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肉瘤(PSC)的CT表现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肉瘤患者的CT表现,观察病灶形态特征、密度及强化效应并与病理形态学进行对照,并复习文献。5例术前均行CT平扫+增强检查结果男性4例,女性1例,3例有吸史。CT表现病灶均为单发,4例有分叶,3例有毛刺,4例有胸膜牵拉凹陷征,1例有血管纠集,1例胸膜侵犯、纵隔淋巴结转移、胸腔积液,3例不均一轻度周边强化,2例不均一中度环状强化,5例病灶中央均有液化坏死。病理表现5例均为周围型,巨细胞3例,梭形细胞2例,5例均行免疫组化,CK阳性。结论肉瘤以周围型居多,病灶既有普通型肺癌的形态学特征,边缘有分叶、毛刺等,又有肉瘤的强化方式。虽有一定的特点,但最终确诊仍依靠病理学检查。

  • 标签: 肺肉瘤样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肉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原发性肉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中央型8例,表现为密度较均匀的肿块。周围型15例,多为密度不均、边缘不光滑的团块影。肿瘤直径≤3CM5例,3~6CM10例,>6crn8例。结论原发性肉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确诊仍需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肉瘤样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滑膜肉瘤的特点及其诊断、鉴别诊断、预后。方法选取滑膜肉瘤患者2例,对肉瘤标本进行镜检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滑膜肉瘤主要由梭形纤维母细胞细胞构成,其中含有少量胶原纤维,多呈弥漫性紧密排列或者交织束状排列,增生梭形细胞周围见大小不等的裂隙,裂隙多呈分支状,少量裂隙呈片状、车福状,有灶性坏死。肿瘤细胞Vimentin、CD99、CK、Bcl-2、EMA均呈现阳性;Calretinin、CD34、CD68、SMA、S-100、MyoD1、desmin均呈现阴性。结论滑膜肉瘤的病理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较为复杂,诊断时应该引起注意,并且滑膜肉瘤的复发率较高,要严格处理好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肺滑膜 肉瘤 病理组织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总结甲状腺滤泡肾细胞(TFCLTK)的临床、病理及免疫学特征,对TFCLTK的诊疗进行探讨。方法报告1例甲状腺滤泡肾细胞,结合文献检索到的11例,分析此类肿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肉眼观察见肾表面呈结节状,切面可见一巨大肿块,于肾下极并向肾盂内生长,肿块约8.0cm×4.3cm×5.0cm,与肾实质分界不清,切面灰白色,实性,可见散在灰褐色坏死区及灰色出血区,小囊腔形成。镜下观察见肿瘤细胞排列成甲状腺滤泡,滤泡腔内可见红染胶体物,肾门旁淋巴结未查见转移地肿瘤细胞。免疫组化结果:Vimentin(+),EMA(+),CK(+),CK7灶(+),NSE(+)。CK34BE12(-),Syn(-),CK20(-),CD56(-),CD56(-),CD10(-),WT-1(-),CD34(-),CD57(-),P53(-),CD99(-),TTF-1(-),CD15(-),Tg(-),Ki-67LI30%(+)。结论甲状腺滤泡肾细胞是具有一定侵袭性的低度恶性的肾源性肿瘤。目前已明确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点为细胞形态学类似甲状腺滤泡癌细胞,但TTF-1和TG蛋白表达阴性。可行根治性肾切除术,预后较好。

  • 标签: 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 特征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髓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8月-2012年11月间收治的34例甲状腺髓患者,对所有患者的恶性结节灰阶进行超声诊断,分析结节的边界、回声水平、形态、内部回声及钙化类型等进行超声检查,比较术前检查与术中所见及病理学结果情况。结果34例患者共有40个结节,呈现出低回声的有23个,呈现出内部钙化灶的有11个,内部血流丰富的有7个,34例患者中,合并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有16例,合并甲状腺乳头状型微小的有4例。结论甲状腺髓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和了解,可以有效提高超声诊断甲状腺髓的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髓样癌 超声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腺泡软组织肉瘤是一类罕见的软组织肉瘤,具有一定的组织学特异性,肿瘤细胞的分化水平不一,临床表现多样。该病主要发生于青少年和年轻成人,女性多见。头颈部发病少见,且以舌和眼眶为主,而发生于颊部者极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颊部腺泡软组织肉瘤,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组织学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

  • 标签: 腺泡样软组织肉瘤 肉瘤 颊部
  • 简介:摘要目前多数学者将乳腺癌根据基因表型分为普通型,腺癌A型,腺癌B型,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型,研究证实,后两者无复发生存期短,预后较其他亚型差。不同的是,基底型生物学特征仍不清楚,免疫表型也存在分歧。本文对乳腺基底细胞的认识过程及免疫表型做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阴部湿疹癌病例较为少见,报告1例阴囊湿疹患者的护理措施,通过加强患者心理护理,皮肤准备,术后严密观创面护理,体位护理,合理应用镇痛药物,使手术获得成功。

  • 标签: 湿疹样癌 护理 措施
  • 简介:目的总结甲状腺髓(medullarythyroidcarcinoma,MT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0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手术治疗的42例MTC临床资料。结果42例均手术治疗,经病理证实为MTC,颈部淋巴结经病理证实转移率为76.19%(32/42),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61.90%(26/42)。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02(1—502)个月,随访5年以上35例(83.33%),5年生存率为85.71%(30/35),死亡5例。结论MTC淋巴结转移率高,治疗应以根治性切除为原则,原发灶处理宜行甲状腺全切除,淋巴结清扫应力求彻底,至少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髓样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隐球菌病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隐球菌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l例罕见原发性隐球菌病的影像学特点,鉴别、分析粟粒变的影像学特征。结论隐球菌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容易误诊、误治。临床医生需要提高对隐球菌病的认识,尽可能行病理检查结合特殊染色明确诊断。标本来源以经皮穿刺为首选。

  • 标签: 粟粒样 弥漫性肺疾病 隐球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耳鼻喉粘液表皮的临床病理特点,有助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选取8例耳鼻喉粘液表皮,观察其临床病理表现,并对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8例中有6例男患者,有2例女患者,年龄大小在22~65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1岁,高分化有7例,低分化有1例,肿瘤细胞如粘液细胞、表皮细胞、中间细胞等均呈阳性表达。结论耳鼻喉粘液表皮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分析其组织学改变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以与其他肿瘤进行鉴别。

  • 标签: 粘液表皮样癌 耳鼻喉肿瘤 免疫组化 病理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54岁。主诉咳嗽,咯血、胸闷2个月余,于2009年9月11日入院。查体无特殊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常规、生化全项、心电图及肿瘤标记均无异常。胸部CT示右肺下叶见一大小约5.0cm×4.8cm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局部外形呈分叶状,增强后见瘤体内部呈均匀强化,CT值约77HU,较同层面肌肉CT值(约55HU)高,肿瘤边缘强化较内部明显;双门及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胸腔未见积液(图1A、1B)。纤维

  • 标签: 上皮样细胞 右肺下叶 肿瘤边缘 均匀强化 分叶状 生化全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瓣修复治疗外阴乳房外Paget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肿瘤面积和皮损的位置采取阴囊旋转皮瓣或阴股沟皮瓣修复创面结果28例皮瓣修复全部存活,5年随访19例,复发4例,5年复发率为21%结论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外阴部乳房外湿疹首选方法,阴囊旋转皮瓣或阴股沟皮瓣是修复创面的理想的方法。

  • 标签: 外阴部 乳房外湿疹样癌 皮瓣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TCT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诊断小细胞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13年5月期间接受纤支镜涂片的200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将2010年11月30日之前的100例患者分为第一组,将2010年12月1日之后的100例患者分为第二组。第一组对患者纤支镜刷检的标本采用传统涂片法进行诊断,作为试验的对照组;第二组对100例患者纤支镜刷检的标本采用液基细胞法进行诊断,作为试验的观察组。将两组诊断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例患者在经纤支镜刷检液基细胞法和传统涂片法的阳性率分别是37%(37/100),12%(12/100)。观察组液基细胞法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传统涂片法,差异性显著,其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液基薄层细胞法联合纤支镜刷检在诊断小细胞临床实践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小细胞阳性检出率明显提高,为临床提供了准确的科学诊断依据。

  • 标签: 纤支镜 液基薄层细胞 传统涂片 肺小细胞癌
  • 简介:同时或者在6个月内发生的2种或2种以上原发性恶性肿瘤称为同时性多原发,发病率较低。2011年10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了1例食管基底细胞鳞癌同时合并胃腺癌患者。该例患者以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胃镜检查示食管、贲门至胃底多发包块,CT检查示食管中段隆起性包块,食管贲门至胃底管壁增厚,增强扫描见病灶轻度强化。左胸径路食管贲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示食管基底细胞鳞癌,贲门中分化腺癌。食管基底细胞鳞癌光镜下见粉刺坏死和红染的基底膜物,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细胞角蛋白5/6、P63阳性,细胞角蛋白弱阳性,突触素、嗜铬颗粒素A和CD117均为阴性。随访4个月,患者出现胸腔积液和多发肝转移,于2012年5月死于肝转移。食管基底细胞鳞癌合并胃腺癌的多原发临床上较为罕见,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治疗可选择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放、化疗,但预后较差。

  • 标签: 食管肿瘤 胃肿瘤 多原发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资料,10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分析不同组织类型脂肪肉瘤的CT表现与病理改变。结果与病理对照,脂肪瘤脂肪肉瘤(LLS)1例,硬化性脂肪肉瘤(SLS)1例,黏液脂肪肉瘤(MLS)1例,去分化脂肪肉瘤(DDLS)1例,混合成分6例。CT影像上,LLS表现为脂肪密度肿块,密度不均匀,有分隔,网状强化;MLS平扫表现为均匀的水样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呈网状、片状或岛状强化;DDLS表现为实性软组织肿块,明显强化,常伴有分化良好的脂肪瘤组织。结论不同组织学亚型的脂肪肉瘤其CT表现有所不同,CT表现的差异取决于病变内不同组织学亚型的比例、分布及混合的方式,其中脂肪成分是诊断脂肪肉瘤的关键,本组中,腹膜后脂肪肉瘤多以混合形式存在,了解这些CT表现特点有助于脂肪肉瘤的术前诊断。

  • 标签: 脂肪肉瘤 腹膜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