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应用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共70例,按照患者入院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舒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使用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PANSS和GQOLI-74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NSS和GQOLI-74评分(14.40±4.50)、(14.14±3.04)、(46.04±3.05),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过实践证实,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显著,患者精神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改善,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 标签: 氨磺必利 舒必利 首发精神分裂症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帕罗西汀联合治疗伴精神病症状抑郁发作的效果。方法选择至我院就诊的精神病症状抑郁发作的患者共78例,时间段为2015.8.20-2017.8.20,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方式进行给药,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2.31%,常规组为74.36%,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段实验组的HAMD评分相比常规组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精神病抑郁发作患者给予帕罗西汀+给药方式,利于改善其抑郁症状,提高用药效果。

  • 标签: 精神病 抑郁发作 氨磺必利 帕罗西汀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与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阿立哌唑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予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PANS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AN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PANSS评分均发生明显下降,而且观察组患者PANSS评分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除锥体外反应状况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外(P<0.05),其余不良反应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与阿立哌唑治疗均可有助于显著改善患者病情状况,但治疗效果更佳。

  • 标签: 氨磺必利 阿立哌唑 精神分裂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联合氯氮平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根据2014年8月至2015年3月我院的7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我们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治疗,观察组使用和氯氮平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1.67%,对照组的有效率是72.22%,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联合氯氮平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安全性高。

  • 标签: 慢性精神分裂症 氨磺必利 氯氮平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4月-2018年2月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50例则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案+小剂量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阴性症状好转的平均时间;治疗前后患者阴性症状积分、精神病理积分和精神分裂症疾病总积分;不安全事件等。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阴性症状好转的平均时间、阴性症状积分、精神病理积分和精神分裂症疾病总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安全事件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小剂量治疗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效果较好。

  • 标签: 小剂量氨磺必利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联合氟西汀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研究组采取联合氟西汀治疗,对照组单纯采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77.5%与对照组62.5%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SAN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SPI平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要低,P<0.05。结论联合氟西汀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效果显著,起效比较快速,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氨磺必利 氟西汀 慢性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治疗,对照组采取培酮治疗,经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两组阴性症状进行评分,使用副反应量表(TESS)对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实行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实行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经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且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症状。

  • 标签: 氨磺必利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就与氯氮平治疗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进行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之间所收治的200例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氯氮平组和组,每组100例患者,这2组患者在病情程度、年龄等方面具有可比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不能合并采用电休克和其他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但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三维度,优于氯氮平(P<0.01)。氯氮平组副作用比组多。结论对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有肯定的疗效,与氯氮平相当。但在改善情感淡漠、注意障碍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优于氯氮平,安全性更高。

  • 标签: 氨磺必利 氯氮平 女性 慢性精神分裂症 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治疗的效果并分析不良反应。方法:选取80例2020年1月~2021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采用氯氮平治疗的小组为对照组,采用治疗的小组为观察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的精神症状量表评分(阴性、阳性)更优,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

  • 标签: 残留型精神分裂症 氨磺必利 不良反应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分析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用药不同将6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A组(35例)和B组(34例),分别给予培酮,评价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培酮均是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常用药物,其中在改善患者抑阴性症状、抑郁症状方面疗效显著。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氨磺必利 利培酮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5年8月—2016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6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应用培酮治疗,研究组应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TES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阴性与阳性综合征量表评分与CDSS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ANSS阴性减分(8.24±5.15)分、CDSS评分(6.41±1.52)分与对照组(5.62±4.13)分、(5.23±2.40)分比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0%)显著低于对照组(53.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治疗的效果与培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属阴性症状,那么可以应用进行治疗,效果更为明显,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氨磺必利 利培酮 首发精神分裂症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实施分析对比。方法 本研究选择了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之间在我院进行精神分裂症治疗的60例患者实施研究,使用数字随机法的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了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使用培酮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中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 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低于观察组,组别间数据对比后存在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出现率高于观察组,组别间数据对比后存在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期间,对患者使用的治疗效果高于培酮,且具有较好的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应用培酮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n=29)和研究组(n=29)。参照组实施培酮治疗,研究组实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PANSS评分阴性症状与参照组对比,具有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发应发生率与参照组对比,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培酮药物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培酮,两组用药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氨磺必利 利培酮 首发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5.01月至2017.0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计算机随机分成两个小组,各25例。分别予以利培酮(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采取相关量表评估两组的症状改善情况和药物的安全性。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阴性症状得分(12.36±1.12分)、PANSS总分(47.56±3.25分)以及TESS得分(1.12±0.29分)都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当中,应用培酮更加安全有效。

  • 标签: 老年期 精神分裂症 氨磺必利 利培酮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的100例患者按照单双数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培酮治疗,观察组给予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无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泌乳素的3例,EPS2例,空腹血糖异常2例,PANSS评分为(8.3±5.2)分,CDSS评分(6.5±1.7)分,对照组患者发生泌乳素的5例,EPS6例,空腹血糖异常9例,PANSS评分为(5.5±5.1)分,CDSS评分(5.1±2.3)分,相比有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采用培酮治疗的临床疗效相似,但是治疗阴性和抑郁症状疗效显著,同时对患者糖代谢、泌乳素以及锥体外系副反应影响较小。

  • 标签: 氨磺必利 首发精神分裂症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用培酮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方法择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以抽签的方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应用培酮进行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应用进行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治疗首发精神分裂患者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氨磺必利 利培酮 首发精神分裂症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不良反应及疗效。方法参加病例研究者均为2017年3月~2017年7月患老年精神分裂接收到本院治疗病人,按入院先后均分为对照组33例,口服培酮给药,治疗组33例,采用口服给药,关注在用药期间病人所出现的不良症状及用药疗效。结果治疗组病人在接受PANSS实验评估中的分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在药物不良反应率方面也显著少于对照组,比对两组用药后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结论,口服培酮与口服在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的用药效果上都有明显改善,对于PANSS评估的分数上口服显著低于口服培酮,口服反应出来的不良效果也显著低于口服培酮,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氨磺必利 利培酮 老年期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分别采用培酮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用药安全性。方法笔者选取了我院2012年8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性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培酮,观察组采用,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以94.0%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4.0%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以6.0%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8.0%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相对于培酮治疗方法,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首发精神分裂症 氨磺必利 利培酮 治疗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以2019年10月~2021年8月于本院就诊精神分裂症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以中心随机系统原则分组,参照组36例、试验组37例。参照组接受培酮治疗,试验组接受治疗。比较患者精神分裂症状评分、药物不良反应率。

  • 标签: 氨磺必利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