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当小隐静脉被阻断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科20例小腿中下部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均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将其中13例对小隐静脉结扎,剩余7例不予任何处理。结果阻断小隐静脉病例皮瓣成活良好,部分感觉恢复。未行小隐静脉处理病例中有2例远端坏死,经换药愈合,3例色素沉着。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中阻断小隐静脉,能显著改善静脉回流,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皮瓣成活率。

  • 标签: 皮瓣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 静脉回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注射用泛影葡胺与微量医用硫酸钡干悬剂悬液联合应用在消化道造影及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研究。方法食道Ca术后复查50例,胃Ca术后复查70例,结肠癌术后10例,常规食道造影检查20例,常规上消化道造影100例,结肠灌肠检查20例,检查前均需禁饮食6小时以上,灌肠者需清洁灌肠。使用此应用方法进行动态消化道造影成像,对比常规泛影葡胺造影、常规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及钡灌肠造影检查,针对其显影效果及其它综合分析。结果泛影葡胺与微量医用硫酸钡干悬剂悬液联合应用后,各组织显影清晰,对比度良好,显影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用泛影葡胺造影。结论注射用泛影葡胺与微量医用硫酸钡干悬剂悬液联合应用,此造影检查方法在CT及常规消化道造影中,显影更加清晰、对比度更高,与周围组织分辨力增强,更易区分,能更清晰显示狭窄及术后吻合口宽度,诊断效果更佳。

  • 标签: 双源CT 消化道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采用布地奈德悬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悬液联合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显效率(64.0%)和总有效率(94.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38.0%)和总有效率(76.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AECOPD患者采用布地奈德悬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布地奈德 复方异丙托溴铵 雾化吸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修复方法。方法筛选从2008年5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8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28例中全部成活25例,3例部分坏死,其中2例经换药愈合,1例经植皮后愈合。经半年随访,皮瓣无萎缩、破溃,无色素沉着,与受区交界处恢复部分感觉,功能、外观均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具有质地良好,解剖恒定,血供可靠、无需吻合血管,成活率高,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理想的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腓肠神经 营养血管 手术修复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吸入用布地奈德悬液与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联合口服孟鲁司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两年收治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基础上采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悬液与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联合口服孟鲁司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两组的喘憋缓解时间、喘鸣音消失时间及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比较,观察组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值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吸入用布地奈德悬液与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联合口服孟鲁司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明显的效果,缩短治疗和康复时间。

  • 标签: 布地奈德混悬液 硫酸特布他林雾化 孟鲁司特 毛细支气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预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加用沙格列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1例使用预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加用沙格列汀和安慰剂治疗一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HBA1c、血脂(TG,TC,HDL-C,LDL-c)、体重的影响。结果与加用安慰剂组比较,沙格列汀组HBA1c明显下降,低血糖发生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重变化无差别,沙格列汀组患者血压达标率更高。结论加用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以后,血糖、血脂达标率更高,不增加体重,低血糖风险较低。

  • 标签: 沙格列汀 预混胰岛素 二甲双胍 HBA1c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感染性休克患者78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测量表(MoCA)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结果将其分为两组认知功能正常组(NC组)和认知功能障碍组(CD组)。采取患者外周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检测外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CD组MoCA和MMSE评分及血清BDNF含量显著下降(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MoCA评分与BDNF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血清BDNF的含量下降有关,且检测BDNF可用于感染性休克伴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认知功能障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介绍小腿、足部深度创面致局部肌腱、骨外露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方法术前控制血糖,术中利用同侧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转移修复,术后继续监测血糖、局部抗炎、换药、制动等对症处置。结果10例患者其中7例术后皮瓣成活良好,2例出现皮瓣静脉回流障碍经处理正常愈合,1例出现远端皮瓣边缘坏死,经多次换药延期愈合。

  • 标签: 踝关节周围 小腿下段 深度创面 糖尿病 肌腱 骨外露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粘膜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实验组选取2017年5月至2017年10月来我院消化内科就诊并符合罗马Ⅲ标准的FD患者。对照组选自来我院例行体检未发现异常者。所有参与者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M/HAMD)自评量表测评患者精神症状,BDNF在胃黏膜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采用Image-Proplus6.0软件计算表示细胞染色强度的平均光密度值(OD值)。结果FD患者均普遍存在焦虑、抑郁。BDNF在FD患者胃黏膜中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5);BDNF在合并精神症状FD患者胃黏膜中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结论FD患者胃粘膜中BDNF浓度明显升高,可能在FD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而焦虑、抑郁在FD的发病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指背侧逆行皮神经营养筋膜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0年9月在我科采取拇指背侧逆行皮神经营养筋膜皮瓣修复治疗的23例拇指末节部分缺损及指腹皮肤缺损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本组23例患者,皮瓣均成活,成活率100%。23例患者中,优19例,良3例,差1例,总优良率为95.65%。全部患者均在术后4~7月皮瓣外形接近正常,且质地良好,未见皮肤创面感染及皮瓣坏死病例。结论拇指背侧逆行皮神经营养筋膜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是目前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损伤的一种较佳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拇指末节软组织损伤皮神经营养筋膜皮瓣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Bosworth法跟腱翻转延长+自体植骨修复足跟后区软组织及跟骨跟腱附着部分缺损的足功能恢复。方法2004年2月~2010年9月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Bosworth法跟腱翻转延长+自体植骨修复足跟后区皮肤软组织及跟腱附着部分跟骨缺损8例,皮瓣面积8cm×4cm~10cm×15cm。于患者髂骨取自体骨,固定修补跟骨缺损部分。Bosworth法翻转延长腱膜并固定跟腱膜于再植骨。结果本组8例皮瓣、跟腱、植骨全部存活,经术后随访,皮瓣均生长较满意,再植骨成活,跟建功能存在。行走功能可。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后区创面具有成功率高,与创面皮肤形态,功能相近的优点,覆盖跟腱及再植骨后令受创组织有良好生长环境。Bosworth法翻转延长跟腱于再植骨手术方法简单,跟腱功能存在,良好地保存了足部的行走功能。

  • 标签: 腓肠神经 皮瓣 跟腱缺损 足跟后区 跟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 修复