研究组各26例。常规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予以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统计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92.31%高于常规组76.92%,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高热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四肢肿胀消失时间、黏膜充血时间均短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川崎病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方案的效果更加满意,可帮助患儿早日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阿司匹林 小儿 川崎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于川崎病(KD)患儿治疗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KD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33)和对照组(n=33)。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淋巴结炎消退时间及手足肿胀消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联合有利于提高KD患儿治疗效果,加速患儿康复。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阿司匹林 川崎病
  • 简介: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入院治疗的30例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2纽均使用传统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分析比较2组在治疗前后的肌力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和肌力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症的效果显著,能缩短急性期持续时间以及整个病程,有效改善各项临床症状。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格林-巴利综合症 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行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有效价值。方法:将本院于 2017年 1月 ~2018年 7月间接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 130例纳入研究中,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 66例,实验组 64例。对照组行基础治疗,实验组行丙种球蛋白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凝血指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 PT值相比于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PTT有所升高( p<0.05), FIB有所下降( p<0.05),治疗后实验组 APTT值较比对照组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能够有效调节患儿血液的高凝状态。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丙种球蛋白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丙种球蛋白对患有重症手足口病的婴幼儿实施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重症手足口病的婴幼儿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常规西医抗病毒方案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治疗;在常规西医抗病毒方案基础上加丙种球蛋白对治疗组患儿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重症手足口病药物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丙种球蛋白对患有重症手足口病的婴幼儿实施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重症手足口病 婴幼儿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的治疗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100位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在治疗川崎病的过程中分别使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一组为1mg/kg·d,连用2天;一组为2mg/kg·d,1次使用,观察体温、冠状动脉恢复情况。结果1次使用丙种球蛋白组患儿体温、冠状动脉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分次服用组,并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以一次性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能较快的恢复体温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减少并发症以及患儿反复治疗痛苦。

  • 标签: 大剂量 丙种球蛋白 川崎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治疗小儿川崎病采用不同剂量的治疗方式获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小儿川崎病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对比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在治疗小儿川崎病应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小儿川崎病 剂量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并探讨 重症肌无力 患者联合应用 丙种球蛋白 、 泼尼松 进行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的 70 例 重症肌无力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70 例患者所应用的治疗药物不同,以此为根据进行分组。将单一应用 泼尼松 的 35 例患者当作对照组,将联合应用 泼尼松 、 丙种球蛋白 的 35 例患者当作实验组。 结果: 治疗前, 2 组 OMG 评分及 IgG 、 C3 、 TNF-α 、 IL-2 水平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治疗后,实验组 OMG 评分及 IgG 、 C3 、 TNF-α 、 IL-2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重症肌无力 患者联合应用 丙种球蛋白 、 泼尼松 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泼尼松 重症肌无力
  • 简介: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出现持续高热时,在传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伴有持续高热现象的手足口病患儿60例。其中30例患儿予传统治疗方案(传统组),另30例在传统治疗的同时采取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组),比较患儿退热所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疗效。结果丙种球蛋白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传统组(86.67%比66.67%,P〈0.05),退热所用时间[(4.45±1.50)d比(6.19±1.33)d]、并发症发生率(13.3%比30.0%)以及住院时间[(5.96±2.76)d比(11.45±2.20)d]均明显少于传统组(均P〈0.05)。结论在传统治疗方案的同时,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有助于手足口病持续高热患儿快退热、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 标签: 手足口病 持续高热 丙种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川崎病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阿司匹林治疗,给予试验组患儿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治疗。比较患儿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并对患儿治疗后免疫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患儿各种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试验组更早,数据对比P<0.05。患儿治疗后免疫学指标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阿司匹林 小儿川崎病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方法 将2019年1月-2020年10月我院儿科收治的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中的疗效.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组中的常规方案上加静滴丙种球蛋白,观察血清胆红素的下降情况.结果:治疗组22例中,显效17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5.46%.对照组24例中,显效10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79.16%.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能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提高对ABO溶血病的疗效.

  • 标签: ABO溶血病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