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自2014年的11月~2017年的2月所诊治的8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实施中医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施护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高,且预后更加理想,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中医护理,能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其预后向更好的方面发展。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中医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特点,总结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17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术前得以诊断,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放、化疗。术后5例复发。结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症状不明显、影像学下也缺乏特异性,术前难以诊断,当下主要采用手术结合放疗、化疗等方式进行治疗,但术后复发率高,预后较差。

  • 标签: 低度恶性 子宫内膜 间质肉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应用中的价值。方法以2015年2月~2017年4月,儿科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小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家属意愿,结合分组,其中选择CPAP治疗的患儿56例,入选观察组,选择常规吸氧治疗的对象35例,纳入对照组。结果24h后,观察组SaO2、PaO2高于治疗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4.4±5.5)d、24h后CPIS评分(4.4±2.5)分低于对照组(16.9±3.5)d、(5.7±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切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10.7%,对照组并发发生率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AP可缩短小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疗程,加速康复,加速改善血气指标改善,但在预防并发症方面并无明显的优势。

  • 标签: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CPAP 血气指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1500例妊娠晚期孕妇,将其中32例生殖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患者纳入观察组,另取30例健康体检孕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宫内感染、产后出血、羊水污染、产褥感染、宫内胎儿窘迫、胎膜早破以及剖宫产率,对比新生儿肺炎、宫内生长受限、感染、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黄疸发生率。结果两组宫内感染、产后出血、羊水污染、产褥感染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宫内胎儿窘迫、胎膜早破以及剖宫产率更高,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观察组新生儿肺炎、宫内生长受限、感染、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晚期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可影响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建议产科临床加以重视,积极开展排查防治工作,为母婴健康提供必要保障。

  • 标签: 生殖道感染 B族溶血性链球菌 妊娠结局 新生儿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年男性(41-59岁)危重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中年男性危重症患者,例数100例作为危重组,再选取100例男性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取时间(2015年1月2日-2018年7月2日),将危重组患者均按照APCHEII评分分为危重症组50例和极危重组50例,对危重症组、极危重症组、对照组三组受检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危重症组FT4、FT3、TT4、TT3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FT4、FT3、TSH、TT4、TT3指标水平均高于极危重症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病情好转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病情恶化组,由此证明,患者预后良好,FT4、FT3、TSH、TT4、TT3指标显著升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年男性危重症患者病情越严重,其血清甲状腺指标水平下降幅度大,血清甲状腺指标能评估患者预后,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中年男性危重症 血清甲状腺指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ICU感染性休克患者62例,根据治疗时间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体征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ICU感染性休克患者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感染率以及改善预后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感染性休克 治疗效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93例心内科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按照疾病类型分为三组,A组为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的AMI患者,共100例,B组为AMI后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共52例,C组为消化道出血后发生AMI的患者,共41例。观察三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及临床治疗差异,随访2年后,比较三组患者再发循环系统功能障碍疾病(包括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非致死性AMI等)的情况及死亡率。结果三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及临床治疗情况存在较大差异;B、C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显著低于A组,B、C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A组,B、C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值明显低于A组,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等抗凝药物的比例均互不相同,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均有消化道出血,B组输血患者的比例远远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年的跟踪随访,发现B、C组再发循环系统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比例和死亡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消化道出血的AMI患者的臨床表现比单纯的AMI患者更加复杂,抗凝治疗更加困难,且再发风险大,预后差。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消化道出血 临床特点 预后情况
  • 简介:目的探讨微波热疗联合放疗前后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预后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20例非癌病人及30例鼻咽癌患者微波热疗联合放疗前后T细胞亚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鼻咽癌病人外周血CD3^+CD4^+细胞百分率及CD8^+CD28^+细胞百分率降低(P<0.01),CD3^+CD8^+细胞和CD8^+,CD28^-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CD4/CD8比值降低(P<0.01)。微波热疗联合放疗后1个月上述结果进一步恶,且与病人的存活期限有明显关系。结论微波热疗联合放射治疗前后病人的T细胞亚群是紊乱的,免疫功能受抑制,T细胞亚群的检测对热,放疗后病人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鼻咽癌患者 微波热疗 联合放疗 预后价值 T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小儿穿孔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小儿穿孔性阑尾炎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的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哭闹、烦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住院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哭闹、烦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小儿穿孔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儿效果显著,有助于安抚患儿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小儿 穿孔性阑尾炎 腹腔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青年宫颈癌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进行根治术的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期年龄在35岁以上的宫颈癌患者38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病程,并观察观察组患者的总生存率(OS),依据观察组的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宫颈浸润深度和盆腔淋巴结转移人数。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青年宫颈癌患者术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病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复发率为52.50%(21/40),复发时间为(10.01±2.42)个月;3年的OS为77.50%(31/40),中位生存时间为28.41个月。观察组40例中复发21例、未复发为19例,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宫颈浸润深度和盆腔淋巴结转移人数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回归分析,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浸润深度、盆腔淋巴结转移为影响青年宫颈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手术治疗后表明青年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为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浸润深度、盆腔淋巴结转移,在临床中需引起重视。

  • 标签: 青年宫颈癌 术后复发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综合护理手段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共计90人,其中男性患者46人,女性患者44人,患者平均年龄42.3岁。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作为对比组,另外一组患者接受综合性护理作为观察组。在经过一段治疗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心理焦虑程度(SAS评分)及对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对比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治疗有效人数为39人,治疗有效率为86.7%;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治疗有效人数为43人,治疗有效率为95.6%。对比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为61.4±4.7分,护理后评分为55.4±5.5分;观察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为61.7±5.1分,护理后评分为48.3±4.2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77.8%;对比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93.3%。结论综合护理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促进作用,患者经过护理后疗效更好,患者焦虑程度更低,对护理满意程度更高,这说明临床综合护理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疗效更加明显,护理后影响更加积极。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临床综合护理 疗效及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前检查对晚期妊娠胎盘早剥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行产前胎盘早剥检查的1754例孕产妇,所有孕产妇均行妇科及实验室和超声检查两种检查方式,对所有产妇进行随访,比较两种方式胎盘早剥的诊断准确率,健康孕产妇与胎盘早剥孕产妇母婴的预后。结果超声诊断胎盘早剥准确率75.00%,显著高于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早剥产妇不良预后发生率50%,明显高于正常胎盘产妇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早剥新生儿不良预后发生率75.00%,显著高于正常胎盘新生儿2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产前超声检查可以显著提高妊娠晚期孕产妇胎盘早剥的诊断准确率,胎盘早剥对孕产妇和新生儿的预后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应加强产前检查,降低母婴不良预后的发生率。

  • 标签: 晚期妊娠 胎盘早剥 产前检查 母婴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预后、生育结局分析。方法选择从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挑选100例纳入本次研究工作,均接受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并持续跟踪观察2年,评估患者的预后及生育结局。结果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平均时间为(96.85±24.70)分钟,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23.50±18.60)ml,手术后无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率为29.00%,术后成功妊娠率为72.73%(32/44),其中单发肌瘤病症患者的剖宫产率(60.00%)更高,而多发肌瘤病症患者的自然分娩率(75.00%)更高,新生儿Apgar评分(9.05±0.65)分、新生儿体重(3168.00±296.00)g。讨论给予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以明显改善疾病预后,提高生育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 预后 生育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年龄段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8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年龄段将患者分为中青年组与老年组。运用回顾分析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以及病理分级进行整理与分析,并对纳入患者3年存活率进行随访统计。结果老年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不规则出血,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癌,主要病理分级为I级;中青年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接触性出血,主要病理类型为腺癌,主要病理分级为III级。其中,老年组患者的3年存活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分级均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同时老年患者的3年存活率相对高于中青年患者,预后效果好。

  • 标签: 宫颈癌 不同年龄段患者 病理特点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成人腹壁疝应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情况进行对比探讨。方法选取62例成人腹壁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对其进行分组,利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者设定为观察组,利用开腹手术治疗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31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比较优,差异显著,(P<0.05)。另外,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44%,对照组为2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相比开腹手术在成人腹壁疝治疗方面更具有优势,故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 成人腹壁疝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病PCI术患者时间跨度依从性对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行PCI术的6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PCI医嘱时间至实际行PCI术的时间跨度分为观察组(n=34,时间跨度3个月以下)及对照组(n=26,时间跨度3个月及以上)。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无症状生存率。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1年内33例无症状生存,1例发生心血管事件,无症状生存率97.06%(33/34);对照组术后1年内19例无症状生存,7例发生心血管事件,无症状生存率73.08%(19/2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符合PCI术指征的冠心病患者,其预后随时间跨度延长而变差。因此,符合PCI术指征的患者应尽早接受手术,避免心功能进一步受损,影响预后

  • 标签: 冠心病 PCI 时间跨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中应用早期胃肠营养干预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接收90例危重患者作为这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其中45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命名为对照组;另外的4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胃肠营养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的各项营养指标。结果在干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量的浓度接近,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经干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且对治疗前比较,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41,P<0.05)。结论在ICU危重患者中应用早期胃肠营养干预,明显改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ICU危重患者 早期胃肠营养干预 预后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in28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in28在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用单因素生存分析进一步研究Lin28与内膜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in28在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用单因素生存分析进一步研究Lin28与内膜癌预后的关系。结果Lin28在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率(36.36%,28/77)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织(0,0/12)、不典型增生内膜组织(6.67%,1/15),且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相关(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示内膜癌Lin28阳性组复发转移率高。结论Lin28在内膜癌组织中呈异常高表达,且在FIGO分期越晚,分化程度越低的内膜癌中表达率越高,Lin28在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的内膜浆乳癌中表达率异常高,结合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Lin28阳性的内膜癌复发转移率高。提示Lin28在内膜癌的预后评价中可能有潜在价值。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Lin28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误诊为肺部感染的肺癌性淋巴管炎临床因素及预后。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性淋巴管炎患者6例,均误诊为肺部感染,获取其临床资料,分析临床因素与预后。结果6例误诊者误诊时间4-10(7.30±0.56)d;5例经治疗后病情好转,1例给予相同治疗方案后疗效欠佳,转院后失访。结论肺癌性淋巴管炎属于其他肿瘤的肺转移灶,若发现影像学表现中见肺间质存在病变,且气道解痉药疗效欠佳,仅能够通过大量激素或放化疗改善临床表现,应考虑可能存在肺癌性淋巴管炎。

  • 标签: 肺癌性淋巴管炎 肺部感染 临床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QRS时限对老年急性心梗病患者的诊断价值、预后价值影响。方法结合心电图QRS时限,将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撷取的98例老年急性心梗病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QRS时限延长,对照组为QRS时限正常,比较两组患者N-末端脑肽钠前体水平、心血管不良事件(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急性肺水肿、心愿性休克)情况。结果两组N-末端脑肽钠前体、左心射血分数比较,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急性肺水肿、心愿性休克发生率比较,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RS时限延长,可反映老年急性心梗病患者的心脏功能情况。

  • 标签: 心电图QRS时限 老年急性心梗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