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加压输液袋在PICU动脉监测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3月在我院内科监护室住院治疗的需使用动脉监测的患儿58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间断脉冲式冲管配合加压输液袋持续冲管;对照组采用定期脉冲式冲管,比较两组患儿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穿刺置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导管堵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加压输液袋持续冲管,能有效降低动脉监测患儿导管堵管的发生率,延长穿刺置管留置时间,减轻患儿痛苦,减少护士的工作量。

  • 标签: 加压输液袋 PICU 有创动脉压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压监测(IBPM)与无血压监测(NIBPM)运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效果的差异性。方法选择神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60例,分别行3656次和无血压配对监测,并行配对t检验。结果在3656例次动脉测量中,分别行桡动脉组、股动脉组IBPM1828次。两组的IBPM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NIBPM值(均P<0.01);舒张压明显低于NIBPM值(均P<0.01)。结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IBPM较NIBPM更加灵敏,可以实现实时连续监测,以便医务人员对其及时处理。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患者 血压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身麻醉状态下以及不同的年龄段足背动脉和仰卧位时肱动脉的相关性,探讨足背动脉围术期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骨科、妇科和普通外科住院患者拟行全身麻醉60例,另选择择期手术病人儿童组,中青年组和老年组60例(各20例)监测足背动脉与肱动脉。结果在全麻醉状态下,麻醉前、插管后、手术进行中、手术结束时,足背动脉收缩压明显比同侧肱动脉高(P<0.001),但舒张压无显著性差异。四个时点两部血压呈显著正相关。儿童组足背动脉与肱动脉非常接近(P>0.05),而成人组

  • 标签: 足背动脉 肱动脉血压 监测 全身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动脉监测法是经过周围动脉插管直接测量动脉内压力的一种技术,可通过换能器连续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比袖带血压监测更能准确、直观地反映血压变化,并且可随时抽取动脉做血气分析,还可通过压力波形的变化,及时发现是否低血容量,是CCU常用的监测手段.主动脉夹层[2]患者80%以上患有高血压病,而主动脉撕裂的程度和范围与血压波动幅度有关,通过严密动态的监测动脉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本院CCU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了3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采取动脉监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有创动脉压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压监测在危重新生儿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37例NICU患儿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持续动脉监测并予以护理,观察其应用和护理效果。结果本组37例患儿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70%(1/37),处理后恢复正常;患儿病情动态变化均及时掌握,为救治赢得时间。结论在危重新生儿中应用IABP并做好护理措施,可为患儿的抢救提供重要保障。

  • 标签: 有创血压监测 新生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压袋在 PICU患儿动脉监测中的运用。方法:将我院 PICU收治的 60例动脉监测患儿分成常规组、加压组,给予两组常规正压脉冲式冲管,加压组增加加压袋冲管。结果:加压组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P< 0.05);加压组留置针留置时长及穿刺次数均优于常规组( P< 0.05)。结论: PICU患儿动脉监测中,加压袋的使用可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形成,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重复穿刺问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加压袋 PICU 有创动脉压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重症监护病房动脉压的临床监护及护理方法展开研究。方法 将我院在2021年9月到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术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动脉监测方式及其护理方法展开研究,对照组常规采用无动脉监测患者体征,观察组用动脉监测患者,对比两组病情监测结果。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住院时间更短,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同无血压监测方式相比,使用动脉压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进行血压监测能够进一步保证血压监测效果,促使患者满意度提高,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这和动脉血压监测持续性以及较少的干扰因素有很大关系。

  • 标签: 临床应用价值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 有创动脉压 临床监测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有监测是将导管放入动脉管内,然后将导管与压力监测系统相接,后者可将压力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显示在监护仪上[2]。这样的监测及时准确,随时可以观察血压变化,应用于危重症患者意义重大。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发现有监测的数值与诸多因素有关,如果没有排除有关影响因素,就使测得的压偏低或偏高,失去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现将临床工作中影响监测的因素分析如下。

  • 标签: 有创压监测
  • 简介:目的将临床常用的血压测定和外周动脉超声技术相结合,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的相关性。方法对所有入选病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根据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正常对照组(IMT〈0.10mm)和颈动脉斑块组(IMT≥0.10mm)。并测量血压、血糖、血脂、身高和体重。结果颈动脉斑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反映动脉弹性的脉压(PP)、脉压指数(PI)、平均管壁张力(CWS)差异显著性(P〈0.01);反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IMT与CWS及收缩压的相关程度最高(标准回归系数为-0.668和0.256)。结论粥样硬化病变可致动脉弹性下降;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与中央动脉弹性下降有关。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颈总动脉 血压 动脉弹性
  • 简介:测得血压值是围手术麻醉期正确调整手术患者生命体征最主要指导数据。我们随机对同时同上臂测得无血压(NBP)及血压(ABP)数值中发现有一定误差,这对实情判断帮助,应当重新认识。

  • 标签: 无创血压值 有创血压 生命体征 围手术 麻醉期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血压监测,讨论相关问题的原因及护理措施,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2016年1月实施血压监测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针对84例患者的相关问题、原因、护理措施展开分析。结果经过临床统计,在84例患者当中,出现问题的患者共计30例,占比35.7%。在30例患者当中,局部感染患者10例,导管脱落患者8例,导管堵塞患者7例,其他患者5例。30例患者通过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后,所有问题均得到了良好的解决,未对患者构成严重威胁,血压监测能够正常的执行。结论对于临床上部分特殊患者,其在实施血压监测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出现相关的问题后,必须在第一时间对问题的原因、影响做出明确分析,然后积极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解决问题,为患者的继续监测提供足够的帮助。值得注意的是,血压监测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从细节上开展护理措施,保持监测的合理性。

  • 标签: 血压监测 有创 问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脂代谢紊乱对高血压患者脑血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住院的306例患者,对所有患者行颈部多普勒彩超检测,观察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流情况及血脂、胆固醇、血液粘度变化。结果高血压组与正常组比较,颈动脉流量变化,经t检验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血脂、胆固醇、血粘度无明显变化(P>0.05);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颈动脉流量、血脂、血粘度均明显改变,差异具有显著差异(P<0.01);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患者血脂、胆固醇、血粘度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将增加其对颈动脉管的影响,增加患者发生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 标签: 高血压 血脂紊乱 脑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乳酸(LAC)监测心脏重症患者救治中的意义。方法:选2019年1月~2022年1月60例心脏重症患者进行研究,将LAC增高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再将LAC正常患者设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指标、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BNP峰值、TnI峰值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值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AC检测能有效的对心脏重症患者病情危险程度及预后进行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血乳酸 重症心脏病 APACHEⅡ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肱动脉与足背动脉值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6例,测量其平卧位时健侧肢体肱动脉与足背动脉,采用自身配对方法,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及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患者肱动脉显著低于足背动脉(P<0.01)。足背动脉与肱动脉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重型脑损伤后测量肱动脉困难时,可测足背动脉,并根据回归方程推算肱动脉

  • 标签: 血压 肱动脉 足背动脉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与无血压监测的护理,体会有血压监测在抢救重症患者的作用。在ICU危重患者进行无血压监测可能提供不到可靠值。采用血压监测24h动态血压,根据血压调节升压药物,并随时监测血气分析,了解患者的呼吸状况。较无血压相比,血压更加精准,直接,能及时根据病情及时处理,为患者抢救生命赢得了时间。结论在抢救患者时建立有血压是非常有必要的。

  • 标签: 有创血压 护理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