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项东 林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材料研究室 口腔医疗器械检验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氧化钇稳定四方氧化锆多晶瓷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广泛应用于口腔领域;但其羟基含量低且不含二氧化硅,无法通过氢氟酸酸蚀的方法产生有利于微机械固位的表面,因此氧化锆陶瓷的粘接问题是临床难点。氧化锆粘接前的表面预处理是提高其粘接强度和粘接耐久性的常用方法。本文对喷砂、激光蚀刻、酸蚀、硅涂层以及等离子体等氧化锆陶瓷的表面预处理方法进行综述,分析优缺点,并展望相关临床应用及未来研究方向。

  • 标签: 陶瓷制品 牙粘合 氧化锆 表面预处理
  • 简介: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在进行食品检测时必须选取那些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这同时也是有效获得分析研究数据的根本。如果在食品检测中采取的抽样方法不正确、对于样品的预处理程序以及准备工作不到位,就会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在当前食品卫生检测中,对于样品的检测方法以及样品采样量多少都有着明确的规定。甚至实际检测工作中存在着许多检测机构没有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就直接进行取样的情形,对于样品没有进行处理,导致得到的数据结果没有很强的代表性。文章针对食品理化检验预处理进行了探究。

  • 标签: 食品 理化检验 样品 预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实验将 分析消毒供应中心临床污染器械预处理的情况,进一步分析管理干预效果。 方法: 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1月 -2019年 12月本院消毒供应 中心 的临床污染器械 进行管理质量的研究分析, 共计调研医疗器械和相关记录共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痰标本细菌培养中,对本科自主创新的女性拭子研磨涂布痰标本预处理方法进行评价。方法收集我院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合格标本206份,采用直接接种培养法、二硫苏糖醇均质化法和女性拭子研磨涂布三种方法接种平板培养,观察培养结果,统计分离出致病菌的阳性分离率。通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三种方法的阳性率差异。结果经预处理后接种培养法阳性率均比直接培养法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硫苏糖醇均质化法和女性拭子研磨涂布两种方法间比较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处理后的培养结果阳性率比直接接种培养阳性率高,女性拭子研磨涂布与传统的痰标本预处理方法(二硫苏糖醇均质化)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阳性分离率较高,而且女性拭子研磨涂布预处理痰标本方法操作简单,材料易得,不需要特殊试剂,成本低廉,省时省力,不容易被污染,处理后的标本几乎没有杂菌干扰,致病菌阳性检出率高,所以方法可行,便于临床实际操作,适合在细菌室预处理痰标本时推广应用。

  • 标签: 痰培养 预处理
  • 简介:目的评估远隔缺血预处理在瓣膜置换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远隔缺血预处理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40例,分别于术前(T1)、开放主动脉前5min(T2)、开放主动脉后30min(T3)、开放主动脉后4h(T4)和开放主动脉后24h(T5)5个时相,动态观察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I,cTnI)、B型钠尿肽(B—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的变化。结果①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射血分数、手术类型、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在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在手术后均明显升高(P〈0.001),但各时点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的cTnI在T3、T4、T5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01),远隔缺血预处理组患者在T3、T4和T5时相cTnI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④两组患者在T2、T4时相的BNP较术前明显下降,T5时相的BNP较术前明显升高(P〈0.001),远隔缺血预处理组患者在T5时BN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结论在术中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无差别的情况下,远隔缺血预处理减轻了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在瓣膜置换手术中对心肌起到了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缺血预处理 心肌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心肌再灌注损伤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激活乙醛脱氢酶2(ALDH2)对老龄小鼠缺血预处理(IPC)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通过观察成年和老龄小鼠心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SIRT1)活性在IPC过程中的差异,分析老龄鼠心肌IPC保护作用减退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2月龄)和老龄(20月龄)雄性C57小鼠(每组各6只)在体给予3个5min缺血/5min再灌注循环的IPC处理后,以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缺血30min再灌注4h建立在体小鼠急性心肌I/R模型。离体心脏行Langendorff灌流给予3个循环的5min停流/5min再灌注以模拟全心IPC,同时记录心功能变化。在体或离体再灌注结束后取心肌组织检测ALDH2和SIRT1活性,及蛋白质羰基化程度。结果与成年组相比,IPC处理并不能有效地改善衰老心肌的I/R损伤和SIRT1活性。检测心肌ALDH2活性显示,老龄鼠心肌ALDH2的活性较成年组显著降低并导致衰老心肌在I/R后出现羰基应激增强(均P<0.05)。IPC并不能有效改善老龄鼠心肌ALDH2活性和羰基应激程度。预先激活老龄鼠心肌的ALDH2可显著抑制衰老心肌的羰基应激,改善IPC对老龄鼠I/R心肌SIRT1有激活作用(P<0.05),进而促进老龄鼠心肌I/R后收缩舒张功能的恢复。结论激活心肌ALDH2可显著改善老龄鼠心肌IPC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羰基应激引起的SIRT1失活有关。

  • 标签: 乙醛脱氢酶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 缺血预处理 蛋白质羰基化 衰老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预处理是指在严重缺血之前给予一定的护性措施。根据缺血预处理机制,通过药物激发及模拟机体内源性物质可对脑缺血发挥保护作用。这种方法为神经保护的新途径,为脑缺血损伤的预防提供了一个新理念。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药物预处理 缺血性脑血管病 神经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湿剂在隔夜手术器械预处理方法及效果,以确保隔夜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在2016年4月-2016年12月期间110件手术器械,并将这些手术器械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及对照组各55件。对所有手术器械采用保湿剂进行预处理,两组器械采取不同的处理流程,比较两组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结果研究组在采用长达15s流动水冲洗后能够显著地降低器械污染量,且在经过酶洗剂的超声处理后显著地提高了清洗质量,两组器械清洗后的合格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时间越长,便会增加手术器械污染程度。结论保湿剂在隔夜手术器械预处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确保其械清洗质量,但手术器械保湿存放时间不可过长。

  • 标签: 保湿剂 隔夜手术器械 预处理 使用方法
  • 简介:摘要远端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RIPC)是近几年提出的新型预防性治疗手段,是一种非侵入性和临床相关性的心肌保护策略,即术前给予肢体远端一定时间的急性间歇性缺血,可能减少远端器官(包括心脏、脑等)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试验研究发现,RIPC可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具有预防心肌I/RI的作用,但从实验转化到临床应用并获利于患者却非常困难。关于RIPC的研究与探索仍在继续,RIPC是否有临床应用的未来?这种治疗是否存在可行性?文章对近几年RIPC心肌保护效应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RIPC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困难所在。

  • 标签: 远端缺血预处理 心肌保护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为了加强夜间急诊器械的清洗质量,对之前的传统的处理方法做了发泡预处理的保湿,而后进行机械清洗的流程进行处理,通过2013年7月至12月的目测和ATP荧光检测系统的数据观察,发泡保湿洗处理后的手术器械明显提高了器械的清效果。

  • 标签: ATP污染监测 发泡预处理 急诊手术器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使用雌激素预处理在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前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选做研究对象,患者数量及入院年限分别为42例及2018年10月-2019年12月。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Ⅰ组(n=21)和Ⅱ组(n=21)。在接受宫腔粘连术前,对Ⅱ组使用雌激素进行预处理。然后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子宫的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Ⅱ组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厚于Ⅰ组患者,其子宫的体积大于Ⅰ组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Ⅰ组患者,P<0.05。结论: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前应用雌激素预处理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子宫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雌激素 临床效果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岗位前移预处理对手术室器械返洗率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4-6月期间未岗位前移预处理手术室器械7600件设为对照组,采取传统工作方式进行回收、清点、预处理;将2020年7-9月期间实施了岗位前移预处理手术室器械7600件作为观察组采用岗位前移的工作模式进行手术器械的预处理,比较两种手术器械的返洗率。结果:实施了岗位前移预处理手术室器械后,手术器械返洗率降低了8.7,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上升了7.3%。手术器械返洗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岗位前移 预处理 手术器械 返洗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不同预处理方法对隔夜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从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隔夜手术器械中抽选800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0件,实验组采取碱性清洗剂进行预处理,对照组采取多酶清洗剂进行预处理,对比两组器械清洗质量。结果:实验组清洗合格率(99.50%)明显高于对照组(9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184,P

  • 标签: 不同预处理方法 隔夜手术 器械清洗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预处理方法对隔夜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我院需清洗的500件污染手术器械,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50件)和观察组(250件),对照组手术器械直接放置于密闭器械回收箱内,观察组器械通过清水冲洗污染物后,在器械表面喷洒保湿剂原液,之后放置于密闭器械回收箱内。次日两组机械送至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将两组清洗合格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各类手术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隔夜手术器械进行有效的预处理后再清洗,有助于提高清洗质量,效果确切。

  • 标签: 隔夜 手术器械 预处理 清洗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预处理策略护理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1-2023.1本院收治的80例接受PICC置管的新生儿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预处理策略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置管时间、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预处理策略护理 新生儿 PICC置管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大便样本预处理方法对轮状病毒检验结果的影响。通过对不同预处理方法下的样本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预处理方法对轮状病毒检验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使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会导致样本中病毒的提取效率、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存在差异。本研究采用XX预处理方法,发现其在提取效率和检测灵敏度方面表现优异,为轮状病毒检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选择合适的大便样本预处理方法对于确保轮状病毒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 标签: 大便样本,预处理方法,轮状病毒,检验结果,提取效率
  • 简介:目的:制作缺氧鼠脑神经元缺氧反应的模型,采用丙泊酚进行预处理或后处理,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脑保护效应,从细胞水乎阐明丙泊酚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取培养12天的胎鼠大脑神经元,随机分为四组:①正常对照组;②缺氧组:置于37℃95%N2+5%CO2的环境中30min;③丙泊酚预处理组:于缺氧前60min换入含有14μmol/L和56μmol/L丙泊酚的培养液。随后缺氧30min④丙泊酚后处理组:于缺氧后即刻加入含有14μmol/L和56μmol/L丙泊酚的培养液,作用60min。三组在缺氧后1h、2h、4h、6h和24h分别采用MTT(改良四甲基偶氮唑盐)细胞酶学分析法、硝酸还原酶法和分光光度法,分组比较各组神经元神经细胞活力(OD值)、NO(一氧化氮)产量和NOS活性。结果:①缺氧30min可使神经细胞活力下降,NO产量增高,NOS活性增强;②用14μmol/L和56μmol/L丙泊酚预处理和后处理的缺氧鼠脑神经元,其神经细胞活力在复氧后各时段均增加,两浓度之间无显着性差异;③用14μmol/L和56μmol/L丙泊酚预处理缺氧鼠脑神经元,在复氧后的前4h细胞NO产量和NOS活性降低,两浓度之间无显着性差异,而用14μM和56μM丙泊酚后处理的缺氧鼠脑神经元,在复氧后的前4h,只有56μM丙泊酚组细胞NO产量和NOS活性降低,而14μM组与单纯缺氧组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在缺氧条件下,用较低浓度丙泊酚预处理神经元,就可阻断缺氧造成的神经细胞损伤,保护时间窗延长至缺氧后4h,故可产生早期的神经保护作用。如果采用丙泊酚后处理的方法,则必须提高丙泊酚的浓度。丙泊酚早期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NOS活性和抑制NOS合成而实现的。

  • 标签: 丙泊酚 脑神经元 神经细胞活力 NO 缺氧反应 胎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清洗剂预处理对颅脑吸引器头清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0件污染颅脑吸引器头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200件。A组使用碱性多酶清洗剂浸泡预处理后清洗,B组使用中性多酶清洗剂浸泡预处理后清洗,采用目测法、试纸检测法检测两组器械的清洗效果。结果A组和B组器械表面的目测合格率分别为98.5%、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器械管腔内壁的目测合格率、试纸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6.5%、95.0%,而B组的分别为91.5%、89.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吸引器头使用碱性多酶清洗剂预处理的清洗效果明显优于中性多酶清洗剂。

  • 标签: 颅脑吸引器头 预处理 清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DA-JC4预处理对睡眠剥夺老龄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18~22月龄,体重500~6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2只):对照组(C组)、睡眠剥夺组(S组)和DA-JC4组(D组)。S组和D组采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建立老龄大鼠睡眠剥夺模型。D组每天10:00腹腔注射DA-JC4 25 nmol/kg(溶于1 ml生理盐水中),连续注射6 d,C组和S组于相同时间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大鼠于睡眠剥夺结束后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连续4 d,记录各组小鼠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于第5天水迷宫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IL-1β、TNF-α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细胞核NF-κB p65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S组和D组Morris水迷宫实验穿越平台次数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海马组织IL-1β、TNF-α含量增加,海马细胞核NF-κB p65表达上调(P<0.05);与S组比较,D组Morris水迷宫实验穿越平台次数增多,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海马组织IL-1β、TNF-α含量降低,NF-κB p65表达下调(P<0.05)。结论DA-JC4预处理可改善睡眠剥夺老龄大鼠的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组织炎性反应有关。

  • 标签: 睡眠剥夺 认知 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