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青少年求助者洪某,因入监初期无法适应环境的巨大变化,由此引发心理问题,表现为食欲不振、睡眠下降、躯体不适,本人认为这是一例以焦虑情绪为主的严重性心理问题,其原因主要是与求助者的错误观念及内向性格有关,咨询目标为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观念及焦虑情绪,克服对环境的不适感,鼓励求助者积极融入人际关系中,树立起积极面对改造生活的信心,最终达到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完善人格的目的。咨询方案实施过程中,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运用系统脱敏疗法、认知疗法进行了六次咨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实现了咨询目标。

  • 标签: 入监初期 严重心理问题 系统脱敏疗法 认知疗法
  • 简介: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努力构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路径,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主要包括组建宣传网络,建构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话语路径;创作、改编电影戏曲作品,建构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文艺路径;翻译出版经典著作,建构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文本路径;运用大众传媒,建构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媒体路径。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路径建构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具有现实启示: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者队伍建设;借助大众文艺表达方式宣传思想理论;加快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出版和通俗理论读物的发行;推进传统与新型传播媒介的深度融合。

  • 标签: 新中国成立初期 马克思主义 传播 路径建构
  • 简介:本文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汪维藩教授给同工的一封信谈起,初步探究了汪教授神学思想的几个要素:继承前辈的属灵传统、三次蒙呼召的经历、对自己遭遇的认识、对新社会的政治认同、对中国教会的特殊认识、对'三自'爱国道路的深刻领悟和传统文化的熏染。

  • 标签: 汪维藩 汪维藩八十年代初神学思想
  • 简介: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毛泽东主持对人民公社体制作了较大的调整,解散了公共食堂,废除了供给制,划小了社队规模,确立了以生产小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这些调整,每一步都是毛泽东对自己设计的'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的突破,因此是艰难的,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些调整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毛泽东'一大二公'的理想模式,但却是当时促进全国农业形势好转的关键性措施,从总体上是值得肯定的。

  • 标签: 毛泽东 人民公社体制 调整
  • 简介: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前半期,马克思主义曾在日本十分盛行,特别是在学术交流、社会运动两大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之前,受制于传播手段,日本的社会主义学者们只能在小范围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有限推广.而这一时期,借助书刊、杂志等新兴媒介,他们能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大规模传播,促使这一思想在日本进一步普及.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相关论著的出版物,同日本出版市场一道繁荣发展,但与当局当时的言论控制矛盾颇多.从后世眼光来看,当时马克思主义相关出版物的盛行,可以说是在严格的思想控制和检查体制的背景下产生的.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共产党宣言》的传播和查禁,记录着出版发行方与日本政府艰苦卓绝的'攻防战'.在愈发严苛的镇压与变化的大众舆论的影响下《,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才最终在日本急速地走向衰退.

  • 标签: 共产党宣言 昭和 出版 查禁处分
  • 简介: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既面临着威胁新政权稳定的反革命分子和散兵游勇问题,又面临着旧社会遗留的烟毒赌问题、娼妓问题和游民乞丐问题。同时还需要解决失业、社会救济、通货膨胀等问题。其中娼妓问题既是旧社会遗留的问题,又是对新社会产生严重危害的问题。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共产党把娼妓改造与其他社会问题的治理相结合,不仅废除了存在中国几千年的娼妓制度,而且把昔日的娼妓改造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娼妓改造的成功也为当今卖淫嫖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经验借鉴和现实启示。

  • 标签: 新中国成立初期 娼妓问题 社会问题 共产党 改造 治理
  • 简介:本文从信仰方式及其内容两个方面,将公元二世纪末(东汉末年)至六世纪末(南北朝【420-589】前)的初期道教与主后30-100年的初期基督教比较,指出前者因以现世的肉体生命的长生不朽为个体修炼的人生目标、以现世的肉体生命的彼此共在(太平世界)为道教徒共同体的信念而具有现世性,后者因以承受超验的精神生命(上帝的灵)的永生同在为个体信仰的人生目标、以超验的上帝之国的期盼降临为基督徒共同体的教义信仰而具有超越性。

  • 标签: 初期道教 初期基督教 现世性 超越性
  • 简介:本文从研究的基本概况、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的新视角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和分析,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城市民主改革运动问题研究做了较为具体的总体回顾和梳理。文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城市民主改革运动问题研究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研究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但在研究视角、理论深度方面都还存在明显不足。目前应立足于党史研究的具体情境,吸收借鉴多学科研究的基本规范和理论方法,推进探究城市民主改革运动问题研究的新视野。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初期 城市民主改革运动
  • 简介: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社会主义论战"中,处于不同立场的论战参与者都曾通过译介来自日本的社会主义论著,以攻击、反驳论敌,并巩固自身的立场。李达、施存统等人将河上肇、山川均等日本社会主义研究者的文章译载于《觉悟》《学灯》《新青年》《解放与改造》等报刊上,使社会主义论战的内容更为丰富,社会主义的探讨与争论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日文社会主义论著被有效地运用在此次探讨中国社会革命与建设的论战之中。

  • 标签: 社会主义论战 翻译 日本 河上肇 山川均
  • 简介:重视学习和善于学习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胜利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与研究,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推进的内在要求。该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有益机制,确定了科学的学习内容,具有独特的特点,对今天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价值。

  • 标签: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