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院感控制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在我院2021年收治的住院患者中选取14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分层次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的水平相较对照组更好,P<0.05;研究组护理管理前的各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和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管理后各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院感控制 分层次护理管理 护理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院感控制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在我院2021年收治的住院患者中选取14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分层次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的水平相较对照组更好,P<0.05;研究组护理管理前的各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和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管理后各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院感控制 分层次护理管理 护理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因素及对策。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2022年1月200例中青年高血压血压控制不良的患者,分析其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在调查关于血压控制因素的选项当中,82%的患者不能严格遵循低盐饮食而导致血压控制不良;63%的患者对疾病认知不足导致血压控制不良;45%的患者工作忙忘记服药的患者;31%的患者因药物副作用而导致停药;22%的患者不能遵医嘱适度锻炼;65%的病人不能进行自我血压测量;33%因经济原因停药。结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的因素较多,最高是不能严格遵循低盐饮食、对疾病认知不足、不能进行自我血压测量、因经济原因、药物副作用原因和工作忙忘记服药而影响依从性,且部分因不能适度锻炼而影响血压控制,因此,在高血压人群中,要加强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加强运动锻炼,药物应用,血压监测和饮食控制等方面,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 标签: 影响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 血压控制 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在医院的护理质量控制当中,对该护理模式的优化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以2020年8月-2021年8月为研究时间区间,摘选300例住院病人为观察对象,随机划分为A、B两组(n=150)。A组实施传统终末质控管理,B组实施PDCA循环质控管理,对两组护理的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B组不良反应、护理满意度均优于A组(P<0.05)。结论:PDCA循环质控模式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模式 医院护理 质量控制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科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将没有采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设立为对照组,与之对比的则是采用了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的观察组。对比两组的院内感染的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 16.67%,对照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 66.66%,观察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实施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升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的积极性,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概率,值得使用。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质量控制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 分析持续终末质量控制对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影响。方法 : 我院质控科于 2019 年开始实施持续终末质量控制管理,与 2018 年 3 月前实施的常规质量控制管理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差异。结果 : 两组管理前后对比的各项护理记录指标评分存在显著差异( P<0.05 ),统计学有意义。结论 : 在质控科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管理过程中,实施持续终末质量控制管理的管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

  • 标签: 持续终末质量控制 护理记录 书写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生化标本临床检验异常的原因及检验前质量控制要点 。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生化标本临床检验的 23485 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检验中出现检验异常的样本以及出现异常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在 23485 例生化标本中,共有 2092 例标本出现检验结果异常,占比为 8.91% ;其中标本数量少占异常标本的 32.46% ,为各项原因之首;其次是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占比为 20.94% ;标本为餐后抽血占比为 16.59% ;标本溶血占比为 12.43% ;妊娠或者月经期抽血占比 11.14% ;抗凝剂有质量问题占比 3.44% ;采血位置有误占比为 3.01% 。 结论: 导致生化标本临床检验异常的原因有多种,因此要做好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工作,以保证检验结果的科学合理。

  • 标签: 生化标本 临床检验异常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我院重症监护室一病区2019年3月—12月期间收治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重症监护室感染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2.17%,低于对照组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预见性护理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对降低院内感染的可行性。方法择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未接受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另择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记录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例数,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比较分析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是4.0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是98.00%(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对降低院内感染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可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程度,可作为理想护理管理措施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 降低院内感染 可行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质量控制方法对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影响,并在研究的结果数据之上提出有效的措施。方法:随机抽取 120例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调查对象,分为 a、 b、 c、 d四组进行调查, a、 b组主要是利用不同比例的抗凝剂对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细胞检验, c、 d组主要是根据储存时间进行检验,完成后依据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检验报告对检验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对比。结果:用正常比例和非正常比例的抗凝剂对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细胞检验的试剂,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 P<0.05),血液样本的储存时间会影响检验结果,具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抗凝剂的比例和血液样本储存时间在临床医学检验中会对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临床血液细胞的检验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说明进行检验,并对检验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确保检验数据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指导。

  • 标签: 质量控制方法 临床医学检验 血液细胞检验 抗凝剂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急性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如何控制病情、预防大面积扩散、避免医院感染及有效治疗是临床医学重点探究的问题。对此,本院根据既往医院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控经验及新冠肺炎收治、防治要求,在医院门诊部设立了预检分诊岗位,主要对来院患者及其陪同人员展开筛查,从“接诊流程”、“岗位分配和人员培训”及“感染控制”这三个方面来控制疫情发展与扩散,防止出现院内感染现象,以此来确保患者与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 标签: 新冠病毒 预检分诊 门诊 疫情期间 管理与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在血透室护理敏感指标控制上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4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集束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血透室敏感指标内瘘针穿刺失败率、内瘘针渗血率、内瘘针滑脱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集束化护理方式能够有效降低血透室护理敏感指标,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血透室 敏感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策略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20.01-2021.03接诊输血治疗患者取样106例,抽签分组,行常规输血检验(对照组)和常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研究组),53例/组,对比不良反应率、输血质量,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率3.77%(2/53)比对照组16.98%(9/53)低,对比输血质量,研究组输血记录(89.15±8.34)分,申请单填写(88.29±10.28)分,项目检查(88.13±10.27)分,输血指征(84.48±9.85)分,标本采集(86.52±10.33)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血检验中合理实施质量控制方案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有效提升输血质量与输血安全性,值得借鉴。

  • 标签: 思路分析 安全策略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传染病预防是公共卫生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比例占到了世界总人口的25%,也正是由于人口数量较多,我国在进行传染病和疾病的控制时,难度相较于其他国家来说,也明显更高,公共卫生的控制对于我国的普通民众身体安全来说,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新冠疫情爆发时机,正是由于我国公共卫生工作的质量,才能在抗疫战争中获得良好的战果。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工作人员认为需要从传染病预防的角度入手开展有效的公共卫生管理,这样才有助于保证我国的整体社会防疫质量,使公共卫生管理的整体质量得到优化。

  • 标签: 传染病预防管理 传染性疾病 预防 干预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对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方法:将医院的800件待处理污染的医疗器械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应用不同的清洗方法实现对清洗质量的效果观察。这些待处理污染的器械主要包括止血钳、血管钳、针持器、手术剪、镊子等。将主要使用传统的清洗方式应用到对照组的清洗过程当中。在此基础上辅助国内先进的消毒供应室医疗清洗观察组器械,为了实现对质量的科学控制,并进行贯彻落实到针对每一项的清洗步骤。结果:在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医疗器械 清洗消毒 质量管理 供应室 影响因素与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科门诊护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具体作用。方法:为提高口腔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感染防范力度,于口腔科内选取74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其均存在有不同类型疾病,可入组参与实验。采取双盲法将患者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其室内卫生指标和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无菌器械管理、手部卫生、空气卫生质量、医疗废物处理等卫生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次,观察组未出现感染情况,对照组出现5例感染情况,其感染率分别为0、13.51%,观察组感染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口腔科中使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感染防范效果。

  • 标签: 口腔科 医院感染预防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学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1000例医院接收需要进行血液学检查的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检验方法,观察组则采取基于持续质量改进下的检验方法。比较两组检验误差率及检验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检验误差率低于对照组(P<0.05),检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在血液学检验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可减少检验误差率,提高检验准确率,有助于提高质量控制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液学检验 质量控制 检验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消化内镜中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对降低感染发生风险的作用。方法 以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的消化内镜、消毒液等标本作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1月开始实施护理质量管理,观察护理质量管理实施前后标本质量检查的合格率。结果 应用护理质量管理后的标本合格率明显高于应用前,数据间的比较存在可比意义(P

  • 标签: 护理质量管理 消化内镜 控制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检验对感染科进行强化护理管理的价值。方法:感染科护理人员。12名。2020.12至2022.01,执行强化护理管理模式。统计干预前后护理人员标准预防行为。结果:干预后,护理人员标准预防行为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感染科进行强化护理管理,所得效果显著,可有效规范护理人员标准预防行为,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价值确切。

  • 标签: 医院感染控制 感染科 强化护理管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