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3 个结果
  • 简介:儿童适应行为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韦小满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自从道尔(E.Doll)在本世纪30年代编制出第一个标准化的适应行为量表以来,适应行为的评定已成为儿童心理评估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特殊教育领域,适应行为量表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智力落后...

  • 标签: 儿童适应行为量表 传统智力测验 智力落后儿童 分量表 智力落后学生 普通儿童
  • 简介:以35名幼儿园大班儿童为被观察对象.采用录像观察法考察了幼儿自由游戏行为的类型及其性别差异。结果表明,在儿童的社会参与范畴游戏中,平行游戏最多,其次是集体游戏和单独游戏,性别差异不显著;在儿童的认知游戏中自多到少依次为建筑游戏、表演游戏、机能游戏和规则游戏,而且在机能游戏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儿童的同性别的社会互动对象显著多于异性别的社会互动对象。这说明儿童的自由游戏行为与其性别存在密切关系。

  • 标签: 幼儿 社会参与范畴游戏 认知游戏 性别差异
  • 简介:本文分析论述了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民众面对社会的变迁转型所表现出的心理行为的适应和应变,深入探讨了社会民众心理行为应变的内在机制和深层动因。认为使民众对改革开放时期社会的变迁转型作出适应和应变的深层动因来源于民众自身内在需求愿望的满足和实现,民众心理行为应变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是民众自身主观认知的自我调适,民众心理行为应变的主要表现在九十年代初前后及在经济、社会活动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的变化。

  • 标签: 心理行为 中国 改革开放 行为方式 内在机制 外在表现
  • 简介:与传统媒体环境下的"非毛化"思潮相比,新媒体环境下的"非毛化"思潮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表现出新的特征。从内容上看,表现为由部分否定发展到全盘否定毛泽东的革命、建设思想和实践,乃至其文化成就和个人人品;从形式上看,表现为高度的拟真化、生活化和复杂化,极具欺骗性和迷惑性。对新媒体环境下的"非毛化"思潮进行及时跟踪和理性辨析,将有助于认清这一思潮的发展趋势、特点和实质,为有效应对这一思潮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媒体 “非毛化” 表现 实质
  • 简介: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十七年,我国的美术创作与社会生活、民众需求结合得如此之紧密,创作范围如此之广泛、影响如此之深刻,这在中外美术史上,都是没有先例的。这一时期的优秀水彩风景画,既是纯正的水彩,又是民族的艺术。艺术家们坚守水彩本色,创作出了表现手法多样、思想内涵深刻的艺术个性张扬的作品。新中国十七年的水彩风景画的民族性、时代性、个性等“三性”表现,对于丰富中国水彩画发展史的研究,对于当代中国水彩画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水彩风景画 新中国 三性 中国水彩画 美术创作 个性张扬
  • 简介:通过对8名11~14岁初中生的深入访谈,初步探讨了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认同的亲社会行为.发现:(1)初中生最认同的亲社会行为是帮助行为,其次是交往行为.此外,安慰行为、公益行为、礼貌行为和遵规行为也被他们认同;(2)初中生对不同行为主体间发生的亲社会行为的认同有明显差异,他们更关心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亲社会行为;(3)普通学校、打工子弟学校的初中生对帮助行为和交往行为认同的比率差异明显;(4)初中生认同的亲社会行为的种类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 标签: 亲社会行为 初中生 认同 初中阶段 打工子弟学校 普通学校
  • 简介:为探究儿童在不同利益对比情境以及与己利益无关情境中的公平行为,研究呈现了自我任务的劣势博弈、优势博弈、冲突博弈以及第三方任务博弈四种分配情境。自我任务中儿童需要为自己与另一名匿名儿童迫选方案,第三方任务中则需为两名匿名儿童迫选方案。结果发现:(1)劣势博弈中所有年龄组均倾向于选择公平方案,而非劣势方案;(2)优势博弈中,8岁、10岁组选择公平方案的人显著多于优势方案,而4岁、6岁组均无显著差异;(3)冲突博弈中,4岁、6岁组选择优势方案的人显著多于劣势方案,而8岁、10岁组均无显著差异;(4)第三方博弈中,8岁、10岁组选择公平方案的人显著多于不公平方案,而4岁、6岁组均无显著差异。这表明,4岁-6岁儿童尚未真正获得公平观念,且以获得个人利益为主;而8岁是真正获得公平观念的转折年龄,8-10岁儿童对人对己均坚持公平原则,且表现出利他倾向。

  • 标签: 公平 儿童 自我任务 第三方任务
  • 简介:采用个体中心的视角,通过班级戏剧和同伴提名法考查小学生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间的关系。结构频率分析发现:(1)具有高水平积极社会行为的儿童易受同伴欢迎,不易受同伴拒绝。具有高水平积极社会行为又伴有高退缩行为的儿童在低年级时也会受同伴欢迎。(2)高水平的攻击行为易受到同伴拒绝或争议。具有高水平攻击行为的儿童,当伴有高退缩行为时,在低年级时易受到同伴拒绝,在中高年级时易受到同伴争议。(3)社会行为倾向不显著者易获得一般而不易获得受争议的同伴关系,但在中低年级时不易受同伴欢迎。

  • 标签: 小学生 社会行为 同伴接纳 以个体为中心.
  • 简介:环境是影响青少年饮酒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南京市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共995个中学生为被试,考察父母和同伴因素对青少年饮酒行为的影响以及相对影响力,要求青少年自我报告他们自己、父母和同伴的饮酒行为和态度以及父母监控、父母教养方式情况。结果表明:(1)青少年的饮酒行为较为普遍,70%左右的青少年曾饮过啤酒或葡萄酒,25%左右的青少年曾饮过白酒。约10%的青少年经常饮啤酒和葡萄酒,2%的青少年经常饮白酒;(2)父/母饮酒行为和态度、父母监控、父母教养方式、同伴饮酒人数和态度与青少年的饮酒行为显著相关;(3)Amos结果表明,父母饮酒行为和态度对青少年饮酒行为有直接的预测作用,父母饮酒行为和态度还通过同伴饮酒人数和态度间接地预测青少年的饮酒行为。同时,父母饮酒行为和态度对青少年饮酒行为的影响力大于同伴饮酒行为和态度的影响力。

  • 标签: 父母 同伴 青少年 饮酒行为
  • 简介: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中小学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近20年来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教师和学生知觉到的问题行为具有一致性。课堂问题行为受到学校、家庭、学生自身、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该领域的研究存在基础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神经生理机制研究不足.缺少长期追踪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等问题.未来研究应借鉴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深入探索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神经机制;加强对特殊群体的研究.研究对象向低龄延伸: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和干预研究,不断提升教师解决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专业化水平。

  • 标签: 课堂问题行为 表现类型 影响因素 启示
  • 简介:求职者简历作假行为是指求职者在简历投递过程中。为提升进入下一轮选拔几率,在简历中表现出虚假信念或信息的行为。研究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方法,探讨了求职者简历作假行为的结构,以及大学生求职群体简历作假行为的影响因素与特点。结果表明:(1)求职者的简历作假行为包含迎合招聘企业、篡改个人信息、粉饰关键词句和提升匹配程度四个因素。(2)马基雅维利主义倾向可以预测其简历作假行为。(3)大学生求职者的简历作假行为在其简历投递次数以及简历修改次数上存在差异。

  • 标签: 作假 简历作假 作假行为结构
  • 简介:本文通过对性心理的描述,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青年性心理和性行为产生、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对性教育中应该注意到的三个问题。以此希望社会各界能正确看待青年性心理和性行为

  • 标签: 性心理 性行为 青年 原因 性教育 问题
  • 简介:本研究选取幼儿园大班、小学一、二、三年级共240名被试,每个年级各60名,男女各半,考察儿童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与分享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1)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对儿童的分享行为有影响,其中主要是认知观点采择对实际分享行为的影响;(2)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有阶段性;(3)儿童认知观点采择和情感观点采择的发展在幼儿园大班,二者之间存在较显著的差异,到了一、二、三年级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 标签: 社会观点采择 认知观点采择 情感观点采择 分享行为 儿童
  • 简介:教育援藏有别于对口支援西藏制度体系下的其他部分,有自身独特的逻辑。谁援藏,在藏期间如何行为,是整个教育援藏的重心。本研究以高等教育援藏干部选派为分析对象,引入制度分析而非政策分析,关注制度过程中的组织因素,认为教育援藏首先是组织行为。以此基础对政策约束下的理性算计行为模式进行批评,提出援藏干部选派是组织权威、组织对援藏的意义构建、个人对援藏的理解和收益一成本计算互动的结果;在藏行为则发生在具体的组织情境和环境中,适当性行为取代个人理性算计。进一步,展现了高等教育援藏制度过程中的价值逻辑和市场逻辑的冲突,突出制度绩效的长效模式而非短期逻辑。

  • 标签: 教育援藏 制度过程 组织 价值逻辑 市场逻辑
  • 简介:本研究从北京市几所中小学选取小六、初二和高一学生1040名来探讨友伴对青少年吸烟饮酒行为的影响。研究采用无记名问卷测查的形式,先让被试提名一个最要好友伴和九个一般友伴,再回答自己曾经是否吸烟饮酒和吸烟饮酒的程度。分析时,只对在被试范围内的友伴进行统计。结果发现,无论男女和年级,被提名的友伴中,吸烟饮酒的友伴人数有较大差别;男生友伴中吸烟饮酒的友伴明显超过女生;高年级学生友伴中吸烟饮酒的友伴明显多于低年级学生;友伴的吸烟饮酒行为和吸烟饮酒程度对青少年的吸烟饮酒行为有明显影响;友伴中吸烟饮酒的人数多少也与青少年吸烟饮酒行为有直接的关系;但单双向友伴关系对青少年的吸烟饮酒行为无明显影响。

  • 标签: 青少年 吸烟饮酒 友伴
  • 简介:情绪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心理活动,也是心理学家研究地较多的心理领域。情绪的生理取向探讨了个体生理机制与情绪活动变化的关系;认知取向强调了认知在情绪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行为取向通过研究情绪的外显行为反应以确定情绪。本文从情绪的这三个取向来介绍了其相关的理论和研究。

  • 标签: 情绪研究 心理活动 日常生活 心理学家 生理机制 认知取向
  • 简介:按照态度的结构理论,态度包含认知、情感和意向三种成分.该研究采用问卷测查的方式,考察了学习态度中的三种成分与学习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学习行为最主要的因素不是认知,而是意向和情感.所以要使学生真正形成一种能够促进学习行为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关键在于使他们产生对学习的愉悦体验和强烈的投入意愿.

  • 标签: 学习态度 学习行为 结构理论
  • 简介:文章采用自编教师组织公民行为问卷对796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测查。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由学校认同、利他行为、责任意识、人际和谐和资源保护等五个因素构成;职称和学校等级对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影响;高级职称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高于低级职称教师;省一级学校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高于市一级学校教师,而市一级学校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高于区一级学校教师。

  • 标签: 教师组织公民行为 学校认同 利他行为 责任意识 人际和谐 资源保护
  • 简介:自Block于1971年对人格类型进行划分以来,人格类型的研究已经走过了四十多年的历史。随着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增多和国家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对青少年问题行为进行探究以引导其健康成长迫在眉睫。有研究表明,不适应型,尤其低控型人格是各种问题行为的预测因素。本文主要从低控型初中生的人格类型划分及人格特点、问题行为、影响因素和对当前教育的启示等几方面展开。

  • 标签: 低控型人格 问题行为 教育启示 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