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本文对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加以观察与研究。将我校2020年护理专业的80名学生作为观察对象,按教学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取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比较两组: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教学方式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显著差异。在外科护理教学中予以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学效果理想,能提升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度及实践技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外科护理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在终末病案质控管理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住院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对照组住院患者采取传统病案管理方式,即三级质控;对观察组实行PDCA循环进行三级质控,以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阶段多方面的对终末病案质控管理,比较两组住院患者护理满意程度、终末病案质控质量完善率、患者投诉率以及返修率。结果:经过结果表明观察组住院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DCA循环法 终末病案 质控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讨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60例患者(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经不同护理管理后对比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院感率为6.92%,护理满意度为95.38%,对照组依次为13.85%和84.62%,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 结论: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可以有效减少医院感染事件出现概率,提升患者满意度,确保临床安全,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大范围的推行。

  • 标签: 护理管理 PDCA循环法 医院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质量控制在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在本研究工作中,主要择取我院自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间,我院收治住院患者344名患者的血液标本,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172例。在对比分析中,对照组以常规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为主要方式,观察组则是在家宴过程加强护理质量控制,对比两组标本的合格率、错误率、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在数据分析中发现,检验标本合格率中,观察组指标合格率为95.34%,明显高于对照组合格率84.30%,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质量控制 临床血液标本检验 合格率 错误率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进质量护理在静脉血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在我院接受静脉血血常规检验的4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20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改进质量护理,对比两组标本合格率、皮下血肿率。结果:研究组皮下血肿率显著比参照组更低(P<0.05),标本合格率则显著比参照组更高(P<0.05)。结论 改进质量护理在静脉血血常规检验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显著降低皮下血肿率,提高标本合格率。

  • 标签: 改进质量护理 静脉血 血常规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检验科抽血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月我院 1000例门诊检验科抽血室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5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 82.8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5.50%), P<0.05;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观察组( 82.80%<95.50%),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门诊检验科抽血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降低了不安全事件发生概率,护理满意度高,且感染发生概率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门诊抽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理护理干预在检验科静脉采血患者中的实践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对 2019年 6月—— 2020年 6月在我院检验科静脉采血的 20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各有 100例患者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采血前的焦虑评分、晕针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研究组患者的晕针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在检验科静脉采血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实践效果,可以有效的对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缓解,同时有效减少患者晕针情况的发生,促进静脉采血工作的顺利、有效完成,应该在以后的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检验科 静脉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输血治疗的75例病例样本,每例患者均采取两份血样,每组中抽取每例患者的1份血样。其中75份血样采用常规盐水进行检验,设为对照组,75份采用凝聚胺进行检验,设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不完全抗体检出率(10.67%)高于对照组(1.33%);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输血检验中使用聚凝胺技术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不完全抗体检出率,缩短检验时间。

  • 标签: 聚凝胺技术 输血检验 不完全抗体检出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检验科静脉采血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入样本90例,均为静脉采血受检者,选入样本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将样本经双盲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5例,一般资料对比后分别予以护理风险管理、常规护理管理,总结受检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无菌操作、服务态度、护理技术)。结果:实验组在护理质量评分方面相比于参照组更高,且指标之间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检验科 静脉采血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童腹泻诊断中采取粪便微生物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因腹泻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童,共有100例纳入本次研究。采集患儿新鲜粪便作为研究标本对其进行粪便微生物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 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儿童腹泻诊断中施以粪便微生物检验能够检查出导致患儿腹泻微生物的种类以及感染类型,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利的依据,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腹泻 粪便微生物检验 微生物种类 感染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 年1月到 2022 年1月期间的160例输血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患者,研究组输血患者采取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对照组患者采取低离子凝聚胺技术。结果:研究组输血患者的主侧(98.75%)和次侧的符合率(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临床输血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阴道分泌物对于临床尿液常规检验结果影响以及相应对策。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均于2020年1月份至2021年1月份我院60例进行尿液常规检测的病人,并使用随机平衡的方式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设定成员的数量为30例,对甲组病人的尿液检测使用常规检查;乙组病人的尿液检验使用阴道分泌物抑制后尿液检查,对两组病人尿液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同时比较其满意度。结果:为甲组和乙组的病人进行了不同的检测后,乙组病人的检测准确性更高,病人的满意度也更高,P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尿常规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在检验科静脉采血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以2021年3月实施常规管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2021年4月实施风险管理的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率和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满意率96.11%,对照组满意率88.16%,研究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6,P

  • 标签: [] 风险管理 护理管理 静脉采血 检验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期护理工作的价值——测试和分析,提高临床试验质量。方法研究的结果是研究所各部门在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收集的,共有60名护理人员,分为观察组和观察组,每个观察组由30名护士组成。在对测试进行分析之前,测试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密集护理并监测培训内容。结果比较了两组检查分析前检查的样品质量问题的比例,观察组的情况明显优于比较组,具有重要的统计意义(P

  • 标签: 细化护理 头颈外科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心理干预在检验科静脉采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我院收治的检验科静脉采血患者中抽选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50例,接受心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例数为5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晕针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检验科静脉采血患者中采取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减少不良事件,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干预 检验科 静脉采血
  • 简介:[目的]探讨个案追踪在危重病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个案追踪从病人及检查者的角度对护理质量及管理进行评价,比较个案追踪实施后各阶段护理质量得分情况。[结果]实施个案追踪后,护理质量各维度得分均较前提高。[结论]应用个案追踪可有效提高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

  • 标签: 个案追踪法 危重病人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五常"管理在ICU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2007年6月起将"五常"管理模式引入我科ICU抢救中,从ICU抢救效率、物品、人员素质、服务质量等进行各个层面渗透,来提高ICU抢救效率.结果采用"五常"管理后,ICU抢救效率和服务质量大大提高,而且在ICU抢救中实现了人、物、场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化组合.结论"五常"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值得在各院ICU抢救中推广.

  • 标签: 五常法 ICU抢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改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共63例,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21年10月,截止时间为2023年3月)。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应用常规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31例患者入组),另一组为实验组(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改良,32例患者入组)。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局部感染发生率、导管管腔变形发生率以及导管使用情况(患者自述皮肤无瘙痒不适、患者不担心胶布松动)。结果:实验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局部感染发生率、导管管腔变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的导管使用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改良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固定改良法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应用PDCA循环护理的质量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手术室2021年1月-12月参与手术治疗工作的护理人员70名,根据时间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2021年1月-6月)全程采用PDCA循环护理,对照组(2021年7月-12月)全程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人员整体护理质量、护理能力,及负责手术治疗期间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消毒管理、器械清洁、环境管理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人员各项护理能力评分整体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管控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三项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能够明显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能力,降低护理差错发生风险。

  • 标签: PDCA循环法 手术室 护理质量
  • 简介:在输液过程中,经常发生由于液体滴完未能及时更换或输液器未完全插入输液瓶等原因,致大量空气进入茂菲氏滴管以下,如不及时处理,给患者及家属增加心理压力,造成护患纠纷,而且大量空气万一进入血液循环会发生空气栓塞而危及患者生命。临床通常采用手指弹输液管法、输液管缠绕手指法或将一次性头皮针的硅胶管与输液管分离排出空气,

  • 标签: 静脉输液 排气法 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