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驻滇某工兵仓库新战士王正刚,入伍不久便发现身体不适,被解放军第59中心医院收治。入院后,他先后3次出现高烧(39~40℃),口、鼻出血不止,还见有广泛性皮下出血点。经骨髓像等多项检查,确诊其患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该院心肾血液内科主任胡祥仁和医务人员全力进行抢救,待其病情稳定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施治,收效明显,住院仅14个月,其骨髓像等检查结果均恢复正常。目前该院已治愈3例,创造了白血病治疗的新奇迹。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性 中西医结合治愈 性白血病 骨髓像 中西医结合方法 白血病治疗
  • 简介:Notch蛋白及其配体在进化上是保守的信号转导系统,本文阐述了Notch蛋白及其配体在淋巴细胞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NOTCH 信号转导 淋巴细胞发育
  • 简介:目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PHA、PMA、IL-2对PBMC和全血不同培养体系中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增殖的影响,为不同的实验目的选取合适的培养体系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收集健康受试者(n=6)静脉血肝素钠抗凝样本(10ml/样本),每个样本取300μl全血并直接裂解红细胞经荧光染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在400μl全血接种淋巴细胞自体血浆培养液中,分别加入3种不同刺激剂,37℃、5%CO2培养箱中培养60h;2ml全血分离PBMC,淋巴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3种不同刺激剂,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60h。培养物经荧光染色后流式细胞术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分离的PBMC经PHA刺激后淋巴细胞主要表达CD4^-CD8^-CD3^+淋巴细胞;PMA刺激后CD3^+CD4^+T淋巴细胞和CD3^-CD19^+B淋巴细胞比例下降(P<0.01,P<0.05);IL-2刺激后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增殖前后无明显变化。全血自体血浆经PHA刺激后转化为CD4^+CD3^+T淋巴细胞和CD8^+CD3^+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未见表达;PMA刺激后转化为CD8^+CD3^+T淋巴细胞和CD4^-CD8^-T淋巴细胞,B/NK细胞用表面标志物无法区分;IL-2刺激后NK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结论:PMA刺激增殖作用最快,IL-2对淋巴细胞亚群增殖前后比例影响最小,PHA刺激淋巴细胞分裂代数更多。

  • 标签: PHA PMA IL-2 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率病因、临床特点、处理方法和母儿预后.方法对4例妊娠合并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现病史、临床表现、骨髓穿刺检查结果进行分型,按不同分型采用个性化化疗方案控制病情,对产前存在贫血和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给予对症治疗,适时终止妊娠,观察母儿预后.结果我院同期妊娠合并白血病的发病率为10.74/10万均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中妊娠早期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型(M2型)1例占25%,妊娠晚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2例占50%,妊娠中期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型)1例占25%.仅1例存在装修接触史.经个性化疗后1例M2型早孕患者因胚胎停育行清宫术后病情完全缓解.1例M4型孕中期患者拒绝化疗,于妊娠21周自然流产之后患者失随访.1例孕晚期M3型患者经化疗病情稳定后于妊娠33周行剖宫产术分娩一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另1例孕晚期M3型患者并发DIC,经纠正DIC和贫血后行剖宫产术,分娩一健康新生儿术后因出血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共出血3500ml,术后经化疗病情完全缓解.结论接触化学物质与该病发生有一定关系.妊娠合并白血病可致胚胎停育、流产及胎儿生长受限,孕产妇易并发贫血、血小板减少和DIC,产时及产后易发生出血.母儿预后取决于及早诊断、化疗、对症治疗和适时终止妊娠.关键词妊娠;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诊断;治疗;预后中图分类号R71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8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lymphocyticleukemia,CLL)是西方国家常见的一种成人白血病,近年由于单克隆抗体及靶向药物的出现,使患者预后有了极大的提高。第一代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依鲁替尼在治疗CLL患者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和较轻的不良反应,本文对依鲁替尼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现况作综述。

  • 标签: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依鲁替尼 作用机制 疗效 不良反应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EB病毒感染患儿的异型淋巴细胞临床检验情况。方法:于我院展开试验研究,以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接收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均为EB病毒感染患儿,人数为5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另外选取同期接收的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儿童均给予异型淋巴细胞水平检验,对其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儿进行比较,实验组患儿的异型淋巴细胞比值在<2%的人数为0,低于对照组的70.00%,而且,>2%,<6%比值范围人数较多,为60.00%,而>6%,<10%的占比为38.00%,均高于对照组的24.00%和6.00%,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B病毒感染患儿表现出异型淋巴水平增高的情况,明显区别于健康儿童,可将异型淋巴水平检测应用于对感染患儿的检测,价值较高。

  • 标签: EB病毒感染 异型淋巴细胞 临床检验 结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不同的样本保存方式对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的影响。方法: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的患者中抽选1037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实验A组345例,采集后2-8摄氏度保存24小时,后续需要尽可能在4小时内完成检测,实验B组345例,室温下保存24小时完成检测,对照组347例,室温下保存4小时内完成检测的样本,对比不同组别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结果:对照组和实验A组CD3+、CD3+/CD4+、CD19+检测结果差异不大(P>0.05);对照组CD3+、CD3+/CD4+明显低于实验组B组,且实验A组CD3+、CD3+/CD4+明显低于实验组B组;CD19+对照组和实验A组均明显高于实验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样本保存方式 流式细胞术 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为了研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zeta链相关蛋白-70(zeta-associatedprotein-70,ZAP-70)的表达及其与其他预后因素的相关性,应用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24例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白血病细胞ZAP-70和CD38的表达。结果显示:①37.5%B-CLL患者表达ZAP-70,其中BinetA期患者有20%(3/15)表达ZAP-70^+,BinetB+C期患者有66.7%(6/9)表达ZAP-70^+,ZAP-70^+表达在BinetA期和BinetB+C期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②29.1%B-CLL患者表达CD38,其中BinetA期患者有3例;在此3例中2例同时伴有ZAP-70^+,CD38^+在BinetA期和BinetB+C期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③83.3%(20/24)患者表达ZAP-70^+CD38^+或ZAP-70^-CD38^-,ZAP-70和CD38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在常规实验室可以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ZAP-70,ZAP-70高表达与B-CLL临床分期、染色体及CD38表达等预后相关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ZAP-70 CD38
  • 简介:目的探讨尖锐湿疣复发患者的细胞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收治的87例尖锐湿疣患者。将患者分为初发组与复发组。初发组48例,复发组39例,选取同期体检的42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3组人员的血清细胞因子IL-2、IL-4、IL-6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分布水平进行检测及统计分析。结果3组患者的IL-2、IL-4、IL-6、CD4+细胞、CD8+细胞、CD4+/CD8+水平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两比较后发现,复发组患者的血清IL-2、IL-6、CD4+细胞、CD4+/CD8+水平均显著低于初发组与对照组(P〈0.05),血清IL-4、CD8+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初发组与对照组(P〈0.05);初发组患者的血清IL-2、IL-4、IL-6、CD4+细胞、CD8+细胞、CD4+/CD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尖锐湿疣复发患者存细胞免疫功能的失衡,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是导致其反复发作的一个原因。

  • 标签: 尖锐湿疣 细胞免疫 人类乳头瘤病毒 细胞因子 T细胞亚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全麻方式对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患者围麻醉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2年6月期间于本院接受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的患者80例,按照全麻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接受静脉全麻的患者共28例(A组);接受吸入全麻的患者共25例(B组);接受静吸复合全麻的患者共27例(C组)。检测3组患者围麻醉期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组患者全麻后均出现显著的CD3+、CD4+和CD8+水平降低,B组的CD4+/CD8+和NK细胞水平均显著降低,C组的CD4+/CD8+显著降低。B组患者T1、T2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A组,C组患者T1的CD3+和CD8+水平显著低于A组,T2除NK细胞外其他各指标均显著低于A组,另外C组患者T1的CD8+显著低于B组,NK细胞显著高于B组,T2的CD4+显著高于B组。结论静脉全麻对于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患者围麻醉期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最小,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最为轻微。

  • 标签: 麻醉 腹腔镜 结肠癌 T 淋巴细胞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蒿芩清胆汤+化疗治疗晚期胆囊癌效果及对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晚期胆囊癌患者一共60例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收取时间(2016年2月-2017年2月),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30例晚期胆囊癌患者)、对照组一组(30例晚期胆囊癌患者),分别实施蒿芩清胆汤+化疗治疗和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晚期胆囊癌患者CD14﹢、CD8﹢、CD4﹢、CD3﹢与对照组CD14﹢、CD8﹢、CD4﹢、CD3﹢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观察组晚期胆囊癌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其中恶心呕吐患者有1例、所占比为3.33%、腹泻腹痛患者有1例、所占比为3.33%)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33%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晚期胆囊癌患者实施蒿芩清胆汤+化疗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不仅能改善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还能降低不良反应。

  • 标签: 蒿芩清胆汤 化疗 晚期胆囊癌 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讨于寻常型银屑病治疗中予以阿维A胶囊与紫外线联合治疗的效果,同时该治疗方式对于其CD4+以及CD8+细胞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因寻常型银屑病到我院进行相关医治的病患为研究成员,其收集的起止时间为2016年05月,终止时间为2017年03月,从中抽取88例,按照数量平等原则将其分为胶囊组以及联合组,分别予以单独口服阿维A胶囊治疗措施进行治疗以及阿维A胶囊联合紫外线开展治疗。对2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CD4+T淋巴细胞变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后,病患的CD4+水平较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的升高,CD8+水平有明显的降低,与胶囊组病患相比,联合组病患CD4+水平升高程度较大,CD8+水平降低程度较大,治疗效果较好(95.45%/84.09%),统计得到P<0.05。结论阿维A胶囊联合紫外线治疗疗寻常性银屑病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CD8+水平 T淋巴细胞 寻常型银屑病 CD4+水平 阿维A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对早期梅毒患者氧化应激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2年1月于我院皮肤科接受治疗的70例早期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苄星青霉素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氧化应激反应、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和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OD、GSH-Px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MDA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苄星青霉素 头孢曲松 早期梅毒 氧化应激 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分析对T细胞淋巴瘤病患实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期间~2016年期间共收取20例T细胞淋巴瘤病患,对其治疗方式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对护理后的效果进行详细的阐述。结果病情缓解率为90.00%,病患死亡率为10.00%;本次护理中病患护理满意度为(46.9±2.0)分,而家属为(47.9±2.5)分,总计优秀(94.8±2.3)分。结论对T细胞淋巴瘤应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给予综合护理,是保障治疗成功率、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故该种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T细胞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