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9 个结果
  • 简介:民主生活会制度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伴随着党内民主生活的扩大和党内民主观念的提升而逐步确立并完善起来的。民主生活会制度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步认识与艰辛探索、新中国成立到“文革”时期的制度构想与重大挫折、改革开放以来的逐步恢复与不断发展、十八大以来的坚持与完善四个阶段,积累了深刻的经验教训。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保持民主生活会的制度活力,要增强党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基本原则,要正确认识和科学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要运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最终要加强领导班子的团结统一。

  • 标签: 民主生活会制度 历史进程 民主集中制 批评和自我批评 严格党内生活
  • 简介: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抓住了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就找到了深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一把钥匙.随着人民政协不断推动政治协商的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不断朝着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拓展.一方面,政治协商从横向层面朝着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逐步拓展,使政治协商远远超出了人民政协的范畴,党委、政府、人大和政协中的协商民主已经蔚然成风;另一方面,政治协商从纵向层面朝着社会协商、基层协商、公民协商逐步拓展,协商民主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最大共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横向、纵向拓展推动了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的创新发展.

  • 标签: 政治协商 协商政治 协商民主
  • 简介:民主党派智库要发挥好作用,需要具备五种能力。一是要具有依据现在预判未来的能力,当好“望远镜”。民主党派智库其作用除了获取现有的信息、收集现有的政策、沟通现有的部门外还要具备放眼未来事物、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通过各种调研、报告、专题、座谈会等形式掌握全省经济、社会、民生等未来的发展方向,瞄准远期重要问题进行调研,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对策。

  • 标签: 事物发展规律 预判 社会主义学院 潜水镜 其他社会组织 发展方向
  • 简介: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肌体健康,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创造力和战斗力的锐利武器,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也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维护党团结统一的重要抓手。必须经常性地把这一武器亮出来、用起来,使之越用越好用、越用越管用,真正让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常态,成为共产党人加强党性修养和政治历练的必修课、常修课。

  • 标签: 批评和自我批评 党内政治生活 团结统一 常态
  • 简介: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党内政治生活是塑造党员干部的有效方式。《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是解决新形势下党内突出问题的重要顶层设计,是管党治党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篇章。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应按照“一个根本遵循”、“一个坚持”、“四个着力”和“一个局面”的总目标,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推进常态化制度化建设,严格落实责任、考评、督查,确保党内政治生活正常有序。

  • 标签: 全面从严治党 党员干部 党内政治生活准则
  • 简介: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当天,在人民大会堂以一句台湾闽南语亮相“党代表通道”后,卢丽安火了。在10名台湾省籍十九大党代表中,卢丽安是唯一生长在台湾的党代表。面对台湾记者“有些人说你当选中共党代表,你就不爱台湾了”的提问,卢丽安说:“我以台湾的女儿为荣,我以生为中国人为傲。爱台湾、爱大陆,就像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 标签: 台湾记者 党代表 省籍 对话 同志 党内
  • 简介: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战斗性,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党章党规党纪要求的实际行动,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但一段时期来,党内政治生活的战斗性弱化、缺失,一些地方和部门党内政治生活随意化、庸俗化、平淡化和娱乐化,一些党员干部当老好人,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极大损害。我们要汲取苏共灭亡的深刻教训,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战斗性,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 标签: 党内政治生活 战斗性 全面从严治党
  • 简介:西非国家加纳自1992宪法颁布实施以来,已先后进行了七次和平大选。大选有效地促进了该国民主化进程的发展。研究加纳大选与其民主化进程的发展关系,将有助于其他非洲国家借鉴加纳民主化发展经验,打破民主化进程发展瓶颈。本文总结了制约非洲国家民主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回顾了加纳民主化发展进程,并运用政治学中民主化理论及原则,分析了加纳和平大选对其民主化的促进作用。新形势下,开展对加纳民主化进程的研究,还将有助于加纳及时化解来自外部及本国发展的挑战,促进民主化进程的持续发展。

  • 标签: 加纳 非洲 大选 民主化
  • 简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应该说有它自身的逻辑起点和变动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深刻阐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产生和发展的"五大来源",全面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生缘起,也就是说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定历史文化条件和政治发展轨迹作为基础。

  • 标签: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中国政治 中华文化传统 立法协商 行政协商
  • 简介:本文阐述了民主党派政治交接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提出应以政治交接为主线,在政治交接中贯穿、注重推进参政能力建设,并论述了参政能力建设的现实路径。参政能力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与理论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密切相关。

  • 标签: 政治交接 参政能力 民主党派 参政党建设
  • 简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推进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换届前后的政治交接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核心内容,贯穿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过程。本文旨在回顾民主党派政治交接实践经历,总结多党合作经验,以新时代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背景,探索增强政治交接实效的启示,从而提炼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方式方法,以此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

  • 标签: 新时代 民主党派 政治交接 参政党建设
  • 简介:民主党派推进人才强党战略是党外干部培养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民主党派整体干部队伍建设,关系到民主党派的发展和进步。民主党派是党外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地方,大多具备较高学历和职称,在社会体系的中高层中占有一定比例。民主党派的党员干部是民主党派各级组织或政府有关部门选拔培养的主要对象,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党派队伍的整体素质、参政议政作用的发挥,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

  • 标签: 人才强党 强党战略 战略机制
  • 简介:民主党派的性质定位直接关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是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都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超越现有研究范式,从政党互动的视角对民主党派对自身性质的自我认知和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性质的他者认定进行梳理,提出各民主党派的政党性质是在自我认知与他者认定的互动统一中实现的观点.其中,各民主党派的自我认知是基础,中国共产党的他者认定是核心,两者的和谐统一、同心共识是关键.

  • 标签: 民主党派性质 自我认知 他者认定 政党互动
  • 简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虽然借鉴了西方学者提出的协商民主概念,但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却深深根植于我国土壤。它既汲取了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又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还得益于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创造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民主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 标签: 协商民主 人民民主 求同存异 制度创新
  • 简介:协商民主与社区治理具有内在的理论契合,协商民主主张通过对话实现共识,进而作出居民普遍认同的决策,其本身就是一种治理形式。为实现协商民主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各地已从协商治理要素的完善、制度资源的整合、党政角色定位及协商治理的形式、技术等方面尝试进行各种创新,协商民主将是我国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必须看到的是,并非只有居民参与意识较高及参与能力较强时才需要发展社区协商治理,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完全可以在社区协商治理中不断获得提升。

  • 标签: 协商民主 社区治理 治理创新
  • 简介:中国式民主有其独特的内在演进历程,由传统“民主因素”到“君民共主”到“共和民主”到“人民民主”的民主形态,体现了由政治革命到制度建构到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遵循了思想理论演进规律、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规律,并因此形成了中国式民主的理论、制度、形式和道路,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二是建立了中国式民主制度,面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民主,怎样建设民主”的百年历史课题;三是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为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民主进步提供了重要启示.

  • 标签: 中国式民主 逻辑演进 演进规律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推进政协履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 标签: 人民政协工作 协商民主 民主建设 鲜明 社会主义 党中央
  • 简介: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大数据战略的实施,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各行各业,国家机关也概莫能外.作为权力机关和民意机关的各级人大,迎来网络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沟通方式的开放、平等、即时、便捷的时代性机遇,也面临着沟通信息的分布、平行、去中心化的颠覆式挑战.

  • 标签: 人大民主 促进人大 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