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蔡巴贡噶多吉著《红史》(原题《迭卜贴尔·玛波》,又作《乌兰·迭卜帖尔》),由稻叶正就、佐藤长将全书译成日文出版(《乌兰·迭卜帖尔——西藏编年史》,法藏馆,1964年。以下简称《编年史》)之后,已成为我国最熟悉的西藏文献之一。这一日文译本包括正确的译文和详细的注释,受到了我国藏族史研究者乃至蒙古史研究者的重视。在海外,中国的周清澍先生曾对日译本作过一些评论(《藏文古史——<红册>》,《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第4期)。

  • 标签: 编年史 西藏自治区 蒙古史研究 手抄本 注释 藏族史
  • 简介:有人说:“元末明初的‘湖广填四川’移民大潮中,麻城的孝感乡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地方。从那里源源不断迁出的人众,几乎填充到了四川省的每一个角落”。并且以“不容置疑”的决绝态度宣称:“孝感乡作为全国八大移民基地之一的地位是无法动摇的”,但又不得不承认:“现存的康熙9年到民国24年的4部《麻城县志》的编纂者们,

  • 标签: 孝感 《麻城县志》 考辨 湖广填四川 元末明初 四川省
  • 简介:诗、乐同源,合而不同;诗与乐府,并存不悖。汉乐府曲辞分为二途,一者采诗被乐,率多闾巷风谣;一者文人之辞,其中郊庙之辞,大半《诗》颂四言,故称诗而已矣。而文人五言虽杂乐府之中,然与民谣殊类,又异郊庙之辞,后世遂称古诗,姑且以为分别;魏晋以下文士所拟,大率其辞之流,于是概称古诗,且与乐府对举,以专后者之名,竟以汉世为宗。究之古诗、乐府,初则其义相即,并无截然分界,唯以后人所见,方有判然之别,而其对举互异,要归民间采诗与文人所作,二者分途,卒成两体。

  • 标签: 诗乐相合 诗乐并存 民间采诗 文人五言 古诗乐府
  • 简介:“猞猁”一名,当截缩自“猞猁狲”,而对于“猞猁狲”,不同语文辞书的处理不尽一致,《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辞海》(1999年版)均未列“猞猁狲”词条,前者在训释“猞猁”时也未提及“猞猁狲”,后者在“猞猁”的释义中说明“别称‘猞猁狲’”。《辞源》(修订本,1988年版)、《汉语大词典》(1992年版)则把“猞猁狲”列为主条目,前者未设“猞猁”词条,后者将“猞猁”设为参见条目,用“(猞猁狲)又称猞猁”将两条目联系起来。在此问题上,侧重于反映词汇共时使用状况的辞书优先解释“猞猁”,而力图廓清词汇历时沿流的辞书则更关注“猞猁狲”,但后一类辞书中也没有阐明三音节单纯词“猞猁狲”的语源理据。

  • 标签: 《现代汉语词典》 《汉语大词典》 语文辞书 1992年版 《辞海》 《辞源》
  • 简介:随着吐蕃的衰败,青藏高原进入群龙无首的分裂割据状态。吐蕃王室和权贵的后裔在各地建立了自己的地方势力,地方势力遍布高原,其中威松的后代在阿里地区建立了拉达克、古格、普兰、贡塘、亚孜等小王国。藏文文献对上述小王国均有记载,但是相关亚孜王朝的记载基本局限于王室各代国王的姓名,没有记录更多的历史信息。本文将借助在尼泊尔发现的藏、尼、梵等铜板、金板、碑文等文献以及西方和尼泊尔学者的学术成果,试图理清亚孜王室世系排列;勾勒出每位国王执政的大致年代;比较和对应藏、尼文献的记载,并分析亚孜与久姆拉的关系。

  • 标签: 阿里 亚孜 历史 久姆拉
  • 简介:被認爲陳起編刊的數十種清代宋人小集1本至今仍廣泛地運用於江湖詩派研究之中,這些宋人小集的内容存在許多疑點,與江湖詩集之間的關係也未能確定。本文通過分析宋代文獻和《永樂大典》殘卷的記載,認爲《中興江湖集》、《前賢小集拾遺》屬於體例嚴謹統一的總集,而《江湖後集》、《江湖續集》屬於以小集形式彙編而成的叢刊。曾經曹寅、郎廷極、吴允嘉等人遞藏,現藏於臺灣"中央"圖書館的一部宋刊本宋人小集,無論小集名稱還是作者題名方式都與《江湖後集》、《江湖續集》入編小集非常吻合,應該是從江湖詩集中散出的零册。從宋刊本衍生的數十種清鈔本宋人小集1本,雖然主體内容相似,但所收小集的種類和家數或增或損,有的屬於江湖詩集,有的是書商故意造僞,有的是後人對江湖詩集缺乏認知而編入,使用這些小集進行研究應該非常謹慎。

  • 标签: 江湖詩集 宋人小集 文獻還原 文獻流傳
  • 简介:东汉“市”略王凯旋“市”,是集中反映商品交换和商业经济面貌的场所。故此,各代政府在正史文献中都将其作为一个重要方面载入。同时,市也集中反映了政治经济领域所发生的一些重大变化。本文拟对东汉“市”的诸多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以求有助于认识理解东汉商业...

  • 标签: 东观汉记 后汉书 “市” 商业经济 《御览》 《太平御览》
  • 简介:学海堂是阮元任两广总督时在广州创立的书院,它的出现不仅推动了清代乾嘉学派学风的发扬和总结,而且与此前阮元在杭州创立的诂经精舍一样别开生面,影响深远,是清代书院发展史的一个转折点和里程碑。近年有关学海堂的记述和研究著述不少,但在学海堂创办时间及其教育制度的记述上或勾勒不清,或与史实有出入,或以讹传讹。试举较有代表性的一例:

  • 标签: 学海堂 书院 中国 广州市 创办时间 办学特点
  • 简介:长期以来对于元代是否有藏文雕版印刷,后世的相关研究论著中提法不一,颇有争议。文章以新发现的几部藏文“元版”为根据,为这一争议第一次找到了实物根据。文章还根据这些文献的题款及发愿文,对主持这些文献的编修、资助印施、刻印、校对人员的名字、地位、社会关系等均作了相关考证。

  • 标签: 元代 藏文 木刻本
  • 简介:1989年l1月,在河南省生产工具史学会听报告,一个专家忽然提出一个问题:“蚕丝生产工具史的阐述,要从嫘祖缫丝研究起。嫘祖究竟是哪里人?应该有个明确的说法才好。”他的结论是:“‘帝娶西陵氏于大梁,曰嫘祖,为元妃。’(《轩辕本纪》)西陵氏,古代多以地为...

  • 标签: 嫘祖 黄帝 浮戏山 故里 元妃 西陵
  • 简介:北宋名臣吕惠卿撰写的《孝经传》久已亡佚,本文的目的是据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草书译本窥见吕惠卿原作的基本内容。文中分析了吕惠卿的序言并尝试解读了《孝经传》的《天子》、《诸侯》、《卿大夫》、《五刑》、《广要道》五章,讨认了不见于史书记载的吕惠卿的几个职衔以及西夏中晚期教育的基本情况,指出西夏政府从来也没有以《孝经》为代表的中原典籍译本作为正式颁布的科举教材。

  • 标签: 经学 孝经 吕惠卿 西夏文 科举
  • 简介:本文从书籍的形态与装具、书帙的材质样貌、帙与卷的关系等方面对书帙进行考察。简牍时代至纸时代早期的书籍一般为卷轴,书栀与书帙是其装具。书栀的材质为木,适合收装简书。书帙的材质为织物,适合收装帛书,後来也收装卷轴形态之纸书。约自东晋起,有关“帙”的记载明显增多。从时间上看,此与简牍之废、纸书盛行以及聚书风气的兴起是一致的。其时,竹帙广泛使用,以“帙与卷”来记录数量成为书籍目录的通例。“帙”是“卷”的上一级计量单位,但其容卷数不定,且有异书合帙的现象。南朝以後,书籍目录不再以“帙”为计量单位,但书帙仍是卷轴形态之纸书的重要装具。

  • 标签: 简牍时代 纸时代 古书装具 书帙 书桅
  • 简介:《小尔雅》的书名、作者及成书时代至今仍是一团乱麻。本文在详细研读《小尔雅》内容及认真核查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对其书名、作者及成书时代进行了新的辨,订正了前人在这些问题上的诸多错误,并试图证明《小尔雅》非一人一时之作,其主体部分纂辑于西汉.东汉至宋元递有增益。文字以《四部丛刊》本《孔丛子》为据,丛刊本脱落者以《说郛》本为据,主要参考文献及其简称见文後。

  • 标签: 《小尔雅》 中国 历史考证 训诂学 书名 成书时代
  • 简介:十朱钱1991年8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伦掌乡盂村古钱窖藏中。该窖藏内涵十分丰富,时代上起战国一化钱,下至两晋时期的对文、埏环钱。其中出土一枚十朱钱,实属罕见,可谓上述时期古钱币中的孤品,似应引起泉界注意。该钱径29、穿宽10、郭厚1.8毫米,重6.5克(图1)。

  • 标签: 出土 古钱币 两晋 战国 时代 时期
  • 简介:<正>黄渠是唐代长安曲江风景区的重要水源。黄渠水引自终南山义谷,流经鲍陂,再北入曲江,全长约20公里,流经的地方川原相并,溪流交错。历经1400年,有关篇什记其渠道分歧不一;近年有机会到这一带考察,径流遗迹尚断续可见。按诸篇什,核之实际,谨述所得。

  • 标签: 黄渠 唐代长安 终南山 风景区 曲江池 径流
  • 简介:《文录》是一部韩愈诗文选集,它的选编时间在李汉编纂《昌黎先生集》之前,所以,它是问世最早的一部韩愈作品集,对韩愈作品的文字校勘有着十分重要的文献价值。同时,这部选集的文字反映了韩文的早期面貌,对比《文录》与集本的文字差异,可以见韩愈思想的演变轨迹。更值得注意的是,这部选集的编者趟德曾经接受过韩愈本人的直接教诲,集子的选编也有韩愈本人的直接影响,所以,这部选集的选录标准,也体现了韩愈本人在学术、文化以及文学创作方面的理论追求和价值取向。具

  • 标签: 《文录》 韩愈 诗文选集 中国 唐朝 文学研究
  • 简介:宕昌故城即宕昌国都城,就是今宕昌县城关旧城村的旧城,这本来是一个没有什么疑义的问题,因为从宕昌国时期到宕昌国灭亡后的一千四百多年中,始终只有一个宕昌城,同时,当地传说及所有地方史志中都没有除宕昌外还有第二个宕昌城的说法。古代历史地理史籍中,对宕昌故城的记载也是非常清楚的。对此出现误解异说是在清代后期丁谦的《梁书夷貊传地理考证》,而引起混乱则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县志编修中《舟曲县志》和《宕昌县志》的记述。

  • 标签: 地方史志 历史地理 地理考证 清代后期 80年代 县志
  • 简介:一、引言正史作为乙部之首,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受到历代王朝重视,自北宋以来,历代中央教育文化机构皆颁布校正的正史定本;另一方面,它也受到历代藏家与学者重视,马瀛“汉晋斋”、杨以增“四经四史之斋”,皆以宋本正史为斋号,

  • 标签: 《晋书》 演化 版本 历代王朝 古代典籍 文化机构
  • 简介:<正>宋元以后,安徽各地书院星罗棋布,遍及全省,不但对当时安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术研究的活跃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我国古代文化事业的发展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 标签: 书院 安徽 嘉靖 县志 乾隆 紫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