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有关严重精神障碍的社区康复管理经过了许多年的发展,在康复的模式上和效果的评估上及发展的策略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所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有,要强化相关专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大力促进部门之间的协作、提升职业康复的研究、不断完善相关支持系统等措施。本文将从严重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管理的基本概念、社区康复管理工作的进展、社区康复的现状及社区康复管理这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严重精神障碍 社区康复管理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领域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成长,雷锋精神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所创造的一种“向上、向善”的中华精神文化,它可以将人民群众的力量紧紧凝聚在一起。辽宁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与雷锋精神有着极为密切的发展关系,深入剖析辽宁红色文化中雷锋精神的内在逻辑,也就是在辽宁红色文化中阐述雷锋精神的历史逻辑、在辽宁红色文化中继承雷锋精神的理论逻辑、在辽宁红色文化中创新雷锋精神的实践逻辑、在辽宁红色文化中发扬雷锋精神的价值逻辑。

  • 标签: 辽宁红色文化 雷锋精神 发展逻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精神药物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具有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 100, 对其进行随机抽选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喹硫平,实验组:喹硫平联合 小剂量丙戊酸镁。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其 PAN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前 1周其 PANSS评分无显著差异,实验组治疗后 2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其 MO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前 1周其 MOSA评分无显著差异,实验组治疗后 2周、 4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对 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患者采用抗精神药物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有利于改善其临床症状,该方法效果确切。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小剂量丙戊酸镁 精神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康复群组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行为规范及始动性缺乏状态的影响。方法:收录于2022.1-2023.6,收治的60例患者。采用抽签规范性分为2组,每组30例样本。对照组常规干预,观察组精神康复群组管理分组探究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Butler量表评分更低,比较P<0.05。观察组日常行为更加规范,比较P<0.05。结论:精神康复群组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可以帮助慢性精神病患者得到充分的支持和照顾,促进他们的康复和重返社会。

  • 标签: 精神康复群组管理 慢性精神分裂症 日常行为规范 始动性缺乏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奥氮平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治疗,分别采用攻击风险评估量表及精神分裂症状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攻击性风险评分和PAN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攻击性风险评分和PANSS评分分别为(1.09±0.57)分、(28.14±3.1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6±0.18)分、(35.26±4.4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显著疗效,能够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攻击行为,从而有助于该病的尽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丙戊酸镁 抗精神病药物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临床疗效
  • 简介:精神分裂症是一组严重损害病人社会职能、家庭职能的重性精神疾病。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而精神分裂症病人经过药物治疗,达到临床痊愈后,给予心理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心理康复 心理治疗 痊愈期 患病期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病患者急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明确其在老年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通过回顾病历资料,分析老年病患者急性精神障碍的原因,并且分析在老年患者中各种原因致急性精神障碍在各年龄段出现的频率、年龄段与所患疾病种类间的关系。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结果精神障碍的直接病因为感染、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肺性脑病、肝性脑病、心衰、脑血管意外、内分泌及代谢异常、药物不良反应。随年龄增长,上述各原因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呈增高趋势且所患疾病的种类增多,各年龄段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病常以急性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出现精神障碍的病因多为发生了并发症或出现脏器功能衰竭,并且随年龄增长发作有增多趋势。年龄越大所患疾病的种类越多。

  • 标签: 急性精神障碍 老年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家长精神状态所受心理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瘫患儿家长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其中40例开展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对另外40例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结果。结果:对照组中,有35例患儿家属出现长期疲倦状况、29例患儿家长出现焦虑状况,22例患儿家长对人际关系异常敏感,19例患儿家长精神状况不佳,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65%。观察组中,有19例患儿家属出现长期疲倦状况、15例患儿家长出现焦虑状况,13例患儿家长对人际关系异常敏感,11例患儿家长精神状况不佳,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脑瘫患儿家长精神状态,降低患儿家长焦虑抑郁程度,提高家庭幸福指数,增强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脑瘫患儿家长” “精神状态”
  • 简介:目的:了解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近4年来抗抑郁药的用药变化情况,探讨其使用特点及趋势.方法:统计分析了该院在1999~2002年使用抗抑郁药的品种、用量、金额及用药频度、年平均增长率和药品日耗费用等情况.结果:该院在近4年中使用的抗抑郁药金额平均年增长率为13.52%.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在4年中年平均增长率达18.78%,用药金额排位前2名.杂环类抗抑郁药物在用药频度上排位前列.新上市的抗抑郁药用药金额年平均增长率为23.88%,但其使用频度仍排位在后.国产氟西汀类药物的上市,使药品的日耗费用下降,用药金额及频度却大幅度上升.结论:在抗抑郁药使用中还存在用药较为集中的问题.合理选用抗抑郁药,除了考虑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外,还需考虑价格适中.

  • 标签: 抗抑郁药 费用 用药频度 年平均增长率
  • 简介:目的统计该院2006-2009年精神和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分析其使用合理性,为临床合理使用精神和麻醉药品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06-2009年使用精神和麻醉药品的品种、数量、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分析。结果该院精神和麻醉药品的使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艾司唑仑片、酒石酸吡唑坦片、芬太尼、瑞芬太尼、舒芬太尼上升幅度较大,吗啡类用量、DDDs稳中有升。同时哌替定片使用量明显下降。结论该院精神和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对新品种、新剂型的应用,应掌握其适应证及使用原则,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用精神和麻醉药品,严防滥用。

  • 标签: 精神药品 麻醉药品 用药频度 分析
  • 简介: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强迫症患者越来越多,其中既有几岁的孩童,也有儿孙绕膝的老人家。强迫症无论对于患者本人或者医生,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对于患者家属来说更是巨大而漫长的精神考验。

  • 标签: 强迫症 自我康复 精神 黑洞 现代生活方式 患者家属
  • 简介:急腹症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需要早期诊断和紧急处理的腹部疾病。其特点为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一旦诊断延误,治疗方法不适,将会给病人带来严重后果甚至死亡。精神病人并发急腹症时,由于病人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对躯体不当述说不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又有明显镇痛、镇静、镇吐作用而掩盖症状,所以精神病人伴急腹症时诊断困难,

  • 标签: 精神病人 急腹症 护理干预 临床特点 伴发 抗精神病药物
  • 简介: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占重性精神病的首位约60%左右,占住院精神病患者80%以上。具有病情迁延易复发的特点,给家属和社会造成负担,影响劳动生产和社会治安,成为社会问题。随着医学的发展,新型抗精神病药的不断产生,分裂症的住院治疗效果显著。但是该病复发率较高,仅靠住院治疗很难控制和减少分裂症的复发。因为患者住院治疗时间相对较短,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家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