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蛋白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选100例患者进行研究,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时段内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蛋白的检验水平。结果:实验组的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β2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1年内病人的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β2蛋白均小于2至3年内病人(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检测中,检测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β2蛋白指标情况,结果准确,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患者 糖尿病 临床检验 尿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血栓治疗中联用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的疗效。方法:试验者是2020.01至2022.05在医院治疗的脑血栓患者80例,以数字奇偶法均分2组,分别单用阿司匹林与联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比对不同治疗方案下各项治疗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用药总疗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神经缺损程度、颈动脉斑块面积以及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联合进行治疗,利于改善患者症状,缩小斑块面积的同时,还能起到提升整体疗效作用,建议推广。

  • 标签: 脑血栓 阿司匹林 阿托伐他汀钙 疗效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血栓治疗中联用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的疗效。方法:试验者是2020.01至2022.05在医院治疗的脑血栓患者80例,以数字奇偶法均分2组,分别单用阿司匹林与联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比对不同治疗方案下各项治疗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用药总疗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神经缺损程度、颈动脉斑块面积以及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联合进行治疗,利于改善患者症状,缩小斑块面积的同时,还能起到提升整体疗效作用,建议推广。

  • 标签: 脑血栓 阿司匹林 阿托伐他汀钙 疗效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shRNA下调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表达对活化肝星状细胞(HSC)的纽蛋白(vinculin)、细丝蛋白A(filamin A)及皮层肌动蛋白(cortactin)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活化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将携带靶向PTEN的RNA干扰序列[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 shRNA)]的重组腺病毒Ad-shRNA/PTEN及对照空病毒Ad-GFP转染HS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HSC的PTEN mRNA及蛋白表达;借助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HSC的vinculin、filamin A及cortactin表达变化,并利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处理,计算所测蛋白荧光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值(IOD)。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在腺病毒转染步骤以DMEM代替腺病毒液)、Ad-GFP组(转染仅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空病毒Ad-GFP)、Ad-shRNA/PTEN组(转染携带靶向PTEN的shRNA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病毒Ad-shRNA/PTEN)。3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靶向PTEN的shRNA成功转染并显著下调HSC的PTEN mRNA及蛋白表达(P < 0.05);HSC的vinculin主要表达于细胞质,Ad-shRNA/PTEN组HSC的vinculin荧光IOD (19 758.83±1520.60)较对照组(7 737.16±279.93)及Ad-GFP组(7 725.50±373.03)显著升高(P < 0.05),而对照组与Ad-GFP组之间HSC的vinculin荧光I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HSC的filamin A荧光I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3组HSC的filamin A亚细胞分布发生了变化,Ad-shRNA/PTEN组HSC的filamin 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而对照组和Ad-GFP组HSC的filamin A主要位于细胞核,Ad-shRNA/PTEN组HSC的filamin A核质比(0.60±0.15)明显低于对照组(1.20±0.15)及Ad-GFP组(1.08±0.23),P < 0.05;而对照组与Ad-GFP组之间HSC的filamin A核质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HSC的cortactin主要分布于细胞质,Ad-shRNA/PTEN组HSC的cortactin荧光IOD(54 688.50±2 095.53)较对照组(22 959.94±1 710.42 )及Ad-GFP组(22 547.11±1 588.72)显著升高(P < 0.05),而对照组与Ad-GFP组之间HSC的cortactin荧光I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PTEN表达下调使体外活化肝星状细胞的结合蛋白vinculin及cortactin的表达上调,并使另一结合蛋白filamin A的亚细胞分布发生改变即出现胞核向细胞质转位。

  • 标签: 星状细胞 细丝蛋白A 微丝结合蛋白 纽蛋白 皮层肌动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以抑菌活性生物测定结果为指导,采用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方法,从采自广西土壤的1株放线茵菌株GXWl发酵液中分离到1种未见文献报道具有抑菌活性的蛋白,经质谱鉴定并与NcBInr蛋白数据库比对,认为其应为磷酸盐结合蛋白前体(phosphate—bindingproteinprecursor,pre—PBP),分子质量为39.18ku。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GXWl归入链霉菌属,并鉴定为锈赤蜡黄链霉菌Streptomycesrubiginosohelvolus。

  • 标签: GXW1菌株 抗菌蛋白 磷酸盐结合蛋白前体 锈赤蜡黄链霉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清蛋白(PA)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对儿童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对儿童肝损害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的91例肝脏疾病患儿(病例组)资料,按照Child-Pugh分级将肝病患儿分为Child-Pugh A级(62例)、B级(24例)和C级(5例)3组;同时选取45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将PA和RBP与常规肝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PA[(0.23±0.06) g/L]和RBP[(28.22±8.01) g/L]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0.26±0.07) g/L、(39.61±10.37)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6、7.06,均P<0.05);PA和RBP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6和0.814,RBP预测作用较明显,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61.5%;PA与天冬氨酸转氨酸(AST)、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和清蛋白(ALB)有明显相关性(均P<0.05),与丙氨酸转氨酶(ALT)无相关性,RBP与ALT、AST、TBIL、DBIL和ALB均无相关性(均P>0.05)。Child-Pugh A级PA水平为(0.23±0.06) g/L,Child-Pugh B级为(0.14±0.02) g/L,Child-Pugh C级为(0.10±0.06) g/L,不同病情程度间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198,P<0.05);RBP在不同病情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58,P>0.05)。回归分析显示,肝脏疾病患儿病情程度与PA相关(R2=0.408,F=7.074,P<0.05)。结论PA和RBP对儿童肝脏疾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PA可以很好地评估肝损害程度。

  • 标签: 前清蛋白 视黄醇结合蛋白 肝脏疾病 儿童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进入课堂。本文主要阐述了教师如何将课融入到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让课堂变得更高效的一个过程。进行课教学时教师应该利用课的优势将课堂效果发挥到最佳模式。让课教学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主要作用,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 标签:
  • 作者: 黄年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12期
  • 机构:黄年平恩施州民族医院湖北恩施445000作者简介:黄年平(1982-),男,湖北松滋人.医学学士,主治医师.2005年6月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湖北省中医药学会神志病专业委员会委员,2005年7月至今在恩施州民族医院(恩施州中心医院中医部)脑病科从事临床工作.研究方向: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 简介:目的探讨羟苯磺酸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羟苯磺酸,对血清CRP、NIHSS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的血清CR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但治疗后第7天对照组的CRP上升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天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NIHSS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均有上升,但观察组上升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液中CRP水平,改善患者炎症状态.关键词羟苯磺酸;脑梗死;CRP中图分类号R3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19-02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E-cadherin和VEGF在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及胃癌中表达变化的趋势,探讨二者在几种胃黏膜病变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cadherin和VEGF在慢性胃炎组、肠上皮化生组、非典型增生及胃癌中的表达情况,胃黏膜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与胃癌组比较,并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在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中VEGF表达的阳性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E-cadherin的表达逐渐下调,分别与胃癌组作对照分析,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比较提示二者表达存在负相关。结论E-cadherin与VEGF的表达呈负相关,二者均参与胃黏膜逐渐演变过程,对于E-cadherin和VEGF表达异常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患者,两者的联合监测对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E-钙黏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胃肿瘤 癌前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患者粪便蛋白(FecalCalprotectin,FC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经内镜及病理确诊活动期UC患者,40例恢复期UC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留取粪便,ELISA法检测各组的FCP水平.结果活动期UC患者FCP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P<0.01),中、重度活动期UC患者FC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活动期UC患者,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CP水平与UC患者病情严重度呈正相关(r=0.910,P<0.01).结论FCP水平与活动期UC患者病情严重度明显相关,检测FCP水平可能对疾病病情及疗效评价有一定的价值.关键词蛋白;溃疡性结肠炎TheCorrelationoftheFecalCalprotectinandtheseverityofUlcerativeColitisZHANGWeiSUNJieWUJieqiongXANGYiSHIYingYANGXinbo(DepartGmentofGastmenterology,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ShaanxiColleg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XianyangShaanxi712000)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valueoffecalcalprotectinduringtheclinicalcourseofUlcerativeColitis(UC).MethodsELISAassaywasusedtomeasuretheconcentrationsofcalprotectininfecesfrom100patientsinactivitygroup、40patientsinremissiongroupand40patientsinhealthycontrols.ResultsFecalcalprotectin(FCP)oftheUCpatientsinactivitygroupwashigherthanthatintheinremissiongroupandcontrolgroup(P<0.01).FCPlevelswashigherinUCpatientsinmoderateandsevereactivestagethanthoseinUCpatientsinmildactivestage(P<0.01).FCPlevelsandtheseverityofUCwerepositivelycorrelaGted(r=0.910,P<0.01).ConclusionTheFCPlevelswaspositivelycorrelatedwiththeseverityoftheUCpatients.FCPhasimportantvaluetomonitortheseverityofdiseaseandtheefKfiecyacwyorofdsthetreatment.FecalCalprotectin;UlcerativeColitis中图分类号R57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526-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URG4和蛋白在结直肠癌、癌旁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URG4和蛋白在正常组织、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三种组织胰蛋白酶表达量,并分析三者表达的意义及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URG4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的阳性表达高达74.5%和54.5%,而在正常组织中仅10.9%呈弱表达,其与远处转移的相关系数高达0.775和0.858(P<0.05),蛋白和胰蛋白酶呈显著正相关(r=0.982)并与患者的疼痛水平相关(r=0.847),但与URG4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URG4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且与远处转移密切相关,蛋白和胰蛋白酶与患者的疼痛水平相关。

  • 标签: URG4 钙网蛋白 胰蛋白酶 结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性亚低温(therapeutic hypothermia, TH)对猪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后心肌蛋白激酶Ⅱ(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Ⅱ, CaMK Ⅱ)和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国产健康雄性白猪20头,体质量33~4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sham, S)组(n=4)、CPR组(n=8)与TH组(n=8)。S组仅进行动物准备,不经历心脏骤停/复苏过程。CPR组和TH组采用电刺激诱发室颤8 min,然后心肺复苏5 min,制备猪心脏骤停复苏模型。实验猪复苏成功的标准为室上性自主心律伴平均动脉压>50 mmHg持续5 min以上。复苏成功后,TH组经体表冰毯将体温降至33 ℃,并维持至复苏后24 h,再以1 ℃/h复温5 h;S组和CPR组则利用冰毯仪全程维持正常体温。于复苏后6、12、24和30 h时,利用PiCCO法测定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SV)和全心射血分数(global ejection fraction, GEF),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 cTnI)的浓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 CK-MB)的活性。于复苏后30 h处死动物,取左室心尖部心肌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aMK Ⅱ、微管相关轻链蛋白3 Ⅱ(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 LC3 Ⅱ)和p62的蛋白表达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事后检验。结果与S组相比,CPR组和TH组动物出现复苏后心功能障碍及心肌损伤,表现为SV和GEF值降低、血清cTnI浓度增加及CK-MB活性升高(均P<0.05)。但与CPR组相比,TH组动物在复苏6 h后SV和GEF值升高,在复苏12 h后血清cTnI浓度减少及CK-MB活性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V (mL):6 h为25.0±6.9和31.9±3.3,12 h为26.7±5.1和34.6±3.7,24 h为28.8±3.3和35.7±3.2,30 h为29.2±5.2和36.7±3.3;GEF (%):6 h为17.1±2.7和19.9±1.8,12 h为18.7±1.9和21.6±1.8,24 h为19.3±2.3和23.0±2.4,30 h为21.0±1.7和23.7±1.7;cTnI (pg/mL):12 h为564±51和466±56,24 h为534±38和427±60,30 h为476±55和375±46;CK-MB (U/L):12 h为803±164和652±76,24 h为693±96和557±54,30 h为633±91和480±77;均P<0.05]。组织检测分析显示,与S组相比,CPR组和TH组动物在复苏后心肌CaMK Ⅱ和LC3 Ⅱ表达增加、p62表达减少(均P<0.05)。但与CPR组相比,TH组动物在复苏后心肌CaMK Ⅱ和LC3 Ⅱ表达减少、p62表达增加(CaMK Ⅱ:0.73±0.06和0.58±0.05;LC3 Ⅱ:0.69±0.09和0.50±0.07;p62:0.40±0.07和0.68±0.14;均P<0.05)。结论TH减轻复苏后心功能障碍与心肌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CaMK Ⅱ表达及细胞自噬等有关。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心功能障碍 心肌损伤 治疗性亚低温 钙调蛋白激酶Ⅱ 自噬
  • 简介:目的:观察补充活性肽对大鼠骨骼肌细胞结蛋白和波形蛋白免疫染色和血清酶活性的影响。研究活性肽对运动性骨骼肌微结构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00只,依分别补充安慰剂和活性肽,运动与不运动。以及运动后0h、12h、24h和48h等不同时间随机分为10组,所有动物膳食平衡1周后,进行实验。运动组大鼠以(20±1)m/min的速度,坡度为-16°,持续性跑台训练120min。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动物在膳食平衡期间每天分别进行灌胃15%活性肽饮料2mL和等量的安慰剂。结果:补充活性肽可减轻大鼠离心运动后骨骼肌结蛋白免疫染色的丢失,增强波形蛋白的免疫染色,明显减少血清酶CK、LDH的漏出。

  • 标签: 活性肽 骨骼肌 中间丝蛋白 免疫染色 离心运动 大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蛋白胶具有优异的尺寸效应、生物兼容性和疏水分子荷载能力.可望成为新一代功能性食品配料。本文对蛋白胶的制备技术,形成机制及调控进行了综述,重点讨论蛋白质聚集行为控制与蛋白胶形成的关系;提出营养胶的概念;对蛋白胶形成时蛋白与植物多酚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蛋白胶的界面吸附行为和凝胶特性及其在真实食品体系的应用情况。

  • 标签: 蛋白质 微胶 营养 输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蛋白在淋巴系统中的应用表达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6年1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体检的正常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尿液与血清β2-蛋白检测。结果观察组中尿液与血清中β2-MG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液与血清β2-蛋白在淋巴系统中的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中呈现高表达状况,早期检测效果比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beta 2-微球蛋白 淋巴系统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尿液 血清
  • 简介:β2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是由Beggand等于1968年首先在肾小管病变患者尿中分离而获得到的。它是由100多个氨基酸残基单链多肽低分子蛋白所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1600-11815。β2-MG是构成细胞膜上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的一部分。在正常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与HLA分离后释放人血,正常人β2-MG具有下列特征。

  • 标签: 临床应用 Β2-MG Β2-微球蛋白 组织相容性抗原 Β2微球蛋白 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尿α1-蛋白和β2蛋白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DN患者142例,按照尿蛋白排泄率分为两组,各71例。另选取7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尿α1-蛋白和β2蛋白水平并分析。结果DN患者三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指标联合检测对DN的阳性率提高。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尿α1-蛋白和β2蛋白可作为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联合检测对判断早期DN发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C-反应蛋白 微球蛋白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18F]-AV45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观察β淀粉样蛋白(Aβ)阳性的颅内出血(CMBs)患者的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及认知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5年9月至2018年5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记忆障碍门诊就诊,有认知障碍主诉且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26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25分,且头MRI的SWI序列上有CMBs的患者152例。通过制定排除标准,最终入组69例,年龄(68.8±9.3)岁。进行认知量表测定、ApoE基因筛查及[18F]-AV45 PET检查后,分为Aβ阳性组37例、Aβ阴性组32例,入选同期体检中心健康老年人21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入选者认知量表和ApoE基因结果。结果90例入选者ApoEε4型基因的阳性率35.6%(32例),Aβ阳性、阴性和对照组ApoEε4型基因阳性率分别为56.8%(21例)、18.8%(6例)、23.9%(5例),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67,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Aβ阳性组和对照组、Aβ阳性和阴性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880、10.407,P<0.05、P<0.01)。Aβ阴性组较阳性组深部出血患者多[56.3%(18例)比8.1%(3例),χ2=18.784,P<0.01],脑叶出血少[12.5%(4例)比45.9%(17例),χ2=9.066,P<0.01],混合型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56,P<0.05)。Aβ阳性组与对照组比较,所有认知领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阴性组患者比较记忆力、执行、视空间、和语言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β阴性组与对照组执行功能、视空间及注意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有Aβ沉积的CMBs患者其认知障碍损伤更广泛、更严重,且与ApoEε4等位基因的阳性有关。

  • 标签: 脑出血 脑淀粉样血管病 认知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