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铝碳酸镁联合雷贝拉唑在治疗胃溃疡中的作用。 方法 将我院 2010 年 6 月至 2012 年 1 月间接受治疗的胃溃疡患者 40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20 ,治疗组给予铝碳酸镁联合雷贝拉唑联合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胃溃疡的疗效。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胃溃疡治愈率明显升高 (P < 0.05) ,复发率明显降低 (P < 0.05) 。 结论 铝碳酸镁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溃疡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疗效高,复发率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铝碳酸镁 雷贝拉唑 胃溃疡
  • 简介:资料患者男性,21岁,未婚。于2011年6月发现左小腿前方有一蚕豆样大小无痛性肿块,未治疗。2011年8月于当地医院就诊,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证实为血肿并炎症,病理不详。同时发现左足趾多发性黑色肿块,初期为血泡样,逐渐硬化结痂,进行性生长,无红肿及疼痛,无破溃。近期肿瘤明显增大。2012年3月外院胸部CT提示两肺多有发转移灶,遂来我院就诊,行腿部、足部MRI检查。查体:

  • 标签: 血管内皮瘤 无痛性肿块 肿瘤切除术 边缘浸润 截肢术 肿瘤实质部分
  • 简介:资料患者1:女性,76岁,绝经20余年,无意中发现右乳头外侧肿块就诊。乳腺钼靶像示:乳腺腺瘤可能性大。超声检查示:右乳乳头外下结节,大小约1.0cm×1.0cm×0.6cm,边界清,内部为低回声呈类囊性改变,后方回声略增强;彩色多普勒血

  • 标签: 影像学表现 黏膜相关性 淋巴瘤 临床 彩色多普勒 乳腺腺瘤
  • 简介:患者,男性,44岁。3个月前因发热诊治过程中发现心脏杂音,近期出现活动耐量下降而就诊。查体:发育正常,唇、甲无发绀,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率齐,80次/min,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P2增强,伴固定分裂。实验室检查:指尖氧饱和度96%。心电图:窦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①右心房室明显增大,房间隔下部见一回声缺失约26mm(图1),左向右分流。②三尖瓣冗长、累赘,其上可见数枚条絮状回声,瓣口中度三尖瓣反流,并可见隔叶体根部细束穿梭血流(图2)。结论:先天性心脏病,Ⅰ孔型房缺(左向右分流),三尖瓣隔叶细小裂缺,三尖瓣条絮状回声伴中度反流,中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51mmHg)。

  • 标签: 经胸超声心动图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三尖瓣反流 左向右分流 误诊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后期及产褥期后循环可逆性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posteriorencephalopathysyndrome,RPES)的MRI诊断价值及与围生期颅内静脉窦血栓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妊娠期间或产后出现癫痫、头痛、视物模糊,MRV误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的RP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4MRV显示静脉窦不连续或充盈缺损。MRI显示双侧顶叶4、双侧枕叶4、双侧额叶2、双侧颞叶1,多发对称分布异常信号,病变于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DWI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SWI均未见出血灶。4于发病后2~4周复查MRI或CT显示异常病灶消失。结论:常规MRI及MRV能够为早期、正确地诊断RPES提供帮助,应用DWI、SWI序列同时结合其他误诊因素鉴别诊断不困难。

  • 标签: 妊娠 后部脑病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误诊
  • 简介: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肺淋巴管肌瘤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6,均行常规CT和HRCT扫描。结合国内文献病例,对该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均为女性,年龄35~60岁,平均41岁;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且呈进行性加重。在常规扫描上见两肺广泛分布小透亮影及囊状影,分布均匀,囊壁较模糊。HRCT上表现为均匀清楚薄壁小囊腔,囊腔直径几毫米至20mm,壁厚1~2mm,囊气腔被正常肺组织环绕,病变分布无明显上下野、外周或中央差异。结论:肺淋巴管肌瘤病是一种罕见的以细支气管周围血管平滑肌异常增生为特征的疾病,HRCT具有较特征性的表现,是本病主要的影像检查方法。

  • 标签: 肺淋巴管肌瘤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贝那普利配伍百令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 2009 年 3 月至 2014 年 2 月间收治的 48 慢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 24 患者。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采用贝那普利配伍百令胶囊治疗,经过 3 个月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血肌酐、血尿素氮、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等变化情况。结果 经研究后发现,观察组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血肌酐与尿素氮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中有 20 患者治疗显效, 3 有效, 1 无效,总有效率为 95.8% 。对照组中有 16 患者治疗显效, 4 有效, 4 无效,总有效率为 83.3%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贝那普利配伍百令胶囊在慢性肾炎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缓解患者病情,对于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具有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贝那普利 百令胶囊 慢性肾炎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25岁,未婚。既往病史:3年前双卵巢成熟型畸胎瘤,行腹腔镜下双侧卵巢畸胎瘤剥除术治疗。2周前常规复查时发现左侧附件区混合型包块入院。妇科查体:左侧盆腔可触及胎头大小肿块,质硬,表面光滑,活动度可。血液学肿瘤标记: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antigen199,CA199)66.78U/mL,CA12514.48U/mL,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23.33ng/mL。超声检查:左侧附件区混合型包块,大小为10.6cm×10.5cm,囊性为主,回声不均匀,实性部分可见少量血流信号,考虑囊腺瘤可能性大。PET/CT检查:左侧附件区囊性低密度肿块影,密度不均,内见点状钙化影,边界光滑清楚,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呈不均匀异常放射性浓聚,考虑卵巢恶性病变可能(图1)。

  • 标签: 18F-脱氧葡萄糖 卵巢成熟型畸胎瘤 恶性病变 PET CT误诊 双侧卵巢畸胎瘤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PHNEC)的CT及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HNE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患者中,1为肝右叶单发肿块,CT平扫表现为不均质低密度肿块伴囊变坏死,增强扫描表现为动脉期实性部分中度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减低;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伴内部坏死区长T1长T2信号。另1患者表现为大肿块伴周围卫星灶,CT扫描呈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减低。结论:PHNEC常表现为增强扫描动脉期轻至中度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减低。肿块内囊变坏死及大肿块周围伴小结节可能为PHNEC较具特征性的表现。

  • 标签: 肝脏 神经内分泌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对 4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观察治疗 6 个月后体重、 BMI 、 FVC 、 FEV1% 的改变情况;随访 1 年,统计治疗前 1 年内和治疗后 1 年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体重、 FVC 、 FEV1% 明显增加,治疗后 1 年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费用显著减少( P<0.05 或 <0.01 )。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治疗经济上投入较少,并且能达到较满意效果;是延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效果评价
  • 简介:距下关节内跟骨粉碎性骨折治疗较为困难.我院10余年来,采用经皮钢针撬拔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距下关节内骨折,经156随访观察,效果满意.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对治疗前后X线平片进行了对比观察,以了解跟骨的复位程度与临床症状改善的相互关系.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跟骨距下关节内骨折 经皮钢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术 影像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提高对吉非替尼所致间质性肺病变(interstitiallungdisease,ILD)的认识。方法:报告2因吉非替尼所致ILD并引起死亡病例的临床和CT表现;回顾复习2003-2007年公开发表的中、英文关于吉非替尼不良反应报告的文献。结果:2有多发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为男性,有长期吸烟史。分别于口服吉非替尼第7、18天后发现ILD,第11、25天后死亡。在胸部CT上2均表现为两侧广泛的磨玻璃样肺实变,前部肺组织病变较轻、实变分布较少。在国内大约有574使用吉非替尼的中文文献报道,发生ILD6,无死亡病例。全球使用吉非替尼引起ILD的大约1%(在日本大约为2%,全球其他地区为0.3%),吉非替尼所致ILD的死亡率大约为1/3。结论:吉非替尼所致ILD是严重的、临床上不能忽略的不良反应。避免使用于高危人群和使用时定期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是必要的。

  • 标签: 吉非替尼 间质性肺病变 文献复习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42岁。因气促近3个月就诊。无咳嗽、发热等不适症状,否认结核病史。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可;体温:37.0℃;心率:78次/min;呼吸:20次/min;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病理征(-)。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均未见异常。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

  • 标签: 脱氧葡萄糖 PET/CT显像1 肺硬化性血管瘤 肿瘤标志物 双肺呼吸音清 湿啰音
  • 简介:资料患者男性,51岁。尿频尿急3个月,近1周外院盆腔MRI平扫+增强检查发现前列腺异常结节,考虑恶性肿瘤可能大,盆腔淋巴结肿大,双侧髂骨、骶尾骨多发结节状病灶,考虑转移,遂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

  • 标签: 骨显像 结节状病灶 盆腔淋巴结 硬结节 双侧髂 骶尾骨
  • 简介:资料肺动脉瓣四叶畸形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异常,可作为一个孤立的形态变化存在或合并其他心脏畸形。好发于男性,大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1]。绝大多数肺动脉瓣四叶畸形均在尸体解剖中偶然发现[2-5]。本文报道1经二维、三维心动超声确诊的孤立瓣肺动脉四叶畸形合并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男性,26岁,因近期间歇性胸闷、心慌入院,既往身体健康。血压:100/90mmHg,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 肺动脉瓣四叶畸形 超声心动图 三维超声
  • 简介:1资料相关数据显示,肺癌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1],其中肺腺癌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而且肺腺癌的影像学表现也呈现多样性。近期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胸科医院诊治2影像学表现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organizingpneumonia,COP)及肺泡微石症(pulmonaryalveolarmicrolithiasis,PAM)的肺部弥漫性疾病,经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VATS)肺活检病理证实均为肺腺癌,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肺腺癌 影像学表现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肺泡微石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