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不同时段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调节T细胞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ITP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I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调节T细胞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ITP组的CD3+、CD4+T淋巴细胞及CD16+/56+NK细胞水平、CD4+/CD8+比值及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Foxp3+T的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均明显恢复(P<0.05),且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治疗前ITP组的CD8+T、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且与治疗时间呈负相关.结论ITP患者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T细胞水平发生异常,可能与ITP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T细胞水平检测对评估ITP的发病、疗效及预后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关键词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调节T细胞;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14-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接受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32例患者,将这32例入院诊疗的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按奇数、偶数诊疗的先后顺序分组,一组使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标准方案(参照组,共有16例),而另一组使用强化方案治疗(研究组,共有16例).结果使用强化预处理方案治疗的研究组,其复发率、死亡率与参照组比较显著降低,而生存时间相较于参照组则显著要长,p<0.05.参照组与研究组两组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ANC的重建时间、PLT重建时间、RRT的发生率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使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强化预处理方案治疗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比参照组的标准方案的临床效果好,能够有效减少白血病的复发几率,帮助患者延长生存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25-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与盐霉素(salinomycin,Sal)联合作用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株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实验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水平。结果:VCR、Sal单独及联合处理Jurkat细胞株均显示出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两药联合使用的增殖抑制作用更显著(P〈0.05),具有协同作用。联合用药组BCL-2蛋白水平较VCR和Sal单独处理组明显减少,而caspase-3和caspase-8水平明显增高;VCR和Sal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较VCR和Sal单独处理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长春新碱联合盐霉素作用于Jurkat细胞具有协同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

  • 标签: 长春新碱 盐霉素 急性T细胞白血病 JURKAT细胞株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维吾尔族HIV新发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进行检测分析,了解其免疫状况.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所采集92份全血样本进行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并统计分析.结果92例维吾尔族HIV新发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平均值为(305.9±168.3)个/μl.其中66.3%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值<350个/μl.不同性别及感染途径HIV感染者间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维吾尔族HIV新发感染者中2/3已进入AIDS期,需要监测疾病进程并及时对其进行抗病毒治疗.并且应继续加强HIV防控宣传,扩大CD4+T淋巴细胞检测范围,早发现、早干预,以提高HIV感染者的生存质量.关键词HIV;CD4+T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新发感染者AnalysisofCD4+TlymphocytesfornewfoundHIVinfectedUygursinUrumqiGuohongHuang,YanjieCui,ZhiweiLi,HuangRui,HaiyingJia,ChangminWang?(Clinicallaboratorycenter,People’sHospitalofXinjiangUygurAutonomousRegion,Urumqi,830011)AbstractObjectiveCD4+Tlymphocytesweredetectedandanalyzedtounderstandtheimmunestatusofnew-foundUygurHIVinfectioninUrumqi.MethodsFlowcytometrywasusedtodetectCD4+Tlymphocytesabsolutevaluefrom92wholebloodsamplesandanalyzed.ResultsThemeanCD4+TlymGp(hocytesabsolutevalueof92new-foundUygurHIVinfectionswere(305.9±168.3)/μl.NostatisticdifferencewasfoundindifferentgendersandinfectedroutesP>0.05).ConclusionTwothirdofthenew-foundUygurHIV-infectedcasesinUrumqihasenteredtheperiodofAIDS,monitoringandantiviraltherapywereneedtimely.PropagandaofHIV-relatedknowledgeandCD4+Tlymphocytesdetectionwerealsoneedstrengthenandenlarge.EarlydiagnosisandinterGventionKesyhowuolrddsimprovethesurvivalqualityofHIV-infectedcases.HIV;CD4+Tlymphocytes;Flowcytometry;New-foundinfections中图分类号R5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1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阳和汤对急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和对患者T淋巴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乳腺炎患者78例进行研究,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热敷+吸奶器抽吸+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阳和汤治疗.治疗后7d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数值.结果治疗后两组的主症和次症积分均明显下降,和治疗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主症和次症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主症和次症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7.44%,痊愈率为79.49%,对照组有效率为89.74%,痊愈率为48.72%,经秩和检验,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D4+、CD8+和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CD4+、CD8+和CD4+/CD8+比值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CD4+T细胞和CD4+/CD8+T细胞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D8+T细胞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和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急性乳腺炎疗效确切,适合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阳和汤;急性乳腺炎;治疗效果;T淋巴细胞亚群中图分类号R65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50-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患儿CD16﹢CD56﹢、CD16﹢NK细胞淋巴细胞比例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动态监测急性肺炎患儿126例治疗第2,5,10天及6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外周血CD16﹢CD56﹢、CD16﹢NK细胞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肺炎患儿CD16﹢CD56﹢、CD16﹢NK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在急性期、恢复期和康复期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a<0.01),急性期、恢复期和康复期3组比较,杀伤活性强的NK细胞逐渐增高,各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病毒性肺炎患儿免疫系统严重紊乱,动态监测肺炎患儿外周血CD16﹢CD56﹢、CD16﹢NK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对预测其病程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肺炎 自然杀伤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细胞淋巴瘤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56例T细胞淋巴瘤患者,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同期在我院接诊的55例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T细胞淋巴瘤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两组T细胞淋巴瘤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够对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确保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自体造血 干细胞移植 T细胞淋巴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率病因、临床特点、处理方法和母儿预后.方法对4例妊娠合并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现病史、临床表现、骨髓穿刺检查结果进行分型,按不同分型采用个性化化疗方案控制病情,对产前存在贫血和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给予对症治疗,适时终止妊娠,观察母儿预后.结果我院同期妊娠合并白血病的发病率为10.74/10万均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中妊娠早期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型(M2型)1例占25%,妊娠晚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2例占50%,妊娠中期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型)1例占25%.仅1例存在装修接触史.经个性化疗后1例M2型早孕患者因胚胎停育行清宫术后病情完全缓解.1例M4型孕中期患者拒绝化疗,于妊娠21周自然流产之后患者失随访.1例孕晚期M3型患者经化疗病情稳定后于妊娠33周行剖宫产术分娩一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另1例孕晚期M3型患者并发DIC,经纠正DIC和贫血后行剖宫产术,分娩一健康新生儿术后因出血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共出血3500ml,术后经化疗病情完全缓解.结论接触化学物质与该病发生有一定关系.妊娠合并白血病可致胚胎停育、流产及胎儿生长受限,孕产妇易并发贫血、血小板减少和DIC,产时及产后易发生出血.母儿预后取决于及早诊断、化疗、对症治疗和适时终止妊娠.关键词妊娠;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诊断;治疗;预后中图分类号R71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8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妊娠晚期母体外周血与胎儿脐血淋巴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25例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和25例正常孕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对两组孕妇的外周血以及脐血间淋巴细胞进行检测。结果正常组新鲜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为(182±052)%,新鲜脐血凋亡率为(193±047)%,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培养48h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为(2719±603)%,新鲜脐血凋亡率为(3436±791)%,两组比较则具有显著差异,P<005;肝内胆汁淤积症组新鲜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与脐血比较同样无差异,P>005;培养后48h则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妊娠晚期母体外周血与脐血间淋巴细胞凋亡情况存在明显差异,且基因表达也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妊娠晚期 淋巴细胞凋亡 胎儿脐血 母体外周血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299-02
  • 简介:目的:应用NOD/SCID小鼠构建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NOD/SCID小鼠模型。方法:采用4-5周龄NOD/SCID小鼠,每只小鼠尾静脉注射5×106个Nalm-6细胞,通过对小鼠一般状态,骨髓涂片,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法对白血病模型进行鉴定。结果:注射白血病细胞15d后,小鼠开始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皮毛皱缩、后肢无力和脊柱抬高等表现,骨髓涂片可见成团分布的白血病细胞,脾脏组织病理切片亦可见白血病细胞浸润。结论:通过尾静脉注射Nalm-6细胞于未经照射的NOD/SCID小鼠中可以成功建立全身播散的白血病模型,该模型的构建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重复性好,为研究白血病发病机制及指导临床化疗方案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

  • 标签: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NOD/SCID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红蓝光治疗仪联合蓝科肤宁溶液对面部激素依懒性皮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80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红蓝光治疗仪联合蓝科肤宁溶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蓝科肤宁溶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仅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CD4+、CD8+、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实验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采用红蓝光治疗仪联合蓝科肤宁溶液可以有效改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且疗效显著.关键词红蓝光治疗仪;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T淋巴细胞亚群中图分类号R75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50-01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并甲状腺腺瘤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并甲状腺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疼痛更小,患者的吞咽不适感更低,且对术后美容的满意度更高,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针对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并甲状腺腺瘤患者的治疗,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效果更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linicaltreatmentandstudyoflymphocyticthyroiditisandthyroidadenoma.Methodsinourhospitalin50casesofchroniclymGphocyticthyroiditisinApril2013~2015yearinMayandthyroidadenomapatientsastheresearchobject,allpatien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reGspectivelyas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25casesineach.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routineoperation,theobservationgroupwastreatedbylowtemperatureplasmaradiofrequencyablation,andthetreatmenteffectofthetwogroupswereobservedandcompared.Results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thepatientsintheobservationgrouphadlesspain,andthepatientshadlowerswallowingdiscomfort,andhadhighersatisfactionwiththepostoperativebeauty,P<0.05,thedifferencewassignificant,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Conclusionforpatientswithchroniclymphocyticthyroiditisandthyroidadenomaweretreatedwithradiofrequencyablationhasbetterclinicalapplicationvalue.Keywordschroniclymphocyticthyroiditis;thyroidadenoma;中图分类号R58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785-02

  • 标签:
  • 简介:CD4+CD25+调节T细胞(Treg)在建立和维持免疫耐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若干实验模型已证明它可以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维持同种异体移植耐受并预防过敏性疾病.限制其临床应用的原因与它明确的细胞表型和外周血中有限的数量有关,即占CI4+T细胞的百分比不超过5%-10%.近年来,利用多色流式细胞仪和免疫吸收柱技术的Treg分选方法提供了克服这些障碍的途径,并开启了Treg临床应用的大门.本综述突出Treg的特点,描述细胞分选和体外扩增技术的当前信息,并概述近几年开展的过继转移实验和免疫治疗临床试验.可以预见,Treg的过继转移将会称为一种很有前途的免疫抑制治疗.

  • 标签: 调节性T细胞 体外扩增 免疫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CD20在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临床特征与及其对治疗转归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血液科诊断和治疗的B-ALL患者126例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比较CD20阳性患者及CD20阴性患者第1疗程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率、复发率及2年生存率、2年无事件生存率。结果:126例B-ALL患者中CD20阳性患者31例(24.4%),CD20阴性患者95例(75.6%);在性别及年龄分布中,CD20阳性组和CD20阴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20阳性与阴性患者经第1疗程诱导治疗后获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8.2%(15/17),90.5%(57/63)(P〉0.05),复发率分别为53.3%(8/15),38%(19/50);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2.1%,92.3%;2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33.7%,70.8%。结论:CD20在B-ALLCD20表达与临床特点方面无明显相关性,但其表达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 标签: 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D20 预后
  • 简介:目的:通过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及禁食后/餐后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探讨NLR的临床诊断价值和NLR与禁食后/餐后血清TBA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研究周期为2010年8月至2015年5月,纳入研究的为确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127例,留取禁食后/餐后血清TBA、NL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标本并立即送检。其中,符合轻度ICP诊断标准者79例(轻度组),符合重度ICP诊断标准者48例(重度组)。对照组采用同期125名正常妊娠无并发症处于第3周期的初产妇。结果孕妇年龄为18~42岁,其中轻症组平均(28.0±3.8)岁,孕周平均为(37.2±2.7)周,重症组平均(27.6±3.2)岁,孕周平均为(37.8±3.2)周。ICP患者轻、重度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孕周及BMI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LT、AST、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甘胆酸、NLR以及住院天数和28d死亡率在各组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NLR在诊断ICPROC曲线下面积为0.912±0.02(95%CI:0.879~0.946,P<0.01),NLR在分辨轻重症ICP患者ROC曲线下面积为0.787±0.03(95%CI:0.728~0.846,P<0.01)。无论空腹还是餐后,TBA水平在轻症组和重症组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在轻重症ICP组,NLR与禁食后及餐后TBA水平之间均存在正相关(r=0.350,0.236,0.260,0.240,P<0.01)。结论NLR可用于诊断ICP和对ICP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 标签: 胆汁淤积 肝内 妊娠 胆酸类 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B-ALL)的免疫表型特点,探讨其在预测疾病预后及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的应用。方法:应用CD45/SSC设门的四色流式细胞术对329例不同年龄段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免疫分型。结果:在所有被检测的病例中,表达率最高的淋系抗原为CD19、HLA-DR、CyCD79a和cTdT,其次为CD10、CD22、CD34、CD38、CD20和CyIg;髓系抗原CD13和CD33常伴随表达,CD11b、CD15、CD117与T系抗原CD4、CD7和CD56很少表达。CD10阴性早B-前体-ALL(Pro-BALL)在婴儿中发病率高,达60%;伴有CD117高表达的发病率达40%。Pro-B-ALL在其他儿童及青少年中较少见,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又增加,青年和中老年发病率分别为22.7%和14.8%,明显高于儿童组(4.4%)。成人B-ALL免疫表型特点受年龄的影响较小,不同年龄段成人B-ALL的抗原表达异质性较小。成人BALL与儿童B-CLL相比,其CD10和CD38表达下降,CD34、CD13和CD33表达上升,存在多种具有不良预后意义的抗原异常表达。前B-ALL(Pre-B-ALL)在各年龄组发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且CD20表达相对于早B-前体-ALL与普通-B-ALL明显上升。结论:不同年龄段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存在有特征性免疫表型特点,这些特点有助于预测疾病预后及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 标签: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分型 四色流式细胞术
  • 简介:背景: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特点,可促进缺血肢体新生血管形成,改善和恢复患肢的血液供应。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自体移植对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在模型组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大鼠中股动脉注射月桂酸钠建立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大鼠模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大鼠连续5d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第7天接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仅给予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与造模前相比,模型组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大鼠造模后足背部体温及CD4^+CD25^+调节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下肢溃疡面积明显增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大鼠动员后第6天白细胞数量及CD34^+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增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之后1个月时足背部体温与建模前接近,CD4^+CD25^+调节T细胞比例显著上升。提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源性增加后进行自体移植,可提升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大鼠调节T细胞比例,有助于迅速缓解症状、促进溃疡愈合。

  • 标签: 血管炎 干细胞移植 T淋巴细胞 组织工程 干细胞 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