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甲状腺滤泡肾细胞(TFCLTK)的临床、病理及免疫学特征,对TFCLTK的诊疗进行探讨。方法报告1例甲状腺滤泡肾细胞,结合文献检索到的11例,分析此类肿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肉眼观察见肾表面呈结节状,切面可见一巨大肿块,于肾下极并向肾盂内生长,肿块约8.0cm×4.3cm×5.0cm,与肾实质分界不清,切面灰白色,实性,可见散在灰褐色坏死区及灰色出血区,小囊腔形成。镜下观察见肿瘤细胞排列成甲状腺滤泡,滤泡腔内可见红染胶体物,肾门旁淋巴结未查见转移地肿瘤细胞。免疫组化结果:Vimentin(+),EMA(+),CK(+),CK7灶(+),NSE(+)。CK34BE12(-),Syn(-),CK20(-),CD56(-),CD56(-),CD10(-),WT-1(-),CD34(-),CD57(-),P53(-),CD99(-),TTF-1(-),CD15(-),Tg(-),Ki-67LI30%(+)。结论甲状腺滤泡肾细胞是具有一定侵袭性的低度恶性的肾源性肿瘤。目前已明确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点为细胞形态学类似甲状腺滤泡癌细胞,但TTF-1和TG蛋白表达阴性。可行根治性肾切除术,预后较好。

  • 标签: 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 特征 治疗 预后
  • 简介:病例:男.47岁:入院前2周,患者无意中发现颈部有一肿块.且2周来略感声音嘶哑.伴有呛咳.无咯血.无呼吸困难,无紫绀,无眼球突出.尤心慌,气急,外院B超示右甲状腺肿块患者拟行手术治疗收治入院体检:T36.8℃.脉率78次/min;有甲状腺肿大,4cm×2.5cm×2.5cm大小.质硬.边缘不清,随吞咽活动度欠佳,左侧正常。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胸腺肿瘤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甲状腺髓(medullary thyroid cancer, MTC)的超声特征并分析其对MTC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8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收治并经手术确诊的91例MTC患者(共103个结节),其中男36例,女55例,收集其术前超声影像学特征及血清降钙素水平。采用SPSS 22.0,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比或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及秩和检验。结果103个MTC结节中83.5%(86/103)分布于中上极,低回声占比78.6%(80/103),81.6%(84/103)存在钙化,74.8%(77/103)的结节可探及丰富的血流信号(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 Ⅱ~Ⅲ级),纵横比<1占比91.3%(94/103),实性占比87.4%(90/103),彗尾征占比35.0%(36/103),术前血清降钙素检测阳性率为86.8%(79/91)。不同TI-RADS分级的MTC结节组间对比显示超声影像特征中形态(P=0.001)、边界(P=0.012)、囊性(P=0.004)、彗尾(P<0.000),淋巴结(P<0.000)和CDFI血流信号(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下MTC多表现为位于腺体中上极的单发、实性、低回声类圆形大结节,伴粗大钙化灶及丰富的血流信号,周围可伴彗尾征,淋巴结转移几率高,经超声筛查可疑结节进一步接受血清降钙素检查明确诊断。

  • 标签: 甲状腺癌 甲状腺髓样癌 超声
  • 简介:乳房湿疹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性疾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表现为乳头乳晕及周围出现境界清楚的皮损,呈棕红色,糜烂明显;间覆有鳞屑或薄痂,可发生皲裂,自觉瘙痒疼痛;有肉芽组织,呈鲜红色,常有渗液,轻度浸润而无明显痒感。

  • 标签: 中老年妇女 湿疹 乳房 中老年女性 特殊类型 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髓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8月-2012年11月间收治的34例甲状腺髓患者,对所有患者的恶性结节灰阶进行超声诊断,分析结节的边界、回声水平、形态、内部回声及钙化类型等进行超声检查,比较术前检查与术中所见及病理学结果情况。结果34例患者共有40个结节,呈现出低回声的有23个,呈现出内部钙化灶的有11个,内部血流丰富的有7个,34例患者中,合并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有16例,合并甲状腺乳头状型微小的有4例。结论甲状腺髓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和了解,可以有效提高超声诊断甲状腺髓的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髓样癌 超声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髓(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治疗方案制订与转归的关键要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20年3月湖南省人民医院乳甲外科收治的23例MTC患者病例资料、典型病例的临床特点及生存随访结果,结合ATA等指南对MTC治疗方案和转归进行分析。结果23例MTC中,有22例(95.65%)术前血清降钙素(calcitonin,Ctn)不同程度的升高;15例(65.22%)术前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不同程度的升高;3例(13.04%)术前超声及增强CT提示颈部有可疑异常淋巴结;2例(8.70%)术中探查可见包膜侵犯。23例中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1例、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2例、甲状腺全切术3例、甲状腺全切术+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1例、甲状腺全切术+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13例、甲状腺全切术+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单侧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3例。8例(34.78%)术后出现复发,其中有7例为第一次手术不规范导致。2例术前Ctn明显升高,仅行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未见复发。结论规范化的手术治疗是MTC生物治愈的关键,但也不能简单参照如Ctn等单一因素来决定手术方式,MTC现代治疗方案需同时遵循规范化原则及个体化原则来制定。

  • 标签: 甲状腺髓样癌 降钙素 甲状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并总结支气管黏液表皮(mucoepidermoidcarcinoma,MEC)的CT表现,提高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8月—2017年10月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2例支气管MEC患者,归纳并总结其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2例患者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及胸闷,其中2例肿瘤位于气管,3例位于主支气管,6例位于段支气管,1例位于右侧中间支气管。平扫均为等或稍低密度,4例可见钙化,增强扫描为中度-明显强化,3例强化不均匀。结论:支气管MEC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MSCT)平扫加增强结合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formation,MPR)可显著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 标签: 黏液表皮样癌 支气管 CT 腺样囊性癌
  • 简介:摘要患者女,26岁,因“干咳2个月”入院。因外院影像学表现为双多发结节影,以间质性疾病查因进行筛查,以“贫血”作为线索,完善腹部相关检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及胃镜、骨髓穿刺、气管镜病理,最终病理证实均为胃腺癌,印戒细胞,并伴有骨质破坏、血行转移、淋巴结转移。患者出院当月去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混合性髓-乳头状(MMPTC)与甲状腺髓合并乳头状(MTC-PTC)两类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0年间收治的3例MMPTC和9例MTC-PTC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者在临床病理及诊治方面的异同。结果3例MMPTC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59岁,均为髓与微小乳头状碰撞发生。髓部分与乳头状部分均表达相应的免疫指标,2例有淋巴结转移,随访至今无复发及死亡。9例MTC-PTC患者中位年龄55岁,其中8例患者术前血清降钙素升高。免疫组化检查显示髓部分与乳头状部分均表达相应的免疫指标。9例患者中4例伴有淋巴结转移,随访至今无复发及死亡。结论与MTC-PTC相比,MMPTC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淋巴结转移偏多,可遵循髓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MTC-PTC的发病特征类似于甲状腺乳头状,但治疗原则可根据两种肿瘤的权重进行个体化治疗。两类肿瘤的预后均较好。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髓样 癌,乳头状 病理学, 临床 降钙素
  • 简介:摘要滑膜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具侵袭性的,梭形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是其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其临床表现和影像无特异性,极易误诊。国内外关于转移性滑膜肉瘤的报道较少,现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例转移性滑膜肉瘤并复习的近20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9例转移性滑膜肉瘤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 标签: 肉瘤,滑膜 肿瘤转移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用CT扫描原发性滑膜肉瘤(PPSS),观察CT特征、临床病理。方法:回顾性对5例PPSS患者CT表现进行分析,仔细对肿瘤大小、边缘等进行观察。组织标本切片并染色,用光镜做好病理观察。结果:全部患者肿瘤位置均在肺部,均是单发肿瘤,其中,周围型4例,中央型1例。全部患者术前CT均被误诊为其他肿瘤。病理检查肿瘤形状多呈团块、团片状,密度不均匀。结论:PPSS是罕见性疾病,以团块、团片状、铸型呈现,密度不均匀,CT特征为轻中度持续均匀强化。

  • 标签: 滑膜肉瘤 CT特征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黏液表皮(pulmon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PMEC)中MAML2基因重排、相关融合形式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附属肿瘤医院2017—2020年确诊的原发性PMEC 46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MAML2基因重排,进一步用靶向RNA高通量测序(RNAseq)法检测20例PMEC中的基因融合形式,并分析MAML2基因重排、融合形式及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原发性PMEC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1岁(范围15~71岁);男女比例约1.1∶1.0;组织病理学上多为低级别;临床分期以Ⅰ~Ⅱ期为主;FISH法检测MAML2基因重排,总体阳性率80.4%(37/46),在低级别PMEC中MAML2阳性率更高(91.7%,33/36);靶向RNAseq结果显示19例FISH阳性的病例均有基因融合,以CRTC1-MAML2融合基因为主(16/19),另外3例为CRTC3-MAML2融合基因(3/19),融合形式位置均为CRTC1/3(外显子1)-MAML2(外显子2);1例FISH阴性的患者未检测到基因融合;与MAML2 FISH阴性患者相比,携带CRTC1-MAML2融合基因的PMEC更常见于年龄≤40岁、肿瘤最大径≤2 cm、低级别和临床分期早(Ⅰ+Ⅱ期)的患者(均P<0.05);3例携带CRTC3-MAML2融合基因的PMEC患者均为女性、临床分期早(Ⅰ+Ⅱ期)的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MAML2基因重排/融合、发病年龄≤40岁、肿瘤体积小、组织病理学分级低、临床分期早、确诊时肿瘤无转移及手术治疗均与患者总生存期延长显著相关(P<0.05),但Cox回归分析提示以上指标均不是影响原发性PMEC生存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MAML2基因重排在PMEC中发生率高提示其为重要的分子诊断指标。RNAseq检测证实CRTC1/3-MAML2是PMEC中主要基因融合形式,提示MAML2融合转录可能是PMEC发生中的重要驱动因素。MAML2基因重排/融合及相关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好密切相关。

  • 标签: 肺肿瘤 癌,黏液表皮样 原位杂交,荧光 基因重排 基因融合 MAML2基因重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61岁。右拇指背侧结节、溃疡3年。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下部肿瘤细胞团块浸润伴周围坏死,瘤体由上皮细胞及梭形细胞构成,部分细胞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表达波形蛋白、上皮膜抗原、PCK及CD34,不表达CK5/6及S-100蛋白,Ki-67约20%阳性。头部MRI提示合并脑膜瘤。本病临床少见,其皮损的临床病理特点与感染性肉芽肿类似,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可减少误诊。

  • 标签: 上皮样肉瘤 感染性肉芽肿 误诊 皮肤肿瘤
  • 简介:腺泡软组织肉瘤是一类罕见的软组织肉瘤,具有一定的组织学特异性,肿瘤细胞的分化水平不一,临床表现多样。该病主要发生于青少年和年轻成人,女性多见。头颈部发病少见,且以舌和眼眶为主,而发生于颊部者极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颊部腺泡软组织肉瘤,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组织学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

  • 标签: 腺泡样软组织肉瘤 肉瘤 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