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谷氨酰胺转胺酶可以催化蛋白质分子内或分子间的酰基转移反应,通过形成的交联键改善蛋白质的功能性质。本文主要介绍了谷氨酰胺转胺酶的作用机理、功能特性及其在动物性食品加工业以及开发新型食品中的应用。

  • 标签: 谷氨酰胺转胺酶 机理 功能特性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疾病治疗中应用益生菌联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方法所展现出来的临床价值。方法:2020.1-2020.12,74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组法,每组37例。复方谷氨酰胺治疗法用于对照组,益生菌联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法用于观察组。结果:观察组胃肠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疾病治疗中应用益生菌联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方法,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胃肠激素水平,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益生菌 复方谷氨酰胺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胃肠激素水平 治疗效果
  • 简介:将初始体质量(0.42±0.05)g的杂交鲟(Acipenserschrenckii♀×A.baerii♂)仔鱼饲养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投喂添加0(G1)、0.25%(G2)、0.5%(G3)、0.75%(G4)和1.0%(G5)L-丙氨酰-L-谷氨酰胺(L-AG)的5种等氮饲料,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500尾鱼,研究L-AG水平对杂交鲟体成分和十二指肠形态的影响。56d的养殖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25%和5.0%L-AG对全鱼粗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但添加0.75%和1.0%L-AG显著提高了全鱼粗蛋白含量(P〈0.05)。添加0.25%~1.0%L-AG对全鱼水分、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25%~1.0%L-AG对肠道绒毛高度、微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外源补充0.75%~1.0%L-AG可显著提高杂交鲟仔鱼粗蛋白含量,但添加0.25%~1.0%L-AG对十二指肠形态不产生显著影响。

  • 标签: 杂交鲟 L-丙氨酰-L-谷氨酰胺 体成分 十二指肠形态
  • 简介: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1(DNMT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30例胰腺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DNMT1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NMT1蛋白的表达;分析胰腺癌组织DNMT1蛋白表达强度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中DNMT1mRNA的表达量为2.32(1.17~5.17),显著高于配对癌旁组织的0.78(0.07~3.14,P<0.05).胰腺癌组织中导管细胞DNMT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4.5±21.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0.9±15.0)%的表达阳性率(P<0.01).以胰腺癌导管细胞DNMT1阳性率54.5%为界,分为高表达组(19例)和低表达组(11例).DNMT1表达强度和临床分期(χ^2=6.897,P=0.029)、淋巴结转移(χ^2=4.739,P=0.029)、神经浸润与否(χ^2=5.44,P=0.020)相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肿瘤分化、血清CEA和CA19-9浓度无关.结论胰腺癌组织DNMT1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DNMT1蛋白表达强度与胰腺癌的侵袭力、淋巴结转移和神经浸润相关.

  • 标签: 胰腺肿瘤 DNA甲基转移酶1(DNMT1)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Nampt)的表达并确定Nampt抑制剂FK866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和化疗增敏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NamptmRNA表达水平,并用MTT实验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Nampt抑制剂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和对其化疗增敏的作用。结果乳腺癌组织内Nampt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P=0.000);FK866干预细胞48h和72h后,FK866即对MCF-7细胞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P=003;P=0.001);FK866能抑制乳腺癌细胞克隆集落形成,相邻干预浓度的2组间(0.3nMvs0nM;3nMvs0.3nM;30nMvs3n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2、0.014、0.02)。且FK866能增加5-FU对乳腺癌细胞的化疗敏感性。结论Nampt抑制剂能影响乳腺癌细胞生长,其与细胞毒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化疗增敏作用。

  • 标签: 乳腺癌 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 细胞生存 化疗增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谷氨转移(GGT)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冠心病患者95患者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血清HCY、GGT水平。结果观察组的HCY(18.7±6.9)μmol/L、GGT(198.6±110.7)u/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9.7±2.6)μmol/L、GGT(25.7±5.2)u/L,P均<0.05;观察组受检者中的ACS患者的血清HCY(18.5±1.1)μmol/L、GGT(195.1±110.7)u/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13.6±3.8)μmol/L、GGT(38.6±16.9)u/L,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CY、GGT水平较非冠心病患者的水平更高,HCY、GGT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与发展。

  • 标签: 冠心病 生化指标 HCY GGT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急性、慢性乙型肝炎 诊断时,使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门冬氨酸氨基转移检测的价值 。 方法: 针对 40 例 急性、慢性乙型肝炎 患者分别进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门冬氨酸氨基转移检测,同时记录相关检测结果,并做一分析;入选患者均为我院 201 5 年 9 月 到 201 7 年 1 月间收治 。 结果: 观察不同检查检查方法对患者所得的结果,可见其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差异不明显,其中 ALT 检验的准确度为 77.5 % , AST 检验的准确度为 75.0 % ,组间比较 P> 0.05,故差异不明显。 结论: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门冬氨酸氨基转移检测结果用于鉴别急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价值分析发现,其均对患者的病情类型具有鉴别价值,但是为保证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我们仍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分析。

  • 标签: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急性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慢性结肠炎患者应用联用整肠生胶囊和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字法的分组方法将本院2015年2月~2017年6月在院治疗的慢性结肠炎患者112例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6例患者采用联用整肠生胶囊和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慢性结肠炎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结肠炎患者的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可通过联用整肠生胶囊和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显著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结肠炎 整肠生胶囊 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由于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不合理使用导致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合理用药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0月于我院经肠外营养使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53例病例资料。结果在全部53例病例资料中18例未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1例静脉滴速过快;除1例出现过敏反应外,其余以出现恶心、寒战、呕吐病例较多,出现恶心的有47例(88.68%),出现呕吐寒战的有23例(43.40%),出现呕吐的有13例(24.53%)。在出现不良反应后,立即采取停止使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并对症支持治疗,全部病例不良反应缓解并消失。结论临床在使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对患者进行肠外营养补充时必须严格遵照说明书进行,选用合适的载体,配置合理的浓度,且用药时要注意静脉滴注速度,以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保障。

  • 标签: 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 不合理使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态、院内感染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纳入后给予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谷氨酰胺组(IMEN),所有患者均采用鼻饲进行全能营养素进行肠内营养,谷氨酰胺组在肠内营养组的基础上给予谷氨酰胺30g/d。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名患者,肠内营养组及谷氨酰胺组各30名,两组患者一般状况无差异,入院后第七天、第十四天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与入院时相比较无明显差异,IMEN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及28天病死率与EN组无差异。结论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不能够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和临床预后。

  • 标签: 重症脑卒中 肠内营养 谷氨酰胺 院内感染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联合贞芪扶正胶囊治疗排粪障碍性腰腹痛的疗效。方法将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和贞芪扶正胶囊用于包括肠易激综合征(简称IBS)、结肠肝(脾)曲综合征、体质虚弱型便秘等原因引起排粪障碍性腰腹痛患者,排除因肝胆疾病、泌尿系结石、结肠肿瘤等引起腰腹痛者。结果应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和贞芪扶正胶囊治疗排粪障碍性腰腹痛患者(126)例,总有效率为94.4%。结论采用口服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和贞芪扶正胶囊治疗排粪障碍性腰腹痛安全、有效。

  • 标签: 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联合贞芪扶正胶囊 排粪障碍性腰腹痛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添加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肠粘膜屏障功能、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10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营养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益生菌和谷氨酰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肠道粘膜屏障功能,肠道微生态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清二胺氧化(DAO,Diamineoxidase)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治疗14d后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血清DAO含量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患者的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群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菌群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可保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肠道粘膜屏障功能,改善肠道微生态。

  • 标签: 益生菌 谷氨酰胺 营养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肠生胶囊和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慢性结肠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在采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的基础上联用整肠生胶囊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观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慢性结肠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37%,观察组慢性结肠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67%,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肠生胶囊和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慢性结肠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在临床治疗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整肠生胶囊 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 慢性结肠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门诊就诊的60例IBS患者随机双盲平行分为三组,复方谷氨酰胺、复合乳酸菌联合治疗组(1组)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2粒,3次/日,饭前口服;复合乳酸菌胶囊2粒,3次/日,饭后口服;单用复方谷氨酰胺组(2组)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2粒,3次/日,饭前口服;单用复合乳酸菌组(3组)复合乳酸菌胶囊2粒,3次/日,饭后口服。疗程4周。疗效判定治疗结束后1周进行随访,显效自觉症状消失,大便成形,每日1-2次;有效症状减轻,大便成形或不成形,每日2-3次;无效自觉症状、大便性状、频度均无改善。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分别做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对肠易激综合征总体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用X2检验作两两比较。结果⑴3组药物治疗IBS有效;⑵联合治疗组优于单药治疗组;⑶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复合乳酸菌联合治疗IBS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好。

  • 标签: 复方谷氨酰胺 乳酸菌 IBS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EN)对胃癌病人术后免疫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围手术期谷氨酰胺强化EN组(实验组)和术后早期EN组(对照组),用不同方案营养支持至手术后第7天。所有病人均于术前、术后第1、8天测量IgG、IgM、IgA、CD4、CD8、CD4/CD8、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术后第1天三组患者营养指标及细胞免疫指标和体液免疫指标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第8天三组的各项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均有所恢复。GLN组术后免疫指标较EN组升高(P<0.05)。结论围手术期给予病人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支持,显著提高术后机体的免疫水平,抑制肿瘤的转移和复发,而且还能减轻胃癌病人手术创伤后的机体炎性反应,有利于术后机体的恢复。

  • 标签: 谷氨酰胺 肠内营养 胃肿瘤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途径补充谷氨酰胺对于重症烧伤患者临床预后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66名患者分为肠内补充Gln组和肠外补充Gln组。记录患者伤后1-4周能量摄入总量及比例、能量摄入/热量消耗比值、血糖控制情况及胰岛素使用量以及脏器损伤指标、死亡率、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在伤后4周内肠内补充Gln组患者能量摄入总量高于静脉补充组,两组间糖、脂肪、蛋白质的供能比无明显差异。此外ICU住院日明显低于肠外补充Gln组。结论经肠内补充谷氨酰胺可能更利于改善烧伤患者的肠道功能,提高肠内营养的耐受程度并增加能量摄入,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谷氨酰胺 重症烧伤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能量摄入 预后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发展,更多疑难疾病得到救治,尤其以先天性疾病,如基因病、代谢性疾病病死率高,社会影响大,家庭不和谐等。本例患儿以分析高氨血症等表现,最终通过基因检测明确为尿素循环障碍。虽患儿最终因病情死亡,但以此重视优生优育,和讨论基因筛查等必要性。至今为止仍无根治遗传病的有效方法,因此减少遗传病患儿的出生是遗传性出生缺陷防控的重点。

  • 标签: 尿素循环障碍,高氨血症,基因病,遗传代谢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血液标本溶血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ALT/GPT)的测定,探讨溶血对血液标本影响范围,制定相应措施。方法取100份血液标本测得溶血前后ALT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溶血后对血液标本影响范围,大于10U的占8%,4—10U占85%,4U以下占7%。结论溶血对血液标本ALT值确有影响,采取必要措施防治血液标本出现溶血,可以降低ALT值的升高,减少血液报废。

  • 标签: 溶血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