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碎裂QRS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39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有102例急性心肌梗死)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碎裂QRS、病理性Q和碎裂QRS合并病理性Q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碎裂QRS合并病理性Q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为40.2%,显著高于碎裂QRS(21.57%)(P<0.05),而两项指标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碎裂QRS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为21.57%,与病理性Q的敏感性(26.4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碎裂QRS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62%和78.57%,均显著高于病理性Q(81.75%,64.29%)(P<0.05)。结论碎裂QRS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重要指标,联合病理性Q可进一步提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碎裂QRS波 急性心肌梗死 病理性Q波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足底筋膜炎患者对体外冲击疗法的治疗敏感度,探讨其对于足底筋膜炎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 。方法: 2018 年 6月到 2019 年 6 月我院收治了 30 例足底筋膜炎患者, 计算机无选择的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仅用传统的足底筋膜炎 治疗,实验组采用传统疗法结合体外冲击疗法 ,星期对足底筋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包括患者的疼痛程度与足底筋膜厚度,对治疗效果作出评价 分析其疗效差异。结果:实验组经过一个疗程体外冲击疗法的治疗相比于接受传统治疗的患者,患者的疼痛有明显的好转,足底筋膜的厚度相对于对照组减少的程度更大,并且治疗有效率相对更高。 结论:体外冲击疗法确实对足底筋膜炎患者有确定疗效,拓宽了医生的治疗思路,更大程度的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另一方面可以改善患者的足部功能,减轻足底筋膜炎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值得临床参考。

  • 标签: 体外冲击波疗法 足底筋膜炎 康复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发散式体外冲击治疗足底筋膜炎的实际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将来我院就医的60名足底筋膜炎患者当成了研究对象,之后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各30名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超声波治疗措施,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的是发散式体外冲击治疗措施。最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及足部功能活动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对比。结果:治疗2周、3周后,两组患者的NRS和RM评分均大幅度降低(P<0.05),之后实验组患者的RM和NRS评分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足底筋膜炎患者来说,发散式体外冲击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应当做好这类治疗措施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足底筋膜炎患者 发散式体外冲击波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解决中风后出现的肌肉痉挛的有效治疗策略仍然是目前面临的重大跨学科问题和挑战。体外冲击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ESW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物理治疗方式,其作用机制仍在不断被研究中,迄今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肌肉骨骼疾病。ESWT的适应症和研究的领域正在不断演变,来适应不同的病理,包括中风后的痉挛。现有的相关研究和临床研究表明,ESWT具有治疗脑卒中后高肌张力的潜力和疗效,包括其抗痉挛作用的机制。

  • 标签: 中风,痉挛,体外冲击波,神经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治疗时用肌电F的评估效果。方法 用2020年1月-2021年1月院内收治的4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参照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参照组仅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全用肌电F检测,比较两组治疗1-35天患侧上肢F平均波幅和Fugl-Meyer评分。结果 用肌电F检测后,两组治疗1-7天、9-15天和21-35天的患侧上肢F平均波幅均异常,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1-7天、9-15天和21-35天的患侧上肢和下肢平均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显示差异(P

  • 标签: 肌电F波 脑卒中偏瘫 早期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碎石术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1年4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114例尿路结石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7例)和观察组(n=5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体外冲击碎石术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生物反馈 电刺激 盆底肌锻炼 产后盆底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依帕司他联合空气压力仪(IPC)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将100例DPN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依帕司他胶囊联合IPC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甲钴胺片治疗。比较两组神经传导速度(NCV)、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肢体主侧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以及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CV)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依帕司他 空气波压力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施行冲击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所研究的对象为本院2023年8月-2024年8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参考组及实验组,每组各50例。其中参考组采取超声波治疗。实验组采取冲击治疗。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可见,实验组明显更高(P<0.05)。对比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见,实验组更优(P<0.05)。结论: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施行冲击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肱骨外上髁炎 冲击波治疗 治疗有效率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焦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强认知行为治疗,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焦虑症的患者,采取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

  • 标签: 焦虑症 认知行为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泌尿系结石患者实施体外冲击碎石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8月 -2019年 8月期间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 n=70)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进行 1:1比例分组。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分别采用排石汤与体外冲击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碎石排净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碎石排净率为 97.14%高于对照组的 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14%与 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泌尿系结石患者实施体外冲击碎石术治疗可提高碎石排净率,不良反应率低,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碎石排净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我院从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0名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人,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保髋治疗方案,而观察组患者采取体外冲击治疗方案,治疗结束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采取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针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治疗中,采取体外冲击疗法比对保髋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冲击波 股骨头坏死 早期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体外冲击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泌尿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实施体外冲击碎石联合中药排石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口服中药排石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治愈50例(62.5%),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治愈20例(25.0%),总有效率5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体外冲击碎石联合中药排石治疗泌尿结石有效率高,安全、可靠。

  • 标签: 泌尿结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 中药口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冲击碎石术治疗尿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尿结石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术,观察组采用冲击碎石术,比较两组临床情况及取石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取石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二次手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冲击碎石术治疗尿结石患者,可有效缩短其手术及住院时间,提高取石成功率,且二次手术率较低。

  • 标签: 尿结石 冲击波碎石 气压弹道碎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体外冲击碎石术治疗马蹄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马蹄肾结石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1例,观察组采用体外冲击碎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排石通淋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2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尿发生率9.80%(5例)、腰腹部疼痛发生率9.80%(5例),与对照组组的13.73(7例)、9.80%(5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残留结石率为13.73(7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14%(2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碎石术可以显著提高马蹄肾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残留结石率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马蹄肾结石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息心电图 T倒置对冠心病的诊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9年度我院收治的静息心电图 T倒置患者 200例,行常规检查和常规 12导联心电图检查,观察 T倒置的类型和病因构成,对比对称性 T倒置和非对称性 T倒置患者、冠心病和其他疾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结果:对称性 T倒置和非对称性 T倒置患者的占比率无显著差异( P> 0.05)。对称性 T倒置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疾病( P< 0.05);非对称性 T倒置患者的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发病率显著高于冠心病和其他疾病( P< 0.05)。对称性 T倒置和非对称性 T倒置患者的 T倒置振幅、动态演变、伴 QT间期延长及 ST段改变等均无显著差异( P> 0.05)。对称性 T倒置冠心病患者的 T倒置动态演变显著多于其他疾病患者( P< 0.05),伴 QT间期延长显著少于其他疾病患者( P< 0.05),振幅和 ST段改变均与其他疾病患者无显著差异( P> 0.05)。非对称性 T倒置冠心病患者的 T倒置动态演变显著多于其他疾病患者( P< 0.05),振幅、伴 QT间期延长及 ST段改变均与其他疾病患者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冠心病常见静息心电图 T倒置,当 T倒置伴有动态演变时,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静息心电图 T波倒置 冠心病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外冲击碎石术治疗下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下尿路结石患者共 120例,数字表随机分 2组每组 6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输尿管镜下弹道碎石术治疗,观察组采取体外冲击碎石术。比较两组手术实施和住院时间、总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手术实施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体外冲击碎石术治疗下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确切,可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提高疗效。

  • 标签: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 下尿路结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院收治的90例输尿管结石术后患者进行观察。通过电脑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参照组接受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体外冲击碎石术研究分析输尿管结石术后患者的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度比参照组高,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参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输尿管结石术 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