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清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对儿童肝损害的评估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前清蛋白(PA)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对儿童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对儿童肝损害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的91例肝脏疾病患儿(病例组)资料,按照Child-Pugh分级将肝病患儿分为Child-Pugh A级(62例)、B级(24例)和C级(5例)3组;同时选取45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将PA和RBP与常规肝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PA[(0.23±0.06) g/L]和RBP[(28.22±8.01) g/L]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0.26±0.07) g/L、(39.61±10.37)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6、7.06,均P<0.05);PA和RBP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6和0.814,RBP预测作用较明显,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61.5%;PA与天冬氨酸转氨酸(AST)、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和清蛋白(ALB)有明显相关性(均P<0.05),与丙氨酸转氨酶(ALT)无相关性,RBP与ALT、AST、TBIL、DBIL和ALB均无相关性(均P>0.05)。Child-Pugh A级PA水平为(0.23±0.06) g/L,Child-Pugh B级为(0.14±0.02) g/L,Child-Pugh C级为(0.10±0.06) g/L,不同病情程度间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198,P<0.05);RBP在不同病情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58,P>0.05)。回归分析显示,肝脏疾病患儿病情程度与PA相关(R2=0.408,F=7.074,P<0.05)。结论PA和RBP对儿童肝脏疾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PA可以很好地评估肝损害程度。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10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