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脑外伤患者治疗中采用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56例脑外伤患者,且所有患者均存在脑积水和颅骨缺损情况,选取时段为2013年3月-2015年3月,以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其中28例采用早期颅骨修补与脑室腹腔分流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而28例先脑室腹腔分流后进行颅脑修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预后优良率明显较高,比较差异P值在0.05以下,统计学意义形成。结论在脑外伤患者治疗中采用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脑外伤 脑室腹腔分流 早期颅骨修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脑外伤并发脑积水患者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脑外伤并发脑积水患者共53例,患者均接受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在手术后意识均好转,脑室系统显著缩小。结论在脑外伤并发脑积水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能够使患者获得显著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外伤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等量以上液,气胸微创性引流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回顾近三年来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PICC)引流的患者临床资料及效果。结果98例均收到良好效果,达到引流目的。结论创伤小,病人痛苦小,医护人员工作量减低,病人费用低,适合基层医院临床应用。

  • 标签: 中等量以上液 气胸 PICC管 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制比色卡在肝胆外科引流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首先采集各种引流管道患者其各个阶段引流液颜色的变化的图片,利用Pantone国际标准比色卡电子版进行对比,截取常用色号段,自制观察引流液分泌物颜色的比色卡。接着用自制比色卡、Pantone国际标准比色卡,共计1468例样本(样本1)分别进行比色观察;同时在样本1中随机抽取760例(样本2),分别在1周后进行重测。再接着将抽取前一年同期的引流管患者(样本3),共1334例,引流液颜色观察相关事件处理情况,病例中引流液颜色记录一致性情况进行对照。结果①自制比色卡与Pantone国际标准比色卡在引流液观察比色中,相关性在0.247~0.581(P<0.01);1周后的重测信度kappa系数为0.536~0.768之间;评分者(即参与观察的医护人员)信度测量平均一致性信0.988。②使用自制比色卡后,引流液观察记录一致性和并发症处理及时性均明显有提高。结论①自制比色卡在肝胆外科各种引流管道的引流液观察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②应用自制比色卡后,引流引流液颜色相关记录更客观一致,事件处理更及时。

  • 标签: 自制比色卡 肝胆外科 引流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胸腔引流管在晚期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统计我科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共收治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58例,其中56例均给于全身化疗、胸腔积液引流、胸腔灌药治疗后病情稳定。另外2例因特殊原因导致治疗中途意外脱管。结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患者长时间携带引流袋,势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起居、日常活动,所以我们护理人员既要做好各项护理工作,还要做好对患者及家属的各项告知工作,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以保证我们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 标签: 胸腔引流 恶性胸腔积液 肺癌晚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不同微创手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效果并分析其可行性。方法选取近年来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丘脑出血患者44例,在对患者检查后根据其患病情况采用不同微创手术联合进行治疗,对患者手术结果及预后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44例患者均进行不同微创手术联合治疗方案,其中各个患者根据病情不同,其手术方案略有不同,在手术后恢复程度较高,生活质量有很大提高,优良率为90.91%。结论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解与分析后,根据其病情采用不同微创手术治疗,是一种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案,可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不同微创术式 丘脑出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脑外伤治疗中,早期进行颅骨修补和脑室腹腔分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脑外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42例、58例。对照组的患者早期进行脑室腹腔的分流,之后选择恰当时机行颅骨修补;早期对观察组进行颅骨修补和脑室腹腔分流的同期手术。通过收集数据后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恢复情况良好的比率为96.6%,对照组为83.3%,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立即进行颅骨修补和脑室腹腔分流同期手术者与分期手术者相比,术后恢复情况较为理想,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明显,能获得更大的收益,在临床中应用的价值更大。

  • 标签: 脑外伤 早期颅骨修补 脑室腹腔分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单孔胸腔镜术后不置胸腔引流管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分析我院单孔胸腔镜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与传统置管患者比较不置管患者护理特点及护理中的配合。结果全组患者单孔胸腔镜术后不置胸管,无死亡病例,1例术后2小时发现胸腔积液增多,行闭式引流后排除进行性血胸,全组病例无二次手术止血,均快速康复出院。结论单孔胸腔镜术后不置管患者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明显减轻、下床活动时间早、康复更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等优点,同时经过围手术期的护理团队严密精心中的护理配合为单孔胸腔镜术后不置管的实施增加了安全的医疗保障。

  • 标签: 单孔胸腔镜 胸腔引流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鼻胆引流管的套取技巧以及护理经验。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140例ERCP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前护理及准备、中配合、术后观察护理的经验。结果140例ERCP手术病人中,男性84例,女性56例,年龄19~85岁,平均年龄56.2岁。患者入院时均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胆总管结石92例、化脓梗阻性胆管炎24例,胆源性胰腺炎16例,胆管狭窄8例,均属于ERCP的适应证,常规行ENBD,平均住院7~14天。结论ERCP作为一种胰胆管疾病微创的诊断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士在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娴熟的操作配合、术后精心的观察护理,是确保鼻胆管引流效果、ERCP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 标签: 鼻胆引流管 口鼻转换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式体位引流治疗肺脓肿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50例肺脓肿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引流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式体位引流治疗,术后均给予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至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痰量增加、动脉血氧分压(PO2)上升、二氧化碳分压(PCO2)降低,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痰液阴性率、病灶减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体位引流治疗肺脓肿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临床治疗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改良式体位引流 肺脓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外科腹膜感染的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70例腹膜感染的患者腹腔引流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参考。结果细菌阳性率为72.4%,51株微生物包括12种细菌和1种真菌。革兰氏阳性菌占13.5%,革兰氏阴性菌占84.6%,白色链珠菌占1.9%。革兰氏阴性菌主要菌群为大肠埃希菌占30.7%,肺炎克雷伯菌占25.2%,铜绿假单胞菌占11.5%,阴沟肠杆菌占5.7%;革兰氏阳性菌中,葡萄球菌占9.7%,肠球菌占3.8%。革兰氏阴性菌对二、三代头孢类药物的耐药性较高,对青霉素类赖耐药率较低;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最低,耐药性最高的是喹诺酮类药物。结论肝胆外科腹腔感染中革兰氏阴性菌占主要地位,并对常用抗生素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合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腹腔感染 引流液 细菌培养 药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微创颅骨钻孔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62例硬膜外血肿的患者,按照患者及家属的治疗要求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73例采取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89例采取微创颅骨钻孔引流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颅骨钻孔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并且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应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微创颅骨钻孔引流 硬膜外血肿 开颅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定位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我科用此方法治疗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对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用CT定位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死率、致残率均较低。结论CT定位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 标签: CT定位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VSD)在慢性伤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伤口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比组(25例)和探究组(25例),对比组采取常规疗法,探究组采取改良VSD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换药次数、创口愈合时间。结果探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比组为76.0%,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探究组的换药次数、创口愈合时间及医疗费用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伤口治疗中应用改良VSD技术,效果确切,可促进伤口预后,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 慢性伤口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腹腔引流管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5年2月于本院接受普外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1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另1组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腹腔引流管治疗,两组各纳入病患各40例。结果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几率等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进行普外手术的患者使用腹腔引流管进行治疗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及康复速度。

  • 标签: 腹腔引流管 普外手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定腹腔引流管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共109例,采用抓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54例,采用导管固定装置来固定腹腔引流管,研究组患者55例,采用3M弹力胶布高举平台来固定腹腔引流管,比较两种固定方式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腹腔引流管在固定期间发生胶布过敏和引流管脱出的概率分别为1.82%和1.82%,对照组的相应概率为7.41%和9.26%,研究组的胶布过敏和引流管脱出均明显比对照组的更少,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固定材料平均更换时间为(3.54±0.52)天,对照组的平均更换时间为(1.34±0.42)天,研究组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的更长,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M弹力胶布高举平台固定腹腔引流管在肝胆外科手术护理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脱管和胶布过敏的情况,同时延长固定材料的更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固定腹腔引流管 肝胆外科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因大网膜嵌入致腹腔引流管拔出困难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大网膜嵌入的原因以及控制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及巴中市中心医院2010年3月—2016年5月期间,放置腹腔引流管患者3752例,发生大网膜嵌入致拔管困难25例患者分析,主要针对其引流管的材质、类型、引流管侧孔的大小、引流管放入腹腔长度、引流管放置时间、放置位置等诸多因素分析。结果25例大网膜嵌入腹腔引流管致拔管困难中,因有腹腔感染放置引流发生21例;使用橡胶管发生的有7例,使用潘氏引流管有12例,使用小孔引流管发生的有21例;放置温氏孔部位发生6例,放置回盲部15例,盆腔1例,膈下1例,其他部位2例;放置时间超7天的18例,超过5天的6例,超过3天的1例。结论大网膜嵌入腹腔引流管发生率极低,比较罕见。引起的因素与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长短、引流管的引流孔大小、引流管位置、腹腔感染及引流管材质密切相关。

  • 标签: 引流管 大网膜 拔管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问题与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到2016年6月继续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患者186例,统计分析胸腔闭式引流管置管期间出现的护理问题,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86例患者的置管时间,3~26天,平均(15.20±6.25)天。引流量平均(156.82±36.48)ml/d。管道漏气1例,管道引流不畅3例,管道脱落1例,拔管过早1例,感染1例,患者疼痛69例。结论通过有效办法,可让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快速康复并出院。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管 护理 问题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本科2009年1月~2010年8月期间152例患者其中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皮肤组织缺损伤132例,皮肤套脱伤4例,感染性伤口10例,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外露6例均在彻底清洁创面后行VSD负压封闭引流治疗7~14天。结果拆除负压引流装置后,创面均见大量新鲜肉芽组织生长,行游离植皮或皮瓣移植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生并发症。结论负压封闭在骨科临床应用中效果显著,转变了传统换药、引流方式,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治愈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术 临床应用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四肢创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2015年8月临床收治的43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行手术清创,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敷料覆盖创面治疗7~14天后,在创面上植皮或皮瓣转移或直接缝合伤口,观察创面修复情况。结果38例患者使用一次VSD治疗后行二期植皮创面修复,5例患者行2~3次VSD治疗后植皮创面修复,植皮全部成活。结论VSD能彻底清除创面的坏死组织分和分泌物,促进创面的愈合,减少创面污染,明显缩短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时间,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软组织缺损 清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